牡丹江市地處黑龍江省東南部,是東北亞大通道上的一座多口岸的區域性經貿旅遊城市。牡丹江市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東與俄羅斯接壤,邊境線長211公裡,與海參崴直線距離 248公裡,與納霍德卡直線距離331公裡,轄區內有牡丹江航空港、綏芬河鐵路和公路、東寧公路4個國家一類口岸,貨運能力接近1000萬噸/年。開通了至上海、廣州、大連、海參崴等10條航線,是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一個重要的人員流動、物資集散、信息傳遞和交通中心。
牡丹江市轄區內現有6個縣(市),4個城區,人口271萬,其中朝鮮族人口13萬,市區人口81.5萬,總面積4.06萬平方公裡。 2002年,牡丹江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2.4億元。進出口總額達到21.1億美元,其中,邊貿出口總額達到19.5億美元。
全市已形成橡膠、紡織、機械、電子、造紙、建材、食品、醫藥、電力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綜合性工業體系,發展了吉信、華宇、民運等一批實力較強的邊貿公司和韓國大宇、日本巖井、香港粵海、深圳康佳等一大批外來投資企業。有輪胎、捲菸紙、水泥、彩色電視機等一批名牌產品,樺林、石化、水泥集團進入國家500戶重點企業行列。
牡丹江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素有「塞北江南」之稱。牡丹江流域,古為肅慎地。帝舜禹始,一直是滿族的祖先及其後裔生息之地。公元698年建立了唐朝地方政權——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蹟尚存。1937年設市,1945年8月獲得解放。
至今古風猶存,民風淳樸,歷代多出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雅克薩之戰、「平南洋」抗日、八女投江、楊子榮剿匪等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就發生在這裡。 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現在耕地30.8萬公傾,盛產大豆、玉米、小麥,其中響水大米為千年貢品。
有宜林宜農荒地384.6萬畝,林地4562萬畝,森林覆蓋率57.84%,活立木儲量2億多立方米,是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三大硬闊」之鄉,也是國家紅松母樹林基地。人參、黃芪、刺五加等名貴藥材及東北虎、紫貂、飛龍等珍禽異獸聞名遐邇。有金屬、非金屬礦產96種,煤、黃金、大理石、石墨儲量大,品質好,其中石墨儲量達12億噸,居全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