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的著名景點大多與印度被殖民和獨立的歷史相關,如印度門,1911年,英皇喬治五世和瑪麗皇后訪問孟買,隨後,在他們登陸之地阿波羅碼頭,英國殖民者建造此門作為紀念。
但同時它也是印度獨立的象徵,1947年,印度獨立,最後一支英國殖民軍正是從此門撤離的。屈辱雨打風吹去,這些經典的建築如今已是孟買獨特風情的見證,撫今追昔,正可以藉此感嘆造化弄人。當然,你也可以看到孟買乃至印度的驕傲——泰姬·瑪哈酒店、象島石窟,這些建立在巨大情感基礎上的建築,讓人不得不為印度的精神力量所折服。
威爾斯王子博物館:細密畫的天堂
矗立近百年的印度門並不孤單,生活在米字旗下傲慢的英國人在孟買這一前殖民地的國土上建起了一座座殖民建築,以示榮耀。後來,這樣的建築成為了孟買特有的風景線。威爾斯王子博物館可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博物館因1905年威爾斯王子訪問印度期間為其奠基而得名,由英國建築師喬治•維泰特(GeorgeWittet)設計,1921年正式開館。建築主體結構用玄武石建成三層穹頂,巨大的大理石圓頂格外宏偉壯觀。
作為印度最好的博物館之一,該館館藏豐富,最有名的當屬印度的細密畫。這裡將近收攬了2000多件珍貴的細密畫,展現了從古印度河的璀璨歷史到近代印度的變遷。即使不了解印度文化藝術史的人,在詳盡的解說下,在靜靜的冥想中,也能從中體會到其意義和價值。
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使用了120年的火車站
從建成至今一直是印度最繁忙的火車站——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永遠都是雄偉華麗,人群湧動。
它誕生於1888年,原名「維多利亞終點站」,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即位50周年。它由英國建築師威廉姆•史蒂芬設計,是一座融合了哥特復興建築風格和傳統印度建築風格的建築,花了10年才建成。整個建築布滿了精美的石雕,且擁有扶壁、穹頂、塔樓、尖頂和彩色玻璃窗。
同時,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也是殖民印度的一個歷史註腳。歷史學家克里斯多福說過這樣一句話:「維多利亞總站成就於英屬印度,正如泰姬·瑪哈成就於莫臥兒帝國。」
難怪來孟買的人即使不乘火車也要去終點站看一看,也正因為它的歷史魅力在2004年7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泰姬·瑪哈酒店:以那個美麗女人的名義找回自尊
從印度門看過去,就是由塔塔集團(TataGroup)創始人賈謝特吉·塔塔(JamsetjiTata)設計建造的泰姬·瑪哈酒店,可謂塔塔集團資產表裡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塔塔先生於19世紀後期在孟買創建了塔塔集團,從事紡織、鋼鐵、電力、汽車、化工等行業,而今150億美元的總資產額使它成為印度當之無愧的頂尖財團。對於他緣何要建造這樣一家大酒店,人們眾說紛紜。有故事說,當時孟買兩家最豪華的酒店曾因塔塔先生是印度人而拒絕他進入,他因而想建造一家印度人自己的,聘請歐洲人管理的,向所有人開放的超豪華酒店。
創建於1903年的泰姬·瑪哈酒店,在當時全球的英屬殖民地中,是所有酒店中當之無愧的「王子」。英國著名作家奧爾德斯·赫胥黎(AldousHuxley)這樣評價道:「宏偉的泰姬酒店兼具了倫敦南肯辛頓建築與印度亭臺的風格,富有國際化氣質。」酒店與生俱來的皇家風範,使它成為歐洲皇族權貴東方航線上的寢宮要地之一。
泰姬雖佔據海邊絕佳的地理位置,但其入口卻並沒有面向大海,而是反方向的市區。據說,這是對英國殖民勢力的反抗。其實,塔塔先生希望酒店的每一間客房都能朝向大海。建築朝向內陸的U字型就是出於對客人的舒適性考量,這樣一來,午後的微風就不是從港灣直面吹來,而是從背面徐徐而至。
眾所周知,泰姬·瑪哈是印度莫臥爾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的愛妻,沙賈汗在愛妻死後為她修建了一座令世界驚嘆的美麗陵墓——泰姬陵。「泰姬瑪哈」也一直作為這一陵墓的代名詞被廣泛流傳,但塔塔先生執意為酒店取名「泰姬·瑪哈」,就是為了表達他對孟買這座城市無限的愛意。
泰姬·瑪哈大酒店融印度北方拉其普特風格、伊斯蘭摩爾風格、歐式佛羅倫斯和英倫愛德華風格於一體,宏偉莊嚴。酒店內部富麗堂皇的陳設,使置身其中的賓客無不為之傾倒:不盡其數的藝術珍品貫穿於整個酒店的內部空間,無盡的拱廊親切典雅,莊重的中央樓梯、碩大的內部空間以及室外透進來的和煦陽光,還有交響樂隊的現場演奏……每一個細節都將奢華發揮到極致。見多識廣的塔塔先生希望打造一個完美的酒店將世界各地的人吸引到印度來。為此他傾注了極大的精力和大筆金錢,最終,孟買由於這一酒店的存在而擁有了更為重要的世界地位。
「泰姬」的百年傳奇是與近代印度社會、政治、歷史的傳奇人與物緊密相連。在酒店的客人名錄中充溢著印度皇族、早期及現代英帝國的大人物、工商業領軍人物、歐洲貴族、美國巨富、知名作家和演藝界人士。
如同泰姬陵一樣,建立在巨大情感與前瞻性之中的泰姬·瑪哈大酒店必將成為更久遠的經典。
象島石窟:海上的藝術寶藏
要一睹孟買真正的印度風情,不得不去看看孟買另一個世界文化遺產——象島石窟。
象島位於孟買港中央,因17世紀葡萄牙人登陸當時名為卡拉布裡(Gharapuri)的小島,發現島上的巨象石雕而得名。島上的印度教石窟遺蹟中留有大量壁畫雕刻,據說是孟買最值得一看的地方,並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象島上的石窟表現的都是印度教溼婆神的內容,位於山頂山洞內的雕刻保存最為完好,溼婆三面像鑲嵌在洞內正面巖壁的中央,莊嚴肅穆。細觀這尊大型溼婆半身雕像,見其雙目緊閉著猶如永恆的沉思,於觀者而言,更多的是思緒的起伏,心靈的洗滌,還有靈魂的升華。
象島的石窟雕刻生動細緻,無不洋溢著生活的氣息,其造型渾厚、雄勁而典雅,充滿神秘主義的象徵,也展示出了印度人民的雕刻藝術。
本文來源:《城市地理》2009年第5期 作者: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