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陳步上)今後到飛來寺可改坐船為步行了。近日,清遠市北江邊飛來峽古棧道修復工程(白廟至飛來寺段)開始施工招標。
據悉,該工程的建設資金來源由清遠市財政統籌解決。工程即將開工,計劃在第八屆國際旅遊文化節前爭取完成連通工作。建成後,遊客和市民可以沿著古棧道步行2.8公裡到達飛來寺景區,20多分鐘即可到達,沿途可觀賞清遠最壯觀、最美麗的北江峽谷景觀。
人行步道最小寬1.5米
據公開的招標資料顯示,該項目主體工程為古棧道,西起白廟往東至飛來寺旅遊景區,全長約2.8公裡,可通行路面最小淨寬1.5米,總建(構)面積6072平方米。
少數山勢較平緩的位置寬度根據地形拓寬,最寬2.5米,棧道鋪地涉及統一採取紅磚鋪設,設有護欄,採用仿木欄杆,在地勢平臺地方布置景石、綠化廣場、驛站等以供遊人休憩、觀景。
古棧道定位為連接白廟與飛來峽人行步道,以古樸韻味為設計主題。據悉,此次招標的工程是飛來峽古棧道修復工程近期建設路段,未來將建至飛霞古洞風景區,全長約9公裡。
嚴格保護古蹟和原生態
目前古棧道原有道路由於缺少保護,原有路面大部分已荒廢,蹤跡難覓,設計範圍也僅存三座破舊古橋,其中兩座為拱橋,一座石板橋,其餘古蹟均不見蹤跡,白廟附近有村民自行開挖的一段小路泥路。
為了保護原有歷史古蹟、生態,飛來峽古棧道一部分利用岸灘邊堅固的巖石為基礎,搭建一條1.5米寬架空層棧道,架空層長約1.4公裡;經過村民區,將以原有道路為基礎改建,或繞行通過房屋區域;同時將改建現狀廢棄建築為旅遊驛站,驛站建築立面造型按簡約古樸風格設計。建成後將成為集歷史文化、風景、生態的「生態走廊」。
飛來峽古棧道或是北上進貢通道
■連結
據清遠地方史料記載,北江作為珠江主要支流之一,自古為湘、贛大宗物資進入廣東的交通運輸要道,北江清遠沿途的古棧道遺址在近些年的文物普查中陸續被發現。
2011年清遠文物局還發現一隱身於北江北岸通往飛霞的山澗下古斷橋,全部由石塊砌成,有拱形的橋身,因年代久遠,部分已經坍塌,當年應為縴夫和馬幫的必經之路。當地的村民說,因為不通交通,棧道和古橋人跡罕至,只有砍柴和捕魚的村民才偶爾會經過,古蹟才得以保存。
據考證,北江匯合連江後南流穿過英德南面的湞陽三峽,切過石灰巖層山地時,即成峭壁夾江地貌。這段山地是又高又連綿的山脈,古代要開鑿棧道來求北上大道的通暢,稱為京西驛道。嶺南荔枝進貢,即由廣州上清遠,入英德,進乳源縣,再經梅花、坪石、武陽司,到臨武縣,最後進入騎田嶺道。此次發現的古棧道可能就是荔枝北上進貢通道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