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日本,我再也不想吃中國的關東煮了

2021-02-17 24季私享家

你知道嗎?關東煮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當你深夜加完班,所有的餐館飯店都已經關門,只有24小時的便利店還開著,關東煮能讓你在饑寒交迫的深夜,有一碗熱乎乎的東西可以吃。

但其實,我們平時吃的關東煮,和日本正宗的關東煮,還真是有天壤之別。你每天在便利店買的關東煮,其實都是假的。

大寒馬上到了,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我們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關東煮這樣東西。

▲ 《關東煮之歌》

中國的關東煮,大部分你看到的應該是這個樣子:

在日本,關東煮實際上是這個樣子:

關東煮在日本是一款湯底清澈、口味醇厚的燉鍋菜餚。它既出現在廉價的夜市中,也常出現在高級料理的餐桌上,根據地域不同,湯底,材料和蘸醬會有不少差別。

日本正宗的關東煮高湯主要用柴魚高湯、醬油、砂糖和甜料酒調製而成,湯色稍濃,但味道鹹香四溢,鮮甜可口;

食材則以根莖類蔬菜、魔芋、豆製品和魚肉糕為主。烹飪方法非常簡單,開小火一直煮一直煮便是。

▲ 日式關東煮

雖然簡單,但每種食材入鍋的時機各自不同,在入鍋前也都需要經過細緻的處理:魔芋要兩面切暗花水煮去澀;白蘿蔔要先去皮去角,並用洗米水煮去苦味;油豆腐和魚糕則需要用熱水澆灌去油……

而這所有的講究,都是做出一鍋清爽上品的關東煮的關鍵。

這麼一比較是不是發現,兩地的關東煮根本不是一樣東西。日本的關東煮是精心燉出來的美食,而中國的關東煮,只是一種快餐類零食。

▲ 中國街頭關東煮

目前在中國,可能還沒有幾家賣的是真正意義上的關東煮。

最明顯的就是形式差異,日本的關東煮是用鍋燉煮,而中國的關東煮也許我們更應該稱呼它們為「串串」。

▲ 中國的關東煮更像串串

其次是食材差異,中國的關東煮主要都是一些澱粉含量超過一半以上的肉製品,比如貢丸、魚丸等等,只要能放進火鍋煮的,好像都能用來做關東煮。

再看日本的關東煮,食材的品種就豐富多了,因為日本靠海,所以關東煮的煮物也以海鮮海產為主,比如竹輪、山藥魚糕以及各式魚丸等魚肉製品。

▲ 日式關東煮

然後說說關鍵的湯底,日本關東煮的湯底是用海鮮高湯,再加入醬油製成的,在精心調製的高湯中煮過後,放入湯杯中食用,有誘人的香味,口感細緻,混在一起嘗也互不衝突、別有風味。

中國關東煮的湯底就沒那麼講究了,一般都是用類似方便麵調料包的東西兌水而成。而且日本的湯底實際上只有醬油的濃淡之分,中國那些麻辣和咖喱味湯底的關東煮,完全是國人自製。

蘸醬也有很大的差異,日本關東煮會配上黃芥末之類的蘸料,但中國的關東煮,一般都是直接吃,即使要調味,一般也是在吃之前往湯裡加點辣。

▲ 便利店咖喱和麻辣湯底

所以,下次再有人說,關東煮就是中國的不辣版麻辣燙或串串,直接把這篇文章扔給對方看。

說起來,關東煮會在日本出現,還要感謝中國發明了豆腐和醬油。

為什麼呢?關東煮最早的雛形其實就是烤豆腐,後來日本人覺得單一的豆腐口味不夠鮮美,於是在豆腐上加了醬油,用燉煮的方式,改良豆腐的口味。

▲ 烤豆腐

關東煮雖然產生自日本,但是在日本,沒有多少人會說「關東煮」,一般都稱之為「御田/おでん(讀音為Oden)」,御田翻譯過來其實就是烤豆腐。

因為方便又美味,御田很快在關東地區流行起來,並傳到了關西,關西人便把它取名為「關東煮」。

那是19世紀六十年代,日本的江戶後期,中國的清朝末年。

▲ 1955年東京都江東區的Oden屋

經過漫長的時代變遷,關東煮的品種變得更豐富。食材也不僅僅局限於豆腐,還增加了蘿蔔、魚丸、玉米等。烹煮食材的湯料也更加講究,開始用各種海產製成湯底,比較常見的有昆布(海帶的一種)湯底和木魚花(鰹魚)湯底。

如今,北海道、東京、名古屋、大阪. 在日本不同地方,關東煮的食材、湯底和蘸料都有差別。

在關東,湯底味道比較重,以木魚花、濃口醬油為主料,燙煮的食材以各種魚餅、魚條等魚的各個部位為主。而關西口味更加清淡,喜歡用昆布高湯,加上淡口醬油,燙煮的食材也更豐富,像有牛筋、竹輪、信田卷等等。

▲ 關西的關東煮(左)和關東的關東煮(右)

關東煮在日本是一樣常見的美食。在東京舊區例如築地、淺草、上野、神田等地方,現在這個時候,出了電車站,就可以看到關東煮的攤位。隨便點幾串喝上一杯燙好的燒酒,好像立刻暖和起來。

日本的電視劇裡也常會出現上班族的父親,在下班以後為妻子與小朋友們買回熱騰騰的關東煮,讓人覺得好溫暖。

▲ 冬日街頭的關東煮小攤

近幾年在7-11(7-ELEVEN)、全家(FamilyMart)、羅森(LAWSON)等便利店也可以很容易買到,一般都擺在收銀處旁邊可以隨便挑選,而且種類豐富。下班回家總會忍不住買幾串回家的人不少。而各大超市更有大小不同的關東煮包裝,買回家只需要放進鍋中一熱便可,方便又省事。

除了被當作小吃,關東煮還是很好的下酒菜,在日本的居酒屋一般都可以嘗到。因為主要是為了下酒,所以主要以各種肉類比如香腸,牛筋等為主。

▲ 牛板筋

 

日本做關東煮最知名的老店要數淺草大多福,1915年開的老店,至今超過100年,應該沒有比這更正宗的吧?

這裡完好地保留著日本傳統的飲食習慣:用大口的方形銅鍋煮食物,保持著過去相同菜單。關東煮也確實特別,有鯊魚肉打漿做成的魚丸、包著銀杏、魔芋和雞肉的豆袋. 相比便利店的關東煮,湯汁要鮮甜一些,明顯帶著鰹節的清香。

▲ 淺草大多福,日本百年關東煮老店

其實,我們現在流行的關東煮,更像是臺式關東煮。因為關東煮是先從日本傳到臺灣的。

日據時期,關東煮被帶到臺灣,為了迎合當地人的口味,食材由蔬菜海鮮為主變為海鮮製品和肉類並重,比如增加了各種貢丸和香腸等,甚至還有豬血糕這種日式關東煮原本沒有的食材。

臺灣沒有昆布,底湯也就由木魚花昆布湯變成了包括大骨湯在內的濃鬱湯頭,蘸醬則變成了甜辣醬,或就甜甜的紅色醬料。

▲ 臺北街頭黑輪攤

因為關東煮的日語讀音「Oden」和跟閩南語中「黑(烏)輪」的發音一模一樣,所以在臺灣,關東煮又被稱為「黑輪」。那時黑輪(臺式關東煮)只在路邊販賣,有時會跟面線、魷魚羹之類的一起。

「關東煮」一詞在臺灣的普及是十幾年前便利店賣關東煮開始。近年,因為食材流通價格降低,加上國際化,更多人認識到原來以前吃的黑輪跟關東煮不一樣,於是出現了很多回歸日式關東煮的小店,多半是半開放或居酒屋感覺的店。

如今,臺灣有三種類型的關東煮:黑輪(臺式關東煮)、便利店關東煮和日式關東煮。

▲ 臺灣街頭的關東煮小攤

關東煮傳到大陸,是在上個世紀末,由日資便利店羅森首次引入,取名「熬點」,不久之後,零售業巨頭7-ELEVEN也將關東煮帶到中國大陸,並稱之為「好燉」。兩家便利店都沒有用「關東煮」,而是用日文「おでん」(Oden)的音譯過來的名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便利店越來越多,關東煮似乎也成為便利店的標配。走進任何一家便利店,都能看到收銀臺旁冒著熱氣的關東煮。

除了便利店外,在一些二三線小城鎮,人群聚集較多的公共場所,比如學校門口,也會有小販推著一輛車賣關東煮,裡面盛著各種丸子、肉串,不正宗也不衛生,但小孩子們特別喜歡,放學來上一兩串,解解饞。

▲ 街頭關東煮

也許因為關東煮是便利店最先引進的,因此在國內,我們最常見到關東煮的地方是在便利店,而不同的便利店裡面的關東煮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來主要盤點一下羅森、7-11、全家和喜士多的關東煮吧。

關東煮中這麼多食材,但我覺得最好吃的還是最經典的那幾樣:蘿蔔、豆腐和雞蛋。因為關東煮的關鍵在湯底,而這三樣食材,剛好能最大程度地感受湯汁的鮮甜。

飽嘗了湯料的蘿蔔塊晶瑩通透,清甜可口軟而不爛。浸染了鮮香湯汁味道的蛋,一口咬下去,給人慾罷不能的滿足感。豆腐吸收高湯入味後,也是異常美味。

▲ 關東煮最經典的食材是蘿蔔和豆腐

很多人會疑問,關東煮長時間在鍋裡煮,會不會影響健康,國內關東煮的湯底,多用調味劑,確實不能多吃,而且也不正宗。

既然在外面很難吃到正宗和健康的關東煮,不如自己在家煮一鍋,吃得飽飽的還不用擔心發胖。那麼,如何煮出一鍋正宗、好吃的關東煮呢?關鍵還是在湯底和食材,以及做法。


日劇中,關東煮出現的頻繁程度堪比國產劇中的火鍋。尤其在現代劇中,幾乎處處都有它的身影。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日劇《孤獨的美食家》,劇中有很多關於靜岡關東煮的安利。 

雖然靜岡關東煮獨特的老湯燉煮使食材看起來黑乎乎的,變成了 <真•黑暗料理>,但高湯入味的蘿蔔雞蛋和入口即化的牛筋串,吃的時候撈出,不帶湯汁,撒上海苔鰹魚粉,鏡頭下顯得十分誘人。


▲ 靜岡關東煮

日本NHK曾拍過一部紀錄片名為《關東煮小店的悲歌》。這部紀錄片講的是位於「工廠都市」赤羽的一家專賣關東煮的小店。

這是一家已經開了60年的老店,店面只有幾平米,只賣關東煮,從不設座位,卻餵飽了一代東京人的靈魂。

這裡的顧客經常會點一份「隨意套餐」,店家隨意選給顧客5樣關東煮菜品,附送酒,一共800日元(合人民幣48塊)。吃一口關東煮,再喝一口小酒,簡直是人間美味。

不同於《孤獨的美食家》用偽紀錄片的方式聚焦於食物本身,NHK將鏡頭對準了來店的食客,拍攝72小時間來往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記錄交織於朦朧熱氣中的故事:

回家探望父母的中年女子中途下車前來吃關東煮,為的是這家店「歡迎回來」的招呼聲。在鬧哄哄的店裡,她可以暫時放鬆,忘掉壓力▼

13年前被公司裁員,現在從事著保安工作的大叔,在站崗24小時未休息後的早晨一人沉默地吃一碗關東煮,剩下點酒兌點高湯加五香料暖身子▼

疲憊的打工的年輕人仍然懷著成為職業歌手的夢想,在通宵值班後的早晨吃一碗關東煮當早餐。在記者的要求下,他哼起了自己寫的歌▼

 

《悲歌》並不是在講述關東煮小店的發展史,而是借關東煮記錄著每個小人物的人生經歷。在咕嚕咕嚕的湯汁聲和熱氣騰騰氤氳上的水汽中的是食客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煩惱憧憬,治癒而溫暖。

正如片中最後評小店,「讓身體得到片刻溫暖,讓人們找回腳下的路」。

關東煮的存在成為了快節奏都市裡的暖色調,成為了在人們匆忙行走時的駐足之地,對於在各路日劇中怒刷存在感的關東煮,也不僅僅是人們辛苦一天後溫暖腸胃的吃食,也使人們從食物裡得到慰藉,更像是一種溫暖的情懷和撫慰。

關東煮的意義不僅僅是果腹,而且是人情,是交往,是凝聚感情和填補孤獨的最好方式。沒有在寒冷的冬夜吃過一份關東煮,不足以語人生。

相關焦點

  • 日本的美食關東煮,究竟是哪一點吸引了我們中國的國人去吃?
    歡迎的,而且在世界上有享有聲譽,我現在就給大家說一下,日本的一道特色美食,關東煮在你可以去日本去看一下,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比如說便利店,地攤小吃,他們都會買到一些關東煮,而為什麼關東煮這樣受到,人日本來西安了,因為其實日本是一個非常節奏比較快的國家。
  • 日本四大美食之一,關東煮,您吃過嗎?
    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帥帥我們都知道啊在一些便利店裡經常出現一種類似火鍋卻不是火鍋的食物沒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美食關東煮關東煮啊是被稱為是日本四大美食之一可想而知在日本關東煮是有這多高的地位如果您有幸到達過日本那麼一定要嘗嘗日本的代表美食關東煮那麼說了這麼多那麼就來看一下關東煮的自我介紹吧
  • 中國關東煮,日本關東煮,韓國關東煮,網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比較方便快捷,但是你知道韓國的關東煮和日本的關東煮以及我們中國的關東煮之間有什麼區別嗎,來看看吧。日本的關東煮,關東煮本就源於日本關東地區,是日本人最喜愛吃的小吃之一,後來被逐漸傳到了臺灣,在臺灣人們稱關東煮為黑輪,據說在日本江戶的後期,人們喜歡將蒟蒻也就是魔芋用醬油煮入味,然後不斷加入新的食材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關東煮。
  • 吃了這麼多年關東煮,才知道關東煮是日本人喜愛的小吃!
    吃了這麼多年關東煮,才知道關東煮是日本人喜愛的小吃!;世界上有很多美食,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在中國,大家可能更喜歡吃火鍋,但是在美國更愛吃漢堡等等;中國人講究入鄉隨俗,到一個地方就要適應當地的一切,包括飲食,吃了這麼多年關東煮,才知道關東煮是日本人喜愛的小吃!
  • 去過日本,我再也不想吃中國的鰻魚飯了
    而且夏天比較熱,人們吃不下飯,胃口不好,吃鰻魚飯剛好可以補身體,同時沒那麼肥膩。饞意被勾出來了,便去求日本通朋友推薦哪裡有好吃的鰻魚飯,結果朋友告訴我:「如果你要我在中國給你推薦一家店,我實在推不出來,因為都太難吃了!」
  • 關東煮難吃?你吃的是便利店的關東煮吧
    在島國,人們常常會選擇把關東煮當做正餐,一碗下去,也挺滿足。在《櫻桃小丸子》裡,《櫻桃小丸子》裡,大家都愛吃關東煮小丸子一家愛吃,川田一家愛吃,小丸子的同學也愛吃,幾乎所有人都對關東煮愛得深沉。它起源於日本的關東地區,經年傳播成為日本全國都熱愛的美食。關東喜歡重口,關西則清淡,和我國南北口味大為不同差不多。在日本,為了關東煮裡的醬油的濃淡,他們也可以爭執不休。
  • 冬天怎能錯過關東煮?日本東京必吃的7種關東煮,你吃過哪個?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文|愛日料的大叔冬天怎能錯過關東煮?日本東京必吃的7種超入味的關東煮,你吃過哪個?來到日本旅遊時,許多人在寒冷的天氣中除了會想要吃噗滋噗滋的涮涮鍋、油脂香氣四溢的燒肉、享受各式師傅精心熬煮的濃鬱湯頭與拉麵等來讓自己變溫暖之外,其實還有一款深受日本人喜愛的平民美食,那就是「關東煮」(おでん/oden)。在這篇文章裡所要介紹的可不是一般在便利商店裡販售的關東煮喔!而是在晚上會聚集許多上班族,想要在回家前喝一杯、吃點熱呼呼的東西來滿足味蕾的關東煮店鋪。
  • 日本關東煮的秘密
    日本關東煮的秘密冬天到了,又是關東煮熱賣的季節,有日本食品專家揭密商家關東煮好吃、煮不爛又不會沉下去的秘密,其實是因為大量的添加劑,呼籲大眾千萬別吃。日本食品記者郡司和夫在網絡雜誌《Business Journal》投稿題為「超商關東煮超危險!
  • 為啥日本的關東煮在中國火不起來?不是不想,是實力不允許
    鍋裡裝著紅油,丸子、魚豆腐、豆泡、蟹排、火腿等各種食材浸泡在湯料裡,想吃什麼自己隨便拿,但是,這些看著食慾滿滿的關東煮,當放進嘴裡食用過後卻是無盡的失望!眾所皆知,關東煮是日本最受歡迎的一種小吃,但是這玩意也太難吃了吧,還不如咱中國的麻辣燙吃得香呢,為什麼在日本火爆的關東煮到了我們國家卻這麼不受人待見呢?關東煮到底怎麼了?
  • 沾染關西風的關東煮,關東煮在日本的來源!
    關東煮,日文寫作かんとうだき,也稱為おでん,但不只有關東才吃得到。關東煮的起源和幾樣東西脫離不了關係:豆腐、醬油和以鰹節或是昆布熬煮的高湯,其中最重要的則是豆腐,也是關東煮得名的由來。關東煮的日文發音おでん,日文的漢字也可以寫作御田,由此可以看得關東煮的起源來自田樂燒。田楽是甚麼呢?
  • 日本真正的關東煮,應該怎麼吃?
    有點慚愧的說,來 日本 幾十次了,吃 關東 煮還真的是第一次!金澤的秋天夜晚已經略冷了,所以晚飯愉快的決定來體驗下當地很有名的網紅 關東 煮,也是第一次體會日式 關東 煮。看著 關東 煮「波波波」地在鍋裡翻滾著,似乎就有了滿足感。點了招牌的 關東 煮套餐,鮮美的湯頭熬煮出來的 關東 煮,看著就欲望滿滿。 日本 的 關東 煮一般都不是直接吃的,都會自己配好調料,蘸著吃,店頭放置的黃芥末倒是深入我心。
  • 為啥時日本的關東煮在中國火不起來?不是不想,是實力不允許!
    鍋裡裝著紅油,丸子、魚豆腐、豆泡、蟹排、火腿等各種食材浸泡在湯料裡,想吃什麼自己隨便拿,但是,這些看著食慾滿滿的關東煮,當放進嘴裡食用過後卻是無盡的失望!關東煮裡面的食材都被泡膨脹了,入口之後變得軟綿綿的,根本沒有靈魂,真的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些年日本人到底是怎麼過來的?
  • 日本關東煮VS中國麻辣燙,看性價比,關東煮就已經輸得沒法翻盤了
    日本關東煮VS中國麻辣燙,看性價比,關東煮就已經輸得沒法翻盤了日本在歷史發展中受到中國影響是非常深厚的。比如中國中國有火鍋,日本有壽喜燒,二中國有麻辣燙,則日本又有關東煮。這日本關東煮看著還是很吸引人,特別是半夜自己餓的時間一個人看。
  • 日本傳統美食關東煮,到了中國卻備受冷眼,你喜歡吃嗎?
    關東煮是日本的傳統美食,如果如果日本的話,應該會發現在日本街頭,有很多關東煮的店鋪。關東煮店的門面非常小,而且通常都是晚上營養,甚至能開到第二天零食,所以很多人晚上都去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夜宵。日本的關東煮門店通常特別小,而且店裡只賣關東煮,即使四五個人就能坐滿,但是店主還是非常樂意。關東煮又被叫做關東炊、黑輪,口感豐富,營養也比較高,大多數都是海鮮和蔬菜。後來傳到了中國,因為其口感比較豐富,製作方便,作為夜宵非常合適,所以流傳甚廣。
  • 你吃的不正宗,真正的日本關東煮是這樣的
    喜歡吃麻辣燙的我,怎麼能不喜歡吃關東煮呢?在這個季節當然最適合吃熱呼呼的關東煮啦!不知道大家對於關東煮的印象是怎樣的呢?是學校門口街邊常見的這樣推著小車的攤位?▼其實呢,今天要告訴大家國內的關東煮,根本就不是關東煮!!!▼裡面幾乎全是各種丸子各種串,幾乎沒有和日本的關東煮一樣的東西,湯汁也基本都是方便麵調料包之類兌出來的,平淡無味,根本不能算是關東煮!
  • 為何在日本很火的關東煮,在中國卻不受歡迎?
    全世界最全的旅遊資訊就在小螞小蜂探店記,只有你自己不知道~為何在日本很火的關東煮,在中國卻不受歡迎?在食品方面,世界上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中國的食物種類相比。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有十多億人的智慧,中國人在飲食方面無疑是專業的。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和各種交流自然包括美味食品的交換。流入中國的外國小吃的狀況如何?關東煮是來自日本的一種特殊小吃。據說日本最初的關東煮製作方嘎非常講究,不僅要花幾十個小時的湯就能煮出來,而且還有大量的日本人非常喜歡的食材。但到了中國,它似乎不那麼受歡迎。
  • 美食旅行日本仙臺,帶你品嘗真正的關東煮
    後來不知從什麼時候, 在7-11內出現了"關東煮"的位置,整體的布置與溝通語言都說關東煮是來自日本。就字面上來看好像是一種來自關東地區的煮物吧,不過,雲進出日本許多次,到是從來都沒有吃過關東煮了。沒想到第一次在日本吃到關東煮的地方是在東北的仙臺。哈哈哈....原來關東煮不只是只有在關東吃得到啦!
  • 日本的小吃關東煮是怎麼到中國的
    關東煮在日本是一款湯底清澈、口味醇厚的燉鍋菜餚。它既出現在廉價的夜市中,也常出現在高級料理的餐桌上,根據地域不同,湯底,材料和蘸醬會有不少差別。其實,我們現在流行的關東煮,更像是臺式關東煮。因為關東煮是先從日本傳到臺灣的。日據時期,關東煮被帶到臺灣,為了迎合當地人的口味,食材由蔬菜海鮮為主變為海鮮製品和肉類並重,比如增加了各種貢丸和香腸等,甚至還有豬血糕這種日式關東煮原本沒有的食材。
  • 日本專家說不要吃了!原來這就是關東煮煮不爛不下沉的原因!
    關東煮,是一種源自日本關東地區的料理。
  • 忘了便利店,在家也可以吃的關東煮
    微信視頻號加心英語有時候晚上加班,喜歡去便利店買杯關東煮,暖暖熱氣,適合疲憊的心和微涼的夜。坐在店裡看街景,心裡也飽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習慣?貪心的都市人,如果在家也可以吃到這熟悉味道,就再也不擔心和它走散了。本期就和加心一起來雲吃一頓關東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