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產寶盛地傳奇
來自「博山民間文學」一書
整理人:昃繼廣
古時,顏神城東南,有一座潔白如玉的青石山,因為滿山蒼松翠柏,風光明媚,山形又靈秀,巍峨壯觀,人們命名為峨嵋山。這山上峰巒處,有宏偉的奎星閣建築群,有壯觀的文峰筆,著名的齊長城蜿蜒而過,確實是一個好山好水的好地方。
相傳,不知在什麼朝代,從關東回來了一對參娃子,看來有四、五歲,男的方面大耳,唇似朱丹,又白又胖,生著一對水晶般的大眼睛,穿著一個紅兜肚,赤著腳;女的柳眉鳳目,身材苗條,一笑一對酒窩,真像畫中仙子一樣。她穿著一個綠兜肚,也是亦著腳。五冬六夏老是穿著這兜肚,嚴冬也不害冷;酷夏也不嫌熱。餓了吃松子,也吃麵骨渣石;渴了用腿當柴點火煮水喝;打盹了就睡在深山巖洞裡。
每當十五的晚上,月明星稀,夜深人靜時,他倆悄俏地從山洞裡出來,翩翩起舞,邊舞邊唱,優美、動人、 悅耳的歌聲,令人心醉。然後對空拜月,直到月落更深方休,真是人間天堂了。
據傳,自從峨嵋山上來了這對參娃子後,他們用勤勞的雙手,種出了金高梁、銀玉米、玉豆夾。山上還生出了金咬乖、玉螞蚱、翠蝴蝶,峨嵋山上,不僅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而且簡直成了一個聚寶聖地了。
相傳,在峨嵋山腳下。有間破草房,住著母子二人,家裡很窮,經常是吃了上頓無下頓。母親是一個瞎子,兒子年紀還小,但是很孝順,賣柴回來,總是給媽媽買點可口的吃食。有一天上山打柴,在回來路上的堰邊荊棘叢裡,捉了兩隻咬乖,回家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雙金咬乖。
於是他便到金銀首飾店裡兌換了錢,置了宅子買了地,生活一天天富起來。這事一傳開,有些好吃懶做的人,想發橫財,便成群結夥上山逮螞蚱,捉咬乖,結果逮了好多串,回家一看,原來是一些普通的咬乖和螞蚱。
還聽人說,有一個很忠厚很老實的鐵匠,生了點窩裹氣,便到小酒館喝點灑,借酒消愁,不想喝醉了,在回家的路上正好經過峨嵋山後坡,這時正是農曆十一月十五,一輪明月像銀盤似的普照大地。他走著,走著……忽然看到一塊山坡地上,肥枝大葉的高梁正在曬紅米。他身醉心不醉,覺得很奇怪。
現在快到寒冬臘月了,到底是誰家的晚茬高梁這才曬紅米呢?心想,我只是憑空口說誰也不信,於是順手摺了一穗高梁,放在袖子裡,好讓家人看看,見識見識。很快便回到了家,便把高梁穗放在桌子上,躺在床上呼呼地睡了。明早醒來想起此事,打算讓家裡人看看這件怪事,結果一瞧,啊,原來是一穗金光閃閃的高梁呀!全家人看到這珍寶,個個手舞足蹈高興極了。
他兄弟知道這件事後,紅眼了,逼著他哥哥領他到那塊山坡地上去看看。到了那裡一看,一片荒草枯花,那兒有什麼高梁地!但他貪心太重,晚上偷偷到這裡一看,一片蒼茫,還是沒有什麼高梁地!
以後,在峨嵋山上又出現幾件得寶的事,這樣峨嵋山產寶盛地就傳開了。
好景不常在,一年來了個夷人,藍眼睛,黃頭髮,大鼻子,傳說會邪術。他施展法術逮住了那個男參娃,那個女參娃子哭著逃走了。這樣以來,峨嵋山上,再也沒有什麼金咬乖、玉螞蚱,翠蝴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