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駐穗外交官之中,泰國駐廣州總領事孔雀麗可謂是最了解廣州美食的外交官之一。2019年5月,雖來廣州上任總領事一職剛滿3個月,但她已是廣州的「老朋友」了。早在27 年前, 她就曾受泰國外交部委派來到廣州工作,並在此待了4 年。
孔雀麗感嘆,如今的廣州,城市變大了,街道也更加乾淨美麗,但始終不變的是廣州市民對外國朋友的熱情,還有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及廣州人對食物的精工細作。在不少人眼中,泰國菜以色香味聞名,其中一大特色是酸與辣。孔雀麗解釋,泰國飲食文化是泰國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古至今,特色遠不止酸和辣。她介紹,泰國美食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將泰國草藥加入飲食中,比如說泰椒、南姜、甲拋葉等。
「泰椒除能賦予菜餚辣味外, 本身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南姜可以去溼氣,讓人神清氣爽;甲拋葉也有排氣功效。」她說,而泰國菜的另一大特點是講究酸、辣、鹹、甜、苦五味的平衡,比如細品冬陰功湯時,會發現先有 辣味,接著是酸味、鹹味、甜 味, 最後是苦味,其中微微的苦味是從草藥中而來。「泰式炒粉也是如此,吃完第一口是酸甜味,酸是來自酸角醬,甜來自棕櫚糖。還有一些鹹味是蘿蔔菜脯和鮮蝦幹帶出來的。」
「 泰國人其實跟廣州人很像, 特別喜歡吃。可以說泰國人幾乎是從早吃到晚,泰國有很多零食, 以及各式的茶點。如果去泰國的話,你可以隨時隨地找到想吃的,無論是豪華餐廳,還是接地氣的路邊攤。」有趣的是,在給廣州市民推介泰國當地美食時,孔雀麗重點推薦了泰國的路邊攤。
「有一些路邊攤還獲得了米其林推介。我推薦大家晚上去泰國的唐人街,可以找到當地對傳統的中國美食和泰國菜進行結合和改良後的美食,味道非常好。」孔雀麗還推薦廣州市民來一次「 泰國美食一日遊」。「從廣州到泰國非常方便,早上飛去泰國,坐地鐵到曼谷市區,逛一逛商場、嘗一嘗路邊攤,晚上再飛回來。」她說,現在每天有近10 趟航班從廣州飛往泰國,單程僅需兩個半小時,而且現在落地籤也是免費的。
總領事最愛在廣州老街「探店」
27 年前,當時的泰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設在白天鵝賓館,孔雀麗下了班就喜歡到附近的上下九逛逛。「我記得那時上下九路、長壽路能找到很多小的腸粉店,我常一個人一間間地試吃。」當時,廣州還沒有地鐵,孔雀麗也不熟悉電車和計程車,便常走路去「探美食」。
她告訴記者,在眾多廣州美食中,她一直念念不忘的是腸粉和鹹魚茄子煲。孔雀麗說,她品嘗過很多地方的腸粉,但味道都無法和廣州出品的腸粉媲美。「它用的麵粉很軟,淋的醬油味道特別,尤其是蒜蓉辣醬配上醬油,簡直絕配!」而另一道鹹魚茄子煲,她笑言雖然泰國也有,但還是廣州的更好吃。
如今再來廣州,孔雀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當年吃過的腸粉店。她感嘆,廣州這座城市變大了很多,也更乾淨美麗了,如今當年的很多小店已經找不到了。不過,她還是找到了當年喜歡吃的長壽路附近的源記腸粉,這家老店還保持著原來的味道。孔雀麗認為,泰國菜受中國美食影響較大,中國的菜餚進入泰國經改良後便形成了如今的泰國菜。其實泰國菜和粵菜有很深的淵源,孔雀麗說,很多華人華僑在阿瑜陀耶王朝時代移居到泰國,其中不乏廣東人,移居時也將廣東飲食帶入泰國。同時,在許多新派的粵菜裡,也能發現很多泰國元素。她舉例最近在廣州一家酒店嘗試了一道咖喱蟹。「它的味道和泰國的很像,但還有廣州菜的感覺,鮮香十足,讓人印象深刻。」
孔雀麗認為,兩國人民可以通過美食對彼此有更好的了解, 從而推動其他領域間的交流。「中泰貿易離不開廣州。」孔雀麗表示,廣州一直在推動中泰貿易和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從貿易方面來講,2017 年,廣東和泰國的進出口貿易額約佔同期中泰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3。相信在未來,廣東對於促進中泰貿易會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