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去年年終記者會移師軍方所屬中山科學研究院龍園園區舉行,並安排中外媒體參觀臺灣自行研發的武器。儘管蔡英文強調,「兩岸關係不會暴走、不會僵住、也不會走回在過去國民黨威權時代,不相往來的老路。」軍事議題卻特別被凸顯。對此,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稱,和平誠可貴,沒人願意發生戰爭,綠營尤應思考,臺灣究竟有多少人願為「臺獨」而戰?
蔡英文在記者會提到的「新三不」,兩岸關係不會暴走、不會僵住,不會不相往來。第一不,操之在蔡,第二不和第三不,不是由她決定。這「三不」的後「二不」明顯已落實不了。蔡自認沒有暴走,大陸卻視「去中國化」、「公投法」降低門檻、強硬推「促轉」,乃至於偵辦新黨青年軍壓抑統派為踩紅線。蔡到底有沒「三不」,大陸顯有不同看法。
第二,大陸官方對蔡英文「反一中」作為採取強硬態度,加上民間武統聲浪四起,臺美軍事合作更加緊密。蔡當局日前也推出民進黨執政後第一本「國防報告書」,強調大陸對臺灣的軍事威脅,同時不避諱把對美軍購、軍事合作等攤在檯面上。日前並要求「國軍」時刻嚴密監控大陸軍機動態之外,要適時採取必要措施,有不示弱的意味。
第三則是國際因素。朝鮮和美國衝突一觸即發,萬一開戰,整個東亞勢必捲入,包括韓國、中國、日本,甚至臺灣。蔡英文最近密集視察防務,未必只是因應兩岸僵局,更多應是在為萬一新韓戰爆發作準備。1950年韓戰爆發,意外讓蔣介石穩住了在臺灣的政權,若有新韓戰,臺灣會如何?對比中國的過去與現在,朝鮮半島若起風雲,蔡英文未必能如昔日的蔣介石坐收漁翁之利。民進黨當局不會沒有因應劇本,這議題自然也是國際間觀察焦點。
不論是兩岸因素或朝鮮半島因素,臺灣安全問題最重要的是,臺灣究竟站哪個位置上。臺灣要與美日捆綁,一旦區域有事,就是直接與大陸對撞,蔡英文最近多次重申「寧可百年無戰事、不可一日無戰備」,宣示做好準備。然而,她做好了準備,臺灣民眾是否也做好準備,願意追隨?是關鍵問題。
我們以臺灣政黨版圖來分析,蔡英文2016大選拿到56%選票,這是民進黨在臺灣大選得票的極大化(陳水扁2000年得票39%、2004年50%),這其中有多少百分比是願為「臺獨」上戰場的,值得懷疑。56%再扣掉支持「臺獨」,卻不願為之上戰的青年,願以生命捍衛「臺獨」的比例自然是低於五成,會低到哪裡?很多臺灣人心理有數,民進黨應好好做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