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平凡人,我們會對在某些方面獲得成功的人抱有迷思:
他們如何把自己帶到頂點?
是家庭嗎?是智力嗎?是天賦嗎?還是沒日沒夜的辛苦努力?……
有趣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想知道答案,但也幾乎是每個人,從來不會去科學地總結,只滿足於一個想當然的解釋、一個下意識的判斷。我們對於別人的成功從來缺乏科學的歸因,對自己的失敗也不會耐心地究底。
人的陋習是一以貫之的。如果只談學習英語一件事,以上結論依然成立。
有人早早地能取得同聲傳譯資格,一場三小時的會議至少掙4000元的外快;但有人貌似苦苦掙扎了許久,還是一看到長篇英文就兩眼一昏。但後者對前者的成就,除了膜拜以外,幾乎不會有其他思考了。如果有,一定是無視別人的努力,誇大自己"顆粒無收"的付出。
實際上,前者才真正經歷過痛苦掙扎最終涅槃,而後者很早就對困難繳械投降了。
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人能像學渣一樣不上心還能拿到學霸的成績,反過來亦是。
知乎答主@翹囤奶爸,在問題"每天堅持學英語,為什麼還是學不好"分享了自己的答案。
他出身農村,小學初中在村裡,高中在縣裡,英語一直是拖分學科,剛上大學參加分班考試,去到最差的班。但現在,他的知乎一句話簡介,已經是"英語筆譯碩士"了。英語帶給他的收穫超越了英語本身。他憑藉一口堪比"英文聲優"的口語進入世界五百強央企,又去過許多國家自由行,充分感受了國外風土人情,他如摸象盲人獲得光明,漸漸看清世界的真貌。
他也大方分享了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筆者總結為三個字:膽、練、量。
一、學英語,先壯膽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源於@翹囤奶爸的一句話:不要對口音太執著。剛開始練習最重要的是開口說、開口說、開口說。
練口語,不說怎麼練?
練閱讀,不讀怎麼練?
練聽力,不聽怎麼練?
練寫作,不寫怎麼練?
可是許多人不管想提高的是聽說讀寫中哪一個,最終都會走進"從背單詞開始"的誤區。
對於大多數外語學習者而言,單詞不是障礙,使用才是障礙。
美國農民和文盲1500詞不到的詞彙量也沒有影響他們正常生活與交流,而我們初中就達到這個水平了。
這意味著,如果使用得當,我們從初中開始就能像美國人一樣使用英語了。
那要如何開口說呢?
讀課文。
為了減輕對英語的心理恐懼,可以從讀課文開始。
你英語教材書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應當背下來。除此之外,最好再選一些合適的材料去進行背誦。
二、進步靠"練"也靠"量"
有人會說,我們不能一輩子都只能和老外說"good morning""Have you had dinner today?"吧?我們要怎麼進階,可以自由交流更高深的話題呢?
@翹囤奶爸 自曝他經常使用兩個練習方法。
1、演講訓練法
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高頻率即興演講、有準備的脫稿演講鍛鍊口語。
演講不同於日常交流,更注重內容、結構和語法,一篇演講要有清晰的觀點、有力的佐證、煽動人心的故事,還需要臨危不懼的神態和鎮定自若的表達。
你可以尋找可以加入的演講俱樂部,也可以自己在家做模擬演講的遊戲。在演講俱樂部的好處是,你會發現自已雖然短時期內比上不足,但比下綽綽有餘。
一旦有了信心,就有了臉皮,而且隨著上臺演講次數變多,你會越來越熟悉用英語長篇大論,跟別人交流起來更是面不紅心不跳。
2、 影子訓練法
影子訓練法,實際上就是脫稿跟讀。
放一段英語音頻,當播放開始1~5秒以後。你就開始跟讀,就像你的聲音尾隨在原聲之後。時間間隔一開始不要太長,不然過重的記憶負擔會讓你望而卻步。
但一定要做到,全方位地模仿發音、語調、語速。在整段錄音跟讀沒問題後,錄下自己的發音,回聽原音找差距,口腔肌肉定型是在大量練習、對比、矯正後水到渠成的。
此外,間隔時間可以隨著跟讀能力提高漸漸拉長,練習越多,最後間隔時長20秒、30秒你也能完整複述已經聽過的音頻,瞬時記憶能力也不知不覺得到提高。
但是記得,語料選擇也要從易到難,萬萬不可一上來就選擇地獄模式。
要從小白進階到大神,大量練習必不可少。
有一句老調用在這裡很合適:「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還不到拼天賦的時候。」
大量的刻意練習,等於卓越。
我們以往不清楚哪些方面需要刻意練習,也沒有可系統操作的刻意練習的方法,這篇文章總結了成功攻克英語難關,從"平凡人"晉升為"大牛"的經歷和方法。如果大家懶於思考的話,至少別懶於照貓畫虎的行動吧!
如果你也有英語學習的問題,建議一定看看下面這些視頻:
方法得當,孩子背單詞都能背出幸福感,快讓孩子試試這樣背單詞
考上一本、211、985大學的難度有多大?比大部分人想像的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