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2日,上海浦東磁懸浮列車工程供電系統開始向全線供電,標誌著我國第一條磁懸浮快速列車運營線具備了系統綜合調試條件。
這條被稱為「零高度飛行器」的磁懸浮列車商運線開工於2001年3月1日,總投資達人民幣89億元,西起上海地鐵2號線的龍陽站南側,東到浦東國際機場一期航站樓東側,正線全長29.863公裡,設計時速和運行時速分別為505公裡和430公裡,正式開通後,乘客從上海市區到達浦東國際機場僅需7分鐘。
走進中鐵十六局三處承建的浦東磁懸浮鐵路工地,一年前還農舍田園一片的龍陽路地鐵車站外,已矗立起鋼梁穹頂的巨型建築。以此為起點,一排內實外美、猶如巨型工藝品的高架橋墩拔地而起,蜿蜒伸向30公裡外的浦東國際機場;而驅動磁懸浮列車的關鍵設備--軌道梁,正一根接一根有條不紊鋪設到位。如今從空中遠眺,這條令全球矚目的磁懸浮鐵路已輪廓初顯。
據資料介紹,與傳統輪軌列車不同,磁懸浮列車是採用電磁吸力或電動斥力來克服車輛重力和產生過彎道時的導向力,以電磁力將列車浮起,採用長定子同步直流電機將電供至地面線圈,驅動列車高速行駛,從而既取消了輪軌也取消了受電弓,實現了不觸地、不帶燃料的地面「飛行」,因而有「地上飛機」「零高度飛行器」等美譽。磁懸浮列車快速、低耗、安全、舒適、經濟、無汙染的優異性能也是傳統輪軌列車所無法比擬的,此外,運行成本和能耗低是它的又一優點。由於沒有輪子、無磨擦等因素,它比目前最先進的高速火車省電30%。它的磁場強度非常低,與地球磁場相當,遠低於家用電器。由於採用電力驅動,避免了燒煤燒油給沿途帶來的汙染。
中國為何走到磁懸浮鐵路的鼻祖德國人前面,拔得頭籌,成為全球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據分析:
1、工程技術專家認為時速達500公裡的磁懸浮列車主要適用於長距離、大城市間、大流量的客運。就世界範圍而言,德國和日本面積較小,而美國綜合運輸體系又特別發達,中國無疑是發展磁懸浮鐵路的沃土。因而中國也成為全球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搶先在世界交通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經濟分析家認為儘管磁懸浮列車商運線的投資成本高速輪軌的1.2到1.5倍,但相對於它的速度,成本並不是一個突出的劣勢。除此之外,高速磁懸浮鐵路體系的發展將帶動眾多前沿高新技術的發展。這些高新技術本身又將形成新興產業,對經濟發展可發揮重要拉動作用。及時抓住高速磁懸浮鐵路的建設,將為我國在21世紀相關產業發展中處於前列奠定良好基礎。磁懸浮列車技術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成熟,我們應該改變「外國沒有中國就不敢有」的心態,搶先在世界交通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海磁懸浮工程餘下日程表:2002年9月第一列列車安裝調試。2002年年底自2003年1月單線一列三節列車試運行。2003年9月雙線折返試運行。2003年12月全線完成考核驗收。建成之後的上海磁懸浮列車示範線,將是一條集城市交通、觀光、旅遊於一體的商業運營線,列車設計為9節車廂,一次可乘坐959人,每小時可發車12列,雙向運量可達203萬人;按每天運行18小時計算,最大年運量可達1.5億人次。單程票價據傳約50元。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作者:李江松/Photo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