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辦新銳學院 育融創人才

2020-12-16 中國新聞出版網

  近日,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將中山大學網際網路與治理研究中心列為省內首批5個「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之一。「這是繼廣州大數據與公共傳播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後,學院獲得的第一個省級社科研究平臺。」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在網絡大數據與社會心態、數字新聞業與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網絡空間與網際網路治理3個核心領域展開研究,使得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以下簡稱中大傳設學院)又一次站上了理論研究創新的前沿。


  做「新而特」不做「大而全」


  事實上,「以更開放的態度去接納、嘗試新理念和新技術,讓新聞傳播教育緊跟時代變革的趨勢」一直是中大傳設學院堅持的理念。


  「於學界有建樹之根,於業界有影響之力。」對於學院發展,中大傳設學院前任院長胡舒立曾提出過這樣的理念,對此,張志安很認同。「這一理念讓你知道行動的方向是什麼,整個研究與教學該往哪個方向去。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有很多大學,媒體也很發達,大家同樣發展傳播學,重要的是在形成特色的時候有沒有自己的理念。」


  在中大傳設學院10周年院慶之際,正式將「人文新媒體,融創傳播學」確定為學院學科發展的方向。張志安具體解釋道,所謂「人文新媒體」,就是以人文精神引領新媒體傳播和設計人才的培養;「融創傳播學」,就是以新聞傳播學為核心、旁涉政治學、心理學、計算機、設計學、藝術學等其他學科,進行融合創新的傳播研究。也正因此,張志安把中大傳設學院定義為以新媒體、新理念為特色的後起之秀。「沒有考慮去複製哪個學院,而是特別希望成為我們自己;不可能去做大而全,只能做以學科融合為特色、以新媒體為方向的富有特色的傳播學院。」


  新理念引領新聞教育改革


  網際網路正在徹底顛覆和改寫傳統新聞業。對於新媒體環境下的行業變革趨勢,張志安總結為:「從過去以傳統媒體、主流媒體、機構媒體為核心的新聞傳播輿論場,逐步轉變成專業媒體、平臺媒體和自媒體協同互補的公共傳播輿論場。」


  這也意味著,新聞傳播教育必須在新的行業生態和社會需求下,進行重新定位。對此,中大傳設學院強調用融合創新的理念發展跨學科的新聞教育。在人才培養上著重面向新媒體,培養既掌握前沿傳播技術,又具有創新公共傳播觀念的綜合人才;在專業設置上大膽改革,將新聞學、傳播學、公共關係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進行細分定位,圍繞新聞傳播、政治傳播、企業傳播、視覺傳播的內涵培養;在教學資源上,著重打造一支文理交叉、多元互補的跨學科知識背景的師資隊伍。


  變培養「好記者」為輸送「好公民」


  正如張志安所言,記者只有技術是不夠的,還要具有對中國社會的深度認知、闡釋和表達的能力。


  為此,中大傳設學院確定了從單純面向行業培養新聞傳播人才轉向面向社會培養公共傳播人才、從培養「好記者」轉向培養「好公民」的人才培養目標。具體在教學上,一方面注重對學生批判思維、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的培養;另一方面,通過實驗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與許多新聞院校的專業碩士聚焦於綜合報導能力的培養不同,中大傳設學院的新聞傳播專業碩士側重精英教育和特色發展,專業碩士只有財經新聞和互動設計兩個方向。其中,財經新聞碩士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合作,學生在學習金融學知識和新聞傳播實務知識的同時,有機會聽到滙豐商學院的高端課程;互動設計碩士直接入住媒體互動設計中心,在讀期間每個人都有蘋果一體機、獨立辦公桌,在充滿設計師文化的空間中邊操作學習,邊思考實踐。


  同時,想方設法提供最有含金量和前沿性的知識,讓學生就讀期間真正受益——是中大傳設學院的目標,為了讓學生不出校園就能跟新媒體的前沿平臺進行對接,學院尤其重視實驗教學,進行諸多資源整合。如整合原有的音頻實驗室、視頻編輯室、電視演播室、紀實攝影實驗室,形成「內容採集平臺」;新成立大數據傳播實驗室,讓學生運用大數據方法研究網絡輿論、用戶性格、網民畫像等;升級改造媒體互動設計中心,重點培養學生進行互動設計和視覺表達的能力……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共育公共傳播人才培養的合作機制
    為適應公共傳播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通過10多年的探索和總結,逐步形成了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傳播人才模式。 網際網路平臺媒體化與主流媒體平臺化 網絡化社會的最新特徵是平臺社會,網際網路平臺以數據捕獲、商業表現和用戶個性需求滿足成為社會連接的基礎設施。
  • 張志安卸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南都訊 記者董曉妍 11月13日,南都記者獲悉,曾擔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一職的張志安現已卸任。張志安2014年起擔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一職,自此已有6年時間。2011年7月,張志安「轉會」中山大學,赴該校傳播與設計學院任教,歷任院長助理、副教授、副院長,新聞學系主任,2014年1月聘為正教授,2014年7月起擔任院長。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代表團來訪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11月15日,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黨委書記王天琪等一行五人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座談,來訪人員還包括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李豔紅、新聞系主任龔彥方、辦公室主任黃玲凌、本科教務秘書李素珍。新聞學院執行院長郭慶光、黨委書記蔡雯、副院長楊保軍、黨委副書記蒙彬、院長助理趙雲澤、教務科科長蔣秋榕等參會。與會雙方主要就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了交流討論。
  • 傳媒湃|任職6年後,張志安卸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 來源:澎湃新聞 11月1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黨政辦獲悉,擔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一職已有6年的張志安現已卸任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張志安簡介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張志安  張志安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博士,上海市青年文聯委員、復旦大學媒介素養研究中心秘書長。2006年留校任新聞學院新聞系講師、復旦大學媒介素質研究中心秘書長;2011年7月起 ,調任中山大學。研究方向:新聞生產社會學、新聞從業者等。   曾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院長助理,這些年來,他一直在關注國內調查記者這一新興群體,最近,他還發起了國內調查記者生態的問卷調查。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馮原博士訪談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馮原博士訪談馮原  1964年出生於桂林。1984年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 學士;1990年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碩士;2004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博士。1992年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 教師;2004年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副教授。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
    今天做客新華日報理論抖音「@理所當然」的重磅嘉賓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傳播學會會長張志安5G影響傳播,傳媒最終會回歸更加連接的本質,本質上帶來人聯網、網際網路、物聯網的深度和連接
  • 中山大學微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誠招優秀人才!
    中山大學微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於2019年,位於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是學校強化和發展微電子學科的創新舉措,旨在培養世界一流的集成電路設計和製造高級人才,致力於國家急需的晶片技術的研究。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284人關注
    謝  駿 《金瓶梅》研究民間學者,文學系新聞學專業主講教授,原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教授
  • 2019安徽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師資人才招聘公告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是一所辦學地址在廣東省廣州市的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學院自2006年開辦至今已有十二年的辦學歷史,目前開設有13個院系39個專業,在校生19232人。為進一步加大我院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建設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專業素質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創建高水平大學,我們面向海內外知名高校招聘博士、博士後、優秀碩士到院任教。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啟事
    一、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成立於2008年,位於廣東省珠海市。學院依山傍海,環境優雅,擁有濃厚的人文氛圍和自由的學術環境。圍繞「聚焦南海,邁向深海大洋,建設世界一流的完整的海洋學科群的發展目標和定位,學院在物理海洋學、生物海洋學、化學海洋學和海洋地質學等學科方向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0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43人。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簡介
    學院性質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是依據教育部教發[2003]8號文的精神,由中山大學與廣東珠江投資集團合作,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獨立學院(教發 函[2006]87號,院校代碼為:12619),是一所多學科全日制應用型本科高等學校
  • 2019廣東中山大學數學學院(珠海)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
    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綜合性、創新性、開放性」的特色。學校以「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為人才培養目標;以「面向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指導思想;確立了建設「大團隊、大項目、大平臺」的基本思路。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2007年招生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是一所以文理科為基礎的多學科、教學型本科院校。學院傳承中山大學重視基礎、重視質量、重視人才培養科學規律的教學傳統,以現代大學「高起點、有特色、更開放」的理念指導辦學,根據社會經濟對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所需的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的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是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商學院,在中央、教育部、各級政府和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海內外嶺南學長和各界人士的關心資助下,遵循國家的教育路線方針和政策,秉承孫中山先生「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的校訓,銳意進取,致力於教育國際化改革的探索和實踐,以行動實踐「作育英才,服務社會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從化)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從化)  學院地址:廣州市從化溫泉鎮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學院電話:61787368  學院網址:http://www.nfu.edu.cn/  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是依據教育部教發[2003]8
  • 2020北京中山大學生態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
    中山大學生態學專業和學科在發展過程當中,分別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雙一流學科,在教育部第三輪和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分別並列第一名和並列A+,入選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和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2018年中山大學在深圳校區成立生態學院,是學校強化和發展生態學科的創新舉措。
  • 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到訪ImageDT,共建技術高牆和人才聯盟
    公司創始人兼CEO郭怡適目前是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在讀博士,聯合創始人兼CTO黃耀鴻是中山大學碩士,雙方一直以來保持著良好的交流關係。校友牽手,共築技術高牆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中國南方的學術與文化重鎮,同時也是南方的人才培養高地,其中,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則更加聚焦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並在大數據等領域不斷深研和學習,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的高素質計算機人才。
  • 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2020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啟事
    中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歷史悠久。20世紀50年代,著名學者陳序經先生等人開創的東南亞及華僑華人研究奠定了中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的學科基礎。1978年學校創立東南亞研究所,形成了一批又一批海內外學界公認的具有開拓性的東南亞研究成果。2002年,學校設立國際關係學系,開始招收國際政治專業本科生。2007年,亞太研究院成立,由國際權威學者濱下武志先生任院長。
  •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簡介
    2005年,中山大學依據教育部在新形勢下探索和創新高等教育辦學新機制新模式的要求,經教育部批准,與廣東東寶集團合作創辦的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應運而生。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院校代碼:13902)於2005年5月正式招生,是一所涵蓋文、理、醫、工、經、管、法、藝等學科的綜合性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