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馮原博士訪談

2020-12-19 視覺同盟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馮原博士訪談

馮原  1964年出生於桂林。1984年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 學士;1990年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碩士;2004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博士。1992年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 教師;2004年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副教授。

採訪人:蘇小雨
採訪時間:2005年11月
採訪地點:廣州中山大學

2005年11月23號下午3點,2005年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DEMO視覺文化節在廣州大學城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大樓正式拉開帷幕。在藝術節上我們榮幸得採訪到了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馮原博士。

視覺同盟:請您談談這次視覺藝術節的意義和特色?
馮原:我們中大傳播藝術學院是一個新的學院,實際上成立以來招了三屆學生吧,那麼這次視覺藝術節主要是由學生為主策劃,我想不只是我們的第一次,也是整個大學校區的第一次大規模的藝術活動,那麼這想這個活動的意義是很重大的。一方面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它是一個榜樣,對未來的學生以後的繼續從事這樣的活動指明了一個方向;另一方面也是一種總結,對他們三年學習狀態的一個總結,也是對我們老師教學的一個評估。所以綜合起來看的話,我認為這個藝術節有幾個特點:第一個它表達了一個綜合性,因為我們這個傳播藝術學院是在綜合性大學裡面的,他們就刻意地去把這個綜合性加以表達,比如說這個活動裡面包括了設計、戲劇、電影、講座,這一切都是一跨學科的,這一點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特點;第二個特點是學生們完全是自發的活動,他們自主策劃,這表明了一種自我組織的一種精神,這一點對未來學生來講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精神鼓勵;第三個特點,我覺得他們在設計語言的運用方面,非常的青春化,這一點我覺得他們受到今年的四月份在深圳舉辦的大聲展的影響,所以他們能夠很快地掌握了這一套語言的方式,這是藝術設計的一個顯著的特點。

視覺同盟:請您簡單評述一下這個藝術節的概況。
馮原:這個藝術節其實從立項目策劃開始到現在差不多三個月時間,那麼是由學生們首先提出他們的策劃方案,然後老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基本上還是按照他們的意圖,一步一步推進,這個活動為期一個月。

視覺同盟:投資也很大的?
馮原:對,但是我們有一個贊助人,是我的朋友,他本身是一位油畫家,他非常喜歡這類活動。所以他很願意支持我們這個活動。

視覺同盟:感謝您接受視覺同盟的採訪。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馮原博士、副教授(中),視覺同盟通訊員蘇小雨(左)

相關焦點

  • 張志安卸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南都訊 記者董曉妍 11月13日,南都記者獲悉,曾擔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一職的張志安現已卸任。張志安2014年起擔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一職,自此已有6年時間。2000年7月,張志安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獲新聞學學士學位,2006年7月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獲傳播學博士學位。隨後,張志安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任教,曾任院長助理等職。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張志安簡介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張志安  張志安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博士,上海市青年文聯委員、復旦大學媒介素養研究中心秘書長。2006年留校任新聞學院新聞系講師、復旦大學媒介素質研究中心秘書長;2011年7月起 ,調任中山大學。研究方向:新聞生產社會學、新聞從業者等。   曾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院長助理,這些年來,他一直在關注國內調查記者這一新興群體,最近,他還發起了國內調查記者生態的問卷調查。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代表團來訪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11月15日,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黨委書記王天琪等一行五人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座談,來訪人員還包括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李豔紅、新聞系主任龔彥方、辦公室主任黃玲凌、本科教務秘書李素珍。新聞學院執行院長郭慶光、黨委書記蔡雯、副院長楊保軍、黨委副書記蒙彬、院長助理趙雲澤、教務科科長蔣秋榕等參會。與會雙方主要就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了交流討論。
  • 傳媒湃|任職6年後,張志安卸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 來源:澎湃新聞 11月1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黨政辦獲悉,擔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一職已有6年的張志安現已卸任
  • 馮原講公共藝術
    【深圳商報訊】(記者 梁瑛)本報《文化廣場》參與主辦的關山月美術館「四方沙龍」系列學術講座日前繼續開講,中山大學教授馮原應邀做客深圳。身為文化學者的馮原沒有把話題集中在公共藝術本身,而是圍繞公共藝術創作的背景展開探討。 馮原從文化背景切入這場討論公共藝術的講座。
  • 廣佛代言人⑧:馮原|中大教授穿「粵」廣佛,帶領學生用創意點亮鄉村!
    廣州日報佛山全媒體傳播中心、新花城「廣佛同城」頻道、「網信佛山」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廣佛代言人」系列報導,和大家一起感受廣佛同城的美好與感動。----廣佛代言人⑧:中山大學教授 馮原「佛山的未來,一定會朝著廣佛聯合的大方向發展。」這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馮原對廣佛同城的期許。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284人關注
    ,高級編輯,曾任娛樂新聞部主任,評論理論部副主任。 田  宇  教授,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系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亞洲教育與池田大作研究所副所長,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通識教育部主任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辦新銳學院 育融創人才
    近日,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將中山大學網際網路與治理研究中心列為省內首批5個「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之一。「這是繼廣州大數據與公共傳播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後,學院獲得的第一個省級社科研究平臺。」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共育公共傳播人才培養的合作機制
    為適應公共傳播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通過10多年的探索和總結,逐步形成了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傳播人才模式。 網際網路平臺媒體化與主流媒體平臺化 網絡化社會的最新特徵是平臺社會,網際網路平臺以數據捕獲、商業表現和用戶個性需求滿足成為社會連接的基礎設施。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
    今天做客新華日報理論抖音「@理所當然」的重磅嘉賓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傳播學會會長張志安5G影響傳播,傳媒最終會回歸更加連接的本質,本質上帶來人聯網、網際網路、物聯網的深度和連接
  • 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
    傳播與藝術學院的學科設置主要是基於視覺媒介,包括廣播電視媒介和視覺,空間展示媒介的信息傳播和藝術傳播。學院目前設有廣告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動畫以及廣告學(下設的廣告、設計方向)6個專業和方向。2003年增設藝術設計學、攝影兩個本科專業,學生共300多人。正在組織申報傳播學、文藝學2個碩士點,已有3位教師在藝術設計、廣告與營銷專業方向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 傳涉嫌抄襲中山大學博士赴滬道歉 舉報人拒發聲
    (網絡截圖)傳涉嫌抄襲中大博士赴滬道歉 舉報人拒絕發聲(組圖)前日,資深媒體人石扉客在微博上舉報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年輕講師王冰的博士後出站報告,涉嫌抄襲照搬其新聞作品。昨日記者收到消息稱,王冰已特意乘搭飛機奔赴上海跟石扉客道歉,而截至發稿前記者還未能與王冰取得聯繫。
  • 中大新華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為廣州打造直播電商之都獻言獻策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院長蔡照波教授、播音主持專業方向主任楊繼紅教授應邀與會研討,為廣州打造直播電商之都建言獻策。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方向主任楊繼紅教授指出,直播主播的專業屬性恰好與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正在籌劃成立的電競專業(含網絡主播)吻合,我們培養的人才可以成為廣州打造直播電商之都的重要生力軍。她建議,可採用「長」「中」「短」結合的方式培養直播主播。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2011高招政策解讀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2011高招政策解讀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招生辦公室副主任王琳琳>>點擊觀看 視頻訪談               >>點擊進入 在線諮詢區  [主持人]:
  • 20藝術考研擇校——山東藝術學院
    01學校簡介山東藝術學院建校於1958年,坐落在名泉簇擁的歷史文化名城濟南,是山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共建高校,具有藝術學門類下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為山東省2017-2023年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在今天,我們「因媒介而生活」
    封面新聞與中山大學廣東省輿情大數據與仿真分析重點實驗室籤約,將共建用戶行為交互實驗室。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教授出席論壇籤約儀式並發表演講。張志安教授說,在網絡化關係社會中,不能簡單地把媒介作為一種技術,要思考新技術下轉向實踐的傳播。從平臺媒體化、媒體平臺化兩方面闡述了網際網路作為一種元技術,對整個社會交往產生的深層的革命。
  • 《中國藝術設計年鑑2020-2021》藝術作品·論文徵稿
    《年鑑》集學術性與實用性為一體,主要收錄美術作品、產品設計、空間設計、平面設計、新媒體創作和學術理論研究六個方向的作品與研究論述,(2020-2021·第八卷)新增設計師「千人訪談計劃」欄目。《年鑑》出版後被國家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臺灣樹德科技大學等國內外數十家美術館、院校圖書館收藏,是國內深具影響力的藝術專業文獻,是藝術設計行業重要的傳播溝通平臺,是藝術從業者創作道路的有力鑑證。《中國藝術設計年鑑》被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中國知網、《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國年鑑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並同時進行網絡出版。
  • 廿載三級跳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風華正茂
    虞樺書記一直效力於中山大學管理學院,20年來,他是看著管院長大的人。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脫胎於1983年9月成立的管理系,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它轉變成管理學院。自1999年成立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之後,2000年學院的工商管理升為一級學科,有博士授予權,成為當時國家批准的八所具備這一資格的院校之一;2001年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專業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全國只有五家高校獲評;2001年,在全國第二批MBA辦學單位評估中,中山大學獲得了第一名;2002年,全國開始進行EMBA教育授權,全國有30所高校取得資格,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是其中之一;2004年,《經理人》雜誌對全國
  • 中山大學藝術學院揭幕 戴玉強助陣首場音樂會
    原標題:藝術是豐富人心的一門學問   中山大學藝術學院首場音樂會現場   前晚, 「中山大學第七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藝術學院分論壇暨藝術學院首場音樂會」在中山大學梁銶琚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