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眼鏡行業黑幕:零售價860元鏡片出廠價僅30元

2020-12-25 網易財經

Levi s鏡架 出廠價:170元 批發價:550元 零售價:1180元-1380元

楚天金報此前曾推出多篇調查報導

3000元鏡片成本僅百元、洋品牌眼鏡毛利率高達240%……眾多不明就裡的江城消費者「被高消費」。

圍繞「被高消費」,今年8月初,金報介入調查。連續推出了《平價眼鏡店遭行業集體封殺》、《洋品牌控價維持暴利》等多篇調查報導。武漢眼鏡市場暴利亂象一幕被揭開。

平價眼鏡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被眼鏡經銷商、代理商、生產商包裝成「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暴利產品?

9月初,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眼鏡展在北京召開。記者從武漢輾轉至北京,從生產、批發到銷售,持續調查半個多月。

江城眼鏡市場部分高端品牌暴利產銷鏈條完整呈現,暴利!很暴利!真相令人震驚錯愕。

源頭追訪暴利鏈

酒店走廊:Levi s鏡架露出「地板價」

170元到1380元 利潤不只三級跳

Levi s(裡維斯)是美國知名的牛仔服品牌,其衍生的品牌鏡架通過國內代理公司進入國內市場,也擺上了江城眼鏡店的櫃檯。

8月底,記者在武漢通過零售、批發兩種途徑採購了一批Levi s鏡架,並於9月初奔赴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眼鏡展,通過一級代理商拿到供貨「地板價」。

武漢公寓內警惕的批發商

在武昌一家品牌眼鏡店的櫃檯上,一副Levi s鏡架的零售價從1180元到1380元不等。記者了解到,在漢口新華西路的武漢時代光學公司(下簡稱「時代光學」公司)可以批發,只要550元一副。

8月31日,楚天金報記者來到位於新華西路美林公館2棟一單元的「時代光學」公司。面對記者的光臨,該公司的銷售人員很警惕,詢問記者的店開在哪裡。記者提供了一處地點後開始詢價,對方突然說,「你們看起來像記者」,然後不由分說地講:「這樣吧,我們派人先到你們的店去了解一下,再決定是否賣貨給你們。」

不得已,記者只好請來一名開眼鏡店的老闆。對方見是熟客,表示一副Levi s鏡架要價900多元。記者請來的老闆當即表示,這個價格太高了,買回去後沒法賣。對方又稱買貨太少,不能按批發價供貨。記者與請來的老闆臨時決定再增購JEEP鏡架,最終才以單價550元買到了十多副Levi s鏡架。

北京酒店走廊上砍出「地板價」

9月7日上午,為期三天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眼鏡展(下簡稱「北京眼鏡展」)在北京開幕。展會上,記者沒有發現主流洋品牌德國Zeiss(蔡司)鏡片的展位,日本HOYA(豪雅)、法國Essilor(依視路)也是空有展位號,未見布展。有北京代理商告訴記者,「北京眼鏡展」人氣下降,加上近期楚天金報對國際眼鏡品牌的調查報導,致使不少大的參展商選擇了迴避。

好在有人知道具體情況。一名被一線眼鏡商僱用的司機,帶著楚天金報記者來到距展場數百米外的皇家大酒店。在該酒店一樓,記者找到了上海巨盛光學眼鏡有限公司(下簡稱「巨盛光學」公司)的訂貨會場,這家公司正是國內Levi s鏡架的最大代理商。

記者以陝西經銷商的名義進貨,一名銷售代表報價280元一副。記者加大進貨量,單價降到180元。

記者希望價格再低些,該代表執意不允,記者一行遂離開會場。不料,原本硬氣的銷售代表竟很快追到酒店走廊,截住記者一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成交單價為170元。與此同時,記者一行還採購到了美國CK(CalvinKlein卡爾文·克萊恩)鏡架、法國鱷魚LACOSTE鏡架,分別只賣320元、300元一副。據了解,這兩款鏡架在江蘇丹陽——全國最大眼鏡市場的批發價為六七百元和八九百元,零售指導價為1600元-1700元區間和2200元-2400元區間。「巨盛光學」公司的這名銷售代表在出貨後強調,「這些都是地板價了」,並反覆提醒記者不要對外洩露進貨價,更不要賣得太低,把市場做亂了。

零售價860元的鏡片 出廠價僅30元

廠家「品牌」營銷「學問」多

知情者告訴記者,一些國際品牌鏡架和鏡片會委託國內廠家加工生產,有實力的生產廠家在掌握了國際品牌的營銷路數後,也會打造自己的品牌。因此,真正的「地板價」應該來自這些廠家的出廠報價。

記者:「為什麼都是你們廠出的產品,擺在武漢兩家黃金地段眼鏡店的鏡片價格差別這麼大?」廠家:「牌子不一樣,定位不一樣,當然價格就不一樣了。」

這段對話發生在9月1日。就在當天,記者先後在武漢兩家黃金地段眼鏡店購買了江蘇康耐特凱越光學眼鏡有限公司(下簡稱江蘇康耐特公司)生產的凱越系列和陽光系列鏡片,一副860元,一副466元,價差接近一倍。

有知情者告訴記者,其實兩款鏡片的出廠價非常接近,均只要幾十元。記者找到該廠家業務員的電話打過去,對方解釋稱,產品因品牌不同定位各不相同,其目的是在同一市場的各大眼鏡店賣不同的牌子,以防止競爭性亂價。

9月8日,記者在「北京眼鏡展」上找到了江蘇康耐特公司的展位。一名營銷人員在得知記者的採購意向後,介紹了公司的營銷體系。他邊說邊畫,一幅營銷圖一會便出現在記者眼前。

據介紹,該公司先前只生產白包裝鏡片,供訂貨商家貼牌。近年來開始打自主品牌,分為A、B、C、D四個檔次,每一大類又各有五六個品牌。

這名營銷員介紹,凱越系列產品屬於A類,以零售指導價860元的產品為主,主要投放在高端品牌眼鏡店,定位高端消費者;B類陽光系列零售指導價為466元,定位工薪消費群;C類水木年華系列零售指導價為220元,主要投放以學生群體為銷售對象的眼鏡店;最後一類康耐特系列零售指導價在150元左右,主要供應給平價眼鏡店。

這名營銷員說,之所以將品牌分得這麼細,就是要讓同城的眼鏡店錯位經營,讓消費者無法比價,「只有這樣,零售商才願意賣我們的產品,因為我們能保證他們的利潤空間,能賺到錢。」

儘管這些鏡片品牌分得如此之細,但其出廠成本卻相差無幾。記者詢價後得知,A類、B類產品的廠家發貨價均為30元/副,C類、D類的發貨價同在20元/副左右。以發貨價30元,零售指導價860元的A類產品為例,進銷毛利率接近2800%,即便打折銷售,毛利也驚人。

記者拿出了在武漢花466元採購的陽光系列鏡片,對方指著宣傳冊說,該產品僅是同系產品的代表,同檔產品中有的還可以賣到598元/副。因此,要想在同一市場找到單品價格完全一致的兩家店進行比價比較難。「我們不怕打價格戰,你賣得低是你的損失,對別的眼鏡店沒有影響。」這名營銷員最後這樣說。

本文來源:荊楚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 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
  • 眼鏡業「暴利」調查 國產樹脂鏡片出廠價3到10元
    眼鏡業「暴利」調查 國產樹脂鏡片出廠價3到10元 經歷過消費者的「口誅筆伐」之後,如今的眼鏡行業是否「濤聲依舊」?本報記者特此進行了兩周的明察暗訪,以期告訴人們一個真實的眼鏡行業。     一個蓬勃發展的眼鏡市場正在形成。     僅2004年,中國眼鏡工業總產值就超過人民幣160億元。根據統計,中國約有3億人配戴眼鏡(矯正屈光鏡),按每3年更新一副計算,每年的市場需求量就達1億副。而墨鏡等時尚眼鏡也有龐大的消費人群。
  • 眼鏡業暴利調查 國產樹脂鏡片出廠價3到10元
    經歷過消費者的「口誅筆伐」之後,如今的眼鏡行業是否「濤聲依舊」?本報記者特此進行了兩周的明察暗訪,以期告訴人們一個真實的眼鏡行業。  一個蓬勃發展的眼鏡市場正在形成。  僅2004年,中國眼鏡工業總產值就超過人民幣160億元。根據統計,中國約有3億人配戴眼鏡(矯正屈光鏡),按每3年更新一副計算,每年的市場需求量就達1億副。而墨鏡等時尚眼鏡也有龐大的消費人群。
  • 央視曝光: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其實只有幾十元…這種暴利產品你一定...
    央視曝光: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其實只有幾十元…這種暴利產品你一定買過!近日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對此進行了行業調查結果令人吃驚「一副鏡片成本為10元,眼鏡架為30元"出廠價總共只需幾十元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具體什麼情況?終於真相了,原來是這樣!
    原標題: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繼博士眼鏡(300622,股吧)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
  • 揭秘眼鏡暴利:出廠價與售價最少差九倍
    在國際眼鏡大廈一層,一家名為愛可視界眼鏡商行的店主表示,零售商打9折的蔡司鏡片在這裡可以打到6折,這樣,一款標價為每副1180元的鏡片折後價格只要708元。法國品牌依視路可以打到5.5折,而外面的零售店只能給到8.5折。該銷售人員表示,該店的業務以批發為主,從廠家直接拿貨,因此折扣相對較低,外面的一些眼鏡零售商也都是從這裡批發拿貨的。
  • 成本6元,售價上千元?毛利率高達94.88%的眼鏡,材質有何差別?
    關於眼鏡行業,大家一直都知道是「暴利」的存在。在此前,坊間更是流傳這樣的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而大家一直都只是「聽說」,直到這份招股書的披露,才發現20元都是「高價」了。
  • 200元眼鏡賣2萬 記者探訪武漢眼鏡行業暴利
    荊楚網(見習記者 顧雪存)一副眼鏡,從代理商到零售商,層層被抬價,從生產廠家到江城商場價格緣何瞬時「變臉」,從200元一變,成了20000多元,漲價百倍。眼鏡行業水到底有多深?消費者如何做到「慧眼識金」?記者近日多方探訪為網友揭秘。
  • 揭眼鏡行業暴利之謎:30元鏡片賣240多 竟然不賺錢
    (原標題:揭開眼鏡行業「暴利」之謎:30元的鏡片賣240多元,竟然還是不賺錢!)
  • 眼鏡行業暴利背後:零售批發價竟差10倍
    在春熙路上逛了多家眼鏡店和商場,她發現國產品牌眼鏡普遍在800元以上,最高價格竟達到了3萬多元,最便宜的一款促銷特價眼鏡也要賣到200多元。而令她疑惑的是,眼鏡批發城裡的同類型眼鏡,相對於零售價竟可低至1~2折,零售價與批發價之間相差近10倍,眼鏡行業這麼暴利嗎?
  • 20元的鏡架賣400?眼鏡行業真有這麼暴利嗎?走近眼鏡行業
    眼鏡行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出廠價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有關數據表明,中國3.2億中老年人中90%的人都需要眼鏡;2000多萬在校生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鏡。
  • 近千元鏡片採購價僅28元 超高毛利的眼鏡為何淨利低
    熱點:近千元的鏡片採購價僅28元博士眼鏡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眼鏡零售的連鎖經營企業,是國內銷售規模、門店數量領先的眼鏡連鎖零售企業之一。3月2日分別進行網上和網下申購。發行價格9.83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2.98倍,即將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其超高的毛利率讓人嘆為觀止。
  • 千元眼鏡成本僅為20塊,高達100倍的利潤被誰賺走了?
    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門店售價2000元的眼鏡,淘寶上400元就能拿到手。不僅如此,眼鏡行業還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出廠價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 誰說丹陽眼鏡行業暴利?!央視調查結果出來了!
    ,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這也一度讓「眼鏡 暴利行業」這組關鍵詞重回各大熱搜榜。記者在眼鏡架生產廠裡了解到,一副眼鏡,眼鏡架成本通常佔60%,眼鏡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分為塑料板材和金屬。全部使用塑料板材的眼鏡架,一副的成本僅為20元。江蘇裕昌光學眼鏡公司銷售部主任郭汶炎:一副鏡架出廠的價格,基本在30元到80元。80元的,可能是屬於純鈦類型的。
  • 明月鏡片的成本價幾塊錢,售價賣百元,如何買眼鏡不被宰?
    眼鏡價格暴利已經不是行業中的秘密,大都是品牌溢價。近日網曝出有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將要上市,讓人詫異的是沒想到有名的眼鏡公司竟然成本價也是幾塊錢。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據了解,明月眼鏡的出廠價是13.5元一個,高價賣200元大多是被零售商給賺取了利潤。眼鏡買的貴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率太高了,幾乎人手一個。
  • 53°珍品郎酒按年份提高出廠價 每瓶30-80元不等
    中華網酒業10月10日訊 今日,郎酒方面下發通知稱,上調不同生產日期53°珍品郎酒(絨布郎)出廠價格。其中,2018年12月31日前生產的珍品郎酒上調80元/瓶,團購價指導價為458元/瓶;2019年12月31日前生產的珍品郎酒上調50元/瓶,團購價指導價為418元/瓶;2020年1月1日後生產的珍品郎酒上調30元/瓶,團購價指導價為398元/瓶。價格上調後,各流通環節價格相應上調。目前據官方旗艦店顯示,53°珍品郎酒零售價為419元/瓶。
  • 南寧眼鏡行業毛利潤高,店家感嘆:單品暴利不等於店鋪暴利
    近年來,不少南寧市民感覺,大街小巷上眼鏡店越開越多,競爭似乎越來越激烈了,但是到眼鏡店配一副眼鏡的價格卻沒有明顯下降。動輒數百元的鏡架、上千元的鏡片,讓眼鏡行業成為了許多人眼中的「暴利行業」。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走訪南寧本地眼鏡店、眼鏡批發市場發現,眼鏡行業的毛利潤確實很高。
  • 一塊鏡片身價9倍暴漲 蔡司等洋品牌被指控制價格
    在國際眼鏡大廈一層,一家名為愛可視界眼鏡商行的店主表示,零售商打9折的蔡司鏡片在這裡可以打到6折,這樣,一款標價為每副1180元的鏡片折後價格只要708元。法國品牌依視路可以打到5.5折,而外面的零售店只能給到8.5折。該銷售人員表示,該店的業務以批發為主,從廠家直接拿貨,因此折扣相對較低,外面的一些眼鏡零售商也都是從這裡批發拿貨的。
  • 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
    ●售價高出進價5倍多  根據招股書,2016年博士眼鏡的單副鏡架和單片鏡片的平均採購成本分別為89.06元和28.82元,對應售價分別高達434.23元和241.23元,即一副採購成本不過147元的眼鏡,在博士眼鏡的直營門店櫃檯進行售賣後,價格一躍飆漲至916.69元,進價與售價相差了5倍多。
  • 央視揭眼鏡行業黑幕 武漢「寶島」眼鏡店多是山寨
    新聞背景  層層加價 利潤驚人  同業衝突背後隱藏著行業暴利真相  央視的這期節目也報導了武漢一家平價眼鏡店被同行封殺的遭遇(詳見《楚天金報》8月2日報導)。30分鐘的節目幾乎用一半時間揭開了同業衝突背後,保護行業暴利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