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鏡業「暴利」調查 國產樹脂鏡片出廠價3到10元
眼鏡業「暴利」調查 國產樹脂鏡片出廠價3到10元 根據統計,中國約有3億人配戴眼鏡(矯正屈光鏡),按每3年更新一副計算,每年的市場需求量就達1億副。而墨鏡等時尚眼鏡也有龐大的消費人群。顯然,眼鏡市場已成為一個巨大的蛋糕。 而與此同時,在外行人看來,眼鏡業又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暴利行業,有這樣一段順口溜:「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
-
揭秘眼鏡暴利:出廠價與售價最少差九倍
暴利成為了眼鏡業留給公眾的印象,一塊鏡片從出廠到最終到消費者手中,其價格翻十倍為普遍現象。記者就此進行多方調查,探尋國內眼鏡片定價秘密。 連鎖店:洋鏡片擅自打折將被罰 在位於東三環富力城的寶島眼鏡店,記者發現依視路等洋品牌鏡片均價格不菲,鏡片價格的定價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該店使用了廠商官方給出的零售指導價價目表進行報價,同時對有過消費記錄的會員有8.5折的優惠。而如果是配一套產品的話,則是滿200減40的優惠活動。
-
央視曝光: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其實只有幾十元…這種暴利產品你一定...
央視曝光: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其實只有幾十元…這種暴利產品你一定買過!近日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對此進行了行業調查結果令人吃驚「一副鏡片成本為10元,眼鏡架為30元"出廠價總共只需幾十元
-
一塊鏡片身價9倍暴漲 蔡司等洋品牌被指控制價格
從工廠出廠到眼鏡店銷售 定價遵循「乘三乘三」法則——— 暴利成為了眼鏡業留給公眾的印象,一塊鏡片從出廠到最終到消費者手中,其價格翻十倍為普遍現象。記者就此進行多方調查,探尋國內眼鏡片定價秘密。 連鎖店:洋鏡片擅自打折將被罰 在位於東三環富力城的寶島眼鏡店,記者發現依視路等洋品牌鏡片均價格不菲,鏡片價格的定價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該店使用了廠商官方給出的零售指導價價目表進行報價,同時對有過消費記錄的會員有8.5折的優惠。而如果是配一套產品的話,則是滿200減40的優惠活動。
-
揭眼鏡行業黑幕:零售價860元鏡片出廠價僅30元
Levi s鏡架 出廠價:170元 批發價:550元 零售價:1180元-1380元連續推出了《平價眼鏡店遭行業集體封殺》、《洋品牌控價維持暴利》等多篇調查報導。武漢眼鏡市場暴利亂象一幕被揭開。平價眼鏡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被眼鏡經銷商、代理商、生產商包裝成「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暴利產品?9月初,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眼鏡展在北京召開。記者從武漢輾轉至北京,從生產、批發到銷售,持續調查半個多月。江城眼鏡市場部分高端品牌暴利產銷鏈條完整呈現,暴利!
-
眼鏡配製隱含價格欺詐 小小樹脂鏡片暗藏暴利
一個框架、兩個鏡片,簡單的構造卻擁有千差萬別的身價。 從國產到合資再到進口,眼鏡的身價一路上漲,沒有人知道它到底值多少錢。此前就有行內人士揭眼鏡暴利黑幕,泉城路的眼鏡公場更是在門上貼出「打破眼鏡行業暴利堅冰」的宣傳。 近日,記者暗訪多家眼鏡店,調查眼鏡市場鏡片價格亂象。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本次IPO,公司計劃募集5.68億元資金,其中4.4億元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其餘部分則用於市場營銷及研發支出。 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中國7億近視人8成被騙,揭秘眼鏡業的3大坑
目前全世界的眼鏡,超過一半都產自中國,鏡架產業分布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奢侈品品牌代工廠在東莞和深圳,中低檔鏡架集中在溫州,鏡片在丹陽。就拿丹陽來說,其中的常住人口其實也就幾十萬,但是丹陽中眼鏡相關企業超過1600家,在眼鏡行業有超過5萬人從業者,每年產出超過3億多副鏡片,佔全球每年總量的40%,國內市場的70%,是世界第一大鏡片生產基地。
-
誰說丹陽眼鏡行業暴利?!央視調查結果出來了!
日前,某鏡片公司的招股說明書裡披露,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這也一度讓「眼鏡 暴利行業」這組關鍵詞重回各大熱搜榜。成本確實不高:平均一副鏡片10元 鏡架30元新聞視頻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yXi10g4icwIjo2a9iWKaJA△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目前,市面常見的眼鏡鏡片按照材質主要分為PC鏡片和樹脂鏡片。
-
成本40元,賣1000元,眼鏡為何如此「暴利」?
不光是孩子,看看接觸電子產品比較多的成年人,可以說,完全不近視的成年人還是很少的,眼鏡行業是很多人都會接觸到的一個行業。 根據最近央視披露的信息我們了解到,眼鏡框的成本最低只需要30元,鏡片則是10元。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去眼鏡店配眼鏡,往往是幾百上千才能買到一副眼鏡,為什麼同樣的東西到了商家這裡,價格升了這麼多?
-
南寧眼鏡行業毛利潤高,店家感嘆:單品暴利不等於店鋪暴利
近年來,不少南寧市民感覺,大街小巷上眼鏡店越開越多,競爭似乎越來越激烈了,但是到眼鏡店配一副眼鏡的價格卻沒有明顯下降。動輒數百元的鏡架、上千元的鏡片,讓眼鏡行業成為了許多人眼中的「暴利行業」。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走訪南寧本地眼鏡店、眼鏡批發市場發現,眼鏡行業的毛利潤確實很高。
-
200元眼鏡賣2萬 記者探訪武漢眼鏡行業暴利
對於純鈦架,生產商表示,純鈦鏡架是迎合了消費者「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心理,「純鈦」只是個銷售概念,甚至可以說是個圈套,因為鈦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常年維持在每噸15萬美元到30萬美元;一副鏡框鈦的含量約3克左右。以每克0.3美元來計算,3克也就0.9美元,就算1美元,材料費不會超過10元人民幣,加上人工,眼鏡架的成本不會超過30元人民幣。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具體什麼情況?終於真相了,原來是這樣!
本次IPO,公司計劃募集5.68億元資金,其中4.4億元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其餘部分則用於市場營銷及研發支出。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 「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成本6元,售價上千元?毛利率高達94.88%的眼鏡,材質有何差別?
即便是明月鏡片的官方旗艦店,都是售價翻了又翻……光是簡單的鏡片,明月鏡片旗艦店的折後價都在200元以上。和他招股書上的6元成本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且業內人士透露,其實對於整個眼鏡行業而言,他們使用的基本材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就連鏡片也是如此。最大的差別,可能就是鏡片上的那層鍍膜了。但是這鍍膜,難道價值200元嗎,真實答案大家心中應該都有數。
-
眼鏡行業暴利背後:零售批發價竟差10倍
在春熙路上逛了多家眼鏡店和商場,她發現國產品牌眼鏡普遍在800元以上,最高價格竟達到了3萬多元,最便宜的一款促銷特價眼鏡也要賣到200多元。而令她疑惑的是,眼鏡批發城裡的同類型眼鏡,相對於零售價竟可低至1~2折,零售價與批發價之間相差近10倍,眼鏡行業這麼暴利嗎?
-
依視路等鏡片企業壟斷被罰 眼鏡店至今未收到降價通知
國家發改委據此開出今年的第一張反壟斷罰單,依視路、博士倫等多家眼鏡片生產企業被處罰1900多萬元。 如今距發改委發布的通告已經一個星期,中新網健康頻道5日走訪調查了北京同仁驗光配鏡、寶島眼鏡、大明眼鏡、眼光獨到等實體配鏡店時,營業人員均表示,這些企業的鏡片並未降價,也沒有收到降價通知,並稱價格表上的價格是由鏡片企業來定。
-
明月鏡片的成本價幾塊錢,售價賣百元,如何買眼鏡不被宰?
眼鏡價格暴利已經不是行業中的秘密,大都是品牌溢價。近日網曝出有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將要上市,讓人詫異的是沒想到有名的眼鏡公司竟然成本價也是幾塊錢。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據了解,明月眼鏡的出廠價是13.5元一個,高價賣200元大多是被零售商給賺取了利潤。眼鏡買的貴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率太高了,幾乎人手一個。
-
再測珠峰背後,一副鏡片如何締造中國品牌崛起神話?
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被細化為:珠峰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冰雪深度3.5米。2020年,這一數據為8848.86米。更加精確的數字背後,是更加進步的測繪技術和裝備水平。作為中國登山協會和中國登山隊官方認可的鏡片品牌,明月鏡片名頭雖不及共同保障此次登頂的華為、北鬥系統般為人熟知,卻早已在行業內默默領先多年。歐睿國際數據顯示,從 2016 年到 2019 年,明月鏡片已連續四年蟬聯銷售冠軍。在中國總共約10萬家的眼鏡店中,每三家眼鏡店就有一家採用了明月鏡片。
-
配個眼鏡上千塊 業內人眼中的眼鏡店「暴利」內幕
鏡片零售價格是出廠價的10倍至20倍以上實際上,早在15年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現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明確對眼鏡產品實施生產許可證制度,並起草了《眼鏡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其間進行了多次修訂。
-
一片眼鏡片1200元 防藍光、純鈦都是高價「套路」
一名在眼鏡行業工作了十多年、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透露,眼鏡片分玻璃和樹脂兩種,無論是光白玻璃片還是樹脂片,批發價均在50元以內,非球面鏡片價格稍貴一些,品牌間價格會有差異,另外進口鏡片也比國產鏡片價格高。鏡片的價格基本上和加的膜顏色沒有太大關係,個別地方會利用膜層做點文章,多賣幾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