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5 秉燭讀夏秋

有一些農村老話,聽上去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甚至有些迷信的說法。

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有些話慢慢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慢慢形成了一種傳統文化。

比如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意思是說:結婚喜事的時候不能送傘;為老人賀壽的時候不能送煙;如果有人家死了人,你錯過了幫忙、隨禮,過後就不要再補上禮金了。

如果不是這樣,自己出了錢主家還不高興,落個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這句俗語因何而來?也就是說有什麼說道呢?

這句俗語源於一種傳統文化。「傘」諧音「散」,誰家剛結婚也不盼著小兩口散夥。

如果在結婚時候送「傘」,會讓主家聯想到散的意思,這給主家添堵。喜慶的日子都講究不說「破」話,光說圓滿的「好」話,送東西也是這樣,如此才能和喜慶的氛圍相符。比如說喜慶的日子,不小心打碎了碗,人們就會說歲(碎)歲(碎)平安。如果喜事的日子颳風下雨,人們就會說風調雨順,總而言之是說一些吉利的話。

有的地方結婚喜慶的日子不能送「鍾」,因為「鍾」諧音「終」,完蛋、死的意思。如果送鍾會被主家誤以為是詛咒自己,送鍾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人們為了圖個吉利,有喜事的時候,沒人送鍾或者傘,沒人會幹這種花錢不落好的事,況且可送的東西有許多,為什麼非要和世俗觀念對著幹呢?

賀壽的時候不送煙,和這個道理差不多。

因為「煙」諧音「咽」,意思是為老人過壽的時候,如果送煙會讓老人聯想到咽氣的意思。

上了歲數的老人都忌諱死,在祝壽這種歡樂的情景下,送煙會給老人添堵,老人對一些詞兒都敏感,講究老理,能引起老人不愉快的事,儘量不去做。

有一句話叫做「分享快樂的事兒可以成倍」。比如人們赴喜宴的時候,心情就會愉悅,如果你錯過了別人的喜事,沒有及時為人家隨禮,事後可以補上,這沒關係,意思是說快樂的事可以分享。

假如你錯過了別人家的喪事,沒有及時為人隨禮,那麼過後你就不要再補上禮金了。

本來喪事令人痛苦,主家剛剛忘卻,你補上禮金就會想起痛苦的事兒。讓主家心情鬱悶。

其實補償的機會很多,比如他的兒子出生或者升學,你多隨一些禮金,主家會明白你的意思,所以沒必要在這痛苦事上糾結。

綜上所述,以上這三件事雖然看似很小,甚至有些迷信的說法,但是,若違背了傳統,最後花了錢還令主家不高興,甚至引起誤會。

其實人們也不在乎禮金、東西的多少,人到理不虧,捧個人場比什麼都重要,這就是面子問題,人們更在意的是這種氛圍。

人們總是期望將來更美好,一些不吉利的話或者東西就會避而遠之,既然如此,何必要違背這些傳統呢?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雖說禮物是為了表達心意,可是如果不懂送禮的規矩,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首先說這「喜不送傘」,聽村裡的老人說,早年間農村的條件比較落後,如果有哪家辦喜事,糧食、白酒、豬肉之類的物品都可以當作祝賀的禮物。
  •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在農村,有許多風俗習慣和禁忌,尤其是老年人對此十分看重,若你違反了規則或者觸碰了禁忌,就會被別人厭惡和厭煩。在這些農村老話中,其中便有「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看意思是,別人結婚辦喜事不能送傘,辦老人壽宴不能送煙,辦喪事時間一旦確定,你即便是錯過了也不能後補,為何會有這麼一說呢?
  • 「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有什麼講究?你知道嗎?
    比如一些俗語之中就記載了一些為人處事之道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禮儀習俗,今天筆者要為大家說的一句俗語是「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那這句俗語有什麼講究呢?你知道嗎?       第一句「喜不送傘」,結婚是一個人一生中的大喜事,雖然農村的婚禮看起來沒有很隆重,但是有很多講究,筆者個人認為要比城市舉辦婚禮還要繁瑣很多。
  • 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句俗語是「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是一句體現我國傳統習俗的俗語,社會在發展變遷,甚至有很多人沒有聽過這句話,下面我們來聊聊這句話的具體含義。一、喜不送傘在我國最大的喜事莫過於結婚了,結婚作為我國的四大喜事之一,這裡的喜指的就是結婚的意思。
  • 「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有很多忌諱,你可千萬不要犯!
    「壽不送煙, 喪不後補」什麼意思?有很多忌諱,你可千萬不要犯!中華上下五千我們華夏民族一直是個禮儀之邦,凡事講究個規矩,無論是搬家迎新或是紅白喜事,都有一些當地的風俗習慣,如果不按照習俗辦事會有不吉利或者不祥之兆,這可不僅僅是迷信說法,小編一直認為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自有他的道理和學問在裡面。
  • 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送禮都有哪些講究?
    導語: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在農村送禮都有哪些講究?農村俗語是廣大農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積累經驗,是他們的智慧結晶,源於農村生活,結構簡單,句糙但理不糙,內函深奧,精深博大,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且內容豐富,涉及到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無縫不入,其中關於人們在社會交往,為人處世等方面的俗語也非常多,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就是其中之一。那麼我們如何理解其語意呢?
  • 農村送禮有規矩,俗語「壽不送鍾,喜不送傘,禮不送梨」啥意思?
    農村送禮的講究,俗語「壽不送鍾,喜不送傘,禮不送梨」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禮向往來,這是一種基本的禮儀。當去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去吃酒席的時候,往往都會帶一些禮物過去的,這樣才顯得對這個事情的重視。就算是禮物不值錢,也總比兩手空空去要好一些,正所謂「禮輕人意重」也就是這個道理。不過,給別人送禮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送禮不當,那就會好心辦壞事的。關於送禮,在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壽不送鍾,喜不送傘,禮不送梨」是啥意思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在農村,農民送禮最不喜歡人家送鍾,是什麼民俗
    農村人們對送禮有很多的講究,咱們中國人對禮尚往來相當在意,對於給別人送禮非常有講究,什麼該送或什麼不該送都是有說法的,不僅農村人講究,對於城裡人同樣也有講究,說起農村過年過節或紅白喜事給人送禮,最不喜歡別人給家裡送鍾了,因為這個「鍾"字的諧音是"送終",在農村和城市裡,人們都很忌諱這一點
  • 古人智慧「喜事送傘,一刀兩斷;賀壽送煙,一拍兩散」,啥意思?
    然而對禮品的挑選可謂是煞費苦心,因為禮品不光要有意蘊,還有很多禁忌,古人曾總結了在人生三個重要時候送禮尤其要注意,那就是「喜事送傘,一刀兩斷;賀壽送煙,一拍兩散」,隨著現在社會進步開放多了,但這些禮物送錯了不光會貽笑大方,還有可能彼此心生間隙。先說第一個「喜事送傘,一刀兩斷」,喜則很好理解,就是喜事的意思。
  • 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啥意思?婚喪酒席有講究
    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啥意思?婚喪酒席有講究!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華民族,留下來的傳統習俗可謂是數不勝數,其中又以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民俗活動可以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我們生活中所應用的一門語言,這種語言通俗易懂,它是我們古人通過自己生活經驗總結所流傳下來教人向善,有些描述的是生活現象,有些也是描述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有些是描述我們生活中參加酒席中所遇到的講究,比如這句俗語「壽席食九,婚宴食八,喪飯食七」,那麼這句俗語中的「食九」「食八」「食七」是什麼意思呢?又有什麼講究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農村老話「豬不椒,羊不料,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老話,豬不椒,羊不料,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應該說老話還是有道理的,對於這幾種吃的東西來說,它們與之不的材料是配料,做的時候不加更好,加了會適得其反,有時候是口感變差,有時候是營養流失。比如豬不椒,豬肉怎麼能不用椒呢,這椒又是哪個椒?椒是花椒的椒,大概很多人不知道,燉豬肉時放入花椒的話,煮出來的豬肉會受到影響,肉絲有點老口,不如不放花椒更嫩。倒不是豬肉不喜花椒味道,就是燉豬肉時最好等豬肉熟了時在放入花椒,這樣就可以做到肉的口感和味道都是更加優質了。
  • 俗語:「壽宴不送煙,喪事不後補」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以前的農村人情味是非常重的,鄰居有什麼困難都會一起幫忙,誰家有什麼喜事都會一起熱鬧,無關錢財。但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人們的腰包慢慢鼓起來了,關於人情往來的事也開始隨禮了,比如結婚、生日宴席以及喪事等等。不僅各種事都要隨禮,隨禮的講究還特別多,有一句俗語說的就是隨禮的禁忌。
  • 農村老話「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韭菜和牛肉同食會怎樣?
    農村老話「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韭菜和牛肉同食會怎樣?文/農夫也瘋狂老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向來對飲食方面是研究非常透徹的,即便是在過去生活條件不好,但是在吃方面依然還是非常講究的,什麼東西好吃,一道菜怎麼做最好吃等等,都是相當有研究的。估計不少人也聽過「羊不姜,牛不韭」這句老話,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有道理嗎?韭菜和牛肉同食會怎樣?這句老話是老輩人經驗的總結,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 農村老話「砍柴上山,捉鳥上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老話「砍柴上山,捉鳥上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砍柴上山,捉鳥上樹」,是農村的一句老話,意思是要想砍柴就得到山上去,想捉鳥就要爬樹;意思非常淺白,易懂;但是這句大白話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具有普遍意義。
  • 農村老話「男子斷掌千斤兩,女子斷掌過房養」啥意思,有何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男子斷掌千斤兩,女子斷掌過房養」啥意思,有何道理?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流傳的一些農村老話應該都不陌生。這些農村老話都是我們上一輩的智慧,直接反映了農村的一些現況。
  • 老話說「肉軟不吃涼」是什麼意思,看完真佩服,太有道理
    導語:老話說「肉軟不吃涼」是什麼意思,看完真佩服,太有道理在中國,一直以來就有著各種各樣的「老話」,或者說是一些諺語。不知道大家對這些東西是抱著怎麼樣的感覺呢?或許會有人感覺,「老話」裡面的東西都是一些古人在沒有科學的證明的情況下的猜測,是沒有必要去相信的。不過,應該也有人會覺得,這些「老話」都是以前的人根據經驗,而總結出來的東西,肯定是可信的。當然,沒有辦法去完全的肯定其中的哪一個說法。但是,有些「老話」肯定還是符合事實的。有一句話叫做「肉軟不吃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而且,這句話還有著另外的一部分。
  • 老話「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啥意思?老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導讀:老話「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啥意思?老祖宗說得有道理嗎老祖宗說的一些話還是非常有啟發作用的,而農村老者就是老話的傳承人,他們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相傳,以老帶新,跟著前人的步伐快速前進。今天我們要來探討一句非常有實用性的老話,原句是「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這裡說到了「有錢」與「沒錢」,說到了「不去兩地」和「不求兩人」,這是一幅老者在向年輕一代說教的場景。
  • 農村老話「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裡生活的人,教育小孩成了家長的一大難題。古時候的人覺得「百善孝為先」。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也比較注重子女的教育問題,特別是在農村,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變得有出息,可以走出大山,在城市裡立足。所以,老人就常說「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這話有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1、子不言父過其實這句話是告訴我們,父親的話是絕對正確的。
  • 農村老話「果樹不挨刀,產量不會高」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老話"果樹不挨刀,產量不會高"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果樹是農村種植的主要經濟林木,種植果樹後,大家都希望自家的果樹長得枝繁葉茂,碩果纍纍。然而任何事情總有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本來經過精心管理的果樹不但長勢良好,花開滿樹,可就是不掛果或果很少掛果,這又是什麼情況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生不睡柳,死不睡楊」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著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俗語老話,這些老話也包羅萬象,有從田間地頭來的農諺,也有生活中的風情民俗,人情世故的老話,這些老話是許多農村智者的生活經驗、酸甜苦辣、悲歡沉浮的精煉再現,像一本本言簡意賅的教科書,告訴我們生存的真實,生命的真理,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