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直接登陸「萬福萬寧網」)
中國檳榔看海南,海南檳榔看萬寧。萬寧是中國檳榔之鄉,檳榔產量約佔全省的40%。種好檳榔不僅關係著萬寧的社會經濟發展,也關係著百姓民生。
近幾年,有不少農戶開始探索種養結合模式,在檳榔樹下養起了家禽。但這種模式仍沒有充分利用檳榔林空間,也沒有根本改變應對病蟲害的局面。同一片土地經年累月種植檳榔,仍會面臨土壤營養不足的問題。
有沒有一種種植模式,既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間,又能有效抵禦病蟲害,還能保持土壤的營養價值呢?從市農技中心退休後的王進財,通過不斷摸索終於找到了較有效的方法。
在檳榔林裡放養的牛群 陳長宇 攝
3月8日,記者走進王進財的「綠青種養專業合作社長豐檳榔生產基地」。
「這裡沒人打理嗎?怎麼草都比檳榔樹高了?」每位初進這片檳榔林的人都會忍不住問,記者也不例外。王進財哈哈大笑回應:「這就是我們精心打理的結果。」
原來,這裡遍地叢生的雜草叫皇竹草,是玉米與皇竹草雜交後改良的品種。這種草葉長莖高,清涼多汁,特別適合牲畜食用。皇竹草長在檳榔樹下,不僅不會和檳榔樹搶奪營養,還能為檳榔樹保水、保肥、避溫,增加蚯蚓繁殖,肥沃土壤。
王進財告訴記者,這250畝皇竹草,供養合作社260頭黃牛,草料十分充足。王進財說:「皇竹草長得這麼好,現在就是再增加100頭牛也完全沒問題。」
合作社工人在檳榔檸檬混合種植園裡除草 陳長宇 攝
王進才在介紹檸檬種植的經驗 陳長宇 攝
在檳榔樹與皇竹草之間,種植著檸檬樹。檸檬喜愛陽光,但過分暴曬容易患上潰瘍,因此蔭蔽度很重要。王進財嘗試了多層次種植以後,檸檬樹上方有檳榔樹,下有皇竹草,良好的環境和土壤讓檸檬樹不僅一年能掛兩次果,而且一棵樹產量最高能達300斤。長出來的檸檬外觀好看,口感也十分細膩,暢銷全國各地。
據了解,檸檬只要能賣上每斤1元,就能保本稍賺。但今年合作社的檸檬售價平均達到5元每斤,近期更是賣到5.5元每斤,走勢一路向好。
「從2014年實施多層次種植以來,距今還不到3年,合作社的檳榔、檸檬、皇竹草、豬、黃牛效益都成倍增長,非常令人振奮。」王進財說,一地多用,翻倍的不只是眼前的效益,還有長遠的效益。
王進財告訴記者,合作社的農業模式主要從「循環」上做文章。循環帶來了節約,也帶來了質量。
王進財在介紹合作社的種養模式 陳長宇 攝
王進才在介紹生豬繁育的欄箱 陳長宇 攝
檳榔、檸檬、皇竹草的分層種植,適應了各自的生長特點。皇竹草餵牛和豬,牛和豬產生的糞便,經過高低不同水池的層層發酵變成沼氣,通過滴灌的方式灌溉檳榔、檸檬。這個模式將草、動物糞便變廢為寶,減少了汙染,做到了能量的長效循環。
除了皇竹草,果園裡還有許多雜草,比如白花草。白花草可引來七星瓢蟲,七星瓢蟲能吃掉檸檬果上的紅蜘蛛和鏽蜘蛛,大大減輕了病蟲害。有效利用天敵之間的關係,讓合作社的果樹無需農藥,也能結出健康飽滿的果實。
除了創造外部條件,王進財更注重檳榔種苗本身的改良。一般來說,檳榔育苗期為半年,但合作社的檳榔育苗期長達一年半甚至兩年。培育出來的檳榔樹抗病能力強、產量高,長到兩三米高就開始結苞掛果了。
650畝檳榔林在合作社的精心管護下,僅去年就創造了將近600萬產值。2016年8月,王進財的「綠青種養專業合作社長豐檳榔生產基地」被評為「海南省熱帶作物標準化生產示範園。」
王進財說,正是摒棄了「種大於管」、「養大於管」落後理念,讓種養管三管齊下,合作社才得到如今的發展。
今年66歲的王進財曾與袁隆平一起工作過,對檳榔種植有著極大的興趣。為了打破「染過黃化病的土地不能再種檳榔」的說法,2014年他承包患上黃化病的檳榔林,成立了合作社。經過近三年的艱苦摸索,終於讓這片荒蕪的檳榔林重煥勃勃生機。
王進財說,檳榔的生態農業模式已經基本構建起來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不斷發展壯大,在管理模式和產品質量上作出更多改善。
目前,合作社的社員不斷增加,個別社員開始分包小部分土地,做起了新的試種。憑藉著種養經驗和知識,有的社員以荔枝取代檸檬,有的社員在原有基礎上種起了蓮霧。有的社員熱衷於將養豬場、養牛場規範化,有的社員致力於改良有機肥和灌溉方式。
王進財說,生態農業初步展示出來的效益,極大激發了農戶們的生產活力。
記者了解到,不久以後,匯聚全國多地專家的檳榔研究所也將在這裡落戶。研究所將對萬寧檳榔的病蟲抵禦、藥理作用、加工工藝、市場前景進行深入研究,創造更多檳榔產業的附加值。
合作社對未來的發展也做了明確規劃,2至3年後,合作社不僅要種出更好的檳榔,還要發展到養殖黃牛600頭,生豬5000頭,種植皇竹草500畝,檸檬300畝,爭取每畝的產值再翻一番。
「我相信,憑藉著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種養技術,不久的將來,不僅海南檳榔要看萬寧,海南的檳榔種植模式也要看萬寧。」王進財對生態農業下的檳榔種植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