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周末,小編去了趟光坡鎮鳳凰農莊奇異果園,採摘聖女果之餘,看到聖女果園旁有一大片的檳榔樹正在茁壯成長,直衝雲霄,樹上還有一簇簇的黃色小花--檳榔花。檳榔花開的最濃鬱的時候,滿山遍野都是這黃色小花散發出來的清甜味,有著讓人酥軟的愜意。
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感受檳榔文化的魅力吧!
檳榔的歷史
陵水是海南省檳榔的主要產區之一,入冬是檳榔收穫季節。到海南來的遊客除了領略寶島自然風光外,還有不少引人入勝的風俗人情,「客至敬檳榔」就是其一。
根據當地人介紹和古書記載,海南一帶很早就有檳榔待客的風俗。宋代《嶺外代答》一書寫道:「客至不設茶,唯以檳榔為禮」。海南人一直把檳榔作為上等禮品,認為「親客來往非檳榔不為禮」。800多年前,貶居海南島的蘇東坡就曾描繪黎家少女口含檳榔頭插茉莉花的情景。可見海南人愛檳榔、種檳榔、吃檳榔的習俗一直被人們世代傳承。
檳榔是海南人尤其是黎族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美食,甚至還有「以檳榔為命」的說法。在海南人長期的檳榔嚼食中,逐漸產生了有關檳榔的食文化。《瓊州府志·卷五》稱:「檳榔生食,必以扶留藤、古賁灰相含嚼之,吐去紅水一口,乃滑美不澀,下氣消食,俗為檳榔為命。賴扶留於此,古賁灰即礪蚌灰也,賁乃蚌之訛,瓦屋子灰亦可用。」
海南吃檳榔很講究,先把檳榔切成片,然後粉上佐料(用貝殼粉調製成膏狀物)卷上蔞葉,再放進口裡慢嚼,初時味澀,並有綠水,待吐完了綠水,又生丹津,吃後面紅耳赤目眩,如醉酒一樣。正如當年蘇東坡即興寫的「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
檳榔的象徵
在陵水,檳榔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用途——「愛情果」,在陵水的婚嫁習俗裡,檳榔扮演著重要角色。檳榔不僅是海南人的一種美食,也是海南人戀愛婚姻中的重要信物和禮品。在黎族人的婚戀生活中,檳榔是很重要的媒介,以檳榔為聘禮,以檳榔作應答。
在海南黎族民間的情歌裡就有唱道:「送口檳榔試哥心,一口檳榔一口香,二口檳榔暖心房,三口檳榔來做媒。」意思是說:一旦男方看中某位姑娘,就要向女方家送去檳榔(俗稱「說檳榔」)以示求婚,如果女方父母將贈來的檳榔盒打開,並揀一顆檳榔來嚼,便是答應了婚事,否則便如數退還,表示推辭。
答應婚事後,接下來就要挑個好日子,準備定婚(在陵水俗稱「擔錢」),將檳榔同其它物品作為聘禮送去女方家,女方收到聘禮後要將檳榔、包子、餅乾等發送至親戚朋友的手裡。在婚禮上,新郎新娘要手捧檳榔敬奉父母,並散發檳榔給前來道賀的親友嚼食,共同分享喜悅。
此外,海南人在交往中有用檳榔待客的風俗。凡探親訪友、勞作閒談間,都會習慣地從衣袋裡掏出檳榔,互相吃請,猶如請人吸菸一樣,檳榔成了促使人際關係和諧的橋梁。
在陵水除了談婚論嫁要用到檳榔之外,也有將檳榔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習俗。尤其在春節有敬檳榔的年俗,在過年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足量的檳榔放在供桌上。
檳榔的價值
海南的生檳榔最獨特的在於它的藥效,檳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檳榔油、生物鹼等成分。檳榔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藥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注。鮮食檳榔有一種「飢能使人飽,飽可使人飢」的奇妙效果,不僅如此,檳榔還有治青光眼、眼壓增高、驅蟲等症的效果。
但是,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中心指出,加入菸草的檳榔可以導致口腔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不加入菸草的檳榔也會導致口腔癌。各種檳榔製品中含有的檳榔子會導致一種口腔癌前病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隨時可能會轉化成癌症。據報導,全球每年發生39萬例口腔癌症(口腔癌或咽癌),其中22.8萬例發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佔58%,而這些地區居民大都有咀嚼檳榔或檳榔子的習俗。
所以說檳榔可吃,但是不要過量噢!
檳榔文化的傳播
走在陵水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這樣一群人,她們搬著小凳子沿街而坐,面前擺放著精心壘起的一個個檳榔果,無客人光臨時,她們總是靜靜地用蔞葉裹著貝殼粉,包成一個個綠三角備用。
她們就是賣檳榔的陵水阿vo,她們的存在對檳榔文化的傳播有著重要的意義。陵水人喜好食用檳榔,總喜歡隨身帶些已切好的檳榔果和蔞葉,待閒暇時刻隨時食用,而她們能隨時隨地的提供製作好的檳榔滿足了陵水人對檳榔的需求。
檳榔文化,是陵水文化長河中的一顆珍珠,閃耀在每個陵水人的記憶中,一代代人對於檳榔的認知不斷更新,唯一不變的,是那代代傳承的檳榔味道。
來源:醉美光坡鄉村遊
本期編輯:曉曉
來稿請發郵箱:yinxianglingshui@163.com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表示感謝,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