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南美未知旅程(7)
上一篇提到我們參觀了馬丘比丘以及周邊的圓心梯田和maras鹽田,之後就離開了庫斯科,準備去到puno和titicaca湖。
沿途的風景還不錯。
這就是沿途的風景,海拔4000米。
一切沒有計劃的自由行,帶來的就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隨機應變,要看資源配置中去選擇最優化的。
火車票沒有買到,因為一周就只有三班,周一周三周五,沒辦法,我們只能去選擇大巴車,我們找了兩家旅行社,終於找到了一個旅遊大巴車,從早上7點發車,到達puno下午5點,中間有5個旅遊景點,包含午餐,包含導遊,每人55美金,我們覺得還好,不至於一直在大巴車上,也未嘗不是個不錯的選擇,其實長途大巴對我們來講是家常便飯,從琉森到巴黎697公裡,中間停三次,也要9個小時的。所以,所有的都是最好的安排。
離開我們在庫斯科糟糕的酒店,我們準備去到puno。一路上風景還不錯,參觀了兩個教堂和博物館,因為都不允許照相,所以沒有圖片提供。
其中有一個教堂還是不錯的,叫做聖保羅教堂,教堂雖然不大,但是金碧輝煌,聖母瑪利亞的雕像放在正中,兩邊是耶穌受難時候,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塑,平時來的人估計不多,當地人也就是在周末做彌撒或者宗教節日的時候才會來到這裡。
其中南美洲大多數國家都是天主教徒,這一點都是受到西班牙殖民的影響,提到這裡又要提到著名的大航海時代,1492年哥倫布帶領著自己的船隊為了尋找中國和印度,結果因為錯了方向,意外的發現了美洲大陸,把當地人稱作為印第安人,最開始從巴哈馬群島上岸,之後是加勒比海的古巴,然後在拉丁美洲大陸登陸,和印第安人進行戰鬥,之後翻越安第斯山脈,打敗印加人,之後不斷南下,到達美洲大陸最南端的火地島。
在不斷的殖民過程中,西班牙人不僅僅帶來航海家,還有地理學家,士兵,漁民,更重要的是,西班牙在歷次的人口輸送的過程中,帶來了很多的傳教士,這一點對於美洲當地的土著民主更為可怕,甚至有後來的學者說,西班牙人是用聖經換走了黃金。(由於天主教西班牙在公元711年被阿拉伯人打敗,公元900多年從北部開始光復運動,直到1469年,當時控制卡斯蒂利亞地區的伊莎貝爾女王和控制阿拉貢地區的費迪南國王聯姻,兩個王國的力量團結到了一起,在公元1492年打敗了控制西班牙長達700多年的阿拉伯人)所以,在西班牙完成統一之後,天主教又重新成為了國教,為了殖民擴張以及宗教擴張,天主教極力的派人前往新大陸傳教。
在西班牙人佔有絕對的生產力優勢和文化優勢的情況下,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了更好的生活,只能學習他們的語言,而在中世紀之前,所有的普通人,包括歐洲的普通人,都是沒有權利學習文化的,所有的文化知識都被宗教牢牢的掌握著,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是文盲,只有教堂裡的神職人員是最有文化的,這樣,人,被宗教牢牢的捆綁著,所以,西班牙對於美洲大陸最可怕的不是武力控制,而是從宗教信仰上,從文化知識上,對南美洲印第安人進行殖民。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美洲大陸上除了巴西都是天主教徒,都講西班牙語的原因。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同樣是南美洲的巴西是講葡萄牙語而不是西班牙語呢?
這是因為在西班牙對美洲大陸進行殖民,一船一船的黃金白銀不斷的從現在秘魯的首都運回西班牙南部的塞維亞港口的同時,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鄰居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看著自己的老鄰居在那裡發橫財。
於是,葡萄牙人自然也就從老家出發,沿著大西洋一路向西南方向的美洲大陸駛去,而這一年是1493年,兩個國家都是航海大國,都有能力對新大陸進行殖民,但是怎麼來劃分新的領土呢,在這一年的5月,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找到當時的羅馬天主教教皇來做最終裁決,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裁決在,兩個國家終於以亞速爾群島和維德角群島的子午線為分界線,以東歸葡萄牙,西邊則歸西班牙,在1494年的時候,西班牙葡萄牙又籤署了託德西拉斯條約,規定新的殖民分界線,而這條分界線後來被學者稱為--教皇子午線。
也正因為如此,葡萄牙人才得以佔領巴西。而西班牙人認為自己佔了便宜,其實,葡萄牙人只能向東擴張,才得以真正的繞過好望角印度洋到達印度和中國,後來在香港旁邊的漁村登陸,那個地方今天叫做澳門。
(如果對大航海時代感興趣的話,請關注帳號查看歷史消息,裡面有一篇專門的大航海時代的文章,詳細解釋了為什麼歐洲人一定要找到中國和印度。以及後來的植物物種衍化,從南美洲傳回了很多物種到達中國,)
看到教堂突然想到西班牙的文化殖民,話題扯的有點遠,說回這次旅行。
雖然西班牙人對南美洲進行殖民,但是當地原有的璀璨文化以及歷史還是在歷史長河中脫穎而出,美洲的阿茲特克文明,瑪雅文明,印加文明都還保存著,比如我們去的馬丘比丘,比如後面看到的巨大城牆。
經過一天的長途大巴,終於到達了puno,當然,這裡不是我們的目的地,我們要在這裡短暫停留,欣賞一下titicaca湖,然後入境玻利維亞,天空之境的烏尤尼鹽湖才是我們此行的第二個主要目的地,不過,即便如此,titcaca湖的風景還是非常漂亮的,此行的酒店安排由馬哥來選擇,找吃的張毅來負責,目前來看選擇的酒店都非常不錯,在普諾,我們沒有選擇在城裡居住,而是直接選擇在titicaca湖的中心一個非常特別的酒店住在當地人家裡的茅草屋。感覺真的很特別,風景不錯,雖然晚上很冷。房主還給我送來了暖水袋,他們家裡提付費晚餐,做的還是比較好吃的。為了這種超級特別的體驗感,一切都是值得的。
titicaca湖位於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交界的科亞奧高原上,是南美洲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泊。
風景真的不錯,藍天白雲。
兩國的兩邊都很漂亮,但是只有在秘魯再有這樣浮島的水上人家。這裡有90多座浮島,他們以水而居,在水底用木頭做上底座,然後用繩子拴住,之後在上面鋪上蘆葦,房屋的多放很多層,然後地面的每隔15天就要在上面再鋪上一層蘆葦,整個房屋和地面其實就是漂浮在湖面上的。他們就這樣生活著,有些人家打魚為生,有些人家開放旅遊業,面向遊客,安排一下住宿,或者做一些當地的手工藝品賣給遊客,基本上都是以此為生。
下面的圖片就是我們住在湖上的茅草屋。哈哈
陽光充足,難得發呆。
其實,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是一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他們抑或富有,抑或貧窮,都在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在生活著。
我們雖然只是遊客,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不同世界的不同生活,這樣我們旅程結束之後,回過頭來看看自己選擇的,好好思考,看看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回頭看看,偌大的北京城,每天各種人從四面八方湧到城市中心,去尋找著自己的夢想,有的需要早上坐兩個小時才能到達公司,晚上很晚才能到家,都是為著尋找著自己在這座城市中的位置,為了實現夢想,他們不辭辛苦,艱難過活,有的人堅持下來了並且不斷的在其中追尋著自己的理想,也有些人堅持不下去,認為付出和得到並不成比例選擇離開。
有些人不斷的為了普通的生計努力,也有人不斷的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哪怕就是那幾十平米的蝸居,他們是為了證明自己,但是也有一些人往往到最後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 。得到和失去的意義他們依然無法分辨。
有些時候,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了出發時候的方向。辛辛苦苦追尋到的,得到時可能已然沒有那種歡樂,反而丟失的卻是自己的寶貴青春。值得不值得,只有自己能夠分辨清楚。
其實,快樂是最重要的。
而旅行的意義,也不不在乎你去過多少地方,照過多少風景,在多少地方有過你的足跡,而是尋找不同,尋找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文化,帶給你的視覺和感官衝擊,不斷的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更重要的是,在旅途中尋找到不同的自己。離開了熙熙攘攘的大都市,真正的看看自己想看的風景,問問自己到底需要什麼,這可能才是旅行的真正意義。
我們出發從puno到達邊境,簡單辦理出入境手續後租車開往玻利維亞的城市拉巴斯。準備開始我們的玻利維亞之旅了,烏尤尼鹽湖,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預告片
這裡預先放幾張今天下午的鹽湖照片,這只是鹽湖一角。更多的將在後面大篇幅播出。
去鹽湖真的是我的夢想,今天終於實現了。我們從烏尤尼開車一個小時,就到打鹽湖。未來還會在鹽酒店居住,還會去看火烈鳥。
是不是海天一色的感覺。下面放三張好玩的照片,由於是用相機拍的,沒時間倒倒電腦裡,就先用手機翻拍吧。
1.不要吃我們。
2.跑不出我的掌心。
3.不要踩我們。
奔跑吧兄弟,旅程還在繼續,後面幾天可以更新延遲,因為會到無人區,沒有信號。大家耐心等待,好片在後面。
好了,這一篇就說到這裡,下一集會講述,那麼我們在號稱天空之境的烏尤尼鹽湖到底看到了什麼樣的美麗風景呢?
關於更多鹽湖的風景,將在我的南美未知旅程(8),裡面將會詳細描述我和鹽湖的美麗相遇,敬請關注。
或者關注我的公眾帳號:huangjianhua53
關注後查看歷史消息可以查看我的南美未知旅行(1-7)
還是那句話,邊走邊寫真的辛苦,喜歡就請轉發和點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