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往北走的9號線,另一邊是往東走的7號線和往南走的9號線,此外還有個站臺只下不上……「一個站臺、兩條線路」的地鐵北京西站,曾幾何時讓不少乘客「傻傻分不清」。今年,地鐵北京西站完成站內導向標誌改造,新設計更加直觀,乘客抬頭低頭都可以看到清晰的線路方向和換乘信息。
標誌清晰不再「暈頭轉向」
在北京地鐵路網中,地鐵北京西站不僅是7號線與9號線的換乘車站,還是7號線的始發站和終點站。去年國慶期間,地鐵北京西站曾創下單日客流最高31萬人次的記錄。外地乘客多,是這個站的一大特點。
人流量大還不算完,站內的結構也比其他地鐵站更加複雜。在北京西站,7號線與9號線被安排成了「同臺換乘」,雖然方便了兩條線路換乘的乘客,但「一個站臺、兩條線路」的設計,卻讓剛到北京的外地乘客暈頭轉向,就連許多不常走這個站的市民,也常犯迷糊。
「導向標誌的設計是門藝術,一個好的導向標誌要在你眼前,為你指明方向。」地鐵運二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地鐵北京西站導向標誌改造的過程中,根據客流走行路線的特點,把進站區域作為改造的重中之重。
改造後的地鐵北京西站到底什麼樣?記者以一名乘客的身份體驗了一番。經過安檢往前走,進入閘機之後,頭頂懸掛的兩條弧線型的標誌貫穿站廳閘機區域,字大清晰,不僅標明了線路方向,還列出了一溜串兒換乘站和重點站的名字。跟著標誌上的箭頭走,弧形兩端的盡頭就是樓梯的入口。
如果往地上看,棕色、黃色和紅色三條彩帶向左右延伸,也標註了線路和沿途車站信息。順著彩帶往前走,同樣可以找到樓梯口,進入到正確的站臺上乘車。
設計導向標誌學問不小
地鐵導向標誌的設計有不少學問。「地鐵車站空間小,頭頂上不僅有顯示屏,還有監控攝像頭和緊急出口標誌,這些雖然看起來不起眼,卻為乘客識別標誌造成阻礙。」地鐵運二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為了找到最合適的位置,在標誌的設計安裝過程中對寬度、高度和距離等方面做了4次調整,最終完成了改造。
在設計上,要根據客流特點來設計標誌。在地鐵北京西站,乘客從東西兩側進站,南北兩側出站。所以面朝進站閘機的是進站信息,面朝南北的就是出站信息,避免造成幹擾。「在進站標誌上,我們還增加了更多的信息:以前只寫了終點站在哪兒,許多外地旅客對線路不熟悉,我們就加進了線路上重要的換乘站、熱點站,可以為乘客選擇乘車線路作參考。」
除了為乘客提供便利,在大客流的情況下,也要考慮客運組織的問題:「比如頭頂懸掛的弧形標誌,要跟進站閘機有一定的距離。前面的乘客停下來看指示標誌,跟在後面的乘客照樣能過閘機,不會堵住後面的路。」
三座車站升級亮相
記者注意到,此前已在六裡橋站亮相的三角形楔面標誌,這次也來到了西站。乘扶梯出站的乘客,快到扶梯口時,順著視線望向燈箱底面,就能找到出口的位置信息。
目前導向標誌改造主要選擇了交通樞紐及旅遊熱點的車站。「相比以通勤客流為主的車站,選擇這些車站進行改造效果更明顯。」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北京西站外,六裡橋站和天安門東站目前也已經完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