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間故事「活」起來

2020-12-12 中國教育新聞網

教學背景

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特別開設了《民間故事》板塊,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故事豐富的想像力以及故事中充滿浪漫傳奇的色彩。本節課,教師把教學思路放在了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民間故事,初步認識民間故事的概念及民間故事的來源種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思維碰撞,進一步了解「故事」,為以後編寫故事做好鋪墊。

教學實錄

•激趣導入,了解民間故事

師:同學們,如果有客人從外地到我們深圳寶安遊玩,你會推薦客人去哪裡走走?

生1:海上田園。

生2:紅樹林。

生3:羊臺山。

師:是的,剛剛同學們推薦的地方很有代表性,下面我們看看深圳八景是指哪些?(欣賞圖片)其中有一處就是咱們寶安的風景,名叫「羊臺山」,你們知道羊臺山的來歷嗎?

(學生搖頭)。

師:讓老師告訴你們吧!(教師講故事)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是怎麼知道的嗎?

生:別人告訴你的。

師:故事就是不斷由上一輩的人講給下一輩的人聽,通過大家的口耳相傳,就在老百姓中流傳開了,這樣的故事我們稱作民間故事。(板書:民間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身邊的景和物,讓學生走進民間故事,了解民間故事「口耳相傳」「民間流傳」的基本特點】

•民間故事賞析及分類

1. 地名的由來。

師:老師帶來兩個小故事,誰來讀一讀?(出示簡縮版《西湖》《日月潭》)

(學生讀故事)

師:同學們,讀完故事有什麼發現?

生1:有趣。

生2:好神奇!

生3:這兩個故事都在講地方名字是怎麼來的。

師(總結):大家真會讀故事!有一些民間故事就是介紹各個地方的由來,所以我們外出旅遊時,眼睛要看,耳朵要聽,你就會發現處處留心皆學問。(板書:地名由來)

2. 習俗的由來

師:還記得《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嗎?

(學生背誦古詩)

師:你們知道重陽節有什麼風俗嗎?

生1:喝菊花酒。

生2:插茱萸。

生3:登高。

師:是的,這些都是重陽節的習俗,關於這些習俗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教師講《重陽節習俗故事》)

師:像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大家說說看。

生4: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

生5:過年要守歲,給壓歲錢。

生6:中秋吃月餅。

師:是的,許多民間故事跟我們的習俗緊密相關,可以把這類故事歸類為——民俗傳統。(板書:民俗傳統)

3. 動植物的故事

師:在老師小時候,男孩子都有一個魔法「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女孩子喜歡嘴裡邊念著「跳皮筋,我第一,馬蘭花開二十一」。跳著皮筋,同學們發現了什麼?

生:都有「馬蘭花」。

師:是的,這裡邊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請同學們快速閱讀《馬蘭花的故事》。

(學生快速閱讀)

師:這個故事最令你難忘的是什麼?

生1:魔法。

生2:馬蘭花。

師:像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比如《含羞草》《牽牛花》《布穀鳥》《紅眼睛的兔子》等,我們一起歸歸類。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板塊式教學,由淺入深,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民間故事,並通過教師講解—故事比較—學生猜測等方法,師生總結歸納出民間故事種類,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質疑、爭辯

師:剛剛我們讀了那麼多故事,你認為民間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

生1:是真的,裡面有一些地方我還去旅遊過。

生2:我也覺得是真的,裡邊的人物是有真實記載的。

生3:我覺得不是真的,故事是想像的。

師(總結):有些民間故事完全是虛構的,有些民間故事的真假還無法考證,有些民間故事有真實的人物、真實的地方、真實的事件,是真實的,但真實的事件也一定會有誇張、虛構的成分。所以,送給大家的第一句話——不要對每個故事都信以為真。

師:古人造字是很講究的,大家猜猜這個是什麼字?

(學生搖頭)

師:大家看這個字,左邊:上邊是繩子,下邊是嘴巴。

生:古。

師:古時人類沒有文字、沒有電腦,只能靠結繩和嘴巴來傳遞信息,繩子加上嘴巴就成了「古」,表示舊事、陳跡。

生:那古蹟就是古代留存下來的遺蹟。

師:是的,真是小哲學家。同學們再看看右邊是一隻手拿著木杖敲打,這個字就是「攴」,表示:驅使、敲打。「故」字反文旁就是從「攴」字演變過來的,所以許多反文旁的字都跟驅使、敲打、進攻動作有關。大家想想有哪些反文旁的字。

生4:攻、政。

生5:收、敢。

生6:教。

師:「故」就是表示經過敲打後古事、陳跡還能流傳下來是有原因的。剛剛同學們討論,民間故事有些是真的,有些是無法考證真假的,那為什麼民間故事還能流傳下來,大家都願意聽呢?

生7:故事讓人開心。

生8:故事很有趣。

生9:故事教會我們許多道理。

師:是的。所以,老師送給大家第二句話——被人重複的故事一定是好故事。

師:有同學問老師,我們能自己編故事嗎?要編故事還要好好學習這個「故」字。寫好故事要做到兩個「故」:一要有緣故,編一個故事必須先構思這個故事的緣由,大家想通過故事表達什麼。二要有變故,就是故事有曲折,要有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古人最喜歡一波三折,最終才能成為好故事。

師:老師送給大家最後一句話——故事永遠是舊的,也是新的。最後,希望有更多的同學走進民間故事,甚至能成為一個民間故事大家,老師對你們有很高的期待。

【設計意圖:通過平等的對話空間,讓學生思考、分析,辨別對與錯、是與否;通過問題的設計,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培養學生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通過身邊的景點羊臺山的故事展開,讓學生對民間故事的特點「口耳相傳、民間流傳」理解比較到位;在認知故事來源類型時,學生剛開始接觸到這個問題比較難理解,通過幾個故事的歸類,慢慢學會自己總結歸納,能夠看到故事的題目大致猜到這個故事的來源或類型,激發學習興趣;圍繞「民間故事是真是假」「為什麼民間故事能傳下來,大家都願意聽」「我們可以自己編故事嗎,怎麼編」幾個問題深入探討,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觀點在不斷碰撞,對民間故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教師講得較多,許多內容必須在教師引領下層層推進,而故事對於學生來說是很有趣味性的,許多學生想把自己覺得有趣的故事講給老師和同學聽,但限於時間,只能滿足有限的幾個學生。

教學中,講的故事有縮編版的,也有詳細情節,詳略穿插其中,就是希望學生學習後根據不同的需要來講故事,可長可短,「按需分配」。但教學後也在思考,當學生學了一些方法後,如果能讓他們動筆寫一寫,效果也許會更好。

(作者單位系深圳市寶安區新安湖小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12月25日第5版 

相關焦點

  • 讓民間故事「活」起來
    本節課,教師把教學思路放在了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民間故事,初步認識民間故事的概念及民間故事的來源種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思維碰撞,進一步了解「故事」,為以後編寫故事做好鋪墊。教學實錄•激趣導入,了解民間故事師:同學們,如果有客人從外地到我們深圳寶安遊玩,你會推薦客人去哪裡走走?生1:海上田園。
  • 有些民間故事說不定哪會兒就消失了
    原標題:有些民間故事說不定哪會兒就消失了 今年的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從6月中旬開始,如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活下去」成為大家探討的熱點話題。其中很多業內人士將目光聚焦到了民間故事的「精氣神」上。
  • 「讓文物活起來」的成功案例—記《中國民間收藏陶瓷大系》出版
    (白軍帥 黃中偉)中央發出「讓文物活起來」的號召後,僅僅幾年時間,文物保護、展示、利用的工作就得了全面提升,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果考慮到讓大量的民間收藏的珍稀文物也能逐步「活起來」,那就更有意義了。所以如何促進民間收藏的文物也活起來,就成了這幾年中國收藏家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自2014年底,中國收藏家協會組織一批「有心人」墊付費用開展工作,進行了辛勤耕耘。
  • [特稿]如何讓民間博物館"活"起來? 記者探訪合肥民間博物館
    在我們安徽,也有這麼一個熱愛博物館到骨子裡的看家人,收藏了大批珍貴的文物典藏,建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民間博物館集群。一個普通人何以擁有六座民間博物館?又是如何讓這些散落民間的文物活起來,從而讓人一眼千年?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中,這個看家人又是如何平衡「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關係,進而打響博物館經濟這張牌?本網記者近日走進肥東縣長臨河古鎮,探訪這個民間博物館看家人的秘密。
  • 民間故事:蚯蚓化龍記
    關注我,每天給各位訴說情感故事,神話故事,民間故事,愛情故事,現代故事,童話故事,傳統故事等各種原創故事。
  • 保護利用好珍貴民間故事資源
    讀這些民間故事不僅會是孩子童年最難忘的回憶,更能滋養心靈、陶冶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惡觀。「民間故事中含有恆久不滅、貫通古今的文化基因,不斷給各個時代的書面文字以有益滋養,從中可以探究種種人類文化之謎。」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守華表示。  易消失與難傳承  如此精彩的民間故事為何卻在走向失落,原因是多方面的。
  • 民間故事|神櫻果
    民間故事|神櫻果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寶雞北邊的大山中,有一個無名小村。以前還經常動手打小鳳媽,小鳳媽每天幹不完的活,整日以淚洗面。有的人說,小鳳媽或許是受不了他父親折磨,自己尋了短見,只是附近山中,也沒有發現一絲痕跡。母親失蹤後,小鳳逢著這樣一個父親,就過上了苦日子。從四五歲就開始幹活,他父親從外面回來,稍不順意就是拳頭棍子,小鳳沒少挨過打。
  • 西藏 讓文物「活」起來
    2014年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時,發表演講當中,首次提出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的倡議,並在國內多個場合強調保護、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工作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中華民族自信心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力量和重要源泉。  如何讓文物以另一種形式說話?
  • 民間故事‖蓬頭鬼醉酒
    聞了幾次之後,臉色漸漸紅潤起來,嘴巴大張著合不起來,好像喝醉了一般。袁便將酒遞到他的嘴邊,一點一點的倒入口中,每倒一滴酒,那人的臉便小一圈,一壺酒全部喝完,那人的身子和面孔竟然變的很小,如同嬰兒一般,痴痴呆呆的不能動彈了。這時候,袁才仔細看他手裡牽的是什麼?不曾想,竟然是自己日思夜想的鄰居家的女子林某。
  • 民間故事:巨龜金蛋
    民間故事:巨龜金蛋早些年,在四川寶興縣青衣江邊上,有個叫石磨灣的村子,一個叫陸勇的男人住在這裡。陸勇自小沒了父母,從小就在江裡打滾,水性是頂呱呱的好。他七八歲時,就能一人遊過大江,潛入水中抓魚了。陸勇特喜歡烏龜,每在江裡碰到烏龜,就會抓起來逗玩一番,然後放生。陸勇22歲時經人介紹,娶了田家壩上一個漂亮女子,叫田玉兒,夫妻倆也很是恩愛,劉心協力,日子也越過越好。一個夏日夜裡,天氣暑熱難擋,陸勇給妻子打招呼後就來到江裡泅水,他潛入一個比較大的水下巖縫,想逮一條大魚回家吃,這地方是個魚窩。
  • 民間故事:李壯吃刺蝟肉,得了怪病
    說身邊事,談古今情,憶往昔歲月,品人生百態,大家好,歡迎來到槐柳樹下,綠樹陰濃夏日長,我放一個小桌子,你來到我身邊,聽我給你講故事。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一第5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民間故事,故事裡有好人也有壞人,故事裡有是是非非。故事裡的事耐人琢磨,故事裡的事引人深思。話不多說,咱就講講這則民間小故事。
  • 民間故事:聚陰地|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故事。大家好,我是民間文學類原創作者~半杯水。餘山村,一個不為人所知的村子,始於明朝末年今大別山境內,延續約40年後不知所蹤。當地古書等有所記載,但民間傳言更為廣泛。
  • 壺瓶山民間故事系列:和木
    老闆說因為其母親當時已經病得很嚴重了,木匠如此說,也沒當真,不料其母的病卻奇蹟般的好了,一直又活了幾十年,倒是那付木,其母親確實沒用上,因為和好後沒多久,其一鄰居摔死,家裡沒有木頭,臨時把這付棺木借走了,其母親確實沒用上。
  • 讓成語文化活起來
    (原標題:讓成語文化活起來)
  • 國寶守護人熱議「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2017年歲末,隨著《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的播出,文物變成了「網紅」,這為「文物活起來」帶來哪些啟示?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就如何讓文物「活」起來等話題展開討論。劉玉珠表示,扶貧要精準,讓文物活起來也有一個精準的問題,要為不同的社會階層,提供不同的文物資源的節目和活動,讓大家都感興趣。
  • 西安發布訪委員 | 呂建中:讓散落在民間的文物活起來 「野百合也有春天」
    |大唐西市博物館|在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 一枚瓦當 就是一個故事|四川建川博物館,是目前國內民間資本投入最多建設規模和展覽面積最大,收藏內容最豐富的民間博物館| 目前,陝西、內蒙古、河南、江蘇等省區相繼成立了省級的非國有博物館協會,建立了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協作機制,有效解決了區域內非國有博物館在籌建、運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吸引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民間資本投入到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事業中來。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
    資料圖片核心閱讀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對於一個城市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找回老城記憶,體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對於一個鄉村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感受地域風情,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文物的活力在於融入生活、回歸社會、服務人民。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是獨一無二的,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生命力是獨一無二的,開放、融合、轉化是其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鮮明標誌。
  • 民間故事:落難女報恩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善良的行腳商》,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50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個故事都能有所收穫!
  • 打撈我們自己的民間故事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講話中表示,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刻不容緩。第11期「議事廳」,新華每日電訊採訪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萬建中,探討中國民間故事為何「失落」?傳統民間故事在當代有何價值?如何重新激活中國民間故事的魅力?
  • 民間故事: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臭豆腐的來歷
    #高手在民間#大家你一塊兒,我一塊兒地吃了起來,這東西別看賣相不好,可味道都說不錯。而且是聞著越臭吃起來越香,從來沒有過的美味。大伙兒出主意讓王致和試著做點拿出去賣,也不藏著掖著,乾脆就叫「臭豆腐」。因為是小吃食,價格也定得便宜,一個銅錢子兒買兩塊。這臭豆腐剛上市,就受到老百姓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