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紮根鄉村支教13年:為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伍輯燕在上課中(資料圖) 曹建華 攝

中新網宜昌1月8日電 (曹建華 朱燦義)「只要有更多孩子能學到知識,我們辛苦點也值得。」湖北省宜都市賀炳炎紅軍小學支教老師於小平8日說道。13年來,於小平和妻子伍輯燕紮根鄉村,先後在廣東、廣西、湖北等地支教,為鄉村教育獻出自己的青春。

於小平今年36歲,和妻子伍輯燕都是重慶人。夫妻倆都是廣東省佛山市華國光學器材有限公司的員工,2007年,公司發出倡議,號召員工自願前往農村學校義務支教,工資由企業按月支付,於小平和妻子一起報了名,走上了鄉村支教路。

於小平和學生們合影(資料圖) 曹建華 攝

開啟支教生涯後,夫妻倆在廣東雷州題橋小學、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平末小學分別支教了4年、3年。2014年,於小平夫婦來到了宜都市松木坪鎮賀炳炎紅軍小學。

賀炳炎紅軍小學是一所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156名學生中留守兒童就有119名。學習上,於小平和伍輯燕對學生都嚴格要求,對待學困生,他們耐心講解、細心輔導。課餘時間,他們和學生一起聊天,在操場上打球、做遊戲,教他們書法,由此成了學生們的好朋友。

每天晚上,夫妻倆都會等住校學生安睡後,才回到宿舍休息。周末,他們以校為家,學生也經常來校請教,他們顧不上休息,不厭其煩地提供幫助,每個休息日都過得忙碌而充實。

為了讓父母不在身邊的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他們會主動給留守學生過生日,讓孩子們圍在一起吃「壽麵」,唱生日歌。有時,他們也會讓學生與遠在外地的父母視頻聊天,慰藉心中的思念之情。

於小平和學生們在操場上玩遊戲(資料圖) 曹建華 攝

在賀炳炎紅軍小學的6年裡,於小平所教科目一直在宜都市、松木坪鎮名列前茅,他和妻子也先後獲得了全國紅軍小學優秀教師、宜昌市最美家庭、宜都市文明家庭、宜昌楷模等榮譽稱號。

支教期間,於小平夫婦始終把兩個女兒帶在身邊,每天都是忙完工作忙家務。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兩個女兒都格外懂事。「我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和媽媽。」讀二年級的小女兒一臉自豪。

如今,已經定居宜都的於小平表示,孩子們只有學好文化知識,才能考上大學走出大山,他和妻子願意堅守初心,一直在支教的路上走下去。(完)

相關焦點

  • 揚州支教老師劉春陽:他將雲南孩子領出大山 又重返大涼山支教
    對於他們來說,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那是夢寐以求的理想。而讓他們夢想成真的,是從揚州前往雲南支教的作家劉春陽。支教期間結下緣分幫助少年實現夢想從去年8月到今年1月,劉春陽一直在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鎮溫泉完小支教,擔任四年級的語文老師。在任教期間,他對每位學生都進行了家訪。
  • 支教情侶婚紗照:鄉村學校裡拍出「最美婚紗照」
    這對情侶都是支教老師,他們的婚紗照中沒有華麗的布景,只有鄉村教室簡單的白牆青瓦,沒有精緻的妝容,兩人素麵朝天的笑容卻格外俊朗美麗,被網友贊為「最美婚紗照」!11月21日,記者聯繫到這對支教情侶,了解到他們在大山裡支教的艱辛與不易。
  • 中國鄉村支教的新路徑
    上圖:美麗中國,下圖:澎湃新聞記者 張博中國鄉村教育需要支教麼?如何保證支教不淪為城市白領的一種秀?2016年4月23日,鄉村支教項目「美麗中國」在靜安香格裡拉酒店主辦了2016年度上海慈善晚宴。教育界、文化界、藝術界、商界及政界人士和慈善家相聚滬上,現場共籌得善款1500餘萬元。此外,分眾傳媒捐贈了2000萬現金助推美麗中國。
  • 「回來教書,為了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當晚,首迎東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由國務院扶貧辦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製的「決戰的時刻——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播出。 當身著融水傳統苗族服飾的楊寧出現在電視上時,首迎東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不由自主地在家裡為自己的學生鼓掌。
  • 大山小愛2019鄉村兒童創客教育主題夏令營正式招募
    大山小愛貴州支教協會,2012年3月14日正式成立,2018年8月20日在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民政局註冊為社會團體。大山小愛持續專注於貴州山區教育支持服務,核心目標是給為貴州山區孩子提供更優質更全面更持久的陪伴。
  • 中國太保公益支教12年走過30多所希望小學,與四川傈僳族鄉希望小學...
    12年過去了,中國太保的「責任照亮未來」公益支教活動也走過了30多所希望小學,1000多名志願者參與其中,5000多名希望小學的孩子從中受益。很多希望小學孩子最終走出山村,成為自己夢想的那個人。2008年,中國太保正式啟動「責任照亮未來」公益支教活動,第一站來到了江西上饒餘干縣白馬橋鄉希望小學,帶去了學習用品和精心準備的課程,切身體會到教育資源的缺乏、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中國太保決心將支教事業長期堅持下去,從身邊一點一滴做起,對孩子的未來產生影響。而後,中國太保也邀請體育明星等參與其中,不斷擴大支教活動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貧困地區的孩子。
  • [中國夢實踐者]2018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張玉滾: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右上圖:張玉滾為學生們做好了飯菜。右下圖 課下,張玉滾指導學生們寫作業。(資料圖片)    9月3日,在第34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河南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當選2018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我是一位平凡的山區教師,能讓孩子們走出深山,我覺得值了!」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心願,開啟了一位教師17年的「深山教學路」。
  • 「支教青春」守護山村未來——記貴州大山裡的研究生支教團
    在去年陽光燦爛的5月,她和另外15名同學被選作華中農業大學第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延續著學校自2005年以來、連續13年在貴州畢節山區不間斷的「支教接力」,用「支教青春」守護著山村未來。程嘉寧所支教的學校名叫「華農大石希望小學」,位於畢節市百裡杜鵑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的大水鄉大石村。
  • 黔西大山裡的支教老師:放棄豐厚收入 支教山區11年
    大山裡的支教老師:我願一輩子「作秀」  杭州小夥楊明放棄豐厚收入,支教貴州山區11年;走遍黔西30多個村落  畢節市黔西縣,貴州西北部的大山裡,天亮得遲。  清晨六點,楊明從宿舍裡走出來,睡眼惺忪地去洗漱。昨晚,他又熬夜工作到了一點半。
  • 紮根大涼山支教的「鏗鏘玫瑰」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退役軍人謝彬蓉已在此堅守支教5年多,成為紮根大涼山的一朵「鏗鏘玫瑰」,給大涼山深處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為夢想而來,成為對扎甘洛村影響最大的老師一身迷彩服,一頭齊耳短髮,謝彬蓉隨時都保持著軍人的乾淨利落。
  • 平安普惠熱心公益鄉村支教五周年 傳愛千裡情暖甘肅
    從這一刻起,平安普惠志願者就已堅定持續幫扶的決心,志願者們希望他們的努力能為這裡的孩子帶去更多笑容。志願者們給孩子帶來了自己精心準備的課外讀物,為孩子們朗讀故事,溫柔和煦的聲音朗朗飄出教室外,帶著教室內聽得聚精會神的孩子領略外面的世界,讓他們的思緒飛出大山,想像更廣闊的世界。 讀完故事,志願者為孩子們剪了指甲,一起去操場做了廣播體操舒展身體,這些不起眼的日常,對於山區的孩子卻是珍貴的經歷。
  • 老外在中國山區支教10年,拒絕採訪害怕「感動中國」,後來怎樣
    在很多人心中,教師是「蠟燭成灰淚始幹」,他們用自己地餘熱一點點照亮著一代又一代學子們,為他們照亮光明前途。尤其是那些去到深山裡面支教的老師們,面對深山的困境,面對孩子的渴望,他們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只為讓孩子們能夠走出大山。 在中國支教的團隊中,以大學生居多。
  • 在支教路上「長跑」 的香洲教師,為怒江的孩子插上追夢的翅膀
    「正在考慮為教室配備的交互式一體機,除了黑板前有大屏,每個孩子手中也會有一個小屏,用以互動。」瀘水市格力小學校長吳金鳳說。2009年9月辦學規模達到13個班480名學生,班級增多,學生數劇增,辦學空前緊張。2011年9月起相繼將四五六年級撤併到了鎮中心完小,孩子們上學要奔波十多公裡山路去上學。乾淨整潔的教室為了解決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教育,2017年9月5日大興地鎮格力小學開工建設。
  • 走出大山看世界,禪城南莊與廉江河唇兩地學生結對過暑假
    這是由南莊鎮團委、南莊鎮慈善會、南莊鎮青年商會、南莊鎮社工局、南莊鎮志願者協會聯合舉辦的2020年廉江市河唇鎮蒲公英支教計劃系列活動的其中一項重要活動。接下來為期4天的時間裡,上村小學的學生將與南莊鎮中心小學15名學生開展結對交流。「小眼睛看大世界」牽手學習之旅是2020年廉江市河唇鎮蒲公英支教計劃系列活動的其中一項重要活動。
  • 大山裡的孩子來信了
    「您來支教的那一個星期,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充滿快樂的世界。是您讓我知道了音樂的魅力,就像您所說的,唱一唱歌,心情也就能瞬間變好了。您和其他支教老師讓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美麗、多大,也讓我明白了,我們只能努力的讀書才能實現去外面走一走、闖一闖。」
  • 背80斤書上山的支教老師要結婚了,與女友拍出最美婚紗照
    這對情侶都是支教老師,他們以學校為背景,身穿簡單的禮服和大山裡的孩子們一起拍攝了婚紗照。照片沒有華麗的布景,只有鄉村教室簡單的白牆青瓦,沒有精緻的妝容,兩人素麵朝天的笑容卻格外俊朗美麗,被網友贊為「最美婚紗照」!
  • 「大山留不住人」?老外紮根廣西山區免費支教10年,為何遺憾離開
    盧克安在中國深山無償支教那10年,在很多人眼中,他便成為了「戀童癖」,他所作的一切,都被質疑是意圖不純,最後,在輿論的衝擊下 ,那些孩子們失去了這個可愛的老師。盧克安是個德國小夥子,1968年出生的,盧克安有個雙胞胎哥哥,一直在「綠色和平組織」服務,盧克安的妹妹,也一直在非洲的納米比亞無償支教。
  • 新春走基層丨濟寧90後支教青年帶大涼山的孩子回家過春節
    29歲的尹洪倫是山東濟寧人,今年是他在四川大涼山支教、做志願者的第五個年頭,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大涼山度過,剩下三分之一會在國外支教。尹洪倫說,看到孩子們的成長比什麼都高興。2020年1月13日,尹洪倫帶著三個大涼山的孩子從大山出發,兩天之後回到微山老家。
  • 新造鎮支教老師,用行動照亮大山裡的孩子求學路
    來自新造鎮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番禺附屬小學的梁瑞妹老師,接到《關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幫扶行動第二批支教教師到崗任教的通知》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前往山區支教。雖然時間緊迫,但因為得到家人支持,加上學校迅速幫她解決出行困難、給予一定數量的防疫物資、並安排老師接受她當前的工作等。很快地,她與另外四名老師就被分配到鹽源縣民族小學開展支教工作。
  • 紮根大涼山支教的「鏗鏘玫瑰」-光明日報-光明網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退役軍人謝彬蓉已在此堅守支教5年多,成為紮根大涼山的一朵「鏗鏘玫瑰」,給大涼山深處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為夢想而來,成為對扎甘洛村影響最大的老師    一身迷彩服,一頭齊耳短髮,謝彬蓉隨時都保持著軍人的乾淨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