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窗花 舞火龍 傳承千年的新春民俗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年貨·

  手藝人

  指尖上的春節 一雙巧手剪出吉祥如意

  「二十八,貼窗花。」一把剪刀、一沓紅紙、一雙巧手,便能變化出無數精巧的圖案,表達出吉祥安樂的寓意。「歲歲春節燒火龍,煙花遍地樂融融。」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農曆新年,似乎已經不遠……這些耀人眼目的四川新春民俗背後,離不開巧奪天工的手藝人。春節將至,封面新聞記者特別尋訪,帶你走近製造「年味」的人。

  走進位於成都西北的一棟不起眼的居民樓,其中一處住宅裡,堆積如山的書籍充斥著房間的大小角落,比這些書籍更吸引眼球的,是牆上、桌上隨意懸掛、放置著的一幅幅剪紙作品。此時,龍玲就靜靜地坐在一張大桌前,將全副身心都投入到她手中的剪紙,神色專注而認真。

  一把剪刀、一沓紅紙、一雙巧手,便能變化出無數精巧的圖案,表達出吉祥安樂的寓意。隨手一剪就是藝術,刻刀一揮就是民俗,說的就是剪紙大師、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龍玲。與剪紙為伴的三十多年時光中,剪紙早已成了龍玲生活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壹

  有年味兒 家門口的福字要正著貼

  「二十八,貼窗花。」在不少人的童年記憶中,過年窗戶上張貼紅彤彤的窗花,可能就是春節裡最亮麗的那一抹顏色。喜氣的「福」字、充滿著希望的「春」字、寓意著生活富足的「年年有餘」,還有各種形態逼真、模樣憨實的生肖動物,都是春節時人們喜愛的窗花圖案。

  「窗花,其實是剪紙中的一個分支。剪紙的花樣有很多,貼在窗上的是窗花,屋頂上的是屋頂花,禮盒上的是禮花,鞋子上的是鞋樣花。」龍玲說,談起剪紙,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窗花,因為過年時家家戶戶貼窗花的多。但是剪紙的種類繁多,窗花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其實,剪紙不光是用剪刀剪,還包括了剪、刻、撕、漏等工藝。」

  過去無論南方北方,春節期間都有貼窗花的傳統,但是在當下,已鮮少在南方的窗戶上看到那抹紅色了。龍玲解釋道,相比於南方,的確還是北方貼窗花的比較多。「北方冬天風沙大,舊時人們要用白紙糊窗擋風,但是白茫茫一片不好看呀,就用紅紙剪窗花貼在上面,意味著喜慶、吉祥。再加上冬天寒冷,婦女們在炕上休息時會做一些手工活,剪剪窗花。」

  掛門神、貼對聯、剪窗花,在龍玲看來,剪紙是新年民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年味兒」的重要組成。「剪紙有自己的特色,因為紅紅的紙特別耀眼醒目。表達了人們內心的熱烈,讓過年的氛圍更濃厚,又喜氣吉利。」

  過年時到底應該貼什麼樣的剪紙,又應該怎麼貼呢?龍玲說道,「福」字、「春」字、「年年有餘」,還有當年的生肖圖案,都是每年春節不變的主題。「很多人以為,『福』字都要倒著貼,但是在家門口的福字是要正著貼的,代表『福』要正正地來;而米缸、儲物柜上的要倒著貼,表示把好運、財富『倒』進來。」特別是家門口的「福」字,可千萬別倒著,這樣會把福氣「倒」在其他的地方。

  貳

  與時俱進 今年剪了好多小豬佩奇

  春節,對於國人來說,是闔家團圓的歡樂日子,也是上班族們難得休閒的假期。但對龍玲來說,卻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分。龍玲的新年,會比普通人提前幾個月到來。

  早在每年的十月份,龍玲就已為了春節而忙碌起來。參加民俗活動、設計春節剪紙的花樣、承接大小的新年訂單,工作行程排得滿滿。「前幾年,大家都說年味兒越來越淡,但是隨著最近傳統文化的弘揚,我倒覺得年味兒越來越濃了。我們經常被邀請到一些活動的現場,給市民演示剪紙工藝,並做一些簡單的教學,臨近春節的時候,活動特別的多。」

  剪紙雖是一項古老而傳統的民俗,但是也少不了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而新鮮流行的事物,也影響了剪紙的花樣。龍玲一邊說著,一邊掏出手機翻了翻活動時照的相片。「剛參加了一場活動,現場給小朋友剪了好多『小豬佩奇』,他們興奮得哇哇叫。」

  龍玲介紹,現在剪紙更多的是在春節時當作禮品送給親朋好友,包括外國朋友,「現在,我們的春節文化早已走出了國門,而剪紙作為春節裡的特色民俗,也漸漸被更多人知曉其中的魅力。」

  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

  火焰中的儀式 一場驚豔的「火龍燈舞」

  成都以南,有一座千年小鎮。

  這是一座古老而靜謐的古鎮,它東臨府河,北靠牧馬山,錦江一水繞鎮而東,每日的清晨都如同一幅山水畫般煙雨朦朧。這裡雖幽靜古樸,但也不乏熱鬧歡喜的場景,無數遊客慕名前來,鎮中常常遊人如織,車水馬龍。而一年中最「重頭戲」的活動,還得數春節時的「燒火龍」。

  「歲歲春節燒火龍,煙花遍地樂融融。」在1700多年的歷史沉澱中,「燒火龍」已經成為了黃龍溪古鎮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傳統民俗,其實它有著一個更為正式的名字,那就是——火龍燈舞。當夜幕降臨時,色彩亮麗的長龍被上身赤裸的舞龍者在手中舞動出不同的造型,煙花焰火在黑夜中劃出奪目的光亮,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農曆新年,似乎已經不遠。

  壹

  龍騰人歡 集龍燈舞火焰於一體

  火龍燈舞,相傳起源於南宋時期的舞龍,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變化,才成了現在的模樣。黃龍溪是著名的「火龍之鄉」,早在2008年,黃龍溪的火龍燈舞,就被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每到農曆新年之際,黃龍溪的「燒火龍」總能吸引四方來客,而這個時候,也是陳彬一年中最忙的時候。陳彬是黃龍溪當地火龍燈舞隊的隊長,見證了「燒火龍」在黃龍溪古鎮二十多年的歲月變遷,也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這項古老的文化。

  「以前呢,『燒火龍』主要是民間自發組織的活動,在除夕還有春節的晚上進行,意在辭舊迎新,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到了現在,火龍燈舞更多作為一種觀賞性的民俗活動,表演的時間也不只局限於除夕、春節之夜。但是對黃龍溪的居民而言,春節期間去看「燒火龍」,仍是少不了的新年活動。

  上身赤裸,腰間只穿一條短褲,頭戴一頂草帽,這就是舞龍者全部的裝備了。一支標準的舞龍隊伍,由十人組成,一人舞動龍珠,其餘九人舞動龍身。龍珠位於龍頭前,帶領整條龍身變幻出不同的姿態造型。「燒火龍」的最高潮,得數當煙花點燃的那一刻,舞龍者在噴發的煙花中絲毫不慌張,反而越舞越興致高漲。霎時龍、燈、舞、火焰於一體,映出龍騰人歡的喜慶景象。

  「以前,我們在街上與觀眾互動時,不光放煙花,還放火炮和魚雷。從上面往下看,能夠看到龍在舞動,但中間是火,地面也是火,從天上到地下都是火,又伴著炮聲不斷,有時候表演一場就要燒掉一千多支煙花。」陳彬描述當時轟動的場景,仿佛曆歷在目。「兩邊的街道從街面到鋪面,還有二樓陽臺,都只看到龍和人流。為了來看『燒火龍』,不少居民把衣服擠壞了、鞋跑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黃龍溪火龍燈舞所用火藥,也是大有文章。其是由秘密配方製成,特點是熱量低,火焰豔麗,耀人眼目,噴射有力,卻不傷及舞龍藝人的身體。「對於舞龍者來說,危險性是有一些的,但是現在無論是煙花製作工藝,還是表演環境都比較規範了。」

  貳

  製造年味 每年除夕夜從未歸家

  陳彬與火龍燈舞結緣,是在21年前,當時他剛高中畢業,憑著過硬的身體素質,懵懵懂懂地入選了當地的舞龍隊伍。最開始的三個月時間,陳彬甚至都沒有看到龍長什麼樣,只是做著枯燥的體能訓練,一身的皮膚曬到黑得發亮。「小時候,跟著父親看了很多次『燒火龍』,可以說耳濡目染吧。初學時,我就舞龍珠,一直到了現在。」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陳彬的每一個春節,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的,而這個忙碌的階段得持續半月到一月不等。「基本上從臘月二十多號開始,我們就是最忙的時候了,一直得忙到元宵節。我們還要準備好道具和服裝,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自己親手做的。隊員還要做恢復性訓練,有時會訓練到半夜十二點多。」陳彬說,相比於在家和親人團聚,他的春節可能在室外待的時間更長。「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我們隊員基本都沒回家,可能在休息室洗漱一下,就去下一個地方表演了。」

  如今,過年對於人們的意義,早已不是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和一身漂亮的新衣。到底什麼是「年味兒」呢?也許對於陳彬和他的隊友,對於生活在黃龍溪鎮的人們而言,那絢麗的煙花,和舞動的長龍,就是「年味兒」最好的體現。

  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

相關焦點

  • 白雲的舞火龍傳承至今已逾千年,大戲明天上演!
    白雲人的中秋記憶少不了舞火龍,至今白雲區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關於舞火龍的童謠和傳說,舞火龍的傳承歷史悠久漫長。今年,白雲區舞火龍作為一項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被列入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與廣式硬木家具製作、廣式燒味製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的是,舞火龍並沒有確立項目傳承人,依靠的是村落的集體傳承和白雲區有關部門的扶持。
  • 千年特色民俗,不能少!這個假期,來均禾打卡火龍展 ~
    千年特色民俗,不能少!穿龍底,醒目仔;睇火龍,唔會窮。 舞火龍是白雲區傳承千年的特色民俗今年受疫情影響舞火龍活動雖暫停但舞火龍民俗傳承不能少這個中秋國慶來均禾打卡火龍展吧!
  • 千年特色民俗,不能少!這個假期,來均禾打卡火龍展
    舞火龍 是白雲區傳承千年的特色民俗 今年受疫情影響 舞火龍活動雖暫停 但舞火龍民俗傳承不能少
  • 舞起火龍迎中秋!中秋假期到廣州白雲體驗火龍民俗文化節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餘秋亮)「火龍遊,兆豐年」,一年一度的白雲區火龍民俗文化節又到了!近日,由白雲區委宣傳部、白雲區文廣新局、均禾街聯合主辦,區文化館、區非遺保護中心、區武術協會承辦,區公安分局、江高鎮、白雲湖街、三元裡街、永平街、金沙街等單位協辦的「喜舞火龍·祥聚白雲」 2018年第七屆廣州白雲火龍民俗文化節啟動儀式在白雲區永平街安華匯舉行。白雲區民風民俗底蘊深厚,人文氣息濃鬱,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
  • 高峰小學舉辦司前「舞火龍」非遺我傳承活動
    韶關市非遺項目——始興司前「舞火龍」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這不,高峰小學舉辦了司前「舞火龍」非遺我傳承活動讓學生們更好地傳承始興司前「舞火龍」傳統文化哇哦你想不想來學幾招走,帶你一起學呀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分別以「我來寫非遺」、「我來畫非遺」、「我來說非遺」、「舞火龍」等形式匯報了組內成果,並在廣場內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舞火龍」成果展演
  • 白雲:喜舞火龍 傳承文化
    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你們有沒有參與到一些應節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當中呢?中秋節除了吃月餅,賞月,猜燈謎,還有什麼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今天,直播君就跟大家科普一項已經延續了一百多年的中秋節傳統民俗活動——舞火龍。
  • 重慶大渡口:新春民俗文化展啟幕
    1月15日,重慶市大渡口區博物館新春特展「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歡樂啟幕,用最喜慶的展覽,過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以春節溯源、生肖趣話、年俗大觀三個篇章,介紹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在巴渝大地上的傳承與新變,營造吉慶祥和的節日氛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消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在「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上,介紹了春節的起源、形成等。
  • 白雲舞火龍入選廣東省級非遺項目名錄,速來點讚~
    而這一個千年的傳統習俗入選廣東省級非遺項目名錄啦!為擺脫剝削,中秋之夜,百姓以舞火龍為信號起義,驅走元兵。自此,每年中秋,均禾地區百姓都要舞火龍,以作紀念,代代傳承。數百年來舞火龍習俗在白雲這片大地上代代傳承並愈演愈烈為使舞火龍習俗得到重視和保護,更深入地弘揚傳播地方文化,2009年,白雲區著手深入挖掘,白雲舞火龍習俗開始踏上申請非遺之路。
  • 英德水邊鎮舞火龍慶新春
    英德水邊鎮舞火龍慶新春,眾人爭相把點燃的香火插在「龍頭」上。焦瑩 攝大年初四(1月26日),英德市水邊鎮圩鎮的居民早早就吃過晚飯,等著天黑舉行一年一度的「舞火龍」活動。當晚,雖然天氣寒冷,細雨紛飛,卻絲毫沒有影響該鎮舞火龍這一民俗活動的舉行。活動從七點多鐘開始,先為龍頭點眼、開光,然後在龍身插滿了香火,沿街遊行,直至半夜方告結束。龍身左右上下舞動,在黑夜裡顯得靈動耀眼而喜慶,凡經過的人家,都在門口點起香燭,燃起了鞭炮,迎接「火龍」的到來,街頭街尾,人頭湧湧,熱鬧非凡。當地人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慶祝新春的到來。
  • 春節為什麼要發壓歲錢,過年掛燈籠與貼窗花的傳統習俗寓意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隨著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其中蘊含著許多節日習俗,比如過年發壓歲錢、掛燈籠、貼窗花等習俗,又有什麼寓意呢?下面給大家解讀這些年俗。一、發壓歲錢發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與好運。
  • 白雲清湖村舞火龍基地有了小小傳承人
    日前,清湖小學掛牌「白雲區舞火龍傳承基地」的30名小學生組成一支舞火龍隊伍,這些小小傳承人在村民們的指導下學會了舞火龍。當天上午,在村民們的助陣下,清湖小學火龍隊從學校出發,前往火龍公園迎龍。火龍出籠後,火龍隊員在村民的指導下舞動火龍,巡遊回校。
  • 「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 傳承春節習俗,寄望美好生活
    本期,要給大家呈現的,是我館於2020年1月15日正式開展的「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一起傳承春節習俗,寄望美好生活!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前 言歡迎來到大渡口區博物館臨時展廳,下面,我將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
  • 「冀網媒2020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首日 走進剪紙小鎮看精美窗花
    河青網訊 16日上午,「冰雪運動迎新春·燕趙民俗過大年」2020年河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活動在石家莊正式啟動。北線走訪隊伍一路驅車來到了張家口蔚縣,在這裡,剪紙非遺傳承人陳林向大家介紹了剪紙文化。
  • 火龍舞起來:《舞火龍》
    舞火龍是漢族最大民系的客家獨有的民俗。贛南、閩西、臺灣、粵東、粵北、廣西、湖南的客家人都舞香火龍。有的在過年的時候舞,有的在元宵的時候舞,有的在八月中秋的時候舞,但都在節日的晚上舞,有的連續舞好幾天晚上,火龍主要由龍燈、龍頭、龍身、龍尾組成。火龍上下來回翻滾,非常壯觀。舞者、觀者激情振奮,鞭炮聲、鑼鼓聲、嗩吶聲連成一片。
  • 舞火龍慶中秋
    中秋前,村民們用竹篾、草藤等扎制火龍;中秋當晚,人們將香火插滿龍身,隆重的舞火龍儀式持續至深夜。村民祭拜火龍,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闔家平安。    燈火炫目,鑼鼓喧天。中秋佳節,品月餅賞圓月之外,參加熱鬧非凡的民俗活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中秋節當晚,南都記者來到白雲區均禾街的清湖村,帶您體驗傳統的舞火龍活動。從精心製作到舞起火龍、巡遊街巷,一起來感受傳統民俗的獨特魅力。
  • 「二十八貼窗花」:剪紙年俗在邢臺老人和孩子手中傳承
    「二十八貼窗花」:剪紙年俗在邢臺老人和孩子手中傳承 2017-01-25 16:11: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白雲舞火龍燃爆這個中秋夜!
    「喜舞火龍 祥聚白雲」第七屆廣州白雲火龍民俗文化節在今晚迎來節慶最高潮!今夜,均禾、白雲湖、江高等多地萬人空巷舞火龍,點燃了廣州市民這個中秋佳節的激情!白雲舞火龍燃爆中秋夜!到了晚上21時許,清湖村的4條火龍匯集在清湖小學十字路口後,群龍起舞,舞至清湖村牌坊,開啟了中秋之夜最熱鬧的群龍起舞和煙花盛會。只見火龍身上、龍嘴不時噴出耀眼的火花,龍角及龍眼都有明亮的燈光射出,火龍在舞龍手的吶喊聲中舞出各種姿態。「這是我第一次來看舞火龍,感覺好熱鬧,好有節日氣氛!」
  • 【新春】新年俗vs舊年俗!解鎖重慶不一樣的民俗年
    五代以來,元日風俗之一是貼春聯。這些習俗,一直沿襲至今,傳統的年味兒並未消失。」重慶圖書館文史專家萬華英感嘆。她稱,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時至今日,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春節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 燒番塔 舞火龍 賽龍舟 佛山中秋民俗活動引全民追捧
    而對於大部分老年人來說,中秋節更多的則是一種對傳統時日的記憶,對經久文化的一種傳承。在萬家團圓之際,佛山各地紛紛舉辦各色傳統節日活動,燒番塔、舞火龍、賽龍舟……不僅給節日增加了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也讓年輕一代在精彩與讚嘆中了解並深刻體驗本地傳統文化。
  • 廣元蒼溪非遺之永寧火龍——川北古老民間舞
    蒼溪文旅體特推出「傳承千年文化,守護蒼溪非遺」系列第三期。今天向大家分享永寧火龍——川北古老民間舞。永寧火龍「永寧火龍」是蒼溪一項歷史悠久的民間文化藝術項目,在蒼溪縣永寧鎮一帶廣為流傳。每年臘月三十至正月十五日在場鎮及周邊地區都有耍火龍。耍龍要推選德高望重的長者為會首,並由會首挑選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為耍龍人(龍腳杆),老百姓自願捐錢捐物。臘月三十耍龍開始時要對龍進行開光(點睛)。耍龍時,前有高腳獅子開路,每到一處,主人使用煙花噴燒,火龍上下翻滾,鑼鼓嗩吶喧天,圍觀群眾一起加入燒花隊伍,龍騰獅舞,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