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溫情制度與和諧社會表象下的冷漠人生

2020-12-17 姑且慕容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的作者是理察·羅珀(Richard Roper)英國作家、編輯。從小酷愛閱讀,為人幽默風趣,極具魅力。這本書是他的處女作,完稿後一年之內就被翻譯成19種語言,在20多國出版,頗受讀者和《紐約時報》《出版人周刊》等世界知名媒體及眾多暢銷書作家青睞。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一書,在英國式的黑色幽默中,如同拉家常一樣,通過安德魯所從事的日常工作——「處理《公共健康法案》中所涵蓋的死亡案件」而引發對「人生」話題的深入思考,道出了國這有偽善、制度的華麗、人心的空虛、精神空洞、生活的虛無以至對生命的擔憂。

在小說中,安德魯一年參加了25場無人問津的葬禮。即使如此,他還要在有人孤零零地死去時,還要去死者家裡做調查,確認死者是否尚有親人在世,留下的錢是否足夠支付葬禮。偶爾,還要和死者的侄子商量著追回拿去的東西。

小說正如《紐約時報》評價的那樣:「羅珀寫出的安德魯的內心世界,不僅揭露了他是一個多麼奇怪的人,也揭露了我們所有人都是多麼奇怪的人。」在我看來,《人物周刊》的評價更加中肯:「《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講述了一個孤獨又悲傷的人小心翼翼地重新面對這個世界。」

畢竟,我們都面臨孤獨,因為孤獨從未離開。

小說中,安德魯是一個很不幸的人,白天參加完葬禮回到辦公室,「他一屁股坐在了那把飽經風霜的椅子上,發出了一聲聽上去熟悉卻哀傷的咕噥……剛滿四十二歲的自己……正式邁入中年了。」面對的是「嘲笑二人組」:一個是「肥肚子上的贅肉撐開了襯衫的扣子」的「基思的假笑」;一個是張口就說「你那幢美麗的老洋房是在達利奇上,是嗎?」「有五個臥室的別墅,對嗎?」愛扯閒話、好吃羊肉、愛拋媚眼的梅瑞狄斯。他們都有一個沒有絲毫管理能力的老闆卡梅倫。這是安德魯工作環境和白天的生活的全部。在此之外,則是他幽閉空間裡的「意淫」式的生活。

安德魯的工作環境,讓他無話可說,他表現出了深深的孤獨,沒有可以說心裡話的人,於是他買了高質量的耳機聽音樂,通過與音樂的交流,來撫慰孤寂的心靈。此時,他在有意識地拒絕社會,因為社會上的一切雜音,都可能對他造成某種傷害。

他在逃離,他逃離的是可怕的現實,因為這與他的職業有關,他看多了太多了的死亡,經過多次地調查死亡案例,經手了太多孤獨死去的老人,死亡帶來的負能量已經讓他喘不過氣。他之所以參加每一次葬禮,更大的意義在於他在執行兩個任務、代替著兩個身份。一個是工作人員,配合牧師、完成工作;另一個是家屬,參加死者的追悼會。

對於那些逃離了大眾視線、只能通過腐爛屍體發出的惡臭或是久未支付的帳單才被發現死亡的群體,他們的葬禮變成了英國各地議會的法律義務。更有甚者,如果逝者的銀行帳戶裡存有足夠的錢,可自動抵付他們死後長達多月的水電費,那麼屍體在保溫的室內會更快地腐爛。截至目前,安德魯已經接手了好幾例此類案件。在第五次經歷這樣的慘劇後,他都要考慮在一年一度的《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的「其他建議與意見」部分中對此大大寫上一筆了。然而,最終他還是打消了念頭,換上了在公共廚房內多提供一個水壺的請求。

即使安德魯回「家」時,就是那個他辦公室裡同事梅瑞狄斯嘴裡說的「幸福家庭」:「可愛的四間臥室的大房子、大家眼裡的聰明孩子們,還有你那個才華橫溢、養家餬口的妻子。」到底在哪裡?在小說中,作者通過安德魯的一個簡短的行程,就交待了至少三個背景:

①「黛安娜,你那養家餬口的妻子……聰明的孩子們……美麗的老洋房。」從去車站的路上一直到他準備買晚飯的時刻還迴蕩在腦海。辦公室的冷漠,讓他整天經受著精神的摧殘,即使下班,這樣的聲音也伴他一路,說出了精神的空虛。

②他站在街角的商店,面前是一袋袋以名人命名的新式薯片,他努力抑制住自己想要放聲大叫的欲望。這是他對新生事物的牴觸,他年齡不大但已經心態很老,不接受新鮮事物,這是他產生孤獨的根本原因。他拒絕融入新生事物,就等於坐以待斃,這才是他內心極端「孤獨」的本因。

③他不斷地拿起又放下四種即食食品,無法作出選擇,十分鐘後,他空手走出了商店。說明他經濟困頓,從事著卑微的工作,拿著微薄的薪水,受著別人的嘲笑,過著孤獨的生活,這與他一邊上著班,一邊一直尋找工作是分不開的,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英國經濟的衰退。在這個大背景下,人為了生存,都在卑微地付出。

作者此時的寫作,如同記者的真實報導,宛如春秋筆法,是在實錄,也仿佛是在拍攝留影,換作一句時尚的詩句,即是:「詩人並不是創造詩/詩在某處之後/它存在於哪裡已經很久很久/詩人僅僅是發現它。」(簡·斯卡賽爾)

安德魯是一個行走的靈魂,他到了自己的「家」門口。這時的情景讓人看了不寒而慄。

「他站在門口,渾身發抖。終於,寒意侵襲了全身,他再也無法忍受,掏出了鑰匙。一般每周都會有這樣一天,他定定地愣在門外,鑰匙插在鎖眼裡,屏住呼吸。

或許這次可以。

或許就是這次,推開門,他就能進入可愛的老洋房:黛安娜正準備晚餐,空氣中瀰漫著大蒜和紅酒的香味。他還沒進門就聽到史蒂芬和戴維爭吵或詢問家庭作業,但當門推開的一剎那,孩子們立即歡呼雀躍起來,因為爸爸回家啦,爸爸回家啦!」

這是什麼?這只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眼裡的「火爐」「烤鵝」和「彩色畫片」,是安德魯的一個奢侈的夢想。在他的心裡,有個律師妻子(高收入者的代表)、有兩個孩子(家族生命的延續),然而這一切,只是自己一時分心、一不留神時答錯老闆面試問題時留下的一個可笑的話柄。

起因很簡單,是安德魯在過馬路的時候,看到「一隻鵝飛過頭頂」「它白色的肚皮被清晨的陽光照成了橙色,古怪的叫聲和飛行姿勢令它看上去活像一架掙扎著逃回基地的受損戰鬥機。正當大鳥穩住身子繼續飛行時,安德魯卻在冰上滑倒了。」此時,就因為摔了一跤,所以打亂了他的一切行程,他看著自己的髒襯衣,決定臨時買個更換,等他按照時間吃力地趕到面試地點時,已經「大汗淋漓,上氣不接下氣。」

因為慌亂,他面對的面試官(老闆)「卡梅倫似乎跟他一樣緊張,簡單友好的問題變成了混亂的漫談,他的聲音也變得尖銳起來——好像是自己一個人在上演好警察/壞警察的戲碼。等安德魯有機會說話時,卻發現,面對卡梅倫的無釐頭問題,自己除了支支吾吾,什麼都說不出來。好不容易組織出一句話,想展露的熱情在卡梅倫聽來像是一種絕望,想表現的幽默只是讓卡梅倫徒增困惑。」

這一次面試工,對於安德魯來說喜憂參半。喜的是,老闆聘請了他;憂的是,他無形中多了一個「家庭」。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天上的鵝、因為摔倒、因為卡梅倫「像鐘乳石還是石筍」的牙齒、因為過道裡來來往往的行人影響……導致他記憶混亂、導致他「完全沒有頭緒」,以至於「有些驚慌失措」。更可怕的是他的心理出現了問題,依靠揣測來回答問題。「可顯然,他錯了」,因為「卡梅倫的眉頭緊緊地皺在一起。」安德魯此時更加緊張,可能還導致了暫時性地失聰,他憑著卡梅倫的表情,「斷定這肯定是個簡單問題。」

「是的。」他脫口而出,最簡短的回答才是上上策。而當卡梅倫露出華萊士式的咧嘴笑容時,他如釋重負。

「太棒了,有幾個呢?」他說。

儘管卡梅倫的語氣十分輕鬆愉快,但這問題更加棘手,安德魯這次準備採用一個泛泛的、半開玩笑的回覆來矇混過關。

「這個,我有時候還真記不清楚了。」他說著,擠出一絲苦笑。卡梅倫對此發出了刻意的哈哈大笑……直到安德魯看到他翻出來的一張照片——一個裹著冬裝站在滑雪板上的小孩兒時,才想明白剛剛的問題是什麼。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文學藝術是相通的,讀到此處,大概也能明白安德魯為了急切找到工作時迫切的心情,與老闆交談時,當聽到「死亡」後的恐懼心理,並由此產生的種種不良反應,最後導致把一個確實簡單但必須如實回答的問題回答得「風馬牛不相及」,終於給自己「製造」了一個「家庭」。從此,內心深處,全部為了「圓謊」而行動,以至於習慣成自然,在人面前,他對家庭成員了如指掌、對答如流。

小說中,安德魯「打開了一個空白的電子表格,開始填充自己的家庭故事。他從創建儘可能多的『基礎事實』開始……接下來的幾周內,他開始添加更微妙的細節……用不了多久,面對大多數問題,他都準備好了現成的答案。」以至於他後來的「家庭」成員,「原有的故事框架有血有肉,」「已經心安理得地全盤接受」。這個「家」的意像是什麼,只是他體面外表的一種裝飾,別人面前的說辭,其實是在:「打腫臉充胖子」。

白天如此,夜晚回到那個為寂寞的心靈尋找安放的寓所又是什麼樣的呢?到底什麼讓他如此頹廢?

「回到了家裡,一走進門廳,刺鼻的潮氣迎面撲來,比往常來得更加猛烈。兩旁的牆上是熟悉的劃痕和汙點,劣質的條形照明燈發出昏黃的光。他吃力地爬著樓梯,溼透了的鞋子每上一級都吱嘎作響。他摸到鑰匙環上的第二把鑰匙,插進右手邊的鎖眼——上面掛著的『二號』門牌已經搖搖欲墜,隨後他走了進去,來到了過去二十年從未離開的地方——一個荒無人煙的沉寂之地。」

「安德魯環顧四周……他的生存空間與其說是有點陳舊,還不如說是破爛不堪。在被當成廚房用的區域裡,天花板和牆壁交界處汙漬斑斑;灰色的沙發和地毯都磨破了,本來寓意著秋日風光的黃棕色牆紙,現在也只能看出消化餅乾的成色了。牆紙褪色了,連帶著安德魯想要改造室內環境的熱情也褪去了。」

多麼破敗的景色,這樣的環境,不會助長安德魯走出孤獨的陰影,只會讓他伴隨潮溼、腐爛、發黴的味道一起走向昏暗與死亡。他也明明知道,「目前的生活環境充滿了鄙夷,但每當想到改造,安德魯的內心就會整個被恐懼佔據」,因為,他不願意別人進入他的生活,為以後的愛情、婚姻等家庭建立,預設了伏筆——死亡的氣息已經來臨,還談什麼玫瑰與愛情?

再次回到「家」的情形,此情此景,再堅強的心靈也會變得脆弱不堪。在這樣一個公寓「蝸居」「二十年從未離開的地方」,說明安德魯在22歲之前,他是有家有親人的,不知道什麼原因,此時,他身邊沒有出現過親人,他就是這樣一具行走的靈魂,確實需要「藍色的月亮啊,你看到我孤獨地站著」這樣的低唱與發自內心、不足與外人道也的吶喊。

因為英國「《公共衛生法案》(《疾病控制法案》)1984年,第46章(1)如有人在其管轄區域內死亡或被發現死亡,在判斷其屍體未受到或將來也不會受到合理處置的情況後,所屬地的地方當局應負責其埋葬或火化之事宜。」諸如此類條款表面上看似合情合理,卻掩飾不了工作人員內心的強烈控訴,無法代替一個中年人隨時面臨失業的恐懼、無助和膽戰心驚。

在網際網路時代,安德魯需要給自己一個精神的寄託,既然現實中無法實現願望,那隻好在自己的家裡,實現自己童年的夢想。在他的家裡,他用大部分薪水建設了「一整套複雜的鐵路系統——交織的軌道和各式各樣的背景」,這一切的靈感,或許是「在一個只有死者的酒友出席的葬禮現場,當牧師的悼詞中用到了時光倒流這個拙劣的比喻時,安德魯心裡正在期待即將到來的周末」,說明他童年的夢想至少與鐵路有關,於是,他不但建設鐵路,而且註冊了一個叫作「火車模型迷」的論壇。

自此,他每天都會登錄。

①任何人——不管是誰——在凌晨兩點三十八分登錄留言板並且發帖:「新手求助!斯塔尼爾2-6-4T底盤破裂。求助!」

②作為論壇元老級人物之一的「砰砰67」最近被授予了版主的權利,於是便建立了他們這個小天堂。

③「砰砰67」當初建立分論壇的目的是炫耀新近獲得的版主特權——他確實喜歡炫耀,發帖時會上傳一些搭好的火車模型照片,但與其說是展示模型,還不如說是他更想讓大家觀摩他漂亮的豪宅。

④熱心、慈祥的「寬軌吉姆」聲稱「住在萊瑟黑德」長達三十餘年,其他三個人都住在倫敦,可誰也沒提出在現實生活中碰面的請求。

⑤網名叫「追蹤器」的安德魯……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自己可以隨時調整網上的人格,掩蓋現實生活中的不足。

這一切都說明安德魯的內心空虛、無聊、寂寞、虛偽和空洞。強大的網絡背後,都隱藏著一顆孤寂心,名義上的互相幫助,背後也是炫耀與展示,白天工作之餘,夜晚是「幽靈」一般地出現,甚至在凌晨也在發貼,以此打發虛度的時間。

這是現代人空虛精神的寫照,與卡夫卡微觀的生活實踐是不同的,一種是大寫的「虛無」,一種是客觀的「實踐」,但是,這一切都可以看作理智的寓言式的投影。就像米蘭·昆德拉說的那樣:「在官僚主義的職員世界,首先,不存在獨創,沒有發明,沒有行動的自由,唯一存在的只是秩序和規則:它是服從的世界。」

小說的難點在結構,而《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通過「隨意」「隨便」「漫不經心」的,即通常所說的散文式結構,將各個地域的生活場景與人物對話、心理(有區別於正文的字體部分)、人物故事聯結成整體的時候,通過種種「巧合」,增強了小說的強烈的戲劇性效果,這倒構成了理察·羅珀獨特的小說美學。看似無意,有則有心,通過一系列曼妙的語言,構畫出了生活的自然流動、人生的自然際遇,讓批判效果更加凸顯。如果從藝術的角度解析,不妨將其看做一部中國古典小說解讀,此時,倒有幾份清末署名「俠人」者所指出的:「不徒以局勢疑陣見長,其深味在事之始末,人之風採,文筆之生動也。」

比如:安德魯拿回了一瓶啤酒,一屁股坐在沙發上,允許自己這一刻接近放鬆下來享受著一切……每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晚上,可以有權陷在軟軟的墊子裡,肚子咕咕叫著等待享用意式餛飩和紅酒,聽著隔壁房間的閒聊,感受到即便只有短暫的一秒,自己還是有人在乎的。——選自《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

既然如此,就讓我們一起吟唱:「藍色的月亮啊,你看到我孤獨地站著。」感受這撩動人心的黑色幽默。傾聽安德魯:「今後如果要尋找共度一生的伴侶,我一定是為了愛,而不是別的。我不再因為社會傳統而結婚,也不會只是為了找個伴兒。」——選自《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

姑且慕容,在文字的海洋中摸索著前進文學新人,散文詩歌散見於報端,終於大成;我手記我心,不問前程;遵章守紀,率性而為。喜歡,點個關注。

相關焦點

  •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一個人正穿過人群朝我走來,陪我到老
    作者:小鹿有心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載《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是理察·羅珀的處女作,一經發行,引得數十家世界知名媒體競相報導。小說的內容很簡單,講述的是一個又喪又治癒的故事:一個悲傷的孤獨症患者小心翼翼地邁出自己構建的舒適圈,重新面對生活。
  • 可笑吧,我終於一人孤獨終老了
    可笑吧,曾經有你在我的身邊是多麼的美好,現在就剩下我一個人孤獨終老了,雖然這樣的狀態是我曾經最恨的,但現在的我感覺這樣的感覺其實也挺美好的,只是在夜晚的時候會經常夢到你的笑容,我還在那裡傻傻的看著你,覺得所有的事情就跟沒有發生一生,這樣的我是不是曾經你最愛的樣子呢?
  • 如何快樂地孤獨終老?
    如何快樂地「孤獨」和「終老」是個重要的命題。我們不得不承認,如今很多人的單身都是「迫不得已」。情況無非是愛我的人我不愛,我愛的人不愛我,和根本沒有可糾結的人。要數Daniel Sloss最著名的段子,莫過於拷問靈魂的「拼圖理論」 (Jigsaw) 。
  • 如何快樂地孤獨終老?-虎嗅網
    在單身愈發平常的今天,如何快樂地「孤獨」和「終老」是個重要的命題。我們不得不承認,如今很多人的單身都是「迫不得已」。情況無非是愛我的人我不愛,我愛的人不愛我,和根本沒有可糾結的人。他們同樣花了過去的人生去拼湊自己的拼圖,你不能指望他們突然放棄自己的拼圖而去成就你的,正如你也不想放棄自己的去拼湊對方的。
  • 活在當下,盡情感受燦爛人生吧
    《海海人生:橫尾忠則自傳》 [日]橫尾忠則 3.《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 [英]理察·羅珀 4.《半澤直樹3:迷失的一代逆襲》、《半澤直樹4:銀翼的伊卡洛斯》 [日]池井戶潤 5.《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變的世界》[英]凱薩琳·阿諾德 6.
  • 2020年離婚率猛增:無論你和誰結婚,最後都會孤獨終老
    每段婚姻開始的時候,男女雙方都是笑逐顏開,共同許下矢志不渝的誓言,希望能夠擇一人終老。但是流年已逝,當初的激情不再,婚姻開始走向破裂的時候,男女雙方又會心生怨懟,希望彼此再也不見。婚姻到底有多麼脆弱?有時候它脆弱到經不起一點挫折。
  • 如果我真的孤獨終老 請祝我快樂
    近來從身邊人口中越來越頻繁地聽到「孤獨終老」這個詞彙。孤獨終老,每一個字看起來都很悲傷,連起來讀更是有種如臨深淵的無力感。我曾經在很多個長夜無眠的夜裡問自己如果我將孤獨終老該怎麼辦,我想到大哭不止也沒有答案,我只聽到來自深淵的孤獨的回聲。後來倒是發現想這個問題本身,其實就挺悲哀的。可能會有很多人認為我矯情,年紀輕輕,又沒吃過什麼大苦,憑什麼就那麼篤定自己會孤獨終老。
  • 社會記錄:安德魯 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設計者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社會記錄》5月31日23:30首播  影像:  安德魯:你知道這是什麼嗎?這可不是北京歌劇院,這是一粒種子,一粒猴麵包樹的種子,瞧這樣子,多像歌劇院,我很喜歡這種形狀,在歌劇院投標的時候,我口袋裡就有一粒。
  • 年賺千萬不想孤獨終老 佘詩曼秘赴四川求姻緣
    報導指阿佘不想孤獨終老,於是早前7月就飛赴四川普照寺,由住持果證法師安排她參與點燈儀式,為催旺姻緣,三跪九叩也在所不惜。
  • 《庭院裡的女人》:不倫之戀的表象下,女性追求自由的意識覺醒!
    《庭院裡的女人》以吳太太這一人物形象為切入點,穿插底層女性秋明的經歷,來剖析和探究女性與自然的親密關係,浪漫主義的描寫手法中,表達了對當時制度下女性追求自由的覺醒意識的崇敬之情!父權社會下的女性束縛父權社會是在男女平等婚姻與繼承制度之前,由於男性擔任了大部分創收工作,在社會生產總值遠大於女性的時期所形成的。所以,那個時期男性在社會中擁有了更多的權力,而相對的,女性更多的屬於一種從屬地位。
  • 2020年離婚率會再創新高:無論你和誰結婚,最後都會孤獨終老!
    而且每次她們爭吵的時候,她老公不會讓著她,而她也不想白白受委屈。就這樣,兩人的心結越積越多、矛盾也越來越大,最後到了非要離婚的地步。聽完小艾的講述,我才知道有些婚姻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完美,很多都已經到離婚的邊緣。
  • 遺憾 我終於還是一人孤獨終老了,而你……
    「一起生活了好幾年,熟悉彼此的生活習慣,你已不在我的身邊,可我卻忘不掉你的臉,滴滴點點訴說我們的遺憾,這首遺憾訴說的心酸,這首遺憾已破舊不堪,他沒有華麗的語言,卻寫出我們的不甘,誰的情路不都這樣磕磕坎坎,可笑吧,我終於一人孤獨終老了,我也變成了當初最討厭的那個他,以後的每天都不再是我陪在你身邊
  • 小人物的悲劇人生,賈樟柯電影《小武》關注社會邊緣人的生存狀態
    在那個熟悉而陌生的年代,源自對基層民間生活的真實體驗,導演對劇情設置和整體場景布局,刻意營造出茫然孤獨的社會氛圍。處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下,一些人生看似特別平庸的人群,在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失落、頹廢和茫然,表現得尤為明顯。
  • 李誕做客《同一屋簷下》,觀點引發熱議:孤獨終老不是負面詞
    《同一屋簷下》官宣相信大家觀察類節目是看的不少的,比如愛情類觀察節目就有《女兒們的戀愛》《心動的信號》,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觀察類節目在近兩年也是層出不窮,又有一檔觀察類節目要與大家見面了,那就是《同一屋簷下》。住過宿舍的小夥伴們都是知道的,住一起以後,性格不合的就是非常容易產生矛盾。官宣的嘉賓也是有熟面孔,比如魏大勳和鄧紫棋,大家都是非常喜愛的。魏大勳的風趣幽默應該能節目中的氛圍不會那麼低沉。
  • 世界上花語最冷漠的花,花語冷漠孤獨憂傷的十種花卉
    每一種花朵都有著自己專屬的花語,要說到世界上花語最冷漠的花,這只能看個人的喜好了,因為每個人喜歡的花朵可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下面列出了十種花語帶著冷漠孤獨憂傷的花卉,選出你心目中最冷漠的花朵吧。二、桔梗桔梗代表著最為悲傷的愛,雖然這種愛情是永恆的,但也是無望的,相比之下還有比永恆的愛等不到回應更冷漠的事情嗎!?這也許不是人的冷漠造成的,但一定是人世間的冷漠導致的。三、歐石楠歐石楠的花語是孤獨、背叛。
  • 荒誕表象之下的真實表達,冷漠氛圍之中的人性光輝
    同時,蔡導深受庫斯圖裡卡《流浪者之歌》、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等作品的影響,對魔幻現實主義情有獨鍾。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北方一片蒼茫》所呈現的表象是荒誕的,傳遞出的信息,卻相當真實,直指人性中那些見不到光的因子。長得好看的女人,在城市裡通常要風得風,受盡照顧,可在鄉村,往往就成了原罪,成了負擔,成了把柄。
  • 寧願孤獨終老,也不願將就的星座,世界人來人往,但我只願等一人
    我想每個人的初心亦是如此,但慢慢長大了才發現,這並不是那麼簡單,有些人到了一定年紀還沒遇上合適的,也會匆匆找個人結婚,將就著過一輩子,但總有那麼一些人會認一個死理,他們不願意將就,如果沒有遇上合適的,寧願孤獨終老,也不會草草了事,世界人來人往,但我只願等一人。我們來看看,12星座中,有哪些星座有這樣的執念呢?
  • 中國2.4億人單身,在武漢越來越多的90後不想結婚,只想孤獨終老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結婚登記589.42萬對,同比下降17.34%;而湖北的數據就更低了,今年前三季度結婚登記人數228974對,同比下降了25.8%,這從側面說明了在武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結婚。
  • 我,丁克,難道我只可以孤獨終老嗎?
    在很多人眼中,丁克等同於孤獨終老。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人生質量遠比養兒防老重要。最近一個有關生育的紀錄片引發了我的深思。紀錄片一開始,製片人採訪了群眾有關生育的看法。3.對社會大環境的擔憂,擔心無法保護好孩子而選擇丁克第三個被訪者是一對結婚7年的夫妻。現在的社會大環境讓他們擔憂,他們認為無法保證小孩從出生到18歲成年不受任何傷害。出於對孩子健康幸福的考慮,他們不得不選擇丁克。
  • 如果歲月可回頭,求景雅放棄白志勇從良的想法,讓他孤獨終老吧!
    電視劇開篇就介紹了三個家庭各自的不幸,白志勇整天行俠仗義不受家庭約束,藍天愚冷漠無趣而且經常對老婆冷暴力,忽視老婆的感受,黃九恆假如沒發現黃小蕾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這個家庭算是幸福。當然,白志勇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他的抗拒還是來自於不想承擔世俗的責任。江小美說得對,一個男人最優秀的品質是勇於承擔世俗的責任。白志勇真的適合孤獨終老。不要再去禍害江小美了,還真不信,為了江小美能轉變成一個愛家的好男人?怕是因為江小美大姐大的身份壓的不得不老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