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 綠色新路助力後發趕超(慶祝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2020-12-17 央廣網

  「好不容易考出去了,算得上是鯉魚躍龍門。」19歲那年,歐陽贇離開家鄉外出求學,為自己能走出貴陽感到自豪。20年後,他辭去上海一家外企高管職務,隻身回到貴陽進軍大數據產業。充滿活力的貴陽,正日漸成為「貴漂」和創客圓夢的熱土。

  連續10年舉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持續4年舉辦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改革開放求發展的路上,偏居西南一隅的貴陽奮起直追,贏得了一片廣闊天地。

  「一壇一會」帶來了名氣,更給了貴陽彎道取直的機遇。GDP增速連續5年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0.77億元增至2017年的3537.96億元。大數據引領的數字經濟異軍突起,生態文明示範城市建設如火如荼,改革開放40年,貴陽走出了一條後發趕超的綠色新路。

  綠色打底: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

  青山碧水,林海起伏。時值深秋,貴陽依舊綠意滿城。

  森林覆蓋率超過48%,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95%。爽爽的貴陽,演繹著從酸雨之城到森林之城的靚麗蝶變。

  受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四面環山的地理條件等因素影響,上世紀90年代,貴陽成為全國酸雨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六旬老人張家棟回憶,站在東山俯瞰全城,黃煙騰空、紅煙瀰漫。「在家不敢開窗,出門溜達一圈,灰頭土臉,要是出點汗,身上還能搓出一團泥。」

  為走出「高投入、高耗能、高汙染、低產出」的惡性循環怪圈,2002年初,貴陽作出建設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決定。隨後,水泥廠、化工廠、電池廠等汙染大戶撤出市區,一批高能耗、高汙染的小企業被關停取締,城市燃料由煤改氣……強硬措施步步推進,貴陽當年就順利摘掉「酸雨城市」的帽子。

  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被稱為貴陽的「三口水缸」,佔城市供水量的七成左右。由於工農業發展、城鎮擴容,兩湖一庫水質逐步惡化,局部一度暴發藍藻,嚴重危及市民的飲水安全。2007年,貴陽組建兩湖一庫管理局,對「三口水缸」進行綜合治理。與此同時,貴陽還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環境保護審判庭、第一個具有獨立建制的環境保護法庭,開啟了我國環境生態司法保護的先河。

  「保護青山綠水動真格,攥指成拳,才能守護好生態保護這道紅線。」貴陽市生態文明委副主任吳德剛介紹,從劃定生態紅線,到構建生態文明司法體系,再到出臺首部地方性生態保護法規、率先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貴陽一路探索不停,已在立法、司法、行政、執法各個環節,全方位打造了一套生態文明建設制度設計。

  2009年,貴陽被國家環保部列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這一年開始,生態文明貴陽會議乘勢而出,此後又升格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成為中國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高端峰會,至今已舉辦10屆。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貴陽知綠、護綠、更懂綠。改革開放初期,貴陽就提出建設環城綠帶的目標,通過20多年的努力,打造出兩條蜿蜒數百公裡的「綠色長廊」。在兩條林帶環繞下,貴陽展現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四季常青、人居舒適」的面貌。近年來,貴陽還從中心城區拿出16平方公裡「黃金寶地」,打造了3個城市溼地公園,給城區的生態系統增添活力。此外,貴陽還著力構建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城市公園、山體公園、社區公園於一體的城市公園體系,致力「千園之城」建設。

  如今,生態環境已成為貴陽最響亮的品牌、最突出的優勢、最核心的競爭力。濃鬱的綠色家底,為貴陽的後發趕超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數據為翼:後發趕超的路徑選擇

  今年9月,貴陽高新區一座無人駕駛測試基地裡,15名來自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產業的學員,共同體驗了為期5天的無人駕駛技術實訓課程。

  這個基地是全球為數不多面向個人線下開放的自動駕駛實訓場所。「貴陽是一片探索創新的熱土,對科技創新的包容度很高。」打造這一基地的翰凱斯公司創始人喻川介紹,政府免費提供的聯合智造創客基地,匯聚了10多個跨學科創客團隊,大家匯聚一堂碰撞智慧火花,攜手設計開發創新產品。

  綠色發展,產業選擇是關鍵。曾幾何時,貴陽還在依靠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2013年起,貴陽把大數據產業作為推動轉型升級、增強創新能力的戰略性選擇,打響了一場搶佔先機的「突圍戰」。

  始建於1969年的中航工業永紅散熱器公司,是國內第一支鋁製散熱器製造商。2016年,一家有重要業務往來的汽車企業,發現其存在信息化嚴重缺失、產品質量不可追溯等問題,要求公司對生產管理進行全面整改,否則中斷合作。

  關鍵時刻,出手相救的是一支平均年齡僅為28歲的年輕團隊。「我們接手改造時,車間還在用紙質表格調度生產,生產管理水平還停留在三線建設時期。」貴州航天雲網公司總經理楊靈運,帶著剛剛組建1年多的隊伍,為永紅散熱器公司打造了一座數位化車間,使庫房管理準確率提升90%以上、產品質量水平提升30%。3年時間,貴州航天雲網已為上百家企業實施數位化智能化改造,企業平均生產效率提升三成以上。

  「大數據的聚集、融通、應用,既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我們先行先試的突出特點。」貴陽市長陳晏表示,貴陽正依託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以千企改造、千企融合為抓手,推進大數據技術在各類場景的運用,推動實體經濟向高端化、集約化、綠色化方向邁進。

  近年來,貴陽緊扣打造「中國數谷」的目標,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不僅吸引了一批世界知名企業落戶,還培育了貨車幫、朗瑪信息、易鯨捷等本地優強企業。到2017年,貴陽大數據企業達到1200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17億元。目前,全市擁有17.55萬名大數據從業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貴漂」變為「貴定」。作為全球首個大數據主題博覽會,一年一度的數博會塑造了一個技術交流、成果發布、商業合作、創新展示的獨特平臺,成為貴陽又一張閃耀全球的名片。

  民生為本:市民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漫步貴陽街頭,綠水青山環繞間,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山體公園等舉目皆是。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一步一景,城市裡的湖光山色,映襯著貴陽老百姓滿滿的幸福感。

  「眼瞅著水一天天變清,山一天天變綠,我的心情也一天天敞亮起來。」81歲的雷月琴是一名護水志願者,34年間她走遍貴陽各大水源地,調查沿線的水質汙染情況。在老人的手繪圖本上,標註的工廠越來越少,汙水處理廠越來越密集。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百姓富、生態美的新路上,貴陽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用心打造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向市民交出一份「綠色答卷」。

  位於白雲區南部的泉湖公園,曾經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棚戶區。違法建築、破舊房屋和爛尾樓林立,廢棄汙水隨意直排,生活垃圾亂堆亂放,岸邊雜草叢生,湖水發黑髮臭。

  2016年,白雲區重拳出擊治理泉湖片區,對湖區溼地生態進行系統修復,還湖於民、還生態於民、還文化於民。不到一年時間,以前的「髒亂差」區域,搖身一變,成了一座美不勝收的生態公園。「水清了、岸綠了,連野鴨、白鷺等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都把這裡當新家。」附近居民蔣慶華,再也不用忍受臭味和嘈雜,出門便是一派恬靜秀麗的湖畔風光。目前,貴陽全市公園總數已超過700個,幸福的貴陽人正享受著生態宜居新生活。

  貴陽大數據發展從風生水起轉入落地生根,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貴陽利用大數據洞察民生需求,優化民生服務與社會治理,給老百姓帶去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

  「不需專程跑趟辦事大廳,有事在手機上基本就能搞定。」準備買房的貴陽市民吳松,在「築民生」應用平臺上,順利查詢到了自己的社保、公積金等信息。去年2月,貴陽市政府打造的「築民生」平臺上線,利用大數據互動手段,打通了44個部門、近300項數據接口,目前已整合近200項業務,市民足不出戶,24小時可享受到戶籍、就業、醫療等六大類便民服務。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綠色發展的徵途上,貴陽對標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打出了「一河百山千園」生態體系、「大數據民生」工程等接地氣、聚人氣的組合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5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貴陽 綠色新路助力後發趕超
    貴陽 綠色新路助力後發趕超「好不容易考出去了,算得上是鯉魚躍龍門。」19歲那年,歐陽贇離開家鄉外出求學,為自己能走出貴陽感到自豪。20年後,他辭去上海一家外企高管職務,隻身回到貴陽進軍大數據產業。充滿活力的貴陽,正日漸成為「貴漂」和創客圓夢的熱土。
  • 專題2018_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本報從今日起開設「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專欄,派出記者深入各地採訪,充分展現典型地區和企業改革發展之路,系統反應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突出展現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和偉大創造力,敬請讀者關注。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 右玉:從不毛之地到山青水碧(慶祝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遠遠近近、高低不一的沙丘上滿是綠樹,一株株經過五六十年風沙侵蝕的小老楊迎風而立,千姿百態。緩坡上沙棘簇簇,野草貼地紮根。國家啟動「三北防護林」建設後,右玉被列為重點縣。時任縣委書記常祿抓住機遇,推動造林綠化大步上臺階——植樹造林面積由過去的不到40萬畝,猛增到120餘萬畝,成為山西省人工造林最多的縣,提前兩年完成「三北防護林」一期工程。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青島:勇立潮頭 不斷跨越
    青島,這座聞名中外的美麗城市,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每當面對發展瓶頸,都勇於作為,推動城市發展躍升,寫下屬於自己的改革開放篇章。  建東部新城區  向「小富即安」宣戰  五四廣場是青島地標之一。  蘇兆恩也感嘆,歷史證明,開發建設東部城區這一選擇是對的,「東部新城建設時修了很寬的路,當時有人說,太浪費了。現在看來,當時的規劃眼光是超前的」。  如今,浮山所所在的市南區東部區域,已經是一座現代化國際城區。區內金融商務、總部經濟、時尚商業、商務旅遊等服務業發展迅速,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達90.8%。
  •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韶山:紅色基因激活旅遊經濟
    《中國日報》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韶山專題報導版面截圖   紅色基因激活旅遊經濟(譯)   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於1893年出生於韶山   1951年,新中國成立兩年後,韶山毛澤東故居便作為熱門景點對公眾開放,播下了韶山紅色旅遊的種子。   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紅色旅遊在20世紀80年代繼續蓬勃發展,人們都想向這位偉人表達他們的哀思和紀念。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廈門:培育總部經濟 提高...
    從小漁村到商務區  「我很榮幸,在廈門的10年職業生涯中,既見證了安踏的快速發展,也見證了觀音山商務區的成長。」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裁辦公室主任陳曉龍說。  2008年,安踏公司為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決定把總部搬到廈門。「公司總部剛搬到觀音山時,只有兩三百人,公司旗下只有安踏一個品牌。
  • 國防綠,奮鬥在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觀諸往而知來者。在祖國發展的版圖上,分布著很多大大小小的城市,這些城市的變化必然映射國家發展進步的年輪。在經濟運行的車輪上,跳動著活力迸發的企業,而一個企業的騰飛必然留下時代的印記。即日起,解放軍報推出「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專欄,為讀者講述改革故事。
  • ...發展有底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_7x24...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2、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行;3、汲取中國的發展智慧(國際論壇);4、中國在環境治理上取得越來越大的成就;5、中國代表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抗疫情;6、阿根廷與中企籤署四項鐵路合作協議;7、青島等五市握指成拳,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建設——融入新格局 培育增長極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的美麗蝶變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的美麗蝶變 2020-10-28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脫貧攻堅百縣調研行」「百變」百坭村
    【牢記囑託 實幹篤行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特別報導——在總書記指引的小康路上——廣西脫貧攻堅百縣調研行】「百變」百坭村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全國脫貧攻堅模範」黃文秀生前生活、奮鬥過的地方。
  • ...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數字賦能 杭州打造幸福宜居城市
    就醫先看病後結算、停車先離場後付費,目前杭州「城市大腦」已在公共運輸、城市管理、衛生健康等11個重點領域的48個應用場景中全面推進,日均協同數據1.2億條。疫情期間,杭州基於「城市大腦」建立的「親清在線」惠企平臺,只需用滑鼠或手機點一點,從信息錄入到補貼到帳即刻就能完成。  截至9月下旬,杭州「親清在線」平臺累計上線政策200餘條,兌付資金50億元,惠及杭州26萬家企業和74萬名職工。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2020-09-28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重慶梁平獵神村:竹海深處的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光明日報記者 李宏 張國聖初冬的獵神村,巍巍青山四面環繞,百裡竹海雲蒸霞蔚。記者清晨走進這個村莊,看到一棟棟別致的小竹樓點綴其間,祥和雅致得宛如一幅水墨畫卷。
  •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廣東東莞:為企業撒一把種子開一片天地
    改革開放40年來,東莞緊緊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充分利用政策體制優勢,培育外資、民營經濟生長的沃土,迅速從一個地區生產總值僅6億元的農業縣,嬗變為經濟總量超7000億元的現代製造業名城。東莞已成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非公經濟走向成熟壯大的一個經典樣本。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陶瓷古村落三寶村的小康路
    近日,記者在中宣部組織的百城千縣萬村主題調研行中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寶村在「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方面走出了一條極具人文特色的城郊村小康發展之路。獨特的「三寶現象」三寶村地域面積6.36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80畝,戶籍人口767人。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安溪深度轉型 茶鄉譜寫新篇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安溪深度轉型 茶鄉譜寫新篇金羊網  作者:泉婉  2018-12-15 全國媒體聚焦安溪「晉級百強」之路從國家級貧困縣到全國百強縣12月3日至6日,由福建省安溪縣、泉州晚報社聯合主辦的「跨越四十年 晉級百強路」全國媒體總編(記者)看安溪大型採風活動在安溪舉辦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前郭縣: 查幹湖漁場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前郭縣: 查幹湖漁場成小康路上「領頭羊」 編輯:王欣    來源:吉視通客戶端    2020-12-19 07:05
  • 百城故事 l 湛江改革開放40年:今日生態海濱之城
    抗戰勝利後,重回祖國的廣州灣,因《楚辭·招魂》中的一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楓」而重新得名「湛江」。如今,站在「一帶一路」橋頭堡的位置,湛江告別了以往漁民出海捕撈的粗放型農業模式,加強北部灣交通樞紐的中心建設,打造海陸空交通網經濟騰飛之餘,還不失「海鮮美食之都」的美譽。舊時的「廣州灣」,在改革開放40年後,儼然成為了一座美麗的生態型海灣城市。
  • 米林縣的「旅遊飯」,端得穩吃得香(慶祝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
    達久說,「現在路修好了,遊客多了,這些竹編工藝品供不應求呢!一年收入七八萬元沒問題。」近年來,米林縣依託豐富旅遊資源,推進全域旅遊,提升旅遊品質,旅遊產業成為帶動經濟增長、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全縣8個鄉鎮50多個村莊、3545名農牧民直接參與旅遊服務。今年前9個月,米林縣接待遊客103.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過9億元。
  • 《改革開放40年許昌市紀事》專題片亮相國家博物館
    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新華社等聯合舉辦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自11月13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以來,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許昌市推送的《改革開放40年許昌市紀事》專題片成功入選《改革開放40年百城紀事》展項,在展覽中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