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文化推廣「接地氣」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藍嘉穎在演出中被康文署工作人員相中,受邀參加「社區文化大使計劃」。

(資料圖片)

舞團「不加鎖舞踴館」以現代舞展現對本土文化的思考。

(資料圖片)

胡塗戲班以戲劇傳遞人文關懷。

(資料圖片)

「讓文藝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或許你會覺得這句契合中產階級審美趣味的宣傳語,天然地帶有幾分傲嬌,只會是「富貴閒人」的選擇,而普羅大眾與文藝的距離依然遙遠。然而在香港,以社區等開放空間為平臺,面向廣大市民的文藝推廣,正越來越「接地氣」。

作為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在社區推廣表演藝術的重點項目,「社區文化大使計劃」自1999年問世以來,共有103個香港本地藝術工作者或藝術團體參與其中。今年3月起,他們又在小區、街頭、公園等公共空間,通過現場演出、展覽、工作坊等形式,帶動市民「強勢圍觀」並親身體驗。

讓生活與藝術無縫對接

生活與藝術的無縫對接,因「社區文化大使計劃」而觸手可及。在小區層面推廣文藝,不僅能提升普羅大眾的文化藝術水平,還為中小型藝術團體擁抱觀眾、充分發揮表演藝術方面的才華創造機遇。

據康文署觀眾拓展經理蔡玫娜介紹,本年度開放申請後,康文署共收到超過50份計劃申請書,其中既有為民眾所熟知的藝術團體,也包括嶄露頭角的演藝界新人,而最終選定的19項計劃,均有藝術價值高、理念創意新穎、具備可行性等特徵。

蔡玫娜說,「社區文化大使計劃」歡迎以往有小區表演經歷的團體優化進一步其表演內容,同時希望吸納有潛質的新人加入。「由於新晉藝術工作者未必已成立自己的藝團或加入某個劇團,所以我們嘗試支持這類創作者,鼓勵他們以組合形式踏上小區藝術平臺,累積表演經驗,獲取創作靈感,同時拓展觀眾。」

香港獨立舞蹈人藍嘉穎與跨媒體創作人黃漢梁便以「組合」的方式,共同加入了今年的「社區文化大使計劃」。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的藍嘉穎善於從生活細節取材,關注舞蹈、文本、視覺的跨界融合,如此便與跨媒體創作人黃漢梁一拍即合,兩人合作推出為小區巡演而作的舞劇。

以參與推廣小眾藝術

在藍嘉穎與黃漢梁共同創作的舞劇《飛飛旅遊爸》中,表演空間是一輛租來的流動車,飛飛懷抱爸爸的關愛,排除萬難,以舞蹈周遊列國,帶著全新的感悟向未來進發。計劃通過演出、工作坊及展覽等形式,邀請公眾與飛飛一同在「旅途」中體驗成長,並感受家庭的溫暖。

「不加鎖舞踴館」是「社區文化大使計劃」的常客,今年已是第7次參與。「堅持參與這個項目是因為我們覺得在香港,現代舞始終是很小眾的藝術形式。希望通過參加文化大使,加強現代舞的推廣力度。」舞團藝術總監王榮祿說。

此前該現代舞團曾以弱勢群體、環保、英雄等主題創作,在小區層面積極推廣創意舞蹈。今年他們又將帶來怎樣的驚喜?王榮祿說,這次我們會由香港式微的傳統行業或正經歷重建逐漸消失的空間切入,挖掘舞蹈和它們之間的關係。

王榮祿說,「正如我們很少去關注自己的身體,面對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小區重建帶給我們的啟發是清空自己才能重新注入新的活力。隨著新式健身房的出現,我們想要了解老拳館在當下社會依舊存在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該舞團520場表演外展活動中,除部分系列式的工作坊、培訓班及個別總結演出需酌量收費外,其餘活動均可免費入場。

令文藝溫暖易懂

在進行文藝推廣的過程中,如何收穫公眾理解與共鳴,並在此過程中傳遞人文關懷,「社區文化大使計劃」的參與者們有著自己的思考。

實驗藝團「她說創作單位」的羅妙妍說,通常編舞和導演在個人創作中,都會有一些藝術上的表達需要去嘗試與實現,但這類實驗觀眾恐怕比較難快速融入其中。然而進入小區與觀眾互動卻非常重要。所以對藝術工作者而言,在小區中做演出最困難的就是要探索怎樣在不失美學原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讓觀眾理解,同觀眾交流。畢竟藝術不應該孤芳自賞、曲高和寡,創作者需要好好拿捏。對此,藍嘉穎與黃漢梁選擇在舞蹈的基礎上,加入對白以增強敘事性,平衡舞蹈相對抽象的特質。

「不加鎖舞踴館」在此前與香港市區重建局的合作中,曾在舊式茶樓結合茶舞進行表演,以此展示香港本土文化。此次舞者們將通過入駐老拳館表演的形式,藉助其作品「極限重塑」的舞蹈力量,幫助港人重新體悟與土地的連結。

本年度「社區文化大使計劃」特別推出兩項主題,除了舞劇《飛飛旅遊爸》所代表的「家庭」外,還致力於推動不同能力人士參與表演藝術。胡塗戲班的「人人有障礙,個個有才能」,便以集肢障、視障、聽障、精神病康復者及健全人士的「無障礙劇團」團員故事為基礎,通過戲劇藝術手法,將共融平等的信息帶入社區。

相關焦點

  • 「文化大使」深入巷弄 香港社區文化推廣「接地氣」
    「文化大使」深入巷弄 香港社區文化推廣「接地氣」 2016-03-19 08:49:00然而在香港,以社區等開放空間為平臺,面向廣大市民的文藝推廣,正越來越「接地氣」。  作為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在社區推廣表演藝術的重點項目,「社區文化大使計劃」自1999年問世以來,共有103個香港本地藝術工作者或藝術團體參與其中。今年3月起,他們又在小區、街頭、公園等公共空間,通過現場演出、展覽、工作坊等形式,帶動市民「強勢圍觀」並親身體驗。
  • 社區主題文化公園應多接地氣
    近年來,寧波市積極實施社區文明創建提質行動,將社區文化陣地建設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建設了一批社區主題文化公園、主題文化牆。這些社區主題文化公園的建成,不僅可以扮靚社區環境,而且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社區和諧文明,積極作用不可低估。
  • 香港如何保育和推廣粵劇文化?
    香港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將於2019年1月20日開幕,並於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6日對外開放。這是香港粵劇藝術發展的盛事。  粵劇是香港頗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也是中國的地方戲曲之一。發展至今,粵劇已成為香港本地文化的重要印記。那麼香港在保育和推廣粵劇文化上作了哪些努力呢?
  • 有一種咖啡文化叫香港 | 香港第一間推廣愛樂壓的咖啡店
    莫問出處  陳瑋梁( Zero ) 中三輟學,做過不同工作,倉務呀、社區中心呀,也跟朋友開過工作室教手制皮具。  人都27歲了,才跑去當月薪僅7700元(港幣)的見習咖啡師,比原來在社區中心的工作還要低。
  • 文創旅遊接地氣,走近社區惠民生
    石家莊市文化和旅遊進社區藁城篇以前只有在超市才能買到的宮面,現在廠家把它搬到家門口啦;派爾理想國景區69元包接送,遊客每人可免費摘梨10斤!文創旅遊接地氣,走近社區惠民生!2020年8月14日晚,「旅遊文化進社區,便民服務譜新曲」首屆石家莊市《石家莊市文化和旅遊進社區——藁城篇》活動在石家莊市槐底社區廣場火熱開啟,石家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裕華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藁城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藁城區旅遊業管理中心等相關部門領導出席了活動現場,並為活動致開場辭,各大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報導。
  • 徐州耿集:文化義演接地氣 春風化雨入人心
    原標題:文化義演接地氣 春風化雨入人心 2018年新年伊始,在賈汪區「推廣馬莊經驗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農民精神風貌」的工作會議上,區委書記曹志親自為「耿集鄉賢文化藝術團」頒授「馬莊農民樂團一分團」團旗, 耿集鄉賢文化演出進一步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認可。
  • 原來廉政文化宣傳可以這麼接地氣
    原標題:原來廉政文化宣傳可以這麼接地氣近年來,紅河州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廉潔教育與群眾文化活動相結合,借力民間文化資源,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廉政清風送到百姓身邊。該州在趕集天、節假日開展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反腐倡廉宣傳表演,使群眾在輕鬆的氛圍中接受廉潔教育,讓廉政文化在接地氣中深入人心。
  • 深水埗:最接地氣的香港味道
    香港特區政府旅遊發展局(旅發局)近日宣布,將投資逾1200萬港元啟動「香港·大城小區—深水埗」推廣項目,向旅客展現一個充滿人情味的香港。早前有旅行社舉辦深水埗一日遊旅行團,報團人員中高達九成竟為港人。連本地人也想去遊玩,究竟深水埗魅力何在?
  • 「領展社區遊樂團」探索「最香港」旅遊體驗 建設共融社區
    今年,領展再獻新猷,推出「領展社區遊樂團」,邀請環球旅客和本地居民發掘隱藏於城中各社區不同的文化、歷史、藝術等寶藏,分享互動樂趣,締建共融社區,同時讓香港繽紛的生活面貌走向世界,為旅客帶來「最香港」的旅遊體驗。
  • 港式奶茶成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港咖啡紅茶協會來滬推廣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宋傑)一杯絲襪奶茶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是廣大市民的集體回憶。為了保存這道餐飲文化,香港咖啡紅茶協會於2010年初遞交了把港式奶茶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經過多年努力,終於申報成功。如今,這一當地美食文化也逐步引入了上海地區。
  • 香港內地學子攜手走訪少數民族社區 探討公益愛心與責任
    ­  近日,「香港大學生絲綢之路民族社區訪問計劃」結束在甘肅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社區的訪問。圖為大學生們分享公益經驗。 李雷雷 攝­  中新網蘭州8月20日電 (楊龍秀 李雷雷)近日,「香港大學生絲綢之路民族社區訪問計劃」結束在甘肅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社區的訪問。
  •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香港:非遺清單是香港重要的文化資源
    隨著香港經濟的發展和與之伴隨的城市景觀的蛻變,非遺成為近年來香港重要的文化關鍵詞,非遺保護也成為重要的社會現象。彈丸之地的香港,究竟有多少稱得上非遺的東西?香港非遺的特點是什麼?香港特區政府又對非遺保護做了哪些工作?香港作為內地面向世界的窗口,在推廣非遺全球化過程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 深圳福田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社區暨鄉情文化基地揭牌
    今天(12日),深圳市福田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社區啟動暨鄉情文化基地揭牌儀式在福田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城聯物流大廈六樓舉行。深圳市政協黨組書記林潔,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杜玲,共青團深圳市委員會書記方琳,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曾無非,福田區委書記鄭紅波,福田區領導黃曉鵬,劉俊琳,葉文戈出席儀式,並為「香港青年福田創新創業社區和鄉情文化基地」啟動揭牌。福田區有關部門及各街道主要負責同志、香港創業青年代表近80人參加了活動。
  • 天際100香港觀景臺「8周年慶典」 令訪客全方位享受香港地道文化及...
    自訂行程助手」中輸入開始和結束時間以及個人喜好,如對文化、購物或戶外活動感興趣,程序便會自動按指定時間,提供個人化的建議行程及交通信息,讓作為東道主的港人省卻不少於網上搜尋資料的時間;旅客亦可以充分利用他們有限的時間在香港遊玩。
  • 煙臺呂劇《社區書記》亮相2020煙臺文化旅遊(濟南)推廣周
    「2020煙臺文化旅遊(濟南)推廣周」第二場劇目重磅來襲通過《社區書記》回答了社區工作的初心,是為了群眾過上幸福生活;做好社區工作就要依靠群眾,有效組織群眾就要「聚民心、聚民力、聚民智」;社區工作的目標是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區治理共同體等。
  • 2020煙臺文化旅遊(濟南)推廣周活動成功舉辦
    2020煙臺文化旅遊(濟南)推廣周活動。《戚繼光》《社區書記》兩部原創劇目集中上演,並邀請省文化和旅遊廳藝術專家委員會和北京的20位權威專家舉辦兩部劇目研討會,藝術傳播煙臺聲音,講述煙臺故事。推廣周期間,煙臺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於永信親自帶隊、「代言」鮮美,煙臺區市文旅部門及文旅企業、旅遊達人組團推介,在一周內密集化、全方位、多維度宣傳展示煙臺多彩文化、優勢資源、特色產品,有力提升「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城市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 深圳福田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社區暨鄉情文化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9 月 12 日,福田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社區及深圳首批鄉情文化基地揭牌儀式在福田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舉行。當日,市政協黨組書記林潔,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杜玲,共青團深圳市委員會書記方琳,福田區委書記鄭紅波等領導及香港創業青年代表近 80 人參加。
  • 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社區故事
    社區故事2019/6/9分享關於社區裡那些與文化、民俗、風土人情、社區營造、文化保育的相關故事,去認識社區的多元性,和你一起發現社區裡的樂趣。恰逢端午節和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每年6月第2個周六),我們特意挑選了2019年6月2日的TVB《星期日檔案》——講述關於香港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在商業化和村落老齡化的背景下,香港這兩項傳統文化是如何在平衡中尋找傳承和保育方案的。
  • 趣讀丨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香港:非遺清單是香港重要的文化資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中心落戶「三棟屋」古宅。對此博物館館長鄒興華稱,因為香港很多非遺項目都與客家文化有關,而曾是客家圍村的「三棟屋」,保留了很多客家的傳統特色。香港特區政府選址這裡作為推廣窗口,意義深遠、用心良苦。 對聯、宮燈、門神……沒有精美繁複的雕鏤石刻,卻處處充溢著200年前客家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氣息。
  • 從啪啪、Vida和圖釘,看社區APP的推廣和生存之道
    在這樣前狼後虎的夾擊勢態下,國內的圖片社區如何尋找自身的發展之道,成功突圍? 對於創業初期的社區APP來說,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用戶數,不管是總用戶數,還是日活躍、周活躍用戶數,都是極為重要的市場信號。最近啪啪剛剛宣布其用戶數超過2千萬,在當下用戶推廣成本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啪啪此類的圖片社區又是如何推廣,如何吸引用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