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編看完宮崎駿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之後,有好幾個人從不同的側面詢問是否真的看懂了《千與千尋》,一開始,小編還試圖分析各種隱喻、對現實的粉刺、對人性的探討等等,但解釋的多了,突然就開始懷疑,這是觀看電影的真實目的,非要從電影吸取什麼營養嗎,為什麼我們不能僅僅只是欣賞這份簡單與美好呢。
本來《千與千尋》這部影片所描述的就是一個簡單的有關善良的故事,沒有什麼大奸大惡,沒有什麼要拯救世界的恢弘任務,僅僅就是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展現了這樣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這個世界和我們的世界很像,但是有分明不一樣。觀影的過程沒有什麼過山車似的刺激,也沒有什麼令人深刻的對人生的說教,就是一份簡單的美好,就像清晨的朝露一樣,淡淡地滋潤每一片綠葉。
也許是各種拯救世界的、宣揚人性善惡的、描述愛情偉大的等等之類的電影看的太多了,每部電影都在試圖教會我們什麼,可是我們真的學到什麼了嗎?該怎麼過日子還不是一樣怎麼過著嗎?各種靚男美女、各種炫酷特效、各種被翻來覆去演繹的橋段,我們的電影已經多久沒有這份簡單與美好了!
當然了,電影人也要吃飯,所以我們的電影都很厚重,似乎越是厚重就越是意義深刻,似乎不這樣就不能稱之為合格的電影。但是不是會適得其反呢?厚重的東西看的太多了,也是會審美疲勞的,說教聽得太多了,誰還願意去聽,誰還願意照著去做呢?那電影的真實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電影是一門藝術,藝術就是用來被欣賞的,欣賞最重要的就是身心得到愉悅,因為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很糟心的,所以才要從藝術中找尋這種簡單與美好。如果非要去挖掘電影之外的或者之上的所謂深層次的社會意義,那要將我們的愉悅放到哪裡去呢?要想接受教育,這個社會就是最好的公開課,在這裡,你可以直觀地、深刻地、切身地體會各種人性的善惡美醜,還需要看什麼電影啊。
當然了,有人將「揭露」這種電影相關的社會意義視為欣賞電影藝術的一部分,這也是一種選擇。但我想,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就是僅僅欣賞電影這門藝術本身的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