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觀後感,為什麼我們不能僅僅只是欣賞簡單與美好

2020-12-18 凝心靜怡匡稷

在小編看完宮崎駿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之後,有好幾個人從不同的側面詢問是否真的看懂了《千與千尋》,一開始,小編還試圖分析各種隱喻、對現實的粉刺、對人性的探討等等,但解釋的多了,突然就開始懷疑,這是觀看電影的真實目的,非要從電影吸取什麼營養嗎,為什麼我們不能僅僅只是欣賞這份簡單與美好呢。

本來《千與千尋》這部影片所描述的就是一個簡單的有關善良的故事,沒有什麼大奸大惡,沒有什麼要拯救世界的恢弘任務,僅僅就是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展現了這樣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這個世界和我們的世界很像,但是有分明不一樣。觀影的過程沒有什麼過山車似的刺激,也沒有什麼令人深刻的對人生的說教,就是一份簡單的美好,就像清晨的朝露一樣,淡淡地滋潤每一片綠葉。

也許是各種拯救世界的、宣揚人性善惡的、描述愛情偉大的等等之類的電影看的太多了,每部電影都在試圖教會我們什麼,可是我們真的學到什麼了嗎?該怎麼過日子還不是一樣怎麼過著嗎?各種靚男美女、各種炫酷特效、各種被翻來覆去演繹的橋段,我們的電影已經多久沒有這份簡單與美好了!

當然了,電影人也要吃飯,所以我們的電影都很厚重,似乎越是厚重就越是意義深刻,似乎不這樣就不能稱之為合格的電影。但是不是會適得其反呢?厚重的東西看的太多了,也是會審美疲勞的,說教聽得太多了,誰還願意去聽,誰還願意照著去做呢?那電影的真實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電影是一門藝術,藝術就是用來被欣賞的,欣賞最重要的就是身心得到愉悅,因為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很糟心的,所以才要從藝術中找尋這種簡單與美好。如果非要去挖掘電影之外的或者之上的所謂深層次的社會意義,那要將我們的愉悅放到哪裡去呢?要想接受教育,這個社會就是最好的公開課,在這裡,你可以直觀地、深刻地、切身地體會各種人性的善惡美醜,還需要看什麼電影啊。

當然了,有人將「揭露」這種電影相關的社會意義視為欣賞電影藝術的一部分,這也是一種選擇。但我想,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就是僅僅欣賞電影這門藝術本身的美好吧。

相關焦點

  • 總有一部動畫會讓我們流下淚水——千與千尋
    宮崎駿這段話雖然簡短,但是細細品味,其實也揭示了觀眾們為什麼能夠從《千與千尋》這部作品裡尋求到感動的原因。所以這篇文章下面的內容,我們就一起來簡單聊一聊這個話題。總體而言,貫穿《千與千尋》的主題其實很明確,就是將天真爛漫的孩子和逐利貪婪的父母進行顯而易見的對比。所以在故事裡,千尋和父母誤入「八百萬神明」存在的世界後,家人禁不起誘惑最終變成了「豬」。
  • 《千與千尋》觀後感
    我和朋友們相約來到電影院,觀看正在熱映的電影《千與千尋》。《千與千尋》是日本著名畫家宮崎駿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評分最高的一部。主要講述了千尋和爸爸、媽媽開車回農村,半路經過一個洞窟,門口放了一個長滿苔蘚醜陋而可怕的石人,於是她跟著爸爸、媽媽就進去了,誤入了奇怪的另一個世界。
  • 《千與千尋》發布湯屋全景圖 美好童話引觀眾共鳴
    原標題:去影院看《千與千尋》 見證神隱世界近日,電影《千與千尋》官方發布震撼湯屋全景圖,向觀眾展現千與千尋奇異世界的「冰山一角」。此前影片引進、定檔雙降熱搜,問鼎當日電影話題榜冠軍,可見影片在國內觀眾心目中的分量之重。
  • 那一日的河川——淺析《千與千尋》
    與前面的《你的名字》和《哆啦A夢:伴我同行》不同,《千與千尋》是所謂的"炒冷飯"——電影早在2001年便已在日本上映,並獲得次年的柏林金熊獎和03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這次上映,僅僅做了畫質等技術層次的重製,劇情方面並無任何改動,更不是續集。
  • 那些隱藏在《千與千尋》中的都市傳說,你能否看出新東西?
    當年看《千與千尋》的小孩,如今都成長成為大人了,再看《千與千尋》總能得出不同的味道,宮崎駿導演賦予角色的設定,並沒有表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而事實上,在《千與千尋》中隱藏著很多都市傳說,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出來,這一期,我們一起來看看《千與千尋》中的都市傳說吧!
  • 中文版《千與千尋》配音為什麼與日文版差別大?蘿莉正太音怎麼學
    小時候看《千與千尋》,只覺得千尋父母變成豬的那一刻有些恐怖,不明白湯婆婆為什麼在外人面前總是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在兒子面前又像侍奉小祖宗一樣不敢發脾氣,白龍為什麼要找回名字,無臉男為什麼看起來總是那麼孤獨?長大後再看,才發現《千與千尋》雖然以粗線條的方式,敘述了一個看起來像童話的故事,但其實處處透露著成人世界的殘酷。
  • 《千與千尋》個人觀後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陪孩子看完完全聽不懂的《千與千尋》,原本是想約其他小夥伴一起去看的,但是一聽說聽不懂就說頂多看半個小時都沒有來,聽了我都替很擔心,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還記得我第一次看覺得這就是一個鬼片,一開頭還在想孩子看不合適,怕被嚇著,白天所有人睡覺,晚上工作,工作的地方是在澡堂,第一遍我還以為是「紅樓」呢,看的時候有緊張、有恐慌、還要去扣問情節的為什麼,但是看完之後更多的是純真、勇敢、善良、感恩。並沒有太多的道理的領悟。
  • 成長的路上,別丟了自己——《千與千尋》
    成為步入社會的成年人後,再看《千與千尋》既感動於千尋在面對誘惑能不被左右,也欽佩她能不畏艱辛地工作,更羨慕她能在堅持本我的時候,身邊有一群支持她欣賞她為她加油的朋友。但是哪怕再難,這也不能是我們能不做好人、不做積極善良的人的藉口,時刻謹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人都是嚮往美好的事物的,一個善良美好的人不僅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也會影響到身邊人的生活態度,為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出一份隱形的力量,就像《千與千尋》裡千尋影響了無臉男一樣。
  • 《千與千尋》時隔18年,重溫經典,小時候的為什麼,長大後才懂
    其實關於《千與千尋》的結局,我之前一直有些不解,白龍不是想起了他是誰嗎?為什麼最後卻沒有和千尋一起走呢?他們今後還會再次遇到嗎?神隱世界真的存在嗎?這太多太多的問題,一直沒有找到答案,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還是有些深奧。記得當時我還希望出第二部呢,雖然沒有等到第二部,但卻等到了《千與千尋》中國的再次上映,也算是圓了小時候的一個夢吧。
  • 《千與千尋》是很多人心中柔軟的地方,給我們注入了很多正能量
    《千與千尋》是很多人心中柔軟的地方,而千尋突變卻依然堅韌善良的故事給我們注入了很多正能量,此次《千與千尋》在上映18年後登陸內地,不少觀眾走進影院重溫當初的美好,再次體會到久違的感動與溫暖。無論在哪個平臺,《千與千尋》的評分都在9分以上。
  • 一百貝78丨《千與千尋》觀後感
    文:東風滿樹花|圖 網絡(侵刪)宮崎駿的影片《千與千尋》備受追捧。昨天終於有機會帶女兒去觀看了。十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進入了湯屋老闆湯婆婆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貪吃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
  • 《千與千尋》:現實的殘酷和美好,大都在這
    文/婉婷說情感在3月6日,最新一期《王牌對王牌5》中,沈騰COS「無臉男」,與賈玲合作演繹搞笑版《千與千尋》,在沈騰一出場的那一刻全場爆笑。第一次看《千與千尋》還是初中的時候,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11年。小時候以為千尋的世界是一場夢,長大才發現它是我們真實走過的人生。
  • 《千與千尋》為什麼能成為經典?
    《千與千尋》為什麼能成為經典?——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千尋。在電影《千與千尋》中,千尋跟著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到鄉下。在途中,誤入到湯婆婆的神出鬼沒的靈異境地,在這裡貪吃不勞動的人會變成豬。每到夜幕降臨,會有無數的各界神鬼來這個世界泡澡桑拿休息。其實這個虛幻的世界裡,映射的是現實的我們所處的世界。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變成了兩頭豬,而千尋手足無措,心裡十分懦弱。
  • 為什麼不能將大海中的水引到沙漠?結果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
    比如沙漠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荒無人煙,整個浩瀚的沙漠裡一望無際的除了黃沙還是黃沙,完全不會因為假期變得人潮湧動。沙漠的美是只有小眾人才欣賞得了的美,顧名思義就是地面被沙石所覆蓋植被稀少空氣乾燥的地方,我們都說缺啥補啥,南水北調如此龐大工程都可以實現,那為什麼不能將海裡面的水引入沙漠呢?這樣不是既省心又省力嗎?
  • 《千與千尋》:無臉男這個角色最想表達的是什麼?
    小時候看《千與千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無臉男陪千尋坐車的那個橋段,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卻讓人覺得無比的安心。無臉男這個角色看著不起眼,卻是作者最觸及人心深處的表達。02《千與千尋》--無臉男宮崎駿說無臉男象徵了他自己,沒有表情、沒有身份、沒有溝通能力、也沒有朋友、有的只是一張面具
  • 宮崎駿《千與千尋》分鏡欣賞,豐富的細節讓人讚嘆!
    【動漫雜談】《千與千尋》分鏡欣賞《千與千尋》正在熱映,又一次引起了一波觀眾們對於宮崎駿的討論熱情。除了充滿幻想與童真的故事之外,故事中隱藏了很多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與情節,也給觀眾留了足夠的解讀餘地。今天一天就看到很多關於《千與千尋》的優秀影評。有的說這不僅是成長的故事,也在探討記憶的珍貴,告誡成年人不忘初心;有的說作品中的油屋與其中形象各異的服務員,是社會中企業的真實寫照;有的聯繫現實生活,以「不要吃太胖,會被殺掉的」為話題,分析了「免費」服務帶來的隱藏風險。
  • 宮崎駿人物誌:《千與千尋》為什麼能獲獎?宮崎駿在用動畫救國!
    宮崎駿一生獲獎無數被稱為動畫大師,其創作的《千與千尋》更是獲得影視界最高榮譽「奧斯卡金像獎」也是一個改變我人生觀念的人,他筆下的《千與千尋》為什麼能提名奧斯卡?他的動畫又是怎樣影響著千千萬萬的日本年輕人?下面將為你揭秘宮崎駿的傳奇人生!
  • 《千與千尋》神仙配音陣容?對不起,我還是選擇看日語原版!
    如果提起宮崎駿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雖然是一位動漫大師但他所創造出來的作品卻可以跨越年齡的限制,讓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都能從不同角度去感受宮崎駿動漫中那美好的畫面以及細膩的情感!有人曾評價宮崎駿是「動漫界的莎士比亞」但他卻對此毫不在意,說自己只是一個工匠罷了!可就是這樣一位自謙工匠的老爺子,給多少成年人以孩子的口吻傳遞出最基本但仍需堅持的品質,又給多少成年人帶來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 《千與千尋》其實是一部成人片
    6月21日,《千與千尋》終於在國內上映了。距離這部電影第一次上映,已經過去了整整18年。《千與千尋》製作於2001年,作為至今未超越的日本歷史票房冠軍,這是首次在國內院線公映。小時候看《千與千尋》,我們沉迷於奇幻華麗的美景、不可思議的想像。長大後看卻發現這其實是一部成人世界的電影,看的都是現實和自己的眼淚。《千與千尋》不只是拍給孩子看的一部電影,它更是對每一個成年人的勸慰,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尋回並守護自己的初心。
  • 《千與千尋》:善良與邪惡,純真與貪婪都在一念之間(上)
    「人」這是多維、立體,善與惡之間的交替,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可以區分善與惡,膽小的小千,小白人可以單向車,沼澤小白只是偷龍,甚至邪惡的母親唐也有自己的困難。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神秘的沒有面孔的人——活生生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