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感滑潤的糯米
搭配粽葉的清香
豐富的新鮮食材
……
這就是端午節粽子的美味
潮汕人將端午節稱為五月節。在端午節吃粽子,至今仍是潮汕民間的傳統習俗。
關於端午節及粽子的由來,民間有多版本: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說。其中,紀念屈原說最為廣泛流傳。南朝梁吳均在《續齊諧記五花絲粽》寫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來歷。
以前每到端午節,潮州各家各戶大都自己動手包粽子。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更願意到外面口碑好的粽子攤檔買上美味可口的粽子回家品嘗。
目前,潮州的傳統粽子中頗受市民青睞的有雙拼粽子,就是一個粽子裡面包裹甜餡和鹹餡,俗稱「雙拼」,要同時顯出鹹、甜兩味,就必須將鹹、甜兩種餡料和在一起,但又不能攪均。「雙拼」粽子一口咬下去,既甜滋滋,又香噴噴。
▲腐乳肉、臘肉、香菇、腰仁、蝦米、蓮子、鹹蛋黃、板慄、純手工製作豆沙這麼多讓人垂涎欲滴的餡兒,真的難以HOLE住。
在市區新橋西,有一對夫妻經營著一家老字號粽子攤,據老闆渠兄介紹,他從小就學做傳統粽子,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渠兄告訴米果君,別看粽子個頭不大,但是包粽子前的準備工作卻是很費功夫。作為端午節的應節食品,粽子是如何製作出來的,請隨米果君一探究竟。
洗葉
首先,將專門在外地訂購的粽子葉清洗煮熟乾淨,一定要講究粽葉的衛生品質。走進粽子鋪,撲鼻而來的就是帶有清香的粽子葉氣味。
炒米
糯米淘洗乾淨後先浸泡2個小時左右,在特製的大鼎不停翻炒,充分攪拌的同時加入適量豬油炒熟,待二十多分鐘後,加入調料便可盛起。這樣吃起來糯米的口感比較好,不會夾生,入口更為香膩柔滑。
▲黏黏的糯米環繞齒頰,仿佛這就是「五月節」的味道。
備料
接下來就是準備各種豐盛的配料。粽子配料的美味搭配,使粽肉更加飽滿可口。
鹹餡有鹹蛋黃、香菇、臘肉、蝦米、板慄、蓮子、豬頸肉。經過醃製的豬頸肉切成薄薄的一片,肥瘦剛好。一口咬下去,軟軟的糯米飯配上粉粉的板慄和蓮子,脆脆的腰仁,以及分外鹹香的鹹蛋黃。入口之後,香味濃鬱,真可謂齒頰留香。再嘗到一口邊角上的軟糯的豆沙,簡直是完美!米果君絕對一口氣能夠吃下兩大個!
▲多種的配料混合搭配,使得粽子有了「鹹、香、甜」的特點。
將豆沙搓成一小圓球,用豬朥網包好,再放入粽球中。這樣用豬朥網把豆沙和糯米隔開,避免和糯米混雜。
包粽
等全部配料都準備好之後,取兩張粽葉疊加,摺疊成漏鬥狀,依次放入豆沙、糯米、鹹蛋黃、腐乳肉、臘肉、香菇、腰仁然後將粽葉裹緊,用水草繩子綁緊。這樣,一個大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
煮熟
將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水要沒過粽子,煮上十來分鐘就可以了。
▲出鍋啦!剛煮熟的粽子粽香四溢、
鹹甜適中、糯而不爛、油而不膩。
溫馨提示
粽子雖美味,但主要原料是糯米,粘性大不易消化,如果吃多了容易引起腹脹。吃粽子時可搭配一杯甘醇清香的工夫茶。
- 紅桃粿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