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東北土著,烹飪手法崇尚簡單,口味也偏重,和上海本幫菜可以說截然相反,但海派和東北菜卻都對蔥迷之熱愛,蔥油拌麵就是海派菜系當中的一道經典小吃。上海本幫菜以濃油赤醬、鹹淡適中、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為特色,但隨著人們開始注重飲食健康,上海本幫菜也逐漸由重油赤醬轉變為淡雅爽口。
上海菜滋味濃鬱鮮美,大多需要慢火細功,尤其是醬油和冰糖放得比較多,蔥油拌麵就是這麼一道極具上海特色的美食。主要食材除了面之外,就是蔥、醬油和糖,可以說是一碗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麵條,上海人喜歡的幾樣食材幾乎佔全了。
雖然蔥油拌麵的做法看起來十分簡單,但一向以精緻標榜的上海人即使做一碗簡單的麵條,也十分的考究。因為食材簡單、耗時短,所以蔥油拌麵是我家餐桌的常客,但最初做的蔥油拌麵,不是麵條粘成一團就是沒有蔥味,經過多次改良,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版蔥油拌麵。
蔥油拌麵
【食材準備】:掛麵、香蔥、老抽、生抽、白糖。
【具體做法】:
1、將香蔥洗淨,去掉蔥白部分,只取蔥葉部分,將蔥葉切成3-5cm的小段。之前我嘗試過使用大蔥,炸出來的蔥油沒有蔥的清香,而且大蔥蔥葉比較老,炸的時間短,蔥不酥脆,炸的時間長了,蔥會發苦。小馬也嘗試過使用整根香蔥炸蔥油,但由於蔥白和蔥葉炸熟的時間不同,需要先炸蔥白,後放蔥葉,掌握不好時間容易炸糊,所以我最喜歡的方式就是只取蔥葉部分,操作簡單又夠味兒。
2、在碗中放入一勺老抽、兩勺生抽、半勺白糖、少量清水,用勺子攪拌均勻。如果想要麵條顏色更濃重一點,可以調整老抽和生抽的比例,但老抽的鹹度不如生抽。按照這個比例可以一次做出全家的量,也可以多炸一些蔥油保存起來,留著以後拌麵使用。
3、開火多放油,熱過冷油將蔥段放入鍋中,中小火慢炸,時間約2-3分鐘。
4、等蔥葉開始變黃之後,就要開始注意火候了,少一分則不脆,多一分則發苦,我一般都是調成小火,勻速翻動,直至蔥葉焦黃,用筷子夾起的時候會有酥脆的聲響。
注意:蔥葉炸成焦黃酥脆和炸糊是不一樣的,很多朋友認為蔥油一定要炸到發黑才算炸好,其實蔥油炸到焦黃就可以了。
5、關火,將炸好的蔥段撈出,如果小火撈蔥段能夠掌握好火候的話也是可以不關火的,然後將調好的料汁倒入鍋中,用中火煮開,直至蔥油和醬汁完全融合,開始冒大泡泡。
6、接下來我們就開始煮麵了,蔥油麵最好選比較細的掛麵,讓每一根麵條裹上滿滿的蔥油,一口下去,蔥香濃鬱。但細掛麵很容易煮過火,而且容易陀,所以煮麵也是有小技巧的。沸水下鍋,在鍋中放入淋上少許油,這樣能夠讓麵條表面裹上一層薄油,煮出來的面才會根根分明。麵條煮沸後點少許涼水,掛麵第二次煮沸的時候撈出即可,這樣煮出來的掛麵才會不失韌性。
7、最後,將熬好的蔥油淋在麵條上,再放上少許蔥段,一晚蔥香濃鬱,根根分明的蔥油拌麵就做好了,如果有剩餘的蔥油,可以等蔥油晾涼之後,密封保存,做好的蔥油可以保存半個月。
一入口就被蔥油的清香徵服了,怪不得那麼多人對蔥油拌麵欲罷不能,而且做法簡單用時短,特別適合快節奏的上班族。
小馬有話說
1、蔥油拌麵要選對蔥,要選香蔥的蔥葉作為蔥油的主要食材,大蔥和蔥白都炸不出蔥油的香味。
2、有些朋友做出來的蔥油拌麵發苦,那是因為蔥油炸老了,或者熬蔥油的時間過長將糖熬糊了,所以掌握炸蔥油和熬蔥油的火候很重要。
3、煮麵時在沸水當中淋上一層食用油,可以讓煮出來的麵條根根分明,吃起來口感極好。
我是美食小馬鴿,一個喜歡和老婆一起做飯的美食領域原創作者,過有情懷的生活,做有溫度的美食,筆耕不輟,廚房不冷,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同時歡迎大家點讚、收藏、轉發並留下您寶貴的評論,感謝您的支持!此圖文作品系美食小馬鴿原創,嚴禁不良自媒體搬運及盜圖,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