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礦坑變魅力賽道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遼寧省阜新市新邱露天礦的廢棄礦坑內,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曾經的煤礦生產作業道路改造而成的賽道。圖為中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中國首場汽車賽事」的開賽錄檢現場。 姜天驕攝

  近年來,為了同時解決生態修復治理和資源枯竭型地區經濟轉型問題,遼寧省、阜新市、新邱區各級黨委、政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創新思維、大膽嘗試,採用政企合作、產業先行的開發式綜合治理模式,將政府的資源優勢與企業的市場主體優勢、技術創新優勢有機結合,建設阜新百年國際賽道城,實現了廢棄工礦區生態修復治理和開發利用良性循環。

  曾經,這裡是一座礦山,一座煤城;今天,這裡的礦坑變賽道,賽事興產業,老城煥發出新生機。不久前,中國汽車運動2020賽季首場國家A級賽事——中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阜新站圓滿結束。賽場坐落於遼寧省阜新市新邱露天礦的廢棄礦坑內,是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曾經的煤礦生產作業道路改造而成,廢棄工礦區的修復治理和新產業的建設同步展開。

  找到礦山治理「金鑰匙」

  75歲的阜新市新邱區海新社區居民王洪軍最近養成了一個新習慣——每天到自家附近的賽道城遛彎兒。他說:「『三礦』破產後,這兒的煤矸石堆得老高,煙味嗆人,時不時還有大塊煤矸石往下掉,人車都不敢從山下走。自打這大坑裡建上了賽道,道路鋪上了山,路邊種了花,山上長出了草,矸石山變成了大花園!新邱綠了美了,人多了,車多了,活路也多了!」

  阜新是中國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資源型城市,因煤而立、因煤而興,是新中國最早的能源基地之一,巔峰時期,僅海州露天礦的年產量就佔全國總量的10%以上。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隨著煤炭資源逐漸枯竭和開採成本的逐漸上升,以煤炭為主導的單一產業開始衰退。

  支柱產業倒下,勞動力的安置問題愈發突出。「煤沒有了,人也迷失了方向。」在老礦工鄭百裡眼中,礦區只剩下一個又一個深坑,一堆又一堆煤矸石,看不到希望。與此同時,生活環境急劇惡化。由於採場範圍大、礦坑深、巖土體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礦區產生了滑坡、塌陷、地面變形、殘煤自燃等問題。不僅如此,堆積在地表的煤矸石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

  生態環境的修復治理和經濟轉型成為阜新發展最迫切的任務之一。

  礦山環境的修復治理是一道世界性難題,沒有現成的路徑可選擇,也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借鑑。2018年以來,阜新市新邱區與中科盛聯公司共同探索礦山生態修復和資源綜合利用全新模式。從去年3月開始,賽道城建設全面啟動,僅用2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國標賽道建設,並如期成功舉辦了一系列賽事。

  在賽道城規劃展示中心大廳,有兩張大幅阜新百年國際賽道城遙感衛星圖,一張是2018年的原地貌圖,一張是2020年的治理中的地貌圖。兩圖對比,圖中顏色變化清晰可見,賽道城道路、設施和綠化的色彩在一點點覆蓋那些灰色的地方。

  據統計,2018年11月以來,賽道城共舉辦了8場賽事,接待觀眾逾21萬人次。僅中國汽車飄移錦標賽3天時間,各車隊與輪胎廠商、改裝廠商就達成交易額7000多萬元。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阜新百年國際賽道城繼續啟動高端賽事「發動機」,激發城市轉型「新動力」,賽出產業發展「加速度」,推動礦山修復治理和綜合利用取得更多實踐成果,為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和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開創政企合作新模式

  在阜新百年國際賽道城建設中,「政企合作、產業先行」的體制機制,「城市中的賽道、賽道中的城市」的融合發展理念,開創了廢棄礦山綜合治理的全新模式,讓阜新最終實現了綠色發展的轉型。

  在過去的礦山治理思維定式中,是政府「燒錢」治理,然後再招商引資,發展相關產業,這種方式在阜新這樣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地區顯然行不通。於是,他們顛覆傳統思維——以發展賽事為切入點,政企合作,產業先行,融合發展。新邱區委書記趙巍表示:「賽道城建設實行政企合作、產業先行,是以混合所有制形式,把政府的資源優勢與企業的市場主體優勢、創新技術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實現礦山的生態修復和開發利用。」實踐中,以賽事產業引領礦山治理,巧妙解決了礦山治理「開頭難」的問題;依靠政企合作,以產權換治權,使資源項目化、項目產業化,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礦山治理,進而推動礦山修復治理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阜新百年國際賽道城建設已展現出多重效益,對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和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效益。不僅有效消除了治理區內堆礦崩塌、地表裂縫和地面塌陷等地災隱患,還能使兩個街道、5個村遠離地災威脅。同時,賽道城建設應用中科盛聯的環保科技,使用了土壤固化劑和抑塵劑,有效控制了礦山揚塵問題。

  ——經濟效益。賽事帶動了阜新地區的服務業和旅遊業發展。尤其改變了以往單靠政府投錢的生態治理方式,擺脫了「為治理而治理」的慣性思維,因地制宜,治廢為寶,以產業為引領,通過政企合作,激發廢棄礦山的內生動力,實現生態修復和產業轉型的良性循環。

  ——產業效益。建設賽道城,由傳統煤炭採掘業向現代文旅產業發展,實現了產業轉型的無縫對接。隨著各類賽事的成功舉辦,促進城市「雙修」理念落地,從而拉動產業聚集。目前,新邱同一汽公司冠名賽事,聯合打造紅旗小鎮。與華東交通大學合辦阜新通用地勤學院;阜新航天大數據中心成功落戶,結合新基建,集聚了5G、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科恩汽車公司準備在賽道城開發F級賽道,與中德航空合作,打造地空一體開發體系。

  ——民生效益。新邱區以賽事為契機,結合阜新市「三供一業」改造和「五城聯創」活動,本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對新邱城區的老舊居民小區和道路進行全面改造,新增綠化面積7萬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文化主題公園10個,對全區城鄉環境進行綜合整治,讓新邱群眾切實享受到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成效。(記者 姜天驕)

相關焦點

  • 廢棄礦坑「72變」,那些年的廢棄礦坑現在怎麼樣了?
    這家世界獨一無二的"深坑酒店"是由一個廢棄多年的採礦坑改建而成。採礦過後,總會留下一片片的斷壁殘垣,這些廢棄的礦坑,如今又變成了什麼樣呢?上海世茂深坑洲際酒店歷時12年,完全依附深坑崖壁而建,下探地表88米,被美國國家地理譽為「世界建築奇蹟」。
  • 廢棄礦坑將變最美花園
    廢棄礦坑將變最美花園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8.14 星期二     早報訊 盛夏,平度東閣街道七色山礦坑花園小鎮施工現場,與當下的天氣一樣,一片火熱忙碌的景象。充滿歐洲風情的「英國園」、「法國園」在壘砌石牆、澆築水泥鋼筋,穩步快速推進中。
  • 馬鞍山:「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馬鞍山:「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2020-11-27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廢棄礦坑變樂園
    在西面大青山邊坡和礦坑治理項目區域,山坡復綠區開始泛綠,高空觀景臺與玻璃棧道連成一體;兩道高空滑索從山頂斜拉至礦坑東岸,滑翔飛艇索道由北向南在水面和高空滑索間穿過,遊客來往穿梭。    當塗縣文體局局長魏俊介紹,這裡以前是廢棄礦山的亂石坑,一遇惡劣天氣便險象環生。
  • 「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圖為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利用露天礦坑改造成的景觀。初冬已至,儘管寒風席捲江畔,但一江兩岸依然草木蔥蘢。礦坑主題動物園的「涅槃」是我市大力實施礦山生態修復的縮影。近年來,我市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實現生態環境治理、地災隱患消除、土地資源盤活「共生共贏」。
  • 【青青島觀察】從廢棄礦坑中"掘金" 萊西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十幾年前,山區裡有一處安山巖礦場,後來礦山關停,遺留下兩處廢棄礦坑,缺少植被、塵土飛揚,毫無生態環境可言。十幾年來,萊西市人民政府對廢棄礦區的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治理與生態修復,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這裡已是碩果滿園的九頂莊園,因地理位置、光照條件等均與法國波爾多相似,為優良釀酒葡萄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先天條件,同時,項目也解決了當地150餘人的就業問題,帶動周邊村民種植葡萄2000餘畝,人均增收2萬元/年,年產值達到8000萬元。在廢棄礦坑中「掘金」,是萊西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
  • 廢棄礦坑華麗蛻變面面觀
    但是有那麼一群人,卻另闢蹊徑,將廢棄礦坑進行二次開發利用,硬是闖出了名堂。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看看,廢棄礦坑如何實現華麗的蛻變!挖泥船將河裡的淤泥挖出後,淤泥通過管道排入礦坑中,再利用推土機將礦區內剩餘的小山包推填入礦坑內,平整場地,形成基礎土層,又覆蓋建設用地上剝離的表土和一米厚的幹河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這樣既解決了清理河道,緩解汛情時淤泥缺少堆放地的煩惱,避免了淤泥二次汙染,又為廢棄礦坑復墾提供了便利。
  • 創建為民|「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利用礦坑改造成的景觀初冬已至,儘管寒風席捲江畔,但一江兩岸依然草木蔥蘢。行走在安徽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滿眼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平整乾淨的草地和熙熙攘攘的遊客。礦坑主題動物園的「涅槃」是全市大力實施礦山生態修復的縮影。近年來,馬鞍山市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實現生態環境治理、地災隱患消除、土地資源盤活「共生共贏」。
  • 生態綠包裹礦坑「心」,修復後的龜坡廢棄礦坑,鳥來了蟲也來了
    7月15日,航拍已完成礦坑生態修復的龜坡廢棄礦坑。圖/記者張雲峰長沙雨花區跳馬鎮跳馬村,生態修復前的龜坡廢棄礦坑。曾經車輛一過,就揚起一大片黃土龜坡廢棄礦坑的背後是石燕湖森林公園。長沙市雨花區林業站站長羅曦光介紹,這裡是保育區,雖然不是旅遊景點,但是為景點提供很多的負氧離子。對於羅曦光和附近居民來說,現在的龜坡廢棄礦坑,就是一幅鮮豔的水彩畫,並且和周邊顏色格調一致。
  • 舊礦坑變綠,鳥兒蟲兒都回來了
    2018年,長沙雨花區跳馬鎮跳馬村龜坡廢棄礦坑生態修復項目,礦坑外形宛若一個巨大的「心」,而一片片裸露的巖土卻在「心」上刻出了疤痕。    2019年,這顆黃色白色交雜的「心臟」終於恢復了本色,用小「綠心」之變見證了長株潭的「綠變」。
  • 中國十七冶集團:廢棄礦坑的50天生態「蝶變」
    從一個廢棄許久的礦坑,到一座現代化的填埋場,翻天覆地改變的背後,是十七冶建設者默默無聞的耕耘。50天實現生態「蝶變」,更離不開十七冶建設者無微不至的呵護。自2020年9月6日進場施工開始,項目部始終秉持綠色施工的理念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強化環保標準貫徹執行,於10月26日順利竣工,實現了廢棄礦坑的生態「蝶變」。
  • 廢棄多年放任不管 坍塌礦坑逼近農田
    廢棄多年放任不管 坍塌礦坑逼近農田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0.30 星期五 掀開大棚門前用來防水的塑料布,記者看到地上有多道深約1米的裂縫,裂縫最寬約40釐米,大量土方已經開始向礦坑方向傾斜。    趙先生介紹,2000年左右,這處鐵礦被分包開發,2006年才停止開採。「當初礦坑口的面積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而且鐵礦有專人維護,也做了一些防水防坍塌的措施。」趙先生說,鐵礦被廢棄後,就沒人繼續維護,礦坑底部開始積水,礦坑壁也不斷垮塌,礦坑口變得越來越大。
  • 青島一廢棄礦坑連吞兩命…
    平度田莊鎮玉石頭村的王老漢 一直沉浸在悲慟中 9月5日 王老漢老伴與另一名村民 到村子不遠的廢棄礦坑內揀廢渣中的鐵塊時 突然遭遇塌方 …… 1 兩村民被廢渣「活埋」 「我們這有一個廢棄礦坑發生塌方
  • 南京廢棄礦坑「生出」公園、酒店,到2025年260個礦坑要完成療傷
    湯山廢棄礦坑變身網紅公園△湯山礦坑公園湯山礦坑公園曾是湯山最大的廢棄礦坑——龍泉採石場,2004年這裡關停了101 家工礦企業,2017年開始進行生態修復,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南京的此外,湯山礦坑公園還在籌劃二期建設,將打造礦坑酒店、夜市等。依託廢棄宕口山體打造蜂巢酒店
  • 南京廢棄礦坑「生出」公園、酒店,到2025年260個礦坑要完成療傷
    記者了解到,南京一直在開展&34;工作,2005年,南京啟動廢棄露採礦山的生態修復工作。截至目前,完成了重要交通幹線、旅遊風景區周邊可視範圍內18.68平方公裡的生態修復。按照規劃,到2025年260個礦坑要完成療傷。
  • 南京多處廢棄礦坑華麗轉身,變身「網紅」
    一座廢棄礦坑搖身一變成為具有生態水景溫泉、溼地的「網紅」公園近幾年南京廢棄礦坑&34;公園、酒店復綠療傷,華麗轉身湯山礦坑公園曾是湯山最大的廢棄礦坑——龍泉採石場,2004年這裡關停了101 家工礦企業,2017年開始進行生態修復,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南京的「網紅」打卡地。
  • 江西3名女孩殞身50米深的礦坑,村民:礦坑廢棄了七八年一直未填埋
    那是一個50米深的廢棄礦坑。5月5日凌晨,3具十來歲的女孩屍體從這裡打撈上岸,穿著用舊衣服改成的「泳衣」。周國慶(化名)是其中一個女孩的父親,他覺得女兒聽話、膽子小,另外兩個小女孩,也不敢去兩公裡外的廢坑玩水。村民說,礦坑廢棄了七八年,但一直沒有填埋。
  • 2019阜新百年賽道城摩託車礦坑越野挑戰賽落幕
    人民網阜新7月28日電(記者李長雲)繼成功舉辦中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之後,阜新百年賽道城再次因摩託車賽事而沸騰。7月28日,為期3天的阜新銀行杯2019阜新百年賽道城摩託車礦坑越野挑戰賽圓滿落幕。 本次比賽的賽道借用了原有汽車場地越野賽道的一部分,在現有賽道中按照摩託車賽事需求改建飛坡臺,並增加輪胎牆、亂石陣等障礙。車手們在通過場地內障礙後將踏上「噩夢」般的衝坡之旅。上下矸石山的賽道也讓阜新百年賽道城迎來了「3D時代」。賽道設計師利用原有矸石山地貌,設計了多段上下坡路段,其中被車手們戲稱為「望天坡」的坡道垂直落差85米,傾角達到60°,是本次賽道設計的最大亮點。
  • 英國廢棄礦坑灌滿海水變身泳池 成遊泳愛好者「打卡」聖地
    如今,遊泳愛好者們紛紛湧向這片廢棄的礦坑,來感受不一樣的遊泳體驗。英國康沃爾郡,康沃爾郡西部的Kenidjack山谷有一個被稱為Pullandase的礦坑,那裡曾是一個重要的錫礦產區,礦工們在開採過程中對巖石進行鑽孔或爆破,在海岸線地帶留下了大量礦坑。自從採礦業消亡後,殘存的礦坑就一直空置著,並灌滿了海水,成為完美的遊泳池。
  • 南京周邊70多米深廢棄礦坑變潛水愛好者天堂(圖)
    礦坑潛水比海裡難度要大。地下水世界裡迷人的藍。不起眼的礦坑,卻是潛水愛好者的天堂。劉瀏 攝  30米深的水下,仿佛漂浮在零重力的太空中,安靜得只聽得到自己的心跳聲。  這不是馬爾地夫,而是在南京周邊一處70多米深的廢棄礦坑內,地下水和礦物質混合,讓水的能見度可以達到5米以上,顏色碧藍。不少潛水愛好者熱愛這抹藍色,而他們的熱愛也不僅限於海洋,內陸的洞穴、礦坑裡清澈透明的深邃水域,也一樣可以找到海底的感覺。  近日,紫牛新聞記者跟隨南京的潛水愛好者,來到江蘇盱眙,近距離接觸「坑潛」,感受蔚藍的地下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