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礦坑「72變」,那些年的廢棄礦坑現在怎麼樣了?

2021-02-15 礦業匯

前段時間,被美國國家地理譽為「世界建築奇蹟」的世茂深坑洲際酒店正式開業。這家世界獨一無二的"深坑酒店"是由一個廢棄多年的採礦坑改建而成。

採礦過後,總會留下一片片的斷壁殘垣,這些廢棄的礦坑,如今又變成了什麼樣呢?

上海世茂深坑洲際酒店歷時12年,完全依附深坑崖壁而建,下探地表88米,被美國國家地理譽為「世界建築奇蹟」。它坐落於上海佘山風景區腳下,建造於曾經的採礦坑中,坑內懸崖峭壁上綠植叢生,並有瀑布從峭壁上流入水面。

該酒店之前是一個廢棄多年的採礦坑。其所在的飛馬坑地質不穩定,加上由於大量人工開採的痕跡,沒有一處是平整的;礦坑本來已經是個天然的蓄水池,偏偏還三面環河,抗洪抗積水也成問題。

經過改建後,搖身一變成為了上海又一新景。並且在改建時保留了原有的採石棧道和鴿子洞等遺蹟。採石棧道立於建築樓體左側的原始崖壁之上,棧道呈Z字形,沿坑頂向坑內建造,令入住其中的客人仿佛深入礦洞開啟探險奇遇。

在茂名市區西北角,曾有個最深超過百米的廢棄油頁巖大礦坑,巖渣垃圾和隨處堆放,伴生礦無序開發,洗礦髒水橫流,讓周邊老百姓飲水困難,富含高嶺土的山坡上寸草不生,不少當地人痛心地稱它為「城市的傷疤」。

2013年,茂名決定叫停露天礦礦區範圍內一切挖掘、採礦活動,將油頁巖礦坑打造成生態公園。通過引入高州水庫等活水稀釋,使礦湖酸性水質的「死水」適用於灌溉。

如今,廢棄礦坑修復而成的湖,名為「好心湖」,宛如一方「翡翠」,湖水近處清澈,由近而遠,由碧綠轉墨綠。目前礦區已種樹復綠約8000多畝,種植林木約40萬株,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於2017年被評為國家礦山公園。

佛頂宮位於牛首山頂西峰與東峰之間、廢棄的礦坑之中。從1937年到1958年期間,牛首山西峰的山體受到了兩次破壞性的鐵礦開採,形成了一個60多米深的礦坑,牛首山上只留下了東峰。

佛頂宮是國內首個建在廢棄礦坑內的大型公共建築項目。佛頂宮動工前,工作人員花了近4個月抽水、清淤,並在兩側護坡打下500多根防滑樁,使用長達150公裡的錨索固定山體。

改建後,成為了佛頂骨舍利供奉的聖地,由原有的一條200米的礦道打通,形成一條聖道,名為「佛頂尊聖道」。其穹頂有220米跨度,超過了之前的國家大劇院,成為世界跨度最大的懸挑鋁合金穹頂結構,不得不說,中國建造真是強!

湯山山體南麓,經過約20年開採形成了自西向東一字排開的5個礦坑,高度從約30米到110米不等。常年地採石留下了裸露的山石、大片灰白和滿地的揚塵。

湯山礦坑公園由湯山最大的礦坑華麗改造而來,是一個「以山為幕」的特色礦坑體驗公園。景觀設計以現狀地形地貌為基礎,深耕歷史人文與礦坑文化,充分利用區域內現有植被與礦山資源,成為了另一個高人氣「網紅公園」。

其二期工程正在建造,二期將打造88米的礦坑瀑布。此外,將依著原有的崖壁打造室外的崖壁溫泉。

重慶市渝北區銅鑼山礦山遺址,礦區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碎石開採,在2003年高峰期,碎石企業有50餘家,每天經過場鎮的貨車達7000餘輛,隨著礦山被挖空大自然被破壞,最後留下了一個個滿目瘡痍的礦坑。

之後採石場被關停之後,積年累月的雨水在深坑中匯集,昔日滿目瘡痍的礦坑成了碧水深潭,水的顏色漸漸變成了翡翠色,形成天然的湖泊,蛻變為當地的美麗風景。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相信電影《紅高粱》中那成片成片的高粱紅,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儀徵月塘鎮的千畝高粱就這樣成了「網紅」。

這裡曾是貧瘠的廢棄礦坑,坑坑窪窪,連村民都不樂意,周邊曾有不少砂石加工點,廢棄工礦水土流失、環境汙染比較嚴重,放眼望去,滿目瘡痍。復墾後種植了1000多畝高粱保護生態。

「263」整治,給這裡恢復了生機,「生態瘡疤」 的醜小鴨,變成了「山水田林湖」的美麗白天鵝。

去年,世界最大的浮動太陽能電站(水上漂浮式光伏發電站)落成,覆蓋86公頃的面積,相當於121個足球場。

安徽淮南市潘集區原本為兩淮採煤沉陷區,為城市規劃帶來了巨大困擾。僅淮南而言,廢棄煤礦已覆蓋超過200平方千米。

之後JA Solar中國公司決定在此建立太陽能浮動電站。這樣,既無須再佔用昂貴的土地,還能多發電。

該浮動電站共有16萬塊電池板,這些電池板都被固定在灰色的扁平塑料箱上。總裝機容量達到40MW,它也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浮動太陽能發電廠。

曾經世界聞名的大型露天煤礦: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礦,1953年正式投產,當時是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

2005年,由於煤炭資源枯竭海州露天煤礦正式宣布閉坑破產50多年的大規模開採使得東西長3.9公裡,南北寬1.8公裡深約350米的海州露天礦成為阜新這座城市的「傷疤」。

閉坑後,這塊城市「傷疤」就踏上了變身之路,現在它搖身一變,變成了國家礦山公園,不僅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場所,同時也成為這座能源枯竭城市向外界展示自己轉型成果的名片。

今年,唐山遷安夏官營鎮上莊村的智能化循環水生態魚塘,隨著20萬尾鮰魚魚苗投放到養殖流水槽正式投入使用。

該魚塘是依廢棄礦坑水域而建。近年來,遷安市把礦山生態環境治理作為生態建設首要突破口,大力實施工礦地復墾利用,生態魚塘就是其中一項成果。

這一智能魚塘有15條漂浮循環水養殖流水槽,這就是魚兒們的「跑道」,該流水槽由之前的礦坑水域改建而成。 據了解,這批鮰魚魚苗預計將於明年6月份出塘,將供給京津冀地區的市場。

2003年始,歷經10餘年,威海龍山的44處礦坑被修復,華麗變身國家級5A級景區。

十多年前,在華夏城的舊址——龍山,每天聽到的是開山的隆隆炮聲,看到的是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坑。採石高峰期,44個採石場,颳風灰塵飛,下雨泥漿流。

改建後,建成於各個採石場上的景點各具特色:有最全面展示堯舜禹時期歷史文化的禹王宮,集中展示膠東民俗特色的夏園;有在礦坑裡打造的地下工程——威海人民防空教育館,礦坑上面覆土綠化,礦坑下面遊客參觀······

這些只是廢棄礦坑「72變」的很少一部分,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我國擁有大小礦山約15萬座,佔用土地達數百萬公頃。一些礦業城鎮已有七八成已進入成熟期或衰退期。歲月流逝,因資源枯竭而被廢棄的礦坑也越來越多。

中國是一個礦業大國,隨著城市的發展,那些大大小小的廢棄礦坑是成為長久的「疤痕」,還是煥然新生的景觀?礦產枯竭後的礦區未必是城市的負擔,若能成功轉型和再生,往往還能成為提升城市實力的新推力。

--

註:轉載請註明來源,業務、合作請加微信18703151010(同電話)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礦業投資策略   匯聚價值解讀

煤炭|有色|鐵礦石|智能礦山

相關焦點

  • 廢棄礦坑將變最美花園
    廢棄礦坑將變最美花園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8.14 星期二 曾是廢棄的露天採石區    七色山礦坑花園小鎮坐落於平度市東閣街道東北部山區,北依大澤山公園,南臨藍樹谷景區,西鄰平度市區,距青島市區和流亭機場均在「1小時生活圈」。    「七色山礦坑花園小鎮的前身是一個廢棄的露天採石區,當年石料開採後大量的亂石、渣土被堆放在現場,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如何變廢為寶、快速恢復山體植被是我多年的一個夢想。
  • 廢棄礦坑變樂園
    在西面大青山邊坡和礦坑治理項目區域,山坡復綠區開始泛綠,高空觀景臺與玻璃棧道連成一體;兩道高空滑索從山頂斜拉至礦坑東岸,滑翔飛艇索道由北向南在水面和高空滑索間穿過,遊客來往穿梭。    當塗縣文體局局長魏俊介紹,這裡以前是廢棄礦山的亂石坑,一遇惡劣天氣便險象環生。
  • 廢棄礦坑變魅力賽道
    遼寧省阜新市新邱露天礦的廢棄礦坑內,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曾經的煤礦生產作業道路改造而成的賽道。姜天驕攝  近年來,為了同時解決生態修復治理和資源枯竭型地區經濟轉型問題,遼寧省、阜新市、新邱區各級黨委、政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創新思維、大膽嘗試,採用政企合作、產業先行的開發式綜合治理模式,將政府的資源優勢與企業的市場主體優勢、技術創新優勢有機結合,建設阜新百年國際賽道城,實現了廢棄工礦區生態修復治理和開發利用良性循環。
  • 廢棄礦坑華麗蛻變面面觀
    但是有那麼一群人,卻另闢蹊徑,將廢棄礦坑進行二次開發利用,硬是闖出了名堂。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看看,廢棄礦坑如何實現華麗的蛻變!這裡是曾經開採過無數黃金的黃金礦城,由於當年金價大跌,被迫倒閉,現在已成為一個遊樂場式的黃金博物館,只作為工業旅遊景點,景區完全按照當年淘金熱潮時代的市鎮面貌的重建。
  • 馬鞍山:「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馬鞍山:「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2020-11-27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廢棄礦坑「生出」公園、酒店,到2025年260個礦坑要完成療傷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一直在開展"城市雙修"工作,2005年,南京啟動廢棄露採礦山的生態修復工作。截至目前,完成了重要交通幹線、旅遊風景區周邊可視範圍內18.68平方公裡的生態修復。按照規劃,到2025年260個礦坑要完成療傷。
  • 南京廢棄礦坑「生出」公園、酒店,到2025年260個礦坑要完成療傷
    記者了解到,南京一直在開展&34;工作,2005年,南京啟動廢棄露採礦山的生態修復工作。截至目前,完成了重要交通幹線、旅遊風景區周邊可視範圍內18.68平方公裡的生態修復。按照規劃,到2025年260個礦坑要完成療傷。
  • 生態綠包裹礦坑「心」,修復後的龜坡廢棄礦坑,鳥來了蟲也來了
    7月15日,航拍已完成礦坑生態修復的龜坡廢棄礦坑。圖/記者張雲峰長沙雨花區跳馬鎮跳馬村,生態修復前的龜坡廢棄礦坑。曾經車輛一過,就揚起一大片黃土龜坡廢棄礦坑的背後是石燕湖森林公園。長沙市雨花區林業站站長羅曦光介紹,這裡是保育區,雖然不是旅遊景點,但是為景點提供很多的負氧離子。對於羅曦光和附近居民來說,現在的龜坡廢棄礦坑,就是一幅鮮豔的水彩畫,並且和周邊顏色格調一致。
  • 廢棄多年放任不管 坍塌礦坑逼近農田
    掀開大棚門前用來防水的塑料布,記者看到地上有多道深約1米的裂縫,裂縫最寬約40釐米,大量土方已經開始向礦坑方向傾斜。    趙先生介紹,2000年左右,這處鐵礦被分包開發,2006年才停止開採。「當初礦坑口的面積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而且鐵礦有專人維護,也做了一些防水防坍塌的措施。」趙先生說,鐵礦被廢棄後,就沒人繼續維護,礦坑底部開始積水,礦坑壁也不斷垮塌,礦坑口變得越來越大。
  • 青島一廢棄礦坑連吞兩命…
    他告訴記者,事發地點所在的石墨礦已經很多年不開採了,原來礦坑有鐵絲網防護,但後來被拆開了,留著用於村裡的人傾倒建築垃圾。 鐵絲網被拆開後,有人在晚上將工業園的工業垃圾也從這個缺口傾倒在礦坑裡,因為垃圾裡面有廢鐵,便有村民開始翻揀垃圾。
  • 【青青島觀察】從廢棄礦坑中"掘金" 萊西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十幾年前,山區裡有一處安山巖礦場,後來礦山關停,遺留下兩處廢棄礦坑,缺少植被、塵土飛揚,毫無生態環境可言。十幾年來,萊西市人民政府對廢棄礦區的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治理與生態修復,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這裡已是碩果滿園的九頂莊園,因地理位置、光照條件等均與法國波爾多相似,為優良釀酒葡萄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先天條件,同時,項目也解決了當地150餘人的就業問題,帶動周邊村民種植葡萄2000餘畝,人均增收2萬元/年,年產值達到8000萬元。在廢棄礦坑中「掘金」,是萊西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
  • 南京多處廢棄礦坑華麗轉身,變身「網紅」
    了解到,南京一直在開展&34;工作,2005年,南京啟動廢棄露採礦山的生態修復工作。按照規劃,到2025年260個礦坑要完成療傷。自1950年,眾多採石場建設於此,每年開採礦石400多萬噸,開採掉10多億噸礦石,主峰從205米下降到186 米,幕府山形成了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面積的裸露礦坑,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2007年,幕燕濱江風貌區拉開環境整治大幕,開始了長達10年的生態修復之路。
  • 「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圖為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利用露天礦坑改造成的景觀。初冬已至,儘管寒風席捲江畔,但一江兩岸依然草木蔥蘢。礦坑主題動物園的「涅槃」是我市大力實施礦山生態修復的縮影。近年來,我市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實現生態環境治理、地災隱患消除、土地資源盤活「共生共贏」。
  • 中國十七冶集團:廢棄礦坑的50天生態「蝶變」
    從一個廢棄許久的礦坑,到一座現代化的填埋場,翻天覆地改變的背後,是十七冶建設者默默無聞的耕耘。50天實現生態「蝶變」,更離不開十七冶建設者無微不至的呵護。自2020年9月6日進場施工開始,項目部始終秉持綠色施工的理念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強化環保標準貫徹執行,於10月26日順利竣工,實現了廢棄礦坑的生態「蝶變」。
  • 江西3名女孩殞身50米深的礦坑,村民:礦坑廢棄了七八年一直未填埋
    那是一個50米深的廢棄礦坑。5月5日凌晨,3具十來歲的女孩屍體從這裡打撈上岸,穿著用舊衣服改成的「泳衣」。周國慶(化名)是其中一個女孩的父親,他覺得女兒聽話、膽子小,另外兩個小女孩,也不敢去兩公裡外的廢坑玩水。村民說,礦坑廢棄了七八年,但一直沒有填埋。
  • 創建為民|「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利用礦坑改造成的景觀初冬已至,儘管寒風席捲江畔,但一江兩岸依然草木蔥蘢。行走在安徽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滿眼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平整乾淨的草地和熙熙攘攘的遊客。礦坑主題動物園的「涅槃」是全市大力實施礦山生態修復的縮影。近年來,馬鞍山市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實現生態環境治理、地災隱患消除、土地資源盤活「共生共贏」。
  • 世界上最大的的鑽石礦坑,開車到底部需2小時,現在廢棄變成景點
    但是有一個地方不僅不是山清水秀,還是一個被廢棄掉的礦坑。但是大家肯定會很疑惑,一個廢棄的礦坑為何還能成為一個熱門旅遊景點呢?今天就由小編為你簡單介紹一下這個神秘的礦坑。這個礦坑叫做米爾內鑽石礦場,位於米爾內市。這個礦坑在五十年前被一個地理學家所挖掘,發現這一個藏有豐富鑽石資源的鑽石礦。
  • 重慶這個廢棄礦坑不是「坑」,顏值爆棚媲美九寨溝
    但其實,它只是一個礦坑遺蹟,位於渝北區石船鎮石壁村。最近,這裡的綺麗風光就在網上刷了屏。整個遺蹟呈盆地狀,四周絕壁環繞,中間有一潭小湖。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光禿禿的廢棄礦坑。近來,重慶在礦山生態治理上下足了功夫,針對因歷史遺留和關閉礦山的約4900公頃損毀土地,摸索出不少新路徑。
  • 英國廢棄礦坑灌滿海水變身泳池 成遊泳愛好者「打卡」聖地
    如今,遊泳愛好者們紛紛湧向這片廢棄的礦坑,來感受不一樣的遊泳體驗。英國康沃爾郡,康沃爾郡西部的Kenidjack山谷有一個被稱為Pullandase的礦坑,那裡曾是一個重要的錫礦產區,礦工們在開採過程中對巖石進行鑽孔或爆破,在海岸線地帶留下了大量礦坑。自從採礦業消亡後,殘存的礦坑就一直空置著,並灌滿了海水,成為完美的遊泳池。
  • 廢棄礦坑美出了天際!
    跟隨無人機的視角,在屏幕上看到修整加固後的邊坡整齊規整,平緩的邊坡上已有層層綠意,礦坑內一池碧水。早在一年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在2017年被列入中央環保督察信訪件,2018年又被列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信訪件,馬鞍山市被要求要切實抓好大王山丁山礦區的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後,馬鞍山向山鎮大王山丁山礦區發生了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