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
平度田莊鎮玉石頭村的王老漢
一直沉浸在悲慟中
9月5日
王老漢老伴與另一名村民
到村子不遠的廢棄礦坑內
揀廢渣中的鐵塊時
突然遭遇塌方
……
1
兩村民被廢渣「活埋」
「我們這有一個廢棄礦坑發生塌方,埋了兩個村民!」9月7日,市民李先生致電本報熱線96663反映,在平度市田莊鎮玉石頭村發生一起意外。
李先生說,事情發生在9月5日早晨,當時一輛自卸車剛剛向村子附近的一個礦坑傾倒完廢渣,有兩名村民去廢渣裡尋找鐵塊,沒想到廢渣突然發生塌方,將兩人都埋了進去。
事發後,很快有人撥打了120和110,同時也組織挖掘車輛進行施救,但因為兩名村民被困時間太長,救上來的時候都失去了生命。
李先生告訴記者,遭遇不幸的兩人家都離礦坑很近,她們平時也經常去拾鐵塊售賣,可是沒想到那天卻發生了意外。
「可能是最近一段時間雨水太勤,把下面的廢渣泡軟了,所以才發生了坍塌!」李先生說,但不管怎樣,礦坑一直存在著,對村子時刻都是一個隱患,希望相關部門能儘快處理。
9月7日下午記者來到田莊鎮玉石頭村,問起這件事,村裡人都知道。
「真是太可憐了,一個60多歲,一個50多歲,都是女的!」一名村民告訴記者,發生事故的村民都住在村子後頭,其中一人的遺體已經火化,另外一人還沒拉回來。
2
廢礦坑如同「大峽谷」
7日下午,記者在玉石頭村北側找到了事發礦坑。
礦坑長達數百米,寬度也有百米左右,兩側的礦渣堆積如山,長時間的開採讓地表出現一道深達數十米的「傷疤」,仿佛「大峽谷」一般,裡面的積水深不見底。
為了防止意外發生,礦坑被圍了一圈一人多高的綠色鐵絲網。
在靠近村民房屋一側,記者發現有兩段鐵絲網是剛剛安裝的,固定底座的水泥尚未完全乾透。鐵絲網上還掛有一塊「礦坑危險,請勿靠近」的警示牌。
村內一位知情人介紹,這兩段鐵絲網所處的位置正是事故發生地,透過鐵絲網記者看到下面就是數十米深的大坑,靠近鐵絲網一側還有傾倒不久的工業廢渣。
「這個地方是一個缺口,一直有大車在這個地方倒垃圾,我們村有人在廢渣裡揀廢鐵賣。」這位知情人透露,村裡都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意外。
3
挖掘機「篩」出遇難者
正在記者採訪時,玉石頭村村委工作人員王先生也來到現場。
他告訴記者,事發地點所在的石墨礦已經很多年不開採了,原來礦坑有鐵絲網防護,但後來被拆開了,留著用於村裡的人傾倒建築垃圾。
鐵絲網被拆開後,有人在晚上將工業園的工業垃圾也從這個缺口傾倒在礦坑裡,因為垃圾裡面有廢鐵,便有村民開始翻揀垃圾。
事發當天得知兩名村民掉進礦坑的消息,村裡立即組織救援,兩臺挖掘機、一輛鏟車來到現場,120救護車、派出所民警也都趕到了。
「當時第一時間找了20多個人下去營救。」王先生介紹,上面一臺挖掘機,下面一臺挖掘機,從工業垃圾中「篩」出了被困的村民。
遺憾的是,兩人最終沒有搶救過來。
對於事發經過,王先生說附近的一處監控探頭記錄了全過程,記者在王先生的手機上看到,事發時一輛藍色的大貨車正在傾倒廢渣,一名遇難村民當時正站在大貨車旁。
「這些廢渣都是偷偷傾倒的,村民就是在這裡等著找裡面的鐵塊!」王先生介紹,這輛車離開後不久就發生了意外。
事發後為了消除隱患,村裡安排人在附近添置了圍欄,並設置了警示標誌。
涉事的大貨車目前已被找到。
4
相關賠償事宜正協商
隨後,記者來到72歲的村民王老漢家中。
他告訴記者,其中一位遇難者是他的老伴,姓矯,今年69歲。同村另一戶遇難的村民姓王,今年52歲。
據他回憶,9月5日早上5點多,老伴去屋後的大坑拾鐵塊。當時東面的鄰居也想去,打招呼的時候突然發現人不見了,嚇了一跳,於是趕緊去招呼人救援。
此時王老漢才得知老伴被埋在廢渣裡了。
王老漢趕到礦坑時,眼前的景象讓他感到絕望,不僅人不見了蹤影,更不知道人被埋在了哪裡。
村民趕緊報了警,村書記也趕到現場救援,並找來挖掘機連續挖了兩個多小時,在上午9點多將被埋的兩人找到。
「我們的房子離礦坑太近了!」王老漢指著自家房子的裂紋說。
記者發現,王老漢的家距礦坑直線距離在100米左右,雖然石墨礦近些年停止採礦,但由於礦坑太深,王老漢發現自家的房子還是出現了下沉現象。
王老漢表示,事發後相關部門與兩個家庭協商賠償事宜,但賠償方案難以令人滿意。
他表示不管賠多少錢,老伴永遠回不來了,對於家庭的創傷,多少錢都無法彌補。
記者了解到,目前,相關賠償事宜正在協商中。
5
排除刑案,交環保部門
礦坑發生事故的原因和事故性質是什麼?
9月7日下午,記者聯繫到調查此事的民警。
他告訴記者,接到報警後,警方立即趕到現場,經過走訪調查,確定這是一起意外事故,不是一起刑事案件,「當時貨車傾倒垃圾後,兩個村民去垃圾堆揀廢鐵的時候發生意外,這些垃圾日積月纍堆積在一起,垃圾堆滑坡形成了坍塌」。
那麼,這一傾倒垃圾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究竟屬於不屬於警方管轄?
經調查了解,這些貨車傾倒的生產垃圾是鑄造砂,按有關規定,這類垃圾有相關處理程序,不能隨意傾倒。
警方表示,經過諮詢平度市公安局食藥環偵部門,傾倒鑄造砂不屬於公安部門管轄範圍,這種情況屬於環保部門調查,他們按照程序將移交當地環保部門。
對此事,山東誠功(城陽)律師事務所馬維永律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礦坑周圍雖然設置警示標誌,但該礦坑的防護網存在漏洞,存在一定隱患,導致了事故的發生。根據《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該礦坑的管理者應該承擔相應侵權責任。死者家屬可向人民法院起訴。具體責任比例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劃分。為減少訴累,家屬也可與礦坑的管理者進行協商,在基層調解組織的主持下,達成調解方案。
記者手記
廢礦坑不能一廢了之
一個礦坑兩條人命!
一個上午,兩個家庭支離破碎,發生在9月5日的悲劇令人痛心和惋惜,發生在平度市田莊鎮的這起悲劇,說是意外更像是一場人禍。
大貨車可以隨便傾倒廢渣,廢棄礦坑遲遲得不到回填,日積月累的隱患沒有得到及時的重視,最終引發了這場「意外」。
大坑吞噬生命,在平度絕非第一次發生。
2013年8月,54歲的村民鄭先生上山抓蠍子,不料卻掉進了一個深約40米的廢棄金礦,等到獲救時早已失去了生命。
2019年6月,也是在平度,一個10歲男孩在礦坑裡溺水,雖然經過全力搜救,但仍然沒有挽回男孩的生命。
前車之鑑歷歷在目,但這些田間地頭的廢棄大坑,仍然張著可怕的「大嘴」,隨時會吞噬往來的生命。
記者調查發現,不僅平度有類似的大坑,在即墨、膠州等地也有類似大坑,有些大坑還有積水,四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
在即墨北趙線記者看到,這些深坑不僅有亂石,還有深水,四周幾乎被挖成懸崖峭壁。
「別說孩子,就是大人掉下去也很危險,深不見底的深坑是一個大大的隱患,光設置警示牌顯然不夠,還要加護防護欄。」採訪中市民孫先生告訴記者,這些大坑都是採石或者挖土挖沙形成的,存在巨大安全隱患,採訪時不少市民呼籲政府部門應該重視起來,消除安全隱患,最大限度地避免悲劇發生。
生命只有一次,遠離奪命礦坑!要警惕身邊的危險。
採訪時,有村民告訴記者,「奪命坑」已存在多年,由於礦坑遺留問題嚴重,想要徹底消除這些廢棄礦坑並非易事,只憑設置警示牌簡單提醒根本不能消除安全隱患。
廢棄礦坑不能一廢了之,監管、整治這些廢棄礦坑刻不容緩。
希望村民們在提高安全意識的同時,相關部門儘快將「奪命坑」消除,別讓悲劇重演!
素材來源:半島都市報、大眾報業·半島新聞客戶端,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鑫 鮑福玉 劉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