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放學後,《生命時 報》記者所在的坎培拉 某街區的孩子們都會在街上 玩到很晚,有的踢球,有的玩 滑板車。時間久了,記者發 現,雖然孩子們父母收入都很 高,但他們的穿衣打扮都很平 常,玩具也大多是普通產品。 「名牌?為什麼要買名牌 啊?那會向孩子傳遞非常壞 的信息。」其中一個孩子的爸 爸 面 對 記 者 的 提 問 有 些 不 解。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 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王華 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 說,澳大利亞從學校的課程設 置到家長的教育方式都體現 出不嬌慣孩子,從小培養孩子的吃苦能力和獨立意識理念。
澳大利亞的學校都很重 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孩子 們手工課上製作的東西完成 度很高,有些甚至可以拿到市 場上賣。很多小學每周會安 排廚藝課,學生們學做各種菜 餚和蛋糕餅乾,做完都要吃 掉。這些活動不僅鍛鍊孩子 們的動手能力,還能體會到生 活的辛苦,即使是做一道菜也 並非那麼容易。 澳大利亞中小學校要求 學生穿校服,但一套校服加帽 子也就二三十澳元(1澳元約 合人民幣 5.2 元)。王華告訴 記者,家長們在孩子穿衣打扮 方面都特別注意,防止彼此攀
比 。 孩 子 受 家 長 影 響,衣著也都很樸素。
「朋友的孩子想 買一條50澳元的牛仔 褲,朋友只給了 30 澳 元,剩下的要孩子自 己去掙,」王華說,為鍛鍊孩子 的獨立能力,很多家長都鼓勵 孩子利用業餘時間打工,掙的 錢如何花孩子有發言權,但是 要和家長探討如何合理使用。 此外,很多學校都鼓勵 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在澳北 部省份北領地,學校每年會給 學生發100澳元優惠券,學生 們憑券參加各種文體俱樂部, 既鍛鍊了身體,增長了見識, 又提高了獨立能力。 在政府和社會的長期關 愛下,澳大利亞學生的動手能 力和獨立意識普遍很強,且大 多創新意識強。王華認為,這 種從小培養出來的良好品質 會讓孩子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