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題
實際上前兩天就已走出西藏,而且一天半就走了1000公裡,當然不是騎的,老田很心疼我,覺得騎過來強度挺高,所以建議直接把我送到雅安,但我還想翻幾座山,否則的話這條川藏線相當於咱沒走啊,所以從雅江下車,騎了幾天,今天出了康定,實際上就走出了大藏區,也是時候對西藏之行做個總結了。
今天的行程
日期:2020年10月13日,星期二。
路線:從康定市出發,20公裡下坡和20公裡起伏路到瀘定縣,之後爬坡50公裡翻越二郎山,直線爬升1000米,又遇濃霧小雨,然後下坡15公裡,晚7點到達小村。
裡程: 106.7公裡,累計5951公裡。
累計經過縣市: 74個
所見
這康定不僅有情歌,而且還很美麗。這是老城區,據說新城規模更宏大,更具現代感。只不過新城在老城南邊有十幾公裡遠。
早晨的康定跟藏區其他城市一樣,也是很安靜,大家還沒開始一天的行程。
早晨有點濛濛細雨,霧氣很大。
出了康定,這裡的民居風格已經沒有藏區的特徵了。
從康定下到瀘定縣,海拔落差有1300多米,這裡的水能資源很豐富,沿途看見好多座水電站。
在半山腰看到漫山遍野的仙人掌,上邊還結著果。
又走了幾公裡,發現有賣的,那得嘗嘗。阿姨說:"我都賣10塊錢,看你是騎自行車的,給你8塊",阿姨太仗義了。這個上邊有好多小毛刺,阿姨用水給衝了一下。
原來這果實剝皮之後是這樣的。吃起來還真挺甜,沒什麼其他味道,不錯。
阿姨這攤位上有各種山貨,但主打的是蘋果。瀘定縣的特產是高原蘋果,這裡全是山,也非常陡,沒有耕地,所以種果樹多一些。
繼續往瀘定縣城出發,路過一個小村兒,是一個移民新村。房屋結構改的都一樣,標準制式的兩層小別野。
又看到一條銀絲帶從半山腰直插下來,很奇特。
這是亞康高速跨大渡河特大橋,號稱青藏第一橋。從下面仰視確實很有氣魄。
瀘定縣跟康定一樣是在深谷中,所以國道是在它上面走。城市建設如火如荼,高樓林立。看到這個突出部位了嗎?很像重慶的朝天門。
到瀘定縣怎麼能不去看看盧溝橋?這盧溝橋的承載能力真強,上面站了那麼多人。
瀘定縣城外大渡河岸邊還有一個水葬臺,這可能是藏區最東邊的水葬臺了,這裡還有人在祭拜。
盧定橋對面就是觀音閣,兩個建築的配置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在瀘定縣用完午餐就開始了繼續爬坡的旅程,距離大渡河越來越遠。
這裡的農民對土地利用到了極致,路邊房頂能用的地方都用上,種點蔬菜也蠻好的。
不知不覺三拐七拐的,已經爬很高了,感覺要跟大渡河拜拜了,它往南我往北。但這路很具有欺騙性,後來又爬了一個小時,依然看到了向南去的大渡河,我好像是在原點,只不過是爬了幾層山路,位置高一點。
在半山腰能看到對面山坡上的一個小村落。中華民族勤勞樸實,有土地就要耕種,哪怕是在半山上啊。
白雲下的二郎山日漸清晰,山下還有好幾個村莊,今天就得奔這兒去。
這標語寫的提氣,翻太多的山都翻膩了,腿也累瘦了,有隧道真好。
還沒出隧道就看見霧氣瀰漫,一山之隔氣候差異卻非常大,山的西邊晴空萬裡,山的東邊濃霧纏綿,這濃度比折多山還要大,已經開始下起雨了。
所以不管三八二十七,一路狂奔下山,因為天已經黑了,所以在天徹底黑透之前,到達二郎山第一村—新溝村,入住村頭第1家客棧,人家的房屋是全木製結構,冬暖夏涼。關鍵是阿姨給做的這道筍子炒肉,那是吃出了媽媽的味道。還有那盆剛從地裡採下來的蘿蔔葉做成的湯被我喝的一點不剩。
騎記-西藏本紀(一) 天上西藏 大美於行
"天上西藏,大美於行"。這是在西藏當地一個旅遊大巴車上的廣告詞。在西藏走了一大圈兒,待了25天,對這句話深有感觸,簡直太貼切了。
青藏高原高高隆起在地表上,幾乎都是3千米以上的海拔,而大部分是在4千米以上。高海拔地區氧氣含量不足,所以西藏對很多人而言都望而卻步,所以這裡有一種秘境的感覺。當然不乏一些膽兒大的以各種途徑來到西藏,想探究一番這裡的神秘。其實沒有神秘,環境不神秘,人更不神秘,但西藏確實值得來一趟或者n多趟。她不僅是中國的地質博物館,在這裡你可以同時領略到寒帶和熱帶,更可以看到終年冰封的雪山和熱帶森林的雲霧升騰所形成的強烈對比。
這次在西藏轉悠了20多天,經過了除阿里之外的所有地區,有一點小怕狼,所以沒敢從那曲經羌塘無人區直接插到阿里,多少還有些遺憾。但從地形地貌來講,那曲和阿里東部差異並不是非常大,而日喀則和阿里的西部也很相似。還有幸和老田、老三深入到真正神秘的墨脫縣,所以幾乎領略了西藏所有的地形地貌。
翻越唐古拉山後,走出青海的可可西裡,進入到西藏的羌塘,雖然都是凍土區,都是高山草甸,但羌塘的草要高、要密、要綠,而且羌塘湖泊遍布、水系縱橫,環境真的優於可可西裡,而且景色也真的美,所以藏羚羊和野驢有很多還很肥。這裡的藏羚羊是不遷徙的,水草太美,它們也樂不思蜀啊。另外,這裡還是極品蟲草的生產基地,一到蟲草採摘季那曲可謂萬巷空城,據說屆時中小學生全部放假,人都趴在山坡上找蟲草,又據說遠遠望去像一群群犛牛。看來是男女老幼齊心協力,才能讓大家吃到物美價廉的蟲子,那玩意真是高蛋白。現在當地政府組織將羌塘核心區高海拔地區的牧民遷出,屆時那裡變為真正的無人區,可能就成為熊和狼的天下了,誰去收拾誰。
翻過念青唐古拉山,經當雄到羊八井,山勢漸漸變陡,也漸漸禿頂。草越來越稀疏,在高山間穿行很悽涼。而到羊八井之後一個驚喜出現了,看到了樹。不僅是路邊栽的樹,山上也有樹,只不過山上都是低矮的灌木。從格爾木出來一路就沒見到樹,所以見到路邊栽植樹,就想上去抱一下。
從羊八井下到拉薩,沿著河谷看到一片片莊稼地,這裡進入了農耕文明,有肉有饅頭吃,那才更顯得紳士。到拉薩這綠色更濃了,拉薩河滋潤了拉薩城,拉薩人卯足了勁兒,讓南北的禿山披上植被,一塊塊兒淺綠色的草坪披在山上,顯得格外牛逼。布達拉宮對面的南山上,綠樹掩映中凸顯4個大字:祖國萬歲!看得我直流眼淚。
不過拉薩和一路到日喀則沿路的山上,綠色時隱時現,看上去就營養不良。而且絕大部分也是光禿禿的石頭和土。有人把這稱為乾熱河谷,包括怒江沿線也是這樣,在這裡待幾天會嗓子發乾。降水少,空氣乾燥,所以植被就少的可憐。
但就在這沒有多少降水的區域,卻有著一個個糧倉。在日喀則地區,沿雅魯藏布江和它的支流年楚河,生產了西藏70%的青稞,即便是在4700米的海拔,也能見到青稞田,神奇的自然界眷顧藏區的人們,人口多了,青稞不夠吃,高海拔也讓他們種一種吧。
在西藏見到雪山司空見慣,就像你在三裡屯看長腿美女一樣,看多了都想吐。但這裡你能近距離看到冰川,如果腿力足夠的話,還可以到冰川的邊緣洗個臉啥的。卡羅拉冰川、米堆冰川就在路邊,近在咫尺,體力好的,沒高反症狀的人真的可以把腳伸到冰川上。
當然了,真正的冰川王國在林芝的波密縣。如果天氣好的話,你就可以坐在縣城的任一個樓頂上,提著一壺酥油茶或整一瓶二鍋頭坐在那兒,東南西北都是冰川,任由你的眼睛把玩。
如果你覺著那曲海拔太高,沒啥可看的,拉薩日喀則那邊兒也挺荒涼,沒有森林,那麼你可以來到林芝。林芝可謂是林海和雪原的故鄉,因為這哥倆一年四季都相伴。被稱為人間天堂的魯朗小鎮也值得一去,高山森林下一塊塊高原牧場讓你感覺自己就像一頭犛牛,但走路要小心牛糞。
林芝最南邊的縣就是秘境墨脫了,如果你覺得魯朗小鎮是人間天堂,那墨脫就是天堂人間。這裡可謂是沒有人類打擾的植物天堂,原始內斂。一路從波密過去,從穿著羽絨服到你會熱的感覺,想把襯衣都脫了。植物也從寒帶逐漸落差到熱帶,品嘗一下當地長得跟熊掌一樣的香蕉和跟柚子那麼大的檸檬。
還有那些神山、聖湖,除了青海那幾個幾乎都在西藏。雖然這些湖景致都差不多,但冠以聖字身份當然不同了,你必須轉三圈兒才能領略它們的聖潔與美麗。我只轉了半圈就已經被美醉了。
這就是天上的西藏,它的美就在那兒,走起,去領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