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火鍋,已捲土重來?
作為近幾年中國餐飲市場最值得研究的品類之一,牛肉火鍋曾在短期內大紅大紫,開店達10萬家,也曾在一年內消失80%。
如今,體驗過"過山車"式發展的牛肉火鍋,競爭回歸理性,頭部品牌開始大展身手、攻城略地。
它的最大"利器",就是依託鮮牛肉、健康等理念,發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從好奇到習慣
牛肉火鍋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吃新鮮、健康,如今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就餐剛需,尤其是年輕人。
張立明是陝西人,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做設計工作。2015年,他忽然發現,上海的大街小巷都出現了牛肉火鍋的餐廳,有的美食街上甚至有三四家。作為西北人,張立明以前並未吃過這種火鍋,出於嘗鮮,他帶著女朋友試了一次,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清湯、鮮牛肉,是讓張立明被圈粉的最主要原因。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他的飲食習慣也在改變,重口味食物吃得越來越少,開始追求這健康飲食。
之後的五年裡,張立明和女朋友每逢周末或者節日,去吃牛肉火鍋,成了習慣。
從巔峰到低谷
倒閉潮擋不住牛肉火鍋的普及
在張立明愛上牛肉火鍋那一年,正是牛肉火鍋爆發的一年。
這一年,牛肉火鍋先是席捲江浙滬,然後一路北上,火遍全國。許多餐飲人因牛肉火鍋標準化程度高、易複製等特點,紛紛入局。一時間,光是上海的牛肉火鍋餐廳就達到2500家。
巔峰之後,衰落也隨之開始。
牛肉火鍋的靈魂是一個字,"鮮",因此,對供應鏈要求極高。活牛養殖、宰殺、運輸、刀工等一系列步驟,要求餐廳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和很高的運營管理水平。
但這並不是每家餐廳都能做到的。短短幾年時間內,這一火鍋品類上演起倒閉潮,上海牛肉火鍋的數量直線下降至500餘家。
這一階段,坐著過山車的牛肉火鍋,經歷了迅速火爆的高潮,倒閉潮的低谷,但卻為消費者普及了牛肉火鍋的概念,培養出了成熟的市場,消費者都知道,鮮牛肉火鍋是一種健康的火鍋。
這就是消費趨勢,而趨勢能催生品牌。
從趨勢到品牌
消費需求是巨頭攻城略地的資本
只有當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網約車大戰後,滴滴獨享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外賣大戰後,美團和餓了麼平分天下。牛肉火鍋倒閉潮下,供應鏈完備、堅守牛肉火鍋基本理念的品牌活了下來,開新店、打市場,而且腳步越來越快。
"上海鮮牛肉火鍋老大"左庭右院,便是典型代表。截至目前,門店數已82家,開到上海、南京、杭州等多個長三角城市的地標商業街和商場。即使在餐飲人叫苦連天的2020年,仍能逆勢上揚新開近10家門店,且所到之處,排隊者絡繹不絕。
這也再次說明,疫情後,消費者對以鮮牛肉、健康為特色的牛肉火鍋,更加青睞。而靠硬實力守住"鮮牛肉"、"清湯"、"健康"等牛肉火鍋靈魂的品牌,也是消費者打卡的優先選擇。
從上海到全國
牛肉火鍋發展迎來"第二春"
江浙滬,尤其是上海,是牛肉火鍋品類的重心。上海人對牛肉火鍋的態度,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牛肉火鍋目前的發展狀態。
在大眾點評輸入"潮汕牛肉火鍋"關鍵詞,跳出來的商家有上千家,這說明了牛肉火鍋在上海的回暖,像上文提到的左庭右院擴張至82家,連開10家新店,也是一個例證。有業內人士指出,上海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健身、養生是大家一致的追求,因此工作之餘,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吃牛肉火鍋,品嘗鮮牛肉、喝上一碗牛骨湯,既健康又有氛圍,已是融入魔都靈魂的一種生活方式。
放眼到全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家腰包鼓了起來。從最初的追求吃飽、吃好,到現如今的吃出品質,大家對就餐的要求已實現了"升級"。因此,牛肉火鍋在全國範圍內已重新煥發生機。據美團《中國餐飲報告》顯示,從2018年——2020年,牛肉火鍋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已成除川渝火鍋外最大的火鍋品類。
如果說牛肉火鍋已成為大家的一種生活方式,那麼,絕對離不開鮮牛肉、清湯、健康這幾個關鍵詞。
鮮牛肉是牛肉火鍋的靈魂,為了追求鮮嫩,頭部品牌下了不少功夫。據左庭右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追求極致的"鮮嫩"口感,他們一天兩次,往各大門店配送鮮牛肉,保證顧客無論是午餐還是晚餐,都能享受到一口鮮牛肉。作為鮮牛肉的最佳搭檔,清湯也很有講究,必須用牛骨頭熬製,濃鬱鮮香,擁有絕佳的口感。
因此,一鍋清湯、幾盤鮮牛肉、幾道新鮮時蔬,簡單的食材、純粹的口感,處處都體現著,吃牛肉火鍋是一種健康的就餐選擇。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不知不覺中,牛肉火鍋已"捲土重來",它用"鮮"、"健康"、"清淡"等理念,潤物無聲地嵌入城市的基因裡,成為大眾的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