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機拆民房誤傷300年宗祠 辦事處:將異地重建(圖)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薛氏宗祠受損後一片殘垣斷壁。

  村民:沒跟我們協商 坑梓辦事處:是操作員失誤 將修復祠堂

  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間,一支薛姓族人從福建莆田遷往現在的坪山新區坑梓辦事處金沙社區薛屋村,如今這支族人開花散葉,有不少遠居我國港澳臺地區乃至海外,他們回來時總要到村裡的薛氏宗祠尋根祭祖。不過,前日的一場集中拆遷,宗祠的一側外牆被炮機擺臂損壞,轟然倒下,這讓村民十分憤怒。

  記者了解到,前日的拆遷是坪山新區為推進坪山第三人民醫院項目所採取的清拆行動,由坪山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親自督陣。對於薛氏宗祠被拆一事,坑梓辦事處回應稱,系炮機操作員操作失誤,「已和村民商定,先修復祠堂外牆,今後擇址重建」。

  為建醫院,宗祠外牆被拆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坑梓辦事處金沙社區薛屋村,當看到薛氏祠堂時,祠堂的左側外牆已經基本損毀,巨大的破碎牆體堆滿了祠堂中庭,殘垣斷壁。破碎的瓦礫上還堆放著祠堂原本的橫梁和柱子。

  村民反映,前日上午7時許,兩臺炮機進場拆除民房,8點20分左右,有村民發現薛氏宗祠的外牆被拆,村民一時激憤並聚集在施工現場。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臺炮機的駕駛室玻璃被砸。

  記者從村民的口中得知,薛屋村的拆除是為建坪山第三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的項目,作為深圳市重大民生工程,該醫院佔地面積37732平方米,建築面積113781平方米,設計為一間擁有500張床位規模和1157個停車位的醫院,投入使用後,將承擔坪山新區婦幼保健及相關方面科教科研工作。

  在記者的走訪中,多數村民表示興建醫院是利於民生的好事,不過拆除薛氏祠堂讓他們心裡接受不了。

  村民告訴記者,醫院項目自從去年3月份啟動,目前正在徵地階段,拆遷部門先是和所涉及村民談判拆遷補償,涉及村民70多戶,而已經商妥的已有9成以上,前日進行的拆遷已經是該項目啟動以來的第三次拆遷。

  領導督陣 拆遷總進度已完成96%

  在祠堂的殘垣斷壁前,84歲的薛老伯感到十分憤懣。據介紹,薛屋村只有薛、池兩姓,宗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年前。清朝康熙年間,一支薛姓族人從福建莆田遷至如今的薛屋村,新中國成立後和旁邊的池姓村合為一個生產隊,奠定了如今薛屋村的現狀。薛氏宗祠是薛氏族人祭祖的地方,歷經幾百年風雨,1990年村民捐款重新修葺一新。

  「我們村走出去的人,有在我國港澳臺地區的,有在新加坡的。」薛老伯說,海外的鄉裡鄉親回來時總要先到宗祠看看拜拜,宗祠被拆,不知如何向境外的鄉親交代。

  據坑梓辦事處通報,2011年2月,坪山新區將金沙社區作為「整村統籌」土地整備試點,坪山新區第三人民醫院等項目均位於金沙社區土地整備範圍內,為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建設,坑梓辦事處實行領導包幹、分類突破,於去年4月23日實行首拆,8月進行第二次拆除。

  前日的清拆行動,更是由坪山新區黨工委書記楊緒松、管委會主任吳德林親自督陣。「項目涉及的115棟建築,籤約了110戶,徵收拆遷總進度已完成96%。」坑梓辦事處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僅剩5棟沒談好。

  村民質疑:公共用地壓根沒跟我們談

  在村民眼中,祠堂是三四百個村民的「根」,有村民向記者反映,施工方在此之前有兩次想偷偷摸摸把祠堂拆除,但被村民及時制止。而在祠堂被拆背後,是村民對公共用地拆遷談判的質疑。之前醫院項目開始籌劃拆遷補償時,相關政府部門和醫院建設所涉及的村民挨家挨戶談,但對於祠堂這個全體村民所共有的地方,村民表示至今政府部門沒有出面談判協商。

  不僅祠堂,包括醫院建設用地範圍內的魚塘、公共巷道等薛屋村公共用地,「他們壓根沒跟我們村民談怎麼拆遷,連方案都沒出來。」薛老伯說,宗祠被拆讓他懷疑,施工方和拆遷部門是欺負薛屋村「村小人少」。

  不過,坑梓辦事處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醫院項目的拆遷,他們按「兩步走」,先和拆遷涉及的村民個體談判,再商談公共用地。

  「沒談好的5棟裡有些居民在海外,先要聯繫上他們才能商談拆遷。」這位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第二步「正在談」,因宗祠不屬於村裡某一個人,具體怎麼談、談的結果怎樣是下一步的事。

  坑梓辦事處:炮機擺臂意外將宗祠損壞

  昨日下午,就薛氏宗祠被拆一事,坑梓辦事處向本報回應稱,宗祠被拆純屬「意外」。

  坑梓辦事處稱,為加快推進坪山新區保障性住房二期和第三人民醫院兩大項目進程,7月2日經請示新區同意,辦事處實施集中清拆行動,當日上午7時30分,負責拆遷的深圳市永恆工程開發有限公司組織炮機進場,施工炮機在拆除薛氏宗祠左側一排民房時,因司機操作失誤,炮機擺臂意外將宗祠部分側牆損壞。

  坑梓辦事處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事情發生後,辦事處主要領導已到村裡進行解釋並道歉,拆遷公司負責人也向村民道歉。

  「現在已經和村民商定好了,在未達成拆遷協議的情況下,先讓施工方將受損的祠堂側牆進行修復。」這名負責人稱,目前就是等村民選個好日子,將祠堂修復,等來日再合理選址,異地重建薛氏宗祠。(記者崔寧寧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深圳集中清拆行動意外拆毀300年宗祠 稱是操作失誤
    但當日上午8時20分,村民發現有300多年歷史的薛氏宗祠外牆被炮機擺臂損壞,轟然倒下,這讓村民十分憤怒。村內84歲的薛老伯稱,他們這支薛姓族人康熙年間從福建莆田遷到此處,宗祠是他們的心靈寄託。村民懷疑,拆遷隊是打算先拆了宗祠,造成既定事實。
  • 南京一民房拆出300多塊明城磚 城牆管理處將收回
    這一處小樓拆遷拆出不少明城磚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趙傑 攝11月15日,有市民發現,位於鼓樓區挹江門外的東炮臺一帶,一座正在被拆除的民房裡,有著大量的明城磚,粗略估算有300多塊。「希望能儘快將這些城磚回收、保護起來。」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表示,儘快去現場查看,將城牆磚收回。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益昨天,市民武先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前兩天他經過東炮臺街,發現一座小房子牆體用的磚塊是兩種顏色的,紅色和青灰色,仔細一看發現青灰色的就是明城磚,旁邊的地上還散落著一堆。
  • 晉江金井英圍洪氏宗祠
    在晉江市金井鎮圍頭半島上,有座英圍洪氏宗祠,該祠取英林村的「英」字和圍頭村的「圍」字而得名,顧名思義,洪氏的始祖從英林村繁衍而來。
  • 廣州白雲田心村改造,200餘歲的林氏宗祠將「喜遷新居」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棟賢圖/受訪對象提供近幾年,廣州的三舊改造建設如火如荼,遇到歷史文化遺產的老建築該怎麼辦?白雲區田心村城中村改造的選擇是,在保護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將老建築的修繕和易址重建結合。
  • 射洪最負盛名的地標建築被拆,後來又「異地重建」!
    當時,國民黨駐軍團長王龍文首先將西岸(今臨園路一側)建成了公園,建設包括植樹、栽花、鋪設石板路等,從建設伊始至今,這座公園已有90年的歷史。 下圖是一張1968年美國衛星拍攝的射洪城區圖,當時的公園河的寬度、走向清晰可見,朝陽橋和東門橋的位置醒目,圖中白色區域為當時的體育場(今蘇寧所在地)。
  • 吳氏宗祠|50年後重建靠老人記憶還原祠堂原貌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吳氏兄弟就有重建祠堂的想法,籌備多次均因資金問題未能成功。2015年6月吳氏宗祠再次籌備重建,時隔兩年終於落成。今年6月17日,8000多吳氏親源聚集吳氏宗祠,慶祝祠堂重光,場面浩大。
  • 將異地古建拆分搬遷至雲髻山重建,總投資逾30億元,是保護還是破壞...
    那一天在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剛參加完「2017年全國學生定向錦標賽」新聞發布會後,當地的朋友邀請我們前往「雲髻古鎮」遊玩,一直對古鎮都存有濃厚興趣的我欣然決定前往。車子離開縣城後,沿著山路慢慢爬行,僅僅容得下兩輛車勉強交匯的山路兩旁是一片蒼翠,透過綠蔭的縫隙,偶爾還能看見山下層層疊疊的梯田,穿過樹蔭,山澗裡的流水聲傳進耳裡。車子越往裡走,空氣越發清新。
  • 跟進|灣仔口岸將拆除重建OR異地重建?
    據介紹,於1992年建成的灣仔口岸聯檢棚就是一個臨時建築,至今已經超限使用多年,並於2013年進行了一次加固維修。但在今年元旦期間邊檢辦公區受緊鄰的珠璣城軌基坑開挖影響,突然出現房屋大面積開裂,經協調城軌公司後實施搶修。受此影響,市口岸局決定對灣仔聯檢大廳進行安全檢查。
  • 【宗祠重建】江西南康區紅桃村鄧氏宗祠修繕募捐倡議書
    紅桃田心鄧氏是由康熙初年廣東鄧氏志齋公後裔猶玉、猶璽公兄弟倆從廣東惠州府龍川車田縣車田圩,遷入紅桃磚街上開基立業的,至今已356年。幾百年來,紅桃鄧氏宗親勤勞忠厚,誠實團結,樂善好施,公平公正,其精神和美德,深得鄰村鄰姓好評。
  • 常州一樓房拆一半又原地重建 街道:以後還要拆(圖)
    原標題:常州一樓房拆一半又原地重建 街道:以後還要拆(圖) 常州一街道發生蹊蹺事:是之前拆錯了,還是現在蓋錯了?  咄咄怪事  拆了一半的房屋突然又原地重建  「都拆得差不多了,突然又翻建了,你說奇怪不奇怪!」有市民反映,五星橋北側橋堍中油泰富石油加油站東邊有10幢3層高的小樓房,排成一排。之前,這些房屋都已被徵用,房屋也已經開拆。三月底時,樓頂都已被掀開,門窗等都被敲掉。
  • 北京昌平城隍廟被拆後重建 市民稱太折騰(圖)
    昌平區級文保單位六街城隍廟被完全拆除,拆下的建材堆在一旁,為的是將來在原址重建。這種將古建拆除再重建的修繕方式,引發了市民的質疑。  今天上午,昌平區文物管理所表示,對六街城隍廟採取解體大修的措施,是經市文物局審批的,將保證恢復原來的規制。
  • 北川:異地重建 新北川成功脫貧「摘帽」
    原標題:汶川地震12周年 三川之變|北川:異地重建 新北川成功脫貧「摘帽」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將北川縣城夷為廢墟,舉國上下馳援北川,北川異地重建,
  • 高要鄧氏宗祠:肇慶最大的明代祠堂
    記者慕名來到高要市南岸街道辦事處新江一村,見到聳立在村中池塘邊的鄧氏宗祠時,頓時被它的建築規模和建築工藝所折服。 新近出版的《肇慶文物新發現》一書也印證了記者的判斷,這座鄧氏宗祠的確是肇慶最大的明代祠堂。據悉,鄧氏祖先鄧斌曾是明代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武官)。時至今日,新江一村村民依然保存明代永樂年間,鄧氏祖先鄧斌的四代誥命牌匾。(記者李文華文/圖)
  • 北京臺灣飯店正式開拆重建 總面積增加三分之一
    今天上午,位於金魚胡同的臺灣飯店正式開拆門臉  今天上午,臺灣飯店門臉開拆,意味著飯店的重建正式開始。據了解,該飯店曾於2009年11月停業準備改造。  除了在門口有一臺挖掘機進行拆除工作外,另外一臺打樁機也被送上了樓頂,加快拆除工作進度。  記者注意到,為了防止樓體碎石塊砸壞與施工現場僅僅一牆之隔的西側樓房玻璃,工人還搭起3層樓高的防護網。同時為了保護飯店前一棵上百年的古槐樹,施工方另外搭建了防護腳手架。
  • 大鵬新區一級調研員吳華根同志率隊赴大鵬辦事處協調河道海堤徵拆...
    大鵬新區一級調研員吳華根同志率隊赴大鵬辦事處協調河道海堤徵拆工作
  • 長沙市炮隊坪后街將拆 城中十年間400餘老街消失
    長沙市開福區清水塘炮隊坪后街將拆,圖為這條街復古改造後修繕的裝飾炮臺。這是炮隊坪后街,一條小小的老街,它的老牆舊瓦即將在拆遷中消逝。雨後初晴,年過八旬的宋長庚躺在門口睡椅上,眯縫著眼望著結婚後就入住的老街,滿眼回憶。「旁邊的螃蟹橋沒了,十字橫街也沒了。這次得回來,陪陪它們最後的日子。」宋長庚說。老街正拆,物是人非,時間正飛快地抹去老長沙的印記。
  • 無關藝術歷史 香港學者稱異地重建圓明園無意義
    無關藝術歷史 香港學者稱異地重建圓明園無意義 2008年02月20日 09: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最近,中國一南一北兩則關於圓明園重建的消息成為截然對立的公共話題。圓明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部郊區是一座舉世文明的皇家園林。原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佔地約5200畝,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總面積達350公頃。圖為北京圓明園局部景觀。 中新社發 鄭雄增 攝
  • 福清一樓盤,眼看要交房:業主很不滿,拆遷未拆完
    一位業主反映,該小區釘子戶2年都拆不完,依舊三三兩兩在裡面立著,目前該地產項目,是拆一座賣一座,後期是否會存在安全隱患?小區內原規劃的河道,聽聞目前還是臭水溝,歸政府部門管理,可有此事?石竹街道辦事處6月2日答覆:「我街道正在積極處理小區內未完成的拆遷任務,協調相關事宜爭取儘快拆完;小區周邊的河道由龍塘村負責整治,目前低乾渠改造工程正在施工,預計下半年可完工。」一位業主表示:我們買房子時,開發商告知這是商業綜合體,其實2號樓是釘子戶,而且是主廳,小區中心還有幾戶釘子戶,造成9號樓的綠化變小了。
  • 黃墟殷氏宗祠保護工程啟動
    昨天上午,我市文保單位黃墟殷氏宗祠保護工程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兩百多名殷氏子孫匯聚祖地,與參與保護修繕的相關專家、建設和監理單位的工程人員一同出席了工程的開工儀式。  黃墟殷氏宗祠初建於1540年,1802年重建,2004年被列為鎮江市文保單位。
  • 遼寧凌源近三百年清代古宅被拆,官方:非名人故居無保存價值
    人字形的屋頂,青磚灰瓦,木製門窗,牆角精美的浮雕……隨著轟然一聲巨響,這處有著近300年歷史的清代民宅的屋頂被挑落,遼寧凌源市民及業內人士紛紛感到惋惜,勸阻施工隊暫緩拆遷。人們四處奔走,希望能夠保留下這處遼寧凌源市唯一的清代古民宅。當地文管部門實地考察後結合縣誌等材料得出結論:沒有保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