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宗祠受損後一片殘垣斷壁。
村民:沒跟我們協商 坑梓辦事處:是操作員失誤 將修復祠堂
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間,一支薛姓族人從福建莆田遷往現在的坪山新區坑梓辦事處金沙社區薛屋村,如今這支族人開花散葉,有不少遠居我國港澳臺地區乃至海外,他們回來時總要到村裡的薛氏宗祠尋根祭祖。不過,前日的一場集中拆遷,宗祠的一側外牆被炮機擺臂損壞,轟然倒下,這讓村民十分憤怒。
記者了解到,前日的拆遷是坪山新區為推進坪山第三人民醫院項目所採取的清拆行動,由坪山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親自督陣。對於薛氏宗祠被拆一事,坑梓辦事處回應稱,系炮機操作員操作失誤,「已和村民商定,先修復祠堂外牆,今後擇址重建」。
為建醫院,宗祠外牆被拆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坑梓辦事處金沙社區薛屋村,當看到薛氏祠堂時,祠堂的左側外牆已經基本損毀,巨大的破碎牆體堆滿了祠堂中庭,殘垣斷壁。破碎的瓦礫上還堆放著祠堂原本的橫梁和柱子。
村民反映,前日上午7時許,兩臺炮機進場拆除民房,8點20分左右,有村民發現薛氏宗祠的外牆被拆,村民一時激憤並聚集在施工現場。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臺炮機的駕駛室玻璃被砸。
記者從村民的口中得知,薛屋村的拆除是為建坪山第三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的項目,作為深圳市重大民生工程,該醫院佔地面積37732平方米,建築面積113781平方米,設計為一間擁有500張床位規模和1157個停車位的醫院,投入使用後,將承擔坪山新區婦幼保健及相關方面科教科研工作。
在記者的走訪中,多數村民表示興建醫院是利於民生的好事,不過拆除薛氏祠堂讓他們心裡接受不了。
村民告訴記者,醫院項目自從去年3月份啟動,目前正在徵地階段,拆遷部門先是和所涉及村民談判拆遷補償,涉及村民70多戶,而已經商妥的已有9成以上,前日進行的拆遷已經是該項目啟動以來的第三次拆遷。
領導督陣 拆遷總進度已完成96%
在祠堂的殘垣斷壁前,84歲的薛老伯感到十分憤懣。據介紹,薛屋村只有薛、池兩姓,宗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年前。清朝康熙年間,一支薛姓族人從福建莆田遷至如今的薛屋村,新中國成立後和旁邊的池姓村合為一個生產隊,奠定了如今薛屋村的現狀。薛氏宗祠是薛氏族人祭祖的地方,歷經幾百年風雨,1990年村民捐款重新修葺一新。
「我們村走出去的人,有在我國港澳臺地區的,有在新加坡的。」薛老伯說,海外的鄉裡鄉親回來時總要先到宗祠看看拜拜,宗祠被拆,不知如何向境外的鄉親交代。
據坑梓辦事處通報,2011年2月,坪山新區將金沙社區作為「整村統籌」土地整備試點,坪山新區第三人民醫院等項目均位於金沙社區土地整備範圍內,為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建設,坑梓辦事處實行領導包幹、分類突破,於去年4月23日實行首拆,8月進行第二次拆除。
前日的清拆行動,更是由坪山新區黨工委書記楊緒松、管委會主任吳德林親自督陣。「項目涉及的115棟建築,籤約了110戶,徵收拆遷總進度已完成96%。」坑梓辦事處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僅剩5棟沒談好。
村民質疑:公共用地壓根沒跟我們談
在村民眼中,祠堂是三四百個村民的「根」,有村民向記者反映,施工方在此之前有兩次想偷偷摸摸把祠堂拆除,但被村民及時制止。而在祠堂被拆背後,是村民對公共用地拆遷談判的質疑。之前醫院項目開始籌劃拆遷補償時,相關政府部門和醫院建設所涉及的村民挨家挨戶談,但對於祠堂這個全體村民所共有的地方,村民表示至今政府部門沒有出面談判協商。
不僅祠堂,包括醫院建設用地範圍內的魚塘、公共巷道等薛屋村公共用地,「他們壓根沒跟我們村民談怎麼拆遷,連方案都沒出來。」薛老伯說,宗祠被拆讓他懷疑,施工方和拆遷部門是欺負薛屋村「村小人少」。
不過,坑梓辦事處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醫院項目的拆遷,他們按「兩步走」,先和拆遷涉及的村民個體談判,再商談公共用地。
「沒談好的5棟裡有些居民在海外,先要聯繫上他們才能商談拆遷。」這位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第二步「正在談」,因宗祠不屬於村裡某一個人,具體怎麼談、談的結果怎樣是下一步的事。
坑梓辦事處:炮機擺臂意外將宗祠損壞
昨日下午,就薛氏宗祠被拆一事,坑梓辦事處向本報回應稱,宗祠被拆純屬「意外」。
坑梓辦事處稱,為加快推進坪山新區保障性住房二期和第三人民醫院兩大項目進程,7月2日經請示新區同意,辦事處實施集中清拆行動,當日上午7時30分,負責拆遷的深圳市永恆工程開發有限公司組織炮機進場,施工炮機在拆除薛氏宗祠左側一排民房時,因司機操作失誤,炮機擺臂意外將宗祠部分側牆損壞。
坑梓辦事處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事情發生後,辦事處主要領導已到村裡進行解釋並道歉,拆遷公司負責人也向村民道歉。
「現在已經和村民商定好了,在未達成拆遷協議的情況下,先讓施工方將受損的祠堂側牆進行修復。」這名負責人稱,目前就是等村民選個好日子,將祠堂修復,等來日再合理選址,異地重建薛氏宗祠。(記者崔寧寧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