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為何有一座「小故宮」

2020-08-27 金臺資訊

青海日報

瞿曇寺全景。

大鼓樓。 圖 周存雲

湟水河在青海東北部奔流東去,滔滔河水在養育了眾多城鎮村落的同時,也使腳下的這片土地積澱著豐厚的人文遺存。

在海東市樂都區,沿湟水河支流瞿曇河溯源而上,峽谷幽深,道路蜿蜒,山坡下分布的農舍鱗次櫛比。行至二十多公裡處,一組飽經滄桑的明代建築群——瞿曇寺,凸現在群山環抱的古城堡內。建築宏偉,晨鐘暮鼓,閱盡塵世六百多年的歲月滄桑。

瞿曇寺是藏傳佛教的寺院,但它的建築風格卻是漢式的,這在藏傳佛教地區是極少見到的。

瞿曇寺的前院寬敞舒適,蒼松翠柏間矗立著造型別具一格的左右碑亭,據建築學家考證,跟北京故宮城牆角樓的建築風格非常相像。按照漢式的建築風格,前院應建鐘樓和鼓樓,但瞿曇寺為什麼打破了這一常規,而別具匠心地修建了御碑亭呢?

瞿曇寺的創寺僧人三羅喇嘛(又稱「三剌」),是西藏山南人,藏傳佛教噶舉的傳人,那麼,他為什麼會在青海東部的偏遠之地建立這樣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呢?

三羅喇嘛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起瞿曇殿後,於第二年不遠萬裡,跋山涉水到當時的南京去覲見洪武皇帝朱元璋,請求朱元璋為他的寺院賜名,朱元璋遂給寺院賜名「瞿曇寺」。「瞿曇」是佛祖釋迦摩尼的姓,後來也成為佛陀的代稱。用金片對貼而成的瞿曇寺牌匾,至今仍高高懸掛在瞿曇殿前簷,是瞿曇寺的鎮寺之寶。

瞿曇寺的中殿叫寶光殿,由大明永樂皇帝朱棣下旨興建。寶光殿佛像下面的蓮花寶座是雲南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寺院還有四座從河南濬縣運來的花斑石器物座,這些都是永樂皇帝的御賜之物。

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後,繼續擴建瞿曇寺,完成了後鐘鼓樓、廂廊、隆國殿等建築,工程十分浩大。明王朝派太監孟繼、尚毅等人監工,並在工程竣工後,在隆國殿內供立「皇帝萬萬歲」牌。次年,明王朝又下令從西寧衛百戶通事旗軍中調撥52名兵士到瞿曇寺巡護寺院。

明王朝16位皇帝中先後有7位皇帝為瞿曇寺或賜建寺院建築,或書寫御碑牌,或贈送大量的珍貴物品。明王朝還多次派太監到瞿曇寺視察,賜給該寺山場、園林、田地,領屬13寺,管轄7條溝。

在接連不斷的疑問中,我們感受到了瞿曇寺的不同尋常,而瞿曇寺的修建絕非偶然。

瞿曇寺內現存的「永樂敕諭碑」,其文字內容說明了創建瞿曇寺的緣起:「曩者喇嘛三羅,蕆揚佛法,忠順朝廷,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特賜其所居寺額曰『瞿曇』。」

這與《明史稿》的記載相一致:「初,西寧番僧三剌為書招降罕東諸部,又建佛剎於碾伯南川以居其眾。至是來朝貢馬請敕護持賜寺額,帝從所請,賜額曰『瞿曇寺』。因立西寧僧綱司,以三剌為都綱。」

《明史稿》還進一步指出:「罕東衛在赤斤蒙古南,嘉峪關西南,漢敦煌郡地也。洪武二十五年涼國公藍玉追逃寇祁者孫至罕東地,其部眾多竄徙,西寧番僧三剌為書招之,遂相繼來歸。」這說明三羅喇嘛在當時的罕東各藏族部族中享有很高的聲望,罕東諸部民眾當時不了解明王朝討伐徵戰的內幕,紛紛逃避。三羅喇嘛寫信讓那些部族安定下來,並歸順明朝,這使明王朝清楚地認識到宗教上層人物在信教群眾中所起的社會作用。

瞿曇寺有五通明代御製的碑刻,其文字內容記敘了創建和擴建瞿曇寺的經過,並載明了瞿曇寺的管轄範圍。特別是永樂十六年的敕諭碑等於是永樂皇帝下了一道聖旨,其大體內容是:皇帝敕諭西寧地面大小官員、軍民諸色人等,現有灌頂淨覺弘濟大國師班丹藏卜在西寧地區蓋起佛堂,朕特賜名寶光,你等要尊崇其教,要讓本寺僧人自在修行,為大明王朝祈禱祝福,對本寺的寺產和僧侶不能隨意侵佔和欺凌,本寺僧人或走或住,順其自然,不得隨意阻攔,應當以興隆佛教,廣大佛法來保一方平安,誰膽敢不尊朕命,不敬三寶,故意生事者必罰無赦。永樂皇帝的敕諭碑鞏固了瞿曇寺在明王朝中的重要地位,也為瞿曇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瞿曇寺碑匾文字中的記事部分是很有價值的明代歷史資料和青海地方史資料,是我們解開瞿曇寺種種謎團,考證瞿曇寺歷史不可缺少的金石文獻。從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明朝建立之初,三羅喇嘛以自己在藏族部落中的威望,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西北地區的安定發揮了重大作用,朝廷對此給予高度重視與肯定,從而在樂都湟水南岸的這片土地上修建了仿北京故宮風格的瞿曇寺。

瞿曇寺整個寺院坐落在土築的堡城之中。從遺留的牆體殘段和基址仍依稀可辨原先的規模。進入瞿曇寺前必須穿過寺前的甕城,雖然甕城已被破壞,但我在早期進入瞿曇寺時還記得甕城殘存的高聳的城牆和陡峭的登道,而今這些已蕩然無存。但從基址現存的地形環境可以想見,甕城在設計上的獨具匠心以及其在當時防衛上的重要作用。

寺院完全沿中軸線左右對稱布局,主要的建築都坐落在中軸線上,周圍則利用平矮而延續的廊廡與圍牆襯託著中間崇高的殿宇。而廊廡之上,圍牆之間,又起樓閣碑亭,使整個建築群體的面貌更加錯落有致、活潑生動。

從山門到隆國殿,寺院建築由三個各自獨立的院落組成,穿過山門為前院,院內遍種花草樹木,建築稀疏,僅有左右相對的兩座碑亭矗立其間。庭院周圍圈以簡潔的院牆,金剛殿低矮而靈巧的懸山頂與低平的廊廡作為院落空間的背景,在花影樹陰中隱隱而現,整個院落顯得十分平展和空闊。

穿過金剛殿進入中院,立即呈現出一種與前院絕然不同的空間氛圍,瞿曇殿躍然眼前,幾乎佔據了整個視野,亦以左右朵殿相配,而且殿前設置影壁,殿後擋牆高壘,院之四圍,四座佛塔,並以樓廊包圍,空間顯得狹小、閉塞並略顯擁擠,同時也營造了一種神秘的宗教氣氛。

由中院兩側的斜廊引步而上來到後院,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空間境界。後院前部的迴廊前特意設置隔窗,使人不能一下子盡覽後院,無疑成為從中院來到後院的過渡,這是中國建築布局設計中一種慣用的欲擒故縱的手法,等到走出封而不閉的迴廊,便顯後院殿崇院闊、廊軒臺明的景象,有一種莊嚴、崇高、明快、簡潔的感覺,這裡是寺院建築藝術的高潮。登臺上樓,寺內寺外風光盡入眼帘,雄偉的建築融於自然的氣魄之中,更顯浩然坦蕩。

據考證,瞿曇寺的建造順序是由中院而後院,然後再擴展到前院,逐步興建起來的。中院建於洪武,形成於永樂,歷史最為悠長。

瞿曇殿兩側設朵殿,朵殿雖小,卻也採用周圍廊的形式,小巧玲瓏。殿之四隅,配著形式和大小相同的佛塔,又稱「香趣塔」,塔的建置年代沒有確切記載。四塔依殿之四隅建築,共同組成立體的「曼陀羅」,即佛教壇城,這是藏密佛教寺院建築中常見的造型主題和布局方式。

寶光殿位於瞿曇殿之後,是永樂擴建時最重要的建築。殿身縱橫三間,平面約呈正方形,開間廣闊,較之瞿曇殿規模更大,它的建成雖晚於瞿曇殿二十多年,但建築形式及構造特色與瞿曇殿極為相似,在兩旁亦設置左右朵殿。與寶光殿同時還建有金剛殿、三世殿、護法殿、周圍廊廡和小鐘鼓樓,它們無論在建築形象、結構手法、裝飾細部、彩畫風格上都與寶光殿同出一轍,整體十分協調。周圍迴廊起於金剛殿兩側,左右連小鐘樓、小鼓樓,後部兩頭分別斜起,與後院的迴廊相接。

後院的營建可以說是瞿曇寺建築的翹楚。這一次的興建與前大不相同,除由皇朝差派官員攜資督工外,建築的現狀表明隨之從事的還有從京師派出的能工巧匠。後院建成於宣德二年(1427年),距永樂建成的中院僅僅十餘年,但建築的造型及結構風格都與中院大不相同。整組建築完全採用了當時宮殿建築的最新設計,從殿宇的臺座勾欄,到殿身的結構裝修,完全照搬宮殿建築的程式手法。

瞿曇寺的後院是以北京故宮為藍本的漢式宮庭式的建築群,整組建築完全採用了當時北京故宮建築的最新設計。後殿隆國殿是整個瞿曇寺建築中最富麗堂皇的一座殿宇,屹立在全寺最高處的一個寬大的臺基上,前面伸出月臺一方,月臺左右各設踏跺九級,四面繞以紅砂石欄杆。建築學家說那石欄杆「望柱頭雕作寶珠,扶手下面雕荷葉淨瓶,欄板部分僅淺雕海棠池子,不雕花飾,望柱和欄板比例拙壯,雄渾莊重。」又說隆國殿的四抹隔扇上木雕的「蔟六雪花紋」 透剔玲瓏,十分精細;裙版部分剔地起雕三幅雲,婉轉豐滿,樸素大方。」在談到這一建築藝術的淵源時,認為「這一組隔扇與北京明長陵祾恩殿的外簷裝修,在形制和權衡比例上可謂同出一範,但是雕作工藝卻比長陵大殿的裝修更加精緻,而與北京明正統智化寺如來殿的隔扇可相媲美,是明代小本作中的傑作。」建築學家們對瞿曇寺的建築藝術給予很高的評價。

隆國殿前兩側,分立大鐘樓、大鼓樓,兩樓互相對峙,與大殿組成了一殿二樓的布局,也是當時最流行的建築組合的形式,兩樓下層與迴廊連簷通脊,一氣呵成,上層自廊頂挺拔而出,既奇異又得體,有一種造型上獨特的協調感。

青海省古建築專家張君奇先生曾參與瞿曇寺的維修工作。他說,瞿曇寺院內最宏偉的建築隆國殿及兩側抄手斜廊,就是依照故宮太和殿的前身明代的奉天殿為藍本建成的,而隆國殿左右對稱的大鐘樓、大鼓樓,則是依照奉天殿兩側的文樓和武樓(清代的體仁閣和弘義閣)建造的,「它們無論從大木結構、鬥拱形制,還是四抹隔扇上的『蔟六雪花紋』、枋頭『霸王拳』、垂脊截獸小跑、平座滴珠板、鼓鏡柱礎,均與故宮建築一致無二。」高大雄偉的隆國殿矗立在紅砂雕刻的高2.3米的塔垛之上,雕梁畫棟、青磚碧瓦,尉為壯觀,充分顯示了皇家建築的雄偉氣魄。

瞿曇寺前院的擴建是隨著後院隆國殿等重要建築完成後興起的,院內的左右御碑巍然屹立,其中分別保存著洪熙和宣德皇帝赦諭碑,其中的宣德《御製瞿曇寺後殿碑》明確地記錄了隆國殿建築的緣起。兩碑碑身高闊厚重,上刻螭首,下設須彌座,造型比例雄厚,雕刻精細且繁簡適宜。高聳的碑亭與中、後院的鐘樓遙相呼應,豐富了寺院建築的輪廓線,加強了整體建築的表現力。

瞿曇寺地區有民諺:「到了瞿曇寺,北京再嫑去。」還有人把瞿曇寺稱為「小故宮」,意思是指隆國殿和大鼓樓、大鐘樓等建築是仿照北京紫禁城的宮殿建造的,這雖然尚未見明確的文字記載,但這組建築的規制及配置,與明故宮的奉天殿、左翼的文樓以及右側的武樓,卻有許多對應吻合。

古代高明的建築學家們絕妙地利用了當時的地形特徵,在「瞿曇池」上建起一座雄偉壯麗的隆國殿,那瞿曇池上面又蓋了「泉神堂」。真是寺內有殿,殿內有堂,僧人們從瞿曇池取「淨水」供佛,被傳為美談。距今六百年而殿宇地基無損,不得不驚嘆於建築構思之奇巧,堪稱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

據古建築學家研究考證,瞿曇寺隆國殿以抄手斜廊與兩側廊廡相屬的組合關係是摹自明初的紫禁城,從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來看,這種制度曾是唐宋以來宮殿、祠觀、廟宇的定製,明代的《明人宮殿圖》和清代的《皇城宮殿衙署圖》都展現了斜廊的形象。但實物遺存卻已非常罕見,故宮奉天殿抄手斜廊的昔日輝煌,今天卻從瞿曇寺隆國殿的實物遺存中映現出來。

抄手斜廊,實際是古代建築以院落作為群體空間組合的主要方式的必然產物,在院落式的空間組合中,由於建築在高臺上的主體建築一般體量較大,地勢較高,兩側廊廡則地勢較矮,為使兩側廊廡與主體建築得以連綴,勢必要將抄手斜廊做成升向主體建築的爬山斜廊的形式。從建築空間的審美藝術來講,廊子本身作為圍合空間的界面形象,虛實相生,光影變幻莫測,而抄手斜廊使兩側廊廡延綿而來的氣勢得以連貫並形成高潮,使主體殿堂得到充分的烘託映襯,顯現出非同凡響的雍容大度和尊崇神聖。

樣式之多,造型各異的青瓦吻獸是瞿曇寺建築的又一大特色,瞿曇寺建築有官式做法和地方做法兩種類型,與其相符,吻獸也有官式和地方兩種手法。官式吻獸是寺院初建時,明永樂年間由太監孟繼等奉旨修寺,調遣的宮廷工匠所制,這些官式吻獸規制統一,形象優美,製作精良,與故宮早期琉璃吻獸同出一轍。瞿曇寺的地方吻獸也很豐富,與寺院地方建築相配,也有一部分是後來維修時將破損的官式吻獸換成地方吻獸的,其樣式千變萬化,手法自由怪異,顯示著地方工匠鮮明活潑的藝術個性。

古老的瞿曇寺經歷了六百年的風霜雨雪,屋脊上的吻獸如同守護神,忠實地挺立在各自的崗位上,沉默而威嚴,它們個個生氣勃勃,姿態萬千,樸拙中透出一股難以言喻的靈氣,似乎它們不是人工創造,原本就是大自然中的某種動物。六百年的風雨沒有改變它們的神韻,這些無言的建築裝飾顯示著歲月的漫長,用無形的文字書寫著六百多年的滄桑。

瞿曇寺是我國西北地區迄今為止保留最為完整的明代漢式建築。雖然歷朝歷代對瞿曇寺都進行了不同規模的重建與維修,但仍然保留了它古色古香的建築風貌。1982年瞿曇寺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政府多次投資,本著以舊修舊,修舊如舊的原則加以維修和保護,使瞿曇寺再現了古樸的原貌。

相關焦點

  • 高原上為何有一座「小故宮」
    由中院兩側的斜廊引步而上來到後院,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空間境界。後院前部的迴廊前特意設置隔窗,使人不能一下子盡覽後院,無疑成為從中院來到後院的過渡,這是中國建築布局設計中一種慣用的欲擒故縱的手法,等到走出封而不閉的迴廊,便顯後院殿崇院闊、廊軒臺明的景象,有一種莊嚴、崇高、明快、簡潔的感覺,這裡是寺院建築藝術的高潮。
  • 青藏高原「小故宮」瞿曇寺立體保護:「修舊如舊」又非「以舊復舊」
    青藏高原「小故宮」瞿曇寺立體保護:「修舊如舊」又非「以舊復舊」 2020-12-06 14:11:40「小故宮」瞿曇寺立體保護:「修舊如舊」又非「以舊復舊」  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中國西北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官式建築群瞿曇寺,雖名不見經傳,但卻被譽為是青藏高原上的「小故宮」。
  • 雲南隱藏著兩座小故宮,一座在麗江廣為人知,那麼另一座在哪呢?
    雲南隱藏著兩座小故宮,一座在麗江廣為人知,那麼另一座在哪呢?提到故宮,想必沒有人會覺得陌生,曾經它是明清兩代帝王居住的場所,是權力的中心,如今是廣受遊客喜愛的旅遊景點。故宮作為我國一張靚麗的名片,在人們的心中總有著不一樣的地位,可以說它不僅僅只是一座宮殿的名字,也是一種文化一種信仰。我國的建築技藝精湛,除了故宮以外還有一些建築因為其歷史原因或工藝精湛而被稱作小故宮,在雲南就有兩座小故宮,一座位於麗江的大研古城被廣為人知,而另一座很少有人聽過,那麼它在哪呢?
  • 青藏高原上的明故宮——瞿曇寺
    當炙熱的陽光照射在那明暗相映的河道上,用光線勾勒出它蒼老莊重的容顏,它像一位遲暮的老人,在歷經百年寒來暑往、風雪交替後,看透世間浮華,悟到人間真諦。它就這樣看著眼前奔流不息的瞿曇河,站成了最具代表的藏傳佛教建築。如果時間有記憶,如果歲月會說話,它,會向我們講述多少關於自己的故事?
  • 四川一座古鎮走紅,藏有上千座古墓,被譽為「地下小故宮」
    喜歡旅行的小夥伴一定都去過古鎮,而每個古鎮都有其獨特之處,最負盛名的莫過於江南地區的水鄉古鎮,給人古樸、典雅之韻味。所以,古鎮的特色之處也正是吸引遊客遊玩的最重要因素,而表現一般的古鎮就不得不尋找創新之路了。在我國四川地區就有一座著名的千年古鎮,不過並不是因為古鎮內的景觀有多麼迷人,而是因為地下存在的古墓。
  • 青藏高原「小故宮」:六百年前壁畫「修舊如舊」 被首次臨摹
    【解說】位於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的瞿曇寺是中國西北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官式建築群,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小故宮」。  【解說】瞿曇寺文物管理所負責人逯海章表示,寺內約1700多平方米的壁畫繪於明清,以佛傳故事為主,在西北首屈一指,因為敦煌壁畫繪畫時間最晚至元代,因此學界稱「前有敦煌,後有瞿曇」。之前,瞿曇寺壁畫出現了起甲、空鼓、酥鹼及鳥糞汙染等病害,如今壁畫修復已歷時三年,預計在2021年10月全部修復完成。
  • 河南省最大的清代廟宇,以「中原小故宮」而聞名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中華五千年上下的歷史在我們祖國大地上展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歷史,總要想一想中國的歷史。現在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河南還有個很有名的小故宮,就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故宮是明清兩朝的宮殿,在北京市中心。這裡有許多現代古代宮殿研究。
  • 四川成都有座「豪宅」,人稱巴蜀「小故宮」,卻因「小姐樓」有名
    而在四川成都有處「豪宅」,就是今天要講述的古建築就是人稱巴蜀「小故宮」的劉氏莊園,好了廢話不多說,讓我進入到講解環節。,相信大家通過影視作品也能知道什麼人能當上地主佬,那都是家財萬貫之人呀。公館光建築面積就佔了總佔地面積的五分之一,館內藏有文物超20000件,這兩萬件不止有文物還有很多的藏品,整個莊園的建築風格是我國近代半封建社會的建築風格,保存如此完整在整個巴蜀實屬罕見,況且館內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整個劉氏莊園又被人叫做「小故宮」。
  • 西嶽華山腳下的「小故宮」,上千年的歷史文化,門票僅售15元!
    都知道陝西是一個旅遊大省,每年迎接上億人次的遊客。特別是省會城市西安,近年來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上火熱,永興坊的網紅摔碗酒和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千萬級的流量。當然陝西的旅遊景點也是足夠吸引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收藏上百萬件文物的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嶺之巔的太白山,還有五嶽中最險要的華山。華山位於西安東邊的渭南市管轄的華陰市(縣級市),陝西旅遊景點雖然很多,但是要說自然景觀那還得算華山最值得一去。對於華山大家可以在網上搜到很多的文字、圖片和視頻,我在這裡就不再多描述了。
  • 中國四大高原中,為何沒有帕米爾高原?
    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地形呈西高東低階梯狀起伏,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這四大高原雄踞中國西北和西南地區。但是,除了這四大高原以外,在中國境內西端其實還有一個帕米爾高原。這座高原因山崖翠蔥而得名「蔥嶺」,其高原海拔在4000米~7700米之間,它是天山、崑崙山、喀拉崑崙山三大山系交匯之處,全球14座8000以上的高峰都與帕米爾高原有關。就是這樣一座「世界屋脊」,為何沒有入選中國四大高原呢?
  • 「小故宮」青海瞿曇寺局部明清壁畫臨摹保存
    中國西北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官式建築群瞿曇寺,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小故宮」,瞿曇寺壁畫面積達上千平方米,繪於明清,以佛傳故事和貼金佛像為主,因敦煌壁畫繪畫時間最晚至元代,因此學界有「前有敦煌,後有瞿曇」的說法。
  • 北京有個「透明」的景區,被人稱為「巖洞小故宮」,還是4A級景區
    旅遊景點在一個城市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旅遊景點的發展與城市的知名度和經濟發展有關,對一個旅遊景點的關注度越高,遊客就越多,這反過來又帶動了該景點在城市中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北京為例,作為一個歷史名勝和深厚文化內涵的地方,有許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景點,這些景點也是最吸引遊客的,不是有個鮮為人知的景點嗎
  • 四川成都有處「豪宅」,人稱巴蜀「小故宮」,卻因「小姐樓」聞名
    ,我們知道歷史上的地主都是經濟非常富裕,家底殷實的,可想而知,地主宅院的繁華程度,因此這座地主宅院也被稱為「豪宅」,因為莊園中不管是從建築風格,亦或是建築的保留程度上,都是具有很高的價值的,是代表我國近現代社會發展的建築,同時也是一座代表性的建築,後來改名為劉氏莊園博物館。
  • 開封有個公園爆紅,這裡被稱為華中「小故宮」,而且這裡風景秀麗
    河南作為中國眾多省份之一,雖然沒有經濟發展的優勢,但卻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大省,說起河南,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河南的鄭州、開封、洛陽,鄭州、開封、洛陽的省會,是河南乃至中國的重要城市,開封、洛陽在歷史上曾是歷史都城,歷代都在此建都,所以,這兩個城市的文化,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開封有個公園爆紅
  • 河南「慈禧行宮」走紅,人稱安陽「小故宮」,堪稱中原建築標本
    慈禧在歷史上的褒貶不一,有人說其奢侈靡費,殘暴,賣國求榮,也有人說其是歷史上少有的女子執政之一,有著一定的統治能力;任何事情都是有好必有壞的,不管怎樣,其早已成為了歷史,記入厚厚的史冊;我們今天說到的是一座慈禧曾下榻的行宮,又有著「小故宮」之稱的官宅,一起來看一看吧!
  • 山西藏著一座袖珍古堡,面積很小地道卻有上萬米,是北方小故宮
    就比如山西有名的張壁古堡,來頭可不小,不僅是中國十大魅力名鎮,還被稱為北方的小故宮,在這座古堡中,可是隱藏了很多珍稀的文物古蹟。因為古堡曾作為軍事要塞,所以有一個堡中有堡的連環設計。走進古堡後,你會發現裡面的路特別複雜,主道七拐八拐的,每條道都會通往各個充滿特色的小巷和民居。如果沒有熟人帶路,走進去很容易就迷路,甚至還很難原路返回。
  • 四川有座寺廟裡有9999條龍雕塑,被譽為綿陽的「小故宮」
    我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與之對應的各種建築更是經典,在我國所有的古典建築之中,宗教建築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形式,在我國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各種佛教寺廟、道教道觀分布在我國各省各地,構成了我國傳統豐富的民間文化,成為人們的精神依託。
  • 山東有座「民間豪宅」,人稱煙臺「小故宮」,門票12不輸喬家大院
    蓬萊閣,有天下第一樓之稱的黃鶴樓,更有那可與西湖相較量的大明湖等等,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諸多古老的城鎮,建築都是其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今天說到的就是一座位於山東的古建「民間豪宅」,一起來看一看吧!
  • 江蘇南京有處「豪宅」,門票18不輸喬家,人稱金陵「小故宮」
    先來看看甘家大院為何有金陵「小故宮」的稱呼。首先,甘家大院不是一代人修建成的,而是由幾代人,歷經多年才修建完成,院落的組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空間呈現豐富多變,既有高規格的建築,又有富家大院的象徵——花園。既展現江南民居的婉約秀氣,有咋會寧縣北方建築的恢弘,從建築風格上來看,甘家大院有「小故宮」之姿,完全可以被稱為江南民居界的「故宮」。
  • 煙臺有處「豪宅」,斥白銀數十萬門票僅80,被稱「中國小故宮」
    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度,境內人文景觀而非常豐富,於是便出現了留存至今的古建築與名人故居,當然也不缺各種徽商,晉商耗巨資修建的豪宅建築,在山東煙臺就有這樣一座由當地最有錢的地主修建的「豪宅」,為莊園式的建築風格,同時也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莊園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