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節,竟有如此唯美田園詩!

2022-01-07 翰墨文香苑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

芒種時節是農人非常忙碌的時節,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在古代耕作技術不發達、欠缺機器協助的情況下,芒種時節往往是全家齊上場。這種繁忙的景象在詩人筆下留下了影子,我們可以通過詩詞窺探一番。

《觀刈麥》 

唐 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白居易的這首詩真實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景象,全詩在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誇張、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場景,正是這樣的場景最打動人心,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也令人感嘆!

《時雨》 

宋 陸遊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鶯衣溼不去,勸我持一觴。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與白居易的憂國憂民相比,陸遊的詩則輕鬆愉悅了許多。芒種時節,農人插秧、唱著菱歌,一片熱鬧的景象,詩人則躺於竹床,悠閒納涼。如此和諧的畫面,多虧了「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

《耕圖二十一首·拔秧》 

宋 樓璹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齊。

清晨且拔擢,父子爭提攜。

既沐青滿握,再櫛根無泥。

及時趁芒種,散著畦東西。

樓璹以父任得官,初為婺州(今浙江金華)幕僚。紹興三年(1133年)任於潛縣令,在職期間深感農夫、蠶婦之辛苦,繪製《耕織圖詩》45幅,生動的描繪了農事的辛勞。

《新晴野望》 

唐 王維


新晴原野曠, 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 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閒人, 傾家事南畝。

詩中描寫初夏的鄉村,雨過天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和農耕活動。詩的語言秀麗,情調明朗健康,意境清新、明淨、開闊,宛若一幅優美迷人的水彩風景。

田園詩一直是古詩中的一股清流,

除了這幾首,

您還記得哪些田園詩呢?

延伸閱讀

忙種雅事

農曆五月十一。

暗香凝露、梔移月影,梔子花事;夏漸深,草碧遮蔽、路徑不識,修繕庭院正當時;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蛙鳴庭草,酴醾香夢,此時節可聽取蛙聲一片;煙萃三秋,外有四季,內無寒暑,賞玩盆栽而小天下;青梅煮甘釀,夕陽照畫舫,三五好友,倚月光。芒種,二三雅事。

芒種雅事 | 庭前蛙鳴

「新蟬噪罷亂蛙鳴。」芒種過後,真正酷暑來臨。庭前後院的蛙聲從三兩聲,到聒噪一片。惹得不好安眠。不過,私以為這卻是是極為雅致的事情。芒種為農曆五月初九,小弦月。月穿梭廣宇,人行池邊小徑。夏風習習過,蓮花還羞赧含苞。這時候入夜天清氣爽,風過而無燥熱;蛙鳴荷葉間,荷葉上,荷葉下,聲亂中有序,月光平鋪湖面之上,竟安然不散。慢行其中,包圍在蛙聲裡而不聞,世界沉寂寧靜。這已經是賞蛙鳴的第一層小小的雅了。

芒種之果 | 枇杷滿樹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枇杷與大部分果樹不同,不在秋或初冬開花,而在春天至初夏成孰,因此被稱是「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成熟的枇杷果子亦成朿掛在樹上,每個果子長3至5釐米,成圓形、橢圓、或長狀「琵琶形」。

枇杷古稱蘆橘,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英文作Loquat,來源於此。

在此獻一枇杷藥方,可肺熱咳嗽。枇杷葉、木通、款鼕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櫻桃大。飯後和臨臥時各含化一丸,很見效。

芒種雅物 | 盆栽

白居易詠:"煙萃三鞦色,波濤萬苦痕。削成青玉片,截斷碧雲根。風氣通巖穴,苔紋護洞門。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盆栽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為範本,精選和切截、彫鑿、拼接,佈置於淺口盆中,小小盆中,懸崖絕壁、險峰丘壑、翠巒碧澗;又或植松柏,其形蓋偃盤枝,針如屈鐵,懸根齣土,老本生鱗,已儼然數百年之物。靜靜賞盆栽,仿彿煙霞生隙地,仿佛日月在壺天,外有四時,內無寒暑。心胸寬廣,可小天下了。

芒種之花 | 梔子花

「恰回自家柴扉開,玉堂凝露暗香懷,新科與梔移月影,尺素存心結鄉愁」。初夏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採梔子花苞,浸在瓷碗裡,靜待花開,芬芳入眠。梔子,之於榴花,淡雅而從容。「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經歷一番風雨,梔子花皓腕凝脂,第二天,未聞街頭的賣花聲,那香氣已然飛至。摘了一朵別在第三顆鈕扣眼賞,向前行。山澗的溪水湍流卻越發寂靜,晚來的雨水順著石頭小徑流淌。沒有什麼比採一支花更好的了,也沒有什麼比林中哼唱更讓人沉寂。

芒種農事 | 修繕庭院

靄靄六月,庭院入夏了。繡球、梔子、茉莉、榴花,並不比春日寂寞。不過,庭院草深遮蔽,路徑不識,茂盛得似乎過了頭。一鋤、一鏟、一籃,在日出時起,趁著日光還不那麼灼熱,翻翻土,除除草,捉捉蟲。過於雜亂的樹木剪修一下,橘子、蘋果等果子還小,注意保護,不要被鳥刁啄了去。其實想起來,不是真的在修繕庭院,是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始知真隱者,不必在山林。」

芒種之味 | 煮梅

芒種時節有煮梅的食俗。正月開花的梅樹在此時已經結出梅子。梅子味道酸澀,難入口。故有煮梅。

酸梅湯:簡單的一種是用糖與梅子一同煮或用糖與曬幹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也有用鹽與梅子一同煮或用鹽與曬幹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比較考究的還要在裡面加人紫蘇。北方産的烏梅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如果在裡面加入桂花鹵然後冰鎮後再飲,則味道更佳。

梅子酒:將梅子酒裝在半透明磨砂瓶中時,黃澄澄,清澈而晶瑩的甘醇,真是一種甜美的誘惑。梅子酒是以梅子於蒸餾酒(通常是米類蒸餾酒)裡長時間浸泡入味的一種浸泡酒。所以,釀得好的梅子酒,同時兼容了水果酒的果香甜柔、以及蒸餾酒的濃烈,兩樣風情交揉一體,格外令人沈醉。煮酒論英雄,這芒種節氣,可以喝起來。

芒種之色 | 枝綠色

芒種時節,花辭樹,不再有春季那般轟轟烈烈的滿樹花樹了,所以,有芒種日祭餞花神的風俗。《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寫道:「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

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顆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所以,這時候草木蔥綠,滿目蒼翠,芒種之色為枝綠色。

芒種三侯

一侯螳螂生:螳螂因感受到陰氣破卵而出。

二侯鵙始鳴: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

三侯反舌無聲: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本期文章來源:老年之聲俱樂部、設計目錄

相關焦點

  • 今日秋分|音闕詩聽新歌《秋分》發布 別在秋分時節聽《芒種》了
    然而大街小巷所播放的仍然是最近很火的抖音神曲《芒種》。「一想到你我就Wu~~~~空恨別夢久Wu~~~~」,在大眾沉迷於《芒種》的旋律時,歌曲創作者音闕詩聽在今日凌晨又悄然發布新歌《秋分》。海外黨還在糾結怎樣用網易雲、QQ音樂等音頻軟體聽音闕詩聽歌?使用愛加速,一鍵快速回國,秋分時節在海外也能聽《秋分》。
  • 芒種的詩句芒種說說句子白居易關於芒種的詩芒種是什麼意思
    唐代元稹有《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  「芒種看今日,螗螂應節生。彤雲高下影,安鳥 鳥往來聲。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後兩句指的是芒種時節人們對農事的關注。按農曆,芒種屬於五月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需要馬上收割。因此,芒種也可以理解為「忙種」。
  • 老了,有個小院,粗茶淡飯,詩酒田園 (唯美!)
    老了,有個小院,粗茶淡飯,詩酒田園文字 | 鄭有義  朗誦 | 趙晶
  • 十首芒種詩詞: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陸遊這首詩描寫了芒種來臨時,家家戶戶農忙的景象。「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生動反映芒種時節播種穀類、收割麥類的景象。詩人自嘲是一個懶惰的人,整天躺在床上,年紀大了,頭髮也懶得打理,最愛下雨時的這一抹清涼。
  • 「芒種節氣」芒種是什麼意思 芒種詩詞有哪些 芒種習俗與養生
    本期芒種的專題,Maigoo節氣小編就為大家介紹芒種的習俗、農事活動、養生知識還有芒種詩詞,讓您體會一下「芒種芒種,連收帶種」的忙碌時節。1、芒種是什麼意思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 《紅樓夢》芒種時節送花神,唯美的畫面,充滿青春氣息!
    《紅樓夢》中祭餞花神畫面描寫的非常唯美,儀式非常的隆重,這一天是芒種,這天過了黃昏以後就等於春天過完了,等於跨到夏天了,那古代的風俗芒種這一天都要設擺各色的禮物來祭餞花神。我們現在很少聽到一個神叫花神,現在北方的人很少聽說到祭花神,但是蘇州到杭州看到花神廟,就是祭花神用的東西,基本上北方也很少看到,大概都是江南,裡面有一種美的東西,有一種唯美儀式也非常的隆重,大家都非常的看重,而且江南的春天大概也特別讓人家感覺到某一種美,並且充滿的青春的朝氣。
  • 芒種:田家少閒人,五月人倍忙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是幹支歷午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時。顧名思義,芒種,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漫長的農耕時代裡,節氣就是農事,節氣就是農時。
  • 芒種節氣,賞析陸遊的《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
    閒身自喜渾無事,衣覆燻籠獨誦詩。譯文芒種時節剛過,雨季就及時到來了;從紗帳內睡醒起身,(隱士)頭巾都睡傾斜了。停滯的白雲不願散去,常常遮住了古塔;野外的流水沒有聲響,自在流進了池塘。賞析讀了30多首古人寫的有關「芒種」的詩,總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思來想去,在陸遊的這句「閒身自喜渾無事」上找到了答案。芒種正是收穫蠶麥,播種水稻,鄉村最忙的季節。
  • 芒種節氣最有名詩詞 有關芒種的詩詞描寫芒種的詩句諺語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進入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顧名思義就是「芒」和「種」,「芒」是指有芒作物成熟,「種」是指夏種開始。此時,仲夏已至,北方麥黃,江南梅熟。「春爭日,夏爭時」是這個時節的最好寫照。「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宋代詩人陸遊在詩作《時雨》中就生動描繪出「三夏」的大忙景象。以下為芒種相關詩詞諺語介紹。
  • 深秋時節的夕陽下,樂昌這個研學教育基地的田園風光竟如此驚豔
    深秋時節的夕陽下,這個研學教育基地的田園風光竟如此驚豔動人 時下正值深秋時節 清和樂昌裡的濃濃秋色悄悄在田野裡展開 明朗透徹的天空與充滿魅力的田野 形成一幅淑氣醉人的深秋畫卷
  • 2017年芒種節氣具體時間什麼時候 幾點幾分迎芒種時節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5日19時37分,迎來「芒種」節氣,標誌盛夏時節即將登場。  專家提示說,此時節,人們要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而即將參加高考的考生也要注意防暑降溫。
  • 中國軍事博物館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張繼書趙學敏《芒種》詩
    芒種 2020年6月5日午時(11-13點)芒種是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正值北方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秋收作物播種之際,因此諧音得名「芒種」,諺語「春爭日,夏爭時」中「爭時」,即指這一時節的收種農忙,又稱「忙種」。
  • 今日芒種丨有種有收,幸福可期!
    今天12時58分,太陽達到黃經75度,芒種至。《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說:「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澤草所生,種之芒種。又是一年芒種日,這是一個收穫與希望並存的好時節 。林清玄說:「稻子的背負是芒種,麥穗的承擔是芒種,高粱的波浪是芒種,天人菊在野風中的盛放是芒種。」芒種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節。承的是收穫,啟的是希望。種下一個夢或是一顆種子,它總會在不遠的未來花開滿田,讓你收穫滿滿的幸福和歡喜。
  • 芒種: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穀物成熟,人們獲得幸福;也是一個播種的季節,人們灑下稻種,種下希望;這更是一個充滿詩香氣的季節,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夏日田園雜興》宋·范成大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樓說:樹上梅子金黃,杏子越長越圓肥,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則開始稀疏散落。
  • 芒種即「忙種」,古代以農立國,自然少不了跟芒種有關的詩詞!
    鬥指丙,太陽黃經達75°,一般是每年公曆6月5-7日是「芒種「芒種,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的意思。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溼度大,適宜晚稻等穀類作物種植。青梅也是上市季節,所以有煮梅之說!農事耕種以這一時節為界,過此之後成活率就越來越低。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芒種時節,生活就在一麥一稻之間
    這次就是如此。大雨如注還夾雜著豆大的冰雹,在狂風中四下裡飛濺,橫衝直撞地,那氣勢令人心慌、駭然;不能不擔心地裡的莊稼。次日,一旦抽出時間來,我和老公便驅車去田間鄉野四處看看。好在,雖經歷了一場疾風驟雨,麥田裡的情形且還尚好。縱然有小部分被風吹倒的麥子,不過還算不上嚴重,概不會影響日後的收割。
  • 芒種 | 花落知多少
    今日芒種。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是有芒之種穀可以稼種矣;是螳螂生、鶪始鳴、反舌無聲等三候;是花將離去,千樹落花紅;也是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我得承認,以上關於節氣芒種的註解,大部分來自網絡。畢竟,不查資料,你根本不知道伯勞原來就鶪;不加解釋,很多人還以為我在說去年那首熱門的網紅歌曲。
  • 「詩詞鑑賞」芒種時節,漫摘青梅嘗煮酒!
    時至芒種,春播收成,新果爭熟。田間農事忙碌不已,林間青梅也已綴滿青枝。而芒種節氣的最佳時令飲食是:梅子。古時候,梅子就已是皇帝御用的補品。成熟的梅子味甜汁多,酸甜適口,又被稱為「民間聖果」。青梅煮酒,據說夏朝就有了,南朝詩人鮑照在《輓歌》中寫到:「憶昔好飲酒,素盤進青梅。」宋代司馬光亦有《看花四絕句呈堯夫》曰:「手摘青梅供按酒,何須一一具杯盤。」芒種時節,一起欣賞有關青梅的詩詞吧!
  • 芒種忙乎多少事,一年最是好時光——《滿庭芳苑》芒種節氣專輯
    芒種風和時雨潤,郊原禾豆釀來春。朱洪滔(江蘇)栽秧割麥鬧翻天,一樣心思九不全。解甲歸鄉奔七十,無收卻種獨詩田。郝滿榮(北京)芒種時節忙種糧,南方晚稻正插秧。農時不誤行天意,華夏金秋看此章。黃慶雲(北京)時逢芒種秧苗綠,鬥指東南麥穗香。
  • 時雨及芒種,青梅醉英雄
    芒種,標誌著時序已進入仲夏,暑意中浸潤著溼氣。交織的繁忙,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收穫的季節,是一個田園風光的仲夏之夢。生命的豐厚來自於耕作,人生亦然,所有付出,才會有所收穫。一收一種,可收可種,道出了芒種節氣的內涵,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