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西安地鐵大雁塔站的一幅壁畫引發熱議。 阿琳娜 攝
中新網西安2月14日電(黨田野 阿琳娜)西安地鐵三號線一幅玄奘與泰姬陵「同框」的壁畫引發熱議。西安地鐵工作人員1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幅藝術作品,會有不同的理解,有民眾認為壁畫內容需要調整,也有民眾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此外,西安地鐵三號線保稅區站的壁畫,也被指出有將世界著名城市標錯地理位置的明顯錯誤。
近日,有網友針對西安地鐵三號線大雁塔站壁畫發微博稱,玄奘去的是天竺,公元六百多年。而泰姬陵則是一千年後的莫臥兒王朝時的建築。天竺是佛國,莫臥兒王國是伊斯蘭王朝。西安地鐵站壁畫「穿越」這一話題迅速引起熱議。
圖為西安地鐵大雁塔站引發熱議的壁畫。 阿琳娜 攝
14日,記者在西安大雁塔地鐵站內C出口看到,這幅名叫「天竺佛光」的「穿越」之作就位於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畫作中的玄奘居於正中央,身後是莊嚴肅穆的大雁塔,面前迎接他的則是聖潔純白的印度泰姬陵,整個壁畫色彩豔麗引人矚目。不時有乘坐地鐵的民眾前來拍照留念,並對其「評頭論足」。
「玄奘法師取經的時候沒有泰姬陵,希望有關方面能進行更換,畢竟它與歷史不相符。」西安市民郭彥民表示,西安作為一個文化城市應保持對歷史的嚴肅感。現場有不少民眾認為壁畫出現玄奘與泰姬陵同框顯得不嚴謹,希望其調整。但也有民眾認為無傷大雅,屬於藝術的升華。
據西安地鐵官方發布的解讀稱,地鐵三號線自2016年11月8日開通至今,以「新絲路之旅」為主題的三號線車站文化牆備受好評。針對網友質疑,地鐵文化牆設計方表示,壁畫《天竺佛光》是現代裝飾壁畫的視覺藝術特徵,畫面強調時空觀的交錯視覺表現,這與傳統畫面表現形式有著極大區別。傳統畫面往往集中表現發生在一個時間節點下的人物和場景。
西安地鐵工作人員1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西安地鐵文化牆的設計和最終展示經過了專家論證。作為一件藝術作品,用藝術的手段將過去、現在、將來在一張圖上表現下來,並不能單純地解讀為「玄奘去泰姬陵」。整個西安地鐵三號線是以新絲路為主題的,每個站點的壁畫都描繪了絲路沿線上的不同風情。藝術作品會產生不同的看法,有民眾認為壁畫內容需要調整,但也有民眾認為這是一個藝術作品,沒必要深究。
此外,還有民眾指出,西安地鐵三號線保稅區站名為《傳遞》的壁畫也有明顯的錯誤,壁畫中幾座世界著名城市的地理位置均有偏差。記者對比地圖發現,該處壁畫確有多處明顯錯誤,如將雅典標在了土耳其境內;將埃及的亞歷山大和開羅標到了沙烏地阿拉伯等。對此,西安地鐵工作人員表示會儘快落實此事,如果錯了會調整更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