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原作者允許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恭:《鄱陽樓楹聯》兩首
文/沈義漢
①
一樓冠三楚, 千年銀杏思希文,不雨小南海,文留薦福碑,涼依清風明依月。
三江壓群芳,一灣明月照止水,無峰水自秀,戈去此亭古,動看鄱湖靜看婁。
解:鄱陽樓也不遜於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碧雲軒門前的銀杏樹是範仲淹(字希文)所栽至今尚存。站在鄱湖中的瓢裡山,看彭蠡湖勝似小南海,此時此景不得不回想顏範二賢詞與薦福碑文的厚重文化,這時湖面的風吹來,實是心曠神怡,入夜借明月賞景,更有一番韻味。
三江指樂安,昌江,信江,流域是古饒州轄地,有景德鎮瓷文化,有德興的銅文化,有萬年仙人洞文化、有上饒信江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儒文化,被世界冠冕《姜夔》宇宙恆星,白石詞曲聖君等,應冠蓋群芳,回想宋末元初的芝山止水池,雖然沒有奇峰與芝山公園所相應,但有山清水秀之感,宋元之爭,金戈早已遠去,而今只留下一個止水亭,實是感慨萬千,欲遊鄱湖該以舟車為使,欲想觀樓,那就要細細品味,吳頭楚尾、三越南中國的重要歷史內涵。
②
鄱湖水自清,動觀止水靜觀樓,景樓暉日月,煙波浩渺,霧鎖長江,中流擊水西逝去。
瓢裡山常潤,涼借清風明借月,霞裳迎朝陽,湖光山色,激揚文字,縱情放歌韶音來。
解: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 因長期環保較好,一直是綠色生態平衡的一湖清水。饒城芝山的止水亭,當遊人仔細品味時,就可以倍感宋末江公止水一門,投水以身報國之精神,值後人所敬仰。鄱陽樓所建是在原鄱江樓之「古遺風範」所建,數千年來,從楊越到番邑乃至現在,都有很深的文化淵源,水向東流歸大海,而文化薈萃盡鄱陽。
在都陽湖中央有很多美麗的小島,特別是瓢裡山, 雖山不大,但年四季鬱鬱蔥蔥,山中有各種珍禽在棲息與覓食,站在此山迎湖風吹來,格外沁新。趕上明盛朗月之夜,你就會情不自禁地,把美麗的鄱陽與那陽湖去返歌、賦詩、寄語,實是人生有身以來一大愜意之感。
沈義漢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