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島陽主廟中的楹聯大氣磅礴,很有文化韻味,歷來為人稱道

2020-12-24 朝陽街知事

新的陽主廟山門

陽主廟戲臺

陽主是中國古代社會神靈崇拜的產物,過去齊地有八神,分別為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分別掌管天、地、戰爭、陰、陽、月、日和農桑四季。而陽主就是掌管人間水旱瘟疫的神,為了崇祀這位神靈,春秋時人們就在芝罘島上的芝罘山前修建了陽主廟。

陽主廟建成後,歷經多次修葺、擴建,達到了30餘間的規模,是膠東有名的道教廟宇。遺憾的是,1960年陽主廟被部隊佔用,後被逐步拆除,如今只剩下了戲樓和馬殿。但陽主廟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很值得人們品讀,其中,廟中的4副楹聯大氣磅礴,很有文化韻味,歷來為人稱道。

陽主廟山門上的楹聯為:

恩覃寰海

靈著之山

這8個遒勁的楷書大字,點染出陽主神橫跨青龍(芝罘山)之背、永鎮大海、普渡眾生的雄姿。

「恩」指陽主的恩澤,「覃」指延長、延及,「寰海」指海內,「靈」為神靈、靈氣之意,「著」是顯著、明顯的意思。陽主廟的4副楹聯中有3副提到了「之山」,其他兩副中的「之山」,很明顯指的是芝罘山,而本副楹聯中的「之山」與上聯中的「寰海」相對應,應該不僅僅指芝罘山,而是指包括芝罘山在內的廣大地域。整副楹聯的意思是:陽主護佑著天下山川及生靈。

陽主廟正殿正中供臺上端坐著陽主塑像,四大天王分站陽主兩旁,四面牆壁上畫著神仙畫。陽主像兩側有這樣一副楹聯:

秀麗之山數扇錦屏遮陽主

幽陽罘水一條玉帶束梁王

楹聯是用黃綾作底,從梁上垂下來的。「之山」即芝罘山(過去寫作「之罘山」),「罘水」,指環繞著芝罘島的海水,「梁王」即陽主,只是不知道哪朝皇帝封陽主為梁王。上聯的意思是:秀麗的芝罘山如數扇錦屏一樣拱衛著陽主;下聯的意思是:灑滿陽光的海水像一條玉帶似的環繞著梁王。從聯律的角度看,這副楹聯並不和律,除了平仄不合外,還有不規則重字「陽」。不過,似乎自古以來宗教聯大都如此,可能是「律不害意,以意為上」吧。

陽主廟後殿是陽主的生活區,後殿大門上的楹聯為:

明禋盛自嬴秦後

崇秩封從太昊前

這副七言聯可謂聯律工整,聯意大氣。「禋」,為古代燒柴升煙以祭天之意,泛指祭祀,「明禋」指明潔誠敬的獻享,蔡沉《書集傳》:「明,潔;禋,敬也,以事神之禮事公也。」嬴秦,指秦朝,因秦始皇為嬴姓,故秦朝又稱嬴秦。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9年、218年及210年三次東巡,三次登上芝罘山祭祀陽主。上聯的意思是:對陽主虔誠的祭祀自秦朝就開始興盛;下聯中,「崇」比喻高貴,「秩」原意為「根據功過確定的官員俸祿」,引申為「根據功過確定的官員品級」,「崇秩」可理解為「崇高的地位」。「封」指分封,這裡指得到很高的地位。太昊,號伏羲氏,是上古東夷的祖先和首領,執政時其活動區域主要在太行山以東,被稱為「三皇之首」「華夏文化之祖」。下聯的意思是:陽主在太昊之前就得到了這種崇高地位。這大概是《封禪書》中所說的「八神將自古有之」的意思。說陽主排在太昊之前,可見陽主的地位之高,也說明了陽主最初應是自然神,試想,如果是人物神,誰能排在三皇之首的太昊之前呢?從楹聯的角度看,下聯運用了楹聯創作中的「作襯」手法,用太昊襯託,以突出陽主的地位及對他的讚美。

芝罘區現存4座戲臺,分別位於陽主廟、毓璜頂、福建會館及天后宮。其他3座戲臺上的楹聯都是直接鐫刻在前面兩根石柱上的,故能長久保存,而陽主廟戲臺上的楹聯是鐫刻在木板上再掛在石柱上的。陽主廟主體建築於上世紀60年代後逐步被拆除,幸運的是戲臺還在,但楹聯卻不在了。

陽主廟戲臺位於其山門南幾十米處,與廟宇相對。過去每逢廟會和其他佳節,都有戲班在此演出。戲臺北向,方形高臺基,戲臺上豎著4根一抱多粗、兩米多高的方形青石石柱,很漂亮。前面兩根石柱上有一副楹聯:

齊墓秦碑百代興衰盡戲劇

之山罘水千年嶺谷賦歌聲

上聯中的「齊墓」,指位於芝罘山次峰康王墳上的「康公墓」,傳說戰國時齊康公因淫於酒色、不理朝政而被廢,流放於膠東,死後葬在芝罘山巔(根據筆者考證,此說不能成立)。「秦碑」指秦始皇東巡時在芝罘山上留下的兩塊刻石及秦二世東巡時在芝罘山上留下的一塊刻石,因是李斯所寫,俗稱「李斯碑」。始皇刻石約在唐朝時即湮沒,二世刻石經風吹雨淋後剩下的20餘字後來被官府敲下,放置在府衙,後不知所蹤。整副楹聯的意思是:無論是康公墓還是李斯碑,無數的歷史興衰如戲劇一般反覆上演,而芝罘山水千年不變,一直在傾聽戲臺上的歌聲。上下聯中,相對的「戲劇」「歌聲」,切合戲臺的特點。上聯側重說歷史如戲劇般不斷變遷,下聯側重說芝罘山水千年依然,與「百代興衰」之滄桑變化形成鮮明對照,同時言戲臺上的歌聲在千年嶺谷中飄蕩,餘音嫋嫋,引人遐思。此聯頗有意境,既富有歷史厚重感,又具有當地特色。

1992年,芝罘大疃村投資在原陽主廟外面重建了陽主廟,在新建的陽主廟中,只有山門上鐫刻了原來的楹聯,但上下聯還顛倒了。近年,我們已向大疃村村委及陽主廟道長提議,儘早將其他3副楹聯補上,以還原歷史面貌。

文 / 孫慧銘 彭守業

相關焦點

  • 芝罘島上陽主廟的傳說和康王墳為何修在山頂?
    後殿中也還供奉著陽主和他四位妻子,傳說是古代有四位美麗的少女趕海回家路過陽主廟前,發現有一個白玉石人很討人喜歡,想搬回家,怎麼也搬不動,於是就開玩笑說用每人手中趕海的藍子從遠處投他,誰投中了誰就是他的妻子,結果她們都投中了,當晚她們做了相同的夢做了石人的妻子,不多日這四位少女同時死去,傳說這石頭人就是陽主,四位少女都成了陽主的妻子。
  • 山海輝映,仙境煙臺之美麗芝罘島
    芝罘島,是中國最大、最典型的陸連島,坐落於山東煙臺市區最北端,當地人稱為「北島」。千百年來,這裡就流傳著徐福東渡、始皇彎弓、婆婆望夫等美麗的傳說,航海的人們供奉海神娘娘,祈求神靈保佑,渴望環海鏡清。傳說島的形狀似靈芝,所以取「芝」字,秦始皇第三次來島返回時,駕崩於歸途中,止於第四次,故取「罘」字。芝罘島,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島西北懸崖聳立,驚濤拍岸,景色壯觀。島東南水深浪輕,是北方的天然良港,四十多年前,它與大陸還牌半連半斷狀態,低潮時,一條長約兩千多米的沙埂便露出海面,人員、車馬可以自由出入。
  • 賀鑄很經典的一首詞,最後5字是神來之筆,歷來為人所稱道
    正如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賀老小詞工於結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結處一筆叫醒,遂使全篇實處皆虛,最屬勝境」。那麼,賀鑄詞的結尾究竟好在哪裡呢?本文就讓我們通過賀鑄的一首詞《愁風月》來看看它結尾的妙處。顧名思義,這首詞的核心便在題中的「愁」字上。可以說整首詞,便是賀鑄以精巧的構思和語言,逐步深入,抒寫了迴旋往復、無法排遣的離愁。
  • 小兩口沿海騎行山東半島,第6天威海-煙臺芝罘島-文成城堡-蓬萊
    其實芝罘島轉的真沒啥意思,最重要的是那裡不是一個環線,東線和西線都得原路進去原路出來,而且沒有景點可以看,芝罘島我感覺是最失敗的行程。轉芝罘島我感覺多走了23公裡的路,因為後面時間緊張,芝罘島的西線沒有走,就把中間的陽主廟門口轉了一下,連裡面的陽王廟也沒有找到,後面為了趕到媳婦的匯合地點,把部分的濱海路給捨棄了,也無所謂,不要求那麼完美,少走點就少走點吧,如果再繞路或者鬧個人主義的話一定要被媳婦罵的。後面的路也沒有走沿海路,一直就近走的內陸到達蓬萊的郊外住下。
  • 來煙臺芝罘島,這裡沒有人山人海,只有山和海
    這一傳說不一定可信,但足以說明:芝罘島,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芝罘島,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島南水深浪輕,是天然良港,島北懸崖聳立,驚濤拍岸,景色壯觀。,每一個古蹟都有很長很美的故事:老爺山腳下的陽主廟,堪稱中國宗教歷史上骨灰級的神廟陽主,是主管人間「天、地、日、月、陰、陽、兵、四時」的八神之一,是人們為祭奠齊梁王而建,表達了百姓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 他曾經為西湖寫過一副楹聯,這幅楹聯經過研究,竟然有12種讀法
    楹聯又叫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至今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在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經典楹聯不計其數,它們不僅反映了歷史的變遷,也更是作者情感的表達,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今天小編給您說一幅西湖的千古絕對,它有12種不同的讀法,而且它背後的故事也一波三折,究竟是怎樣奇特的楹聯呢?
  • 晏殊傷春惜時,寫下《浣溪沙》抒發感慨,下闕中兩句歷來為人稱道
    在這首小詩中的情感,經歷了幾個轉變階段。起初是閒適的快感,後來從快感轉變為感性,再轉變為平和,最後變成沉思。這首詞的第一句,表現出一種悠閒雅趣和愉快心情。散朝後閒暇無事,便將酒具搬到花園亭子裡,邊想著寫些新曲,邊喝些小酒,好不愜意。但不久,詞人的情緒就發生了微小的變化,從愉快變成了看日落時的感傷。日落後,花園裡的光線變得暗淡,自然影響了晏殊的心情。
  • 湛江民間習俗文化非常濃厚,各村各廟各不同
    位於吳川黃坡牛路頭的廣福堂總投資近二千萬,是吳川富豪李華盛的家鄉,廣福堂重建落成於2019年11月25日重光入夥,嶺南特色建築古韻雅致,大氣磅礴,沿著石階拾級而上,廟宇氣勢不凡,大氣磅礴,呼之欲出的雙龍盤旋,讓門口蓬蓽生輝,簷頂上的雙鳳呈祥,在陽光下泛著點點金光,牆壁上的浮雕栩栩如生,工藝精美,嶺南特色建築風格二進位格局,青色琉璃瓦,屋脊上惟妙惟肖的守護神,灰色的牆壁,全都沐浴在絢麗的朝霞之中。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成都望江樓楹聯賞析——崇麗閣楹聯
    崇麗閣建成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取晉代大文學家左思《蜀都賦》中「既麗且崇,實號成都」中「崇麗」二字,以稱讚樓閣宏偉美麗。樓高27.9米,全木結構,朱柱彩繪,碧瓦黃脊,翼角凌空,鎏金寶頂,屹立江邊,格外崇麗。歷代文人墨客在崇麗閣留下眾多楹聯,這些楹聯不僅紀念薛濤,更詠嘆蜀中萬裡山川、千古人物。
  • 旅遊:漫天戈壁上,淹沒在黃沙中的高昌古城看起來大氣磅礴!
    斷垣殘壁間,凋敝荒寂中,隱隱有戍邊的金戈鐵馬之吶喊嘶鳴,又盛放著漢唐恢弘雄渾的精神花朵。高昌故城遺址坐落在吐魯番市東面約四十公裡的哈拉和卓鄉所附近。自公元前一世紀建高昌壁,到十三世紀廢棄,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它是吐魯番地區千年滄桑的見證。從漢唐以來,高昌就是連接中原、中亞、歐洲的樞紐,它既是經貿活動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薈萃地。漢文化對高昌古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福建福州有處「豪宅」,一氣呵成不輸王家,磅礴大氣卻慘遭摧毀
    多平方米,其中居民房屋建築有六百多間,各式廳堂三十餘間,所有的建築呈長方形式展開,整個庭院呈現前後貫通展開,左右相互對稱,是典型的中國傳統的庭院建築風格,庭院面積雖然不大,但院內應有盡有,天井,花圃,水井等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院中,在建築布局上,廊迴路轉,縱橫交錯,雕梁畫柱,在設計構造上,將精巧,精湛發揮到極致,是典型的居民建築布局。
  • 李清照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有悲有狂更有膽色,最後一句震爍古今
    男為辛棄疾,站在豪放派巔峰的男人,詞中之龍;女為李清照,婉約派靈魂人物,詞中之後。但是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來,一首《青玉案》驚豔了世人;而當李清照寫起豪放詩來,一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振聾發聵。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現象是辛棄疾入選課本的作品不少,李清照卻只有三首入選,一首《夏日絕句》,一首《聲聲慢》,還有一首《漁家傲》。
  • 廣西楹聯第一村 欽州大蘆古村
    廣西楹聯第一村,大蘆村位於廣西欽州靈山縣東郊8公裡處,古村落始建於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有著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文化住宅群。大蘆村勞氏古宅共有九個群落,分別建於明清兩代。是廣西目前較大的明清民居建築群之一1999年6月,大蘆村被授予「廣西楹聯第一村」的榮譽稱號。古宅內保存三百多幅明清時期創作、沿用至今的傳世楹聯。這是一道古樸清新、琳琅滿目的民俗文化風景,折射出古宅內的人歷來重視耕讀文化。
  • 這個金碧輝煌、大氣磅礴的建築,憑什麼被稱為「東方的羅浮宮」?
    這個金碧輝煌、大氣磅礴的建築,憑什麼被稱為「東方的羅浮宮」?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被眾人稱為「東方羅浮宮」的景點。說起宏偉壯觀的建築,大家可能會認真想一想,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們中國的建築好像沒有吧。小編剛開始也覺得好像我們中國也沒有像歐洲那麼宏偉壯觀的建築。
  • 雅尼埃及金字塔前獻上《聖託裡尼》,震撼人心,大氣磅礴!
    作為世界新世紀十大音樂家之一,雅尼的經典樂聲蕩滌在世界各地的文化遺蹟之中。他的音樂透過古典的交響詩歌,融入現代樂器以及電子合成樂的美妙聲效,交織出如夢如幻、震懾人心的華麗樂章,為世界各地的樂迷們帶來了精神上的撫慰。
  • 望江樓楹聯賞析——崇麗閣楹聯
    崇麗閣建成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取晉代大文學家左思《蜀都賦》中「既麗且崇,實號成都」中「崇麗」二字,以稱讚樓閣宏偉美麗。樓高27.9米,全木結構,朱柱彩繪,碧瓦黃脊,翼角凌空,鎏金寶頂,屹立江邊,格外崇麗。歷代文人墨客在崇麗閣留下眾多楹聯,這些楹聯不僅紀念薛濤,更詠嘆蜀中萬裡山川、千古人物。
  • 遇見最美鄉村文化人,一道來品讀他的錦繡詩詞楹聯
    是的,你今天遇見了最美鄉村文化人,他叫徐龍保,湖北省通城縣五裡鎮相師村人,通城縣五裡鎮政府文化站長。自幼酷愛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詩詞、楹聯創作。參加各地的詩詞、楹聯競賽活動獲獎百餘次。被湖北省楹聯學會多次授予「湖北省優秀楹聯文化工作者」 稱號;2015年6月入選《中華楹聯報》、聯都網站、河南大河楹聯網聯合推出的「風流人物」全國《聯壇大賽精英錄》。2015年12月在湖北省楹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上被授予「湖北聯壇精英」稱號,2017年在湖北省楹聯學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會上,被授予「湖北楹聯30年·聯壇新秀」稱號。
  • 凡塵雲仙經典詩歌《陰陽》,大氣磅礴,蘊含著深刻的知識和哲理
    一、創作背景凡塵雲仙先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思考人生,探索真理,想要更清楚地認識世界,思考天地萬物的起源。天地萬物的起源是什麼呢?說法不一,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且各有一定的理論依據。《陰陽》這首詩,大氣磅礴,精妙絕倫,實屬精品佳作。三、詩歌解讀1.意境陰陽混沌初開分陰陽,清者升天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