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民間習俗文化非常濃厚,各村各廟各不同

2020-08-29 湛江肥仔

湛江地區各村神廟大集合,一千多萬到幾百萬不等的建築成本,讓人大開眼界,今天帶大家領略一下各廟宇的文化風採!

風景秀麗,青山環繞,空氣清新的官渡鎮山嘴筆架嶺第一高峰上,高大雄偉的青雲庵就坐落在這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之中,周圍的花草樹木為這座青雲庵增添了無限的光彩,更為這座山峰渲染了不少靈氣,香火鼎盛的青雲庵常常有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慕名前來參拜,還有觀光旅遊者到此遊玩。

庵內保存著兩塊光緒年間的牌匾,分別刻有「慈雲普蔭」「何仙古蹟」。大門上書寫著文採斐然,耐人尋味的對聯:「青山綠水如來地,雲淡風輕自在天。」託夢石的傳說,讓這裡承載著許多莘莘學子讀書求學的夢想。


位於吳川黃坡牛路頭的廣福堂總投資近二千萬,是吳川富豪李華盛的家鄉,廣福堂重建落成於2019年11月25日重光入夥,嶺南特色建築古韻雅致,大氣磅礴,二進位格局建築,門前鎮守著兩隻大石獅,門口一對雙龍"觀天覆地"盤抱,神採奕奕,呼之欲出的石柱,更添大氣之美,牆壁上的石材浮雕惟妙惟肖,和石柱相映生輝,趣志不凡。

內裡裝飾更是富麗堂皇,黃花梨木在細膩刀工的見證下,精美絕倫,每一塊雕花都是一件精緻的工藝品,有著福,祿,壽寓意的花鳥飛禽,在屋簷上散發著多姿多彩,錦上添花的呼應,襯託著簷頂上相互呼應的雙龍雙鳳,在陽光照耀下愈發光彩奪目。


吳川黃坡官江林村感應廟2019年11月23日重建落成,門前有兩頭威武凜凜的石獅子鎮守,沿著石階拾級而上,廟宇氣勢不凡,大氣磅礴,呼之欲出的雙龍盤旋,讓門口蓬蓽生輝,簷頂上的雙鳳呈祥,在陽光下泛著點點金光,牆壁上的浮雕栩栩如生,工藝精美,嶺南特色建築風格二進位格局,青色琉璃瓦,屋脊上惟妙惟肖的守護神,灰色的牆壁,全都沐浴在絢麗的朝霞之中。


吳川四大名神之一的大岸真衣廟,距今六百多年了,是吳川市文物保護單位,廟宇為三進格磚木結構,古色古香,浮雕精美絕侖,有著明代建築風貌底蘊,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築藝術傑作。歷來香火鼎盛,神威顯赫,每年農曆正月初八至元宵節,會有非常精彩的雙人舞「舞二真」儺祭活動,配上吳川八音嗩吶鑼鼓聲,人神共樂,非常熱鬧。



黃坡天后宮的天后聖母是黃坡鎮上的一墟之主,每年正月初十齣遊,一直到正月十六才回廟,位於舊市場旁,歷來香火鼎盛,逢年過節,每月初一,十五,很多人過來上香虔拜,廟內獨特的建築讓人目不暇接,由很多朱紅色的柱子支撐著,綠瓦紅牆,飛簷鬥拱,無一不透著古色古香的韻味。


富麗堂皇的吳川黃坡那羅村會聖堂廟宇,2019年重建,總投資六百多萬,廟宇高度在吳川是數一數二的,內裡金碧輝煌,令人讚嘆不已,附龍飛鳳的四條銅柱非常氣派,最突出的近神臺的四條菠蘿格實木,請了有名雕刻師傅所做,刀工精美,手工細膩,活靈活現,龍飛鳳舞,像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還有大量的實木裝飾也是巧奪天工,牆上栩栩如生的浮雕,藝術造詣很高,值得一睹風採。


吳川四大神有感應堂,霞街城外金輪,大岸真衣,塘尾阿婆,位於吳川限口的感應堂供奉著康皇大帝,也是四大神之一,門口有副對聯是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所寫,有近2百多年歷史,粵西狀元林召堂為它獻書,名氣響徹吳川地。

歷來香火鼎盛,古色古香的廟宇,門前的對聯,壁繪彩畫高貴典雅,渾然一體,透著歷史的厚重感。古樸生動的龍柱頂上有著金光閃閃的彩繪圖案,隔著綠色的琉璃瓦面,排列著神態各異的交趾陶,身懷絕技的十八羅漢一字排開,可愛憨厚的造型為廟宇增添了幾分生動。屋脊上張牙舞爪的雙龍更顯氣派,豪氣沖天!

位於吳川梅菉頭的觀音廟,每月初一,十五都有齋飯供應,也有很多信徒過來進香祈福,歷來香火不斷,民間傳說觀音能送子送女,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這幾天,都會有結婚了的女子帶上生果香燭過來求子,祈願家庭和睦,平安吉祥。

坐落在山清水秀的黃坡山下村的三官廟,是吳川總商會會長,人稱「建築王子」的慈善家龐建文捐資500多萬所建,整座廟宇看起來豪氣中透著古樸典雅,建築上雕梁畫棟,工藝精湛,彩門楹聯,門口的大理石柱為廟宇增添了無限的光彩,屋脊上的雙鳳戲珠,金輝碧煌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遠遠望去,整座廟宇顯得愈加富麗堂皇!

吳川黃坡新定村有著一座耗資500萬的廣福堂,雄偉壯觀的廟宇建在半坡上,分層而上的石階有種青雲直上的感覺,朱褐紅的圓柱子頂端雙龍彩繪畫工精緻,和屋簷下的拱手相互掩映,琉璃瓦卻是與眾不同,有著高貴的墨黑色,和頂上光彩奪目騰飛的雙龍對比鮮明,工藝精湛,帶給人們不一樣的視覺衝擊。

欣賞了十座廟宇,是不是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呢!想了解更多湛江的廟宇,記得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湛江旅遊資訊:湛江國慶邀請你來非遺文化周感受湛江非遺魅力
    湛江國慶旅遊資訊:這個國慶節,湛江邀請你來非遺文化周感受湛江非遺魅力!大家好,我是來自廣東湛江的諭言,喜歡分享湛江美食和湛江資訊的我又來啦。 #中秋話團圓#一年一度的國慶節終於到來。2020第七屆湛江海洋周如期到來。這個國慶節,在湛江金沙灣濱海休閒旅遊區,2020第七屆湛江海洋周的活動內容非常豐富。除了看沙雕展,還有湛江國家級非遺節目表演。
  • 瓊州海峽經濟帶 | 海口和湛江這些習俗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身在湛江,卻恍若海口,這兩地究竟有什麼樣的牽絆...  海口和湛江真的不是「失散多年的姐妹」嗎?不然怎麼會有辣麼多同款美食……  發現海口和湛江的美食、景點都很多相似之處,  辣麼,兩地的民俗文化是否也有同款呢?
  • 媽祖與湛江海洋文化
    自宋代閩人第二次南遷,把福建人對媽祖的崇拜信仰帶來以後,媽祖文化和雷州半島的海洋文化就相互滲透,相互融洽,形成了後來湛江文化獨有的精神特質,千百年來孕育了湛江人不朽的偉大精神和高尚品德。  湛江的海岸線長達1500公裡。作為海洋大市的湛江,在南海的孕育下,在積澱深厚的海洋文化的薰陶下,形成了湛江獨特的文化和精神。
  • 湛江有一位低調的神靈,民間信徒眾多,香火非常鼎盛
    湛江民間流行多神信仰,還信奉各種歷史上的人神,如媽祖、關公、康皇、華光、羅侯王、冼夫人等,很多農村的年例與這些神靈的生辰有關。其實,湛江還有一位神靈,民間信奉的人數比前面提到的幾位還要多,但非常低調,那就是觀音菩薩。 關於觀音菩薩是來自佛教或道教,是男是女,在湛江有不同說法。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習俗著裝,民間的兒童服裝及裝飾物
    另外,常見的圖案還有「多子多福」「喜上梅梢」「榴開百子」「萬事如意」「福壽綿長」「花開富貴」等,採取借喻、會意的手法表現出民間祝福孩子平安吉祥、生活美滿幸福的美好願望,也反映出我國民間傳統審美觀和文化習俗風貌。
  • 湛江民間的這些端午節風俗,你知道幾個?經歷過的人都老了
    兩廣地區是對傳統文化繼承得比較好的,湛江民間也有著一些端午節的習俗,經歷過的人至少有三四十歲了,但歲月如梭,童年的回憶還歷歷在目。對於端午的來歷,很多人以為是這個典故: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保存他的遺體,包粽子餵魚吃,這才有了端午節和粽子。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據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
  • 好奇怪,廣東湛江最土豪的地方是吳川,吳川人卻不承認是湛江人?
    在湛江,主要生活著三種人:雷州人,客家人,吳川人,同時流行三種語言:粵語、閩語和客語。吳川人原本是福建客家人遷移而來,說著粵語中的其中一種語言,由於太富有地方特色,就連說粵語的其他地方的廣東人也不能完全聽懂,即使相鄰的村子在語言方面也各有差別,常給人雞同鴨講的感覺。
  • 不同年代的湛江人取名愛用哪些字?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湧現出一大批 「建國」「衛國」80年代,則湧現了大量單字名如「偉」「強」等這些名字均帶有濃厚的時代印記那麼在湛江,人們又是怎樣給小孩起名的呢?「蝦」字於湛江正如「阿貓」「阿狗」之於北方既顯得親切,又方便記憶文章開頭所提及的多用於農村婦女的「妹」字則是一種暱稱家庭稱呼女孩為「妹」久而久之也就成為名字了依五行起名與民間信仰湛江地區,尤其是吳川一帶起名非常注重風水有的父母會帶上小孩的生辰八字
  • 高手在民間!湛江賣菜老大爺火了!
    高手在民間!湛江賣菜老大爺火了!正所謂「高手在民間」說到湛江的「高手」,你會想到誰?梁智濱笑稱自己是「搬磚的」,但「花式砌牆」不同於普通搬磚,要在電腦上構圖、拼花,訓練時他更是砌了多達三四百堵牆。02手繪10米湛江海蝦長卷為湛江加油
  • 如何評價湛江人?網友:我這麼「說」湛江人,他們不會打我吧?
    乍一看標題,大家是不是以為小編要說湛江人壞話?不存在的事情,因為小編就是湛江人,而且不至於「兇狠」到連自己都罵,哈哈哈。回到文章的主題,所謂「說」湛江人,歸根結底要和大家聊的是湛江人的特徵。1、迷信時至今日,湛江不少風尚,在外人看來難免「迷信」,比如拜神。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首要之事是拜神,之外,滿月、高考、做大壽……逢人生重要節點也會拜神。湛江人的家中幾乎都會供奉祖先神位及神明位,依然恪守農曆初一十五燒香的習慣……他人看起來的迷信,我們湛江人更願意理解為是傳統的保留與傳承,人生在世,總該相信點什麼?「神」其實是信仰,寄託希望。
  • 民間「箭客」齊聚樂都下營
    身著盛裝的群眾在家門口觀看射箭比賽,各村篩選出的射手們展示「百步穿楊」的絕技,讓鄉村熱鬧非凡。一邊是「花兒」歌手對幸福生活的吟唱,另一邊的草地上,民間傳統射箭已經「開弓」。比賽使用的是民間傳統牛角弓和傳統反曲弓。搭弦、拉弓、瞄準這些動作一氣呵成。在弓箭手的身上呈現出一種完美的運動身姿,只要箭手一射中,本隊的人都要為其慶賀一番。
  • 見證人生三十歲,各地有哪些有趣的習俗?說說湛江「炒粉兒」
    所謂「三十而立」(民間傳統習慣言虛歲,虛歲三十一則三十歲),毋庸置疑,三十歲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在湛江歷來有相關習俗,則「炒粉兒」——隆重的儀式見證慶祝。湛江「炒粉兒」的習俗,顯而易見不是簡單炒一份米粉,指已婚男性的妻子的娘家、本家族為三十一歲主角準備的見證慶祝的儀式。
  • 【尋找「最湛江」手信】為湛江土特產揚名
    湛江晚報於1月10日推出「尋找湛江最具特色手信」徵集活動以來,得到市民、商家的熱烈反響。連日來,推薦電話持續不斷。不少商家主動致電記者,提出希望能加入活動中來,為湛江土特產揚名。湛江市阿婆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年糕也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代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的美好願望。
  • 湛江萬達門口人與龍舞代表意義什麼
    湛江(海濱大道)萬達門口路過很明顯看到一個高大的雕塑藝術吉祥卡通圖案位置非常明顯位置就在萬達商城門口,許多路過的遊客市民都很明顯,視覺傳達效果不錯,簡單的一條龍簡化裹著一個人在中間,人的幽美的動作高舉著一個園球,龍追隨火球喜戲一種人龍舞蹈。
  • 端午節馬上到,民間有「躲五毒」的習俗
    各地區都有著濃厚的節日氣氛,到了端午節都要吃粽子,也有的地區在端午節期間會賽龍舟,端午節期間家家戶戶掛艾草與菖蒲,《荊楚歲時記》:「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也有的地方,在端午節期間放紙鳶、用艾草洗澡、身上掛五色的彩線、拜神祭祖等,不同地區的民俗方式有所不同。
  • 茂名鄉村民間生活習俗,看看他們日常生活和你家鄉有什麼的不同?
    幾千年來,茂名人有自己的農耕生活生產方式,有自己獨特的民俗生活習慣,他們的生活生產都是受到廣府文化的影響,自我形成新的茂名民間生活習俗。一、「茂名人年例大過年」。這句話意思是說茂名人過年例比過年還隆重,在外工作生活的茂名人過年,你可以不回家過年,但是過年例你一定要回家來做年例。
  • 湛江木偶戲入推薦名錄
    湛江木偶戲有著悠久的歷史,其發展、衍變與粵西地區宗教信仰、民風習俗、地方戲曲等緊密聯繫,融文學、表演、造型、雕刻藝術為一體,是地方民間藝術的典型代表,對於研究湛江地區的民俗文化、戲曲文化和社會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 湛江民間信奉的「白馬公」,來歷有兩種傳說,你更信哪一個?
    之前,我寫了湛江民間信奉的康公(又稱康皇、康王、康元帥)和華光大帝的來歷,很多網友要求我寫一下「白馬公」。雖然白馬公算是湛江的主要神仙,但很多村莊都有供奉他,或是建有白馬廟。這位神仙在歷史上是否有其人呢?他又是什麼來歷呢?主要的說法有兩種。第一種來自清代雷州知府張賡雲的《靈岡白馬廟記》:「白馬神姓董,諱晉,東晉時人……世居江西分寧,分寧者即今之武寧縣也。
  • 湛江婚嫁習俗丨湛江嫁女兒,「大妗姐」跟隨,事實不簡單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湛江人,始終不遺餘力地和大家分享湛江的風土人情,一直想寫湛江的婚嫁風俗,奈何內容寬泛,俯拾皆是,反而無從下筆。遲遲未曾下筆的湛江婚嫁習俗,私以為「大妗姐」最具地域特色,「大妗姐」是什麼?
  • 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划龍船是普遍習俗.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民間就會划龍舟以示紀念。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