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有一位低調的神靈,民間信徒眾多,香火非常鼎盛

2020-12-20 騰訊網

湛江民間流行多神信仰,還信奉各種歷史上的人神,如媽祖、關公、康皇、華光、羅侯王、冼夫人等,很多農村的年例與這些神靈的生辰有關。其實,湛江還有一位神靈,民間信奉的人數比前面提到的幾位還要多,但非常低調,那就是觀音菩薩。

關於觀音菩薩是來自佛教或道教,是男是女,在湛江有不同說法。湛江民間的香火宅中,供奉的是「南無慈航觀音大帝」,但在寺廟中,「滴水觀音」或「送子觀音」又明顯是女性的形象。

記得南三島有一位阿婆,每逢初一十五的早上都要吃齋,煮一鍋甜面給大家吃。問她原因,她說是自己在拜觀音,從十幾歲開始堅持到了七十多歲。

據了解,佛教規定信佛者初一十五要吃齋、誦經、敬佛,進而在民間流傳開來。所以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觀音菩薩是最為百姓所熟知的佛教菩薩之一,所以自然就有「初一十五拜觀音」的說法了。

觀音菩薩誕辰、成道、出家的日子,分別是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依然是佛教寺廟香火鼎盛的日子。

湛江的佛教信仰是從隋唐時期隨中原人口遷入而傳入的,是湛江傳入最早、流傳最廣的大型宗教,海康縣(現雷州市)有「佛教之鄉」之稱,觀音菩薩是重要的佛教主神,因此在湛江的歷史算是非常悠久了。

廣東沿海地區民間對觀音的信仰已深入人心,主要是跟「南海觀音」的形象有關。《大唐西域記》曾記載:漕矩吒國有商人在南海遭遇颱風迷路,只能苦苦祈求觀音護佑,觀音顯靈讓他回到本國,從此該國商人將南海觀音當成了保護神,並為菩薩建立了佛塔。這就是「南海觀音」說法的由來。

中國的南海觀音一般是指以東海的普陀山為道場的觀音信仰,後逐漸傳到廣東、海南地區。漁民將南海觀音視為海上保護神,並視為「大慈大悲」的慈母化身,已經忽略了觀音菩薩最早是由男神演變而來。中國沿海很多海濱景點都有大型的南海觀音雕像,非常壯觀。

中國的南海觀音形象,還加入了中國傳統特色,如善財童子,龍女,楊柳、淨瓶、鸚哥、蓮花等,尤其是在民間多子多福觀念的影響下,「送子觀音」已成為湛江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這些民俗化的演變,使得觀音從佛教的「四大皆空」中走出來,成為福神、善神、財福、有求必應神。

在湛江民間,觀音菩薩的女性信徒特別多。相對於媽祖來說,觀音的女性形象更加典型,被賦予的功能更加全面,特別是那種「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情懷,能讓在封建社會中的弱勢女性,找到心靈的慰藉,成為無所不能的化身。

湛江地區有著廣東省最長的海岸線,沿海遍布漁港,人口多達800萬人。對老百姓來說,千手觀音、海島觀音、楊枝觀音、白衣觀音、送子觀音等形象,都是他們樂於接受的,體現了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的大愛,順應了民心民情,感召力強,從而使得觀音信仰在民間越來越多,成為湛江老百姓供奉最多的神靈之一。

因為信奉觀音,湛江農村有人名「契觀音」的風俗。比如「陳觀武」、「梁觀生」等名,中間有一個「觀」字,就是為了尋求觀音的護佑,這樣的名字在吳川、坡頭尤其多。

湛江地區明確以「觀音」二字命名的有麻章區麻章鎮的觀音閣、廉江安鋪鎮的觀音廟、廉江市佛香山觀音寺、雷州南興鎮的觀音堂等。其中,廉江佛香山觀音寺佔地1251畝,投資約2億元。吳川王村港的海邊的「南海觀音」(又名「送子觀音」)雕像,已經成為婚紗攝影的取景旺地。

吳川王村港的南海觀音像

最後給大家列舉一批湛江的老字號佛教寺庵,大多都供有觀音菩薩像,也供有其它的佛教菩薩,需要祈福的可就近選擇。黑體字的是比較大型的。從這眾多的寺廟庵堂的名錄中,也可以看出湛江供奉觀音的香火有多旺。

赤坎區——福壽山玉佛寺、南方路的清涼寺、九二一路的青雲寺、興華路的持名靜室、文西路的靜覺林庵;

霞山區——解放路的鏡華庵

麻章區——湖光巖的楞嚴寺、白衣庵、湖光鎮的囟明庵、湖塘村的敬雲寺、太平鎮的古明山寺、通明村的蓮華庵、麻章鎮水流溝村青蓮庵

經濟技術開發區——硇洲島上街村的寶蓮庵

雷州市太多了,必須分鎮來列——

雷城鎮:天寧寺、天竺庵、阿蘭若寺、慈觀庵、報恩靜舍、菩提庵、悟真庵、凖提庵、法華靜舍、支提洞、西竺靜室、紫竹庵、白波庵、福田寺、瑞蓮庵、蓮覺靜舍、紫林庵、紫蓮庵、華藏精舍、萬林靜舍

附城鎮:高山寺、長壽庵、真如庵、仙橋寺、蓮宗寺、鎮潮庵

英利鎮:萬壽庵、萬巖庵、人心庵、福囟庵、東山庵、如是寺

南興鎮:覺園寺、慶善庵、有靜靜室

烏石鎮:明見寺、寶成寺、寶明寺、蓮池寺、高峰寺

覃鬥鎮:福田寺、寶和庵

沈塘鎮:普廣寺

海田鎮:彌陀精舍

白沙鎮:明清靜舍

楊家鎮:華開寺

唐家鎮:羅峰靜舍

北和鎮:天台寺、明新精舍、寶林舍、龍山寺

調風鎮:寶林寺

龍門鎮:明覺林、天林寺

徐聞縣——徐城鎮的華捍寺、南門頭的三元堂、下橋鎮的濂山寺、大黃鎮的西來寺、海安鎮的石蓮山寺、曲界鎮的人心庵

遂溪縣——遂城鎮的護國寺、玉泉庵、龍華庵、沙坡村的福善庵、城月鎮的天華庵

吳川市——吳陽鎮的白衣庵、古興龍寺、中山鎮塘六村的白衣庵、淺水鎮橫塘新屋村的觀音廟、王村港的南海觀音像

坡頭區——官渡鎮山咀村的青雲庵

關於湛江民間流傳很廣的觀音信仰,你是怎樣看的?以上列舉的佛教寺廟中,有哪些是你去過的?有些寺庵名的資料比較久遠,如有改動,歡迎指正補充。

相關焦點

  • 臺灣寺廟眾多 香火鼎盛
    臺灣寺廟眾多香火鼎盛 (5/8) "← →"翻頁
  • 湛江民間習俗文化非常濃厚,各村各廟各不同
    風景秀麗,青山環繞,空氣清新的官渡鎮山嘴筆架嶺第一高峰上,高大雄偉的青雲庵就坐落在這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之中,周圍的花草樹木為這座青雲庵增添了無限的光彩,更為這座山峰渲染了不少靈氣,香火鼎盛的青雲庵常常有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慕名前來參拜
  • 民間故事:土地公為了香火鼎盛,不惜把信徒家的牛藏起來
    #中國民間故事村子的中央有一棵不知道生長了多少年的老榕樹,榕樹下有一座小小的土地廟,村民每逢初一十五都會來這裡上香。因此,土地廟的香火還算是很不錯的。一天,土地公坐在廟裡想著如何能讓自己的香火更加的鼎盛。這時,一個農民慌張地在村裡四處尋找著什麼東西。土地公並沒有太在意,直到他來到自己的跟前祈求說:「土地公,請保佑我能找到自家耕田的牛,我們全家就靠這頭牛下田,土地公保佑。」
  • 西藏有一財神廟,香火鼎盛,你去過了嗎?
    我國地大物博,旅遊資源相當豐富,在我國大大小小的景區有著無數個,其中寺廟也是非常受人歡迎的,每逢佳節人們都會到寺廟上香祈願,這種方式已經成為我們的習俗了,而寺廟也因為供奉的神靈不同而作用不同
  • 重慶地區有座佛山古寺,香火鼎盛,環境優美
    眾所周知,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自然景區和人文景區,不論是古代文化遺址還是經期的仿古建築鑄就的景區,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著眾多遊客的青睞,在文化領域內,比如:佛教文化的發展也是我國旅遊景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史料記載,東漢永平十年,從當時在位的漢明帝於洛陽建立的第一座官辦寺廟開始,在華夏大地上已經起起落落地走過了幾千年歲月,其中不乏很多「佛門聖地」,成為一方信徒的精神支柱,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的便是古劍山,此地地處於重慶綦江區,環境優美、歷史悠久,每年都有國內外遊客前去遊覽。
  • 香火鼎盛逾百年 馬來西亞三聖宮見證華人發展史
    香火鼎盛逾百年 馬來西亞三聖宮見證華人發展史
  • 關於湛江「有求必應」的羅侯王廟,民間的傳說太神奇了
    湛江的麻斜半島,因軍港而出名,但對老百姓來說,麻斜最出名的還是那座「羅侯王廟」,又叫「大王公廟」。清初,當局曾在麻斜渡口設置炮臺,故又有「炮臺公廟」之稱。這座廟建於元朝末年,以「有求必應」而著稱,香火特旺,特別是每年正月十五那天更是人山人海,晚上的「海上遊神」轟動全城。「羅侯王廟」供奉的是誰呢?
  • 中國最神奇的寺廟:破敗不堪卻香火鼎盛,缺哪路神仙自己造
    中國最神奇的寺廟:破敗不堪卻香火鼎盛,缺哪路神仙自己造關於寺廟我們都是非常熟悉的,因為在中國有許多的寺廟,而有的人還會特意前往寺廟燒香拜佛。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寺廟都是非常輝煌壯觀的,不僅有著華麗的外表,甚至連裡面的佛像都金碧輝煌。
  • 這間臺灣的寺廟收留流浪貓,沒想到變成一座香火鼎盛的「貓廟」~
    今天說的這間廟宇,有一點兒不太一樣...這間「三重義天宮」位於新北市三重區,香火鼎盛,香客眾多...每每到各種節日慶典的時候,全是大場面...跟尋常廟宇不一樣的是,這間義天宮除了神靈香客和廟祝以外,還生活了一群喵星人!
  • 探訪臺灣香火最盛的媽祖廟:擠滿眾多虔誠的信徒
    中新社臺中四月二十一日電 題:探訪臺灣香火最盛的媽祖廟  中新社記者 翁陽 黃少華  「三月祭媽祖,四月迎王爺」。每年農曆三月前後,臺灣各地媽祖廟的慶典與進香活動便陸續登場,此起彼伏。但說起現在全臺香火最盛的媽祖廟,恐怕要數臺中縣的鎮瀾宮了,而由其舉辦的一年一度的「媽祖文化國際觀光節」,現已成為全臺最有影響的文化盛事之一。
  • 柬埔寨一個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來姐妹廟看看吧!
    Prasat Preah Ang Charm位於柬埔寨暹粒王室公園旁邊,寺廟規模不是很大但香火鼎盛。除了當地人還有很多外國遊客也前來膜拜。寺廟門口還有警察維護秩序。院兒裡有一隻跪下的白象,像是銅或鐵澆鑄的,是空心的,外面刷了漆,栩栩如生。
  • 【田野】張珣 | 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信仰的香火觀念與進香儀式
    接下來,我們以大甲進香的部分重點數據說明,進香時以香做媒介,香火、香灰與媽祖香爐三者展現的靈力關係。李獻璋認為中文將刈香與掬火都合稱為進香。但是進香一詞,只是往寺廟拈香禮拜神佛,與臺灣福佬人習俗並不相應。臺灣的刈香與掬火不但有乞求香火之意,更是以乞求香火為真正目的。信徒個人的叫刈香,神與神之間的叫掬火。信徒認為刈香與掬火可分得該神明的一部分靈力回去。
  • 年初一臺北關渡宮香火鼎盛 民眾「搶頭香」(圖)
    臺海網1月27日訊 大年初一,臺灣各大寺廟都香火鼎盛擠滿了閣家前往祈福的善男信女,尤其是除夕夜吃過年夜飯之後,趕去廟宇「搶頭香」的盛況更是驚人。以臺北市為例,包括龍山寺、關渡宮、行天宮、慈佑宮等大廟附近凌晨都人潮擠爆且大塞車,城開不夜,熱鬧不已。
  • 日本民間的一位名偵探神靈,「咕隆咚」之神參上
    從前,在日本熊本縣天草地區,流傳著一位人稱「咕隆咚」的神靈,直到今天仍被祭祀在龍嶽町大道地區(今天日本上天草市)的丸田。話說它的神之體是一塊五十釐米左右的天然石頭。祭祀咕隆咚的地方沒有神殿,甚至連小廟都沒有(今天似乎有了),只是將石頭圍成一圈,然後在上面放一塊扁平的石頭而已,十分寒酸。不知道它 的人,說不定都注意不到它的存在。雖然咕隆咚其貌不揚,卻備受當地人的尊崇。人們都說,這位神明是幫助尋找盜賊和殺人兇手的神,而且十分的靈驗。
  • [張珣]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信仰的香火觀念與進香儀式(內含日籤)
    接下來,我們以大甲進香的部分重點數據說明,進香時以香做媒介,香火、香灰與媽祖香爐三者展現的靈力關係。李獻璋認為中文將刈香與掬火都合稱為進香。(22)但是進香一詞,只是往寺廟拈香禮拜神佛,與臺灣福佬人習俗並不相應。臺灣的刈香與掬火不但有乞求香火之意,更是以乞求香火為真正目的。信徒個人的叫刈香,神與神之間的叫掬火。信徒認為刈香與掬火可分得該神明的一部分靈力回去。
  • 化州南山寺,始建於盛唐時期,距今已有1200年歷史,免門票香火錢
    化州南山寺位於廣東省茂名化州市麗崗鎮尖崗嶺,又有名叫麗崗嶺,離麗崗鎮政府駐地一公裡左右,離麗崗鎮街道也是一公裡左右,有農貿市場,有購物超市,有醫院,有旅館,有汽車站,生活方便,交通發達。由於種種原因,南山寺近代史上曾一度被拆除,香火斷供。七十年代,小編小時候和村中老人家去黑石嶺放牛,曾經爬上過尖崗嶺,趁過尖崗圩。
  • 全球佛教信徒最嚮往的菩提樹,釋迦牟尼在此悟道,終日香火不斷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尤其是在亞洲地區,很多國家內都是有信奉佛教的。大家應該都知道,佛教最早是起源於印度的。而佛祖釋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叫做喬達摩·悉達多,是在一棵菩提樹下悟道才成為佛祖。
  • 鹿港走筆:嫋嫋香火裡的「兩岸印記」
    「兩岸印記」 新華社記者 趙博 西鄰臺灣海峽的彰化縣鹿港鎮,是一座民間信仰氣息濃厚的古老小城。   圖為鹿港天后宮的匾額。(官方網站資料圖片) 若以香火鼎盛而論,龍山寺恐須讓位於天后宮。鹿港天后宮又稱舊祖宮,創建迄今已逾300餘年,是臺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神像的廟宇。 這尊神像,由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1683年奉請護軍來臺,因長年累月受香火薰染而成黑面,世稱「黑面媽」。清軍收復臺灣後班師回朝,神像留在了鹿港。
  • 湛江民間信奉的「真武大帝」,曾被多名皇帝加封,地位顯赫
    湛江農村有不少「真武廟」、「真武堂」、「北帝廟」,其實都是供奉的同一位神——真武大帝。印象最深刻的是吳川吳陽市蛤嶺村的北帝廟,由湛江首富陳華帶頭捐贈,僅僅他兩兄弟就捐了698萬,總投資超千萬,重修了這間村廟。
  • 廣州佛學氛圍最濃的寺院,香火鼎盛,遊客贊其為信眾瞻仰聖地!
    提起中國佛家寺院,想必很多人都會很熟悉,因為或多或少身邊都會有佛教信徒,每逢初一和十五時會去寺廟祈福求願!但是因為大多數寺院門票的緣故,使得大部分不能進入求得心理慰藉,實在令人感覺到遺憾。今天,蟀大叔跟大家介紹個中國香火鼎盛,備受尊崇的寺院,可免費進入祈福,國內外信徒眾多,擁有智慧傳承,遊客贊其為信眾瞻仰聖地!這個地方就是廣州佛學氛圍最濃的六榕寺院,始建於梁大同三年(537年),原名寶莊嚴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北宋初毀於火災,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為淨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