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 17:16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徐敏
眼下,鄉村振興戰略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實施,湧現出多種發展模式和路徑。永康經濟開發區夏溪村則以楹聯文化作為留住「鄉愁」基因的載體,致力打造一個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富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宜居、富民、和諧美麗鄉村,走出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19日上午,夏溪村黨支部書記胡小玲從中國楹聯學會會長蔣有泉手中接過「中國楹聯文化村」授牌,意味著該村成為了永康首個獲得「中國楹聯文化村」殊榮的村。
中國楹聯學會的專家學者一行,永康市政協副主席胡濰偉,永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社科聯主席呂品洪,永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胡文建等相關負責人一起見證了這一榮譽時刻。
記者了解到,夏溪,古名夏川、下溪,已有700餘年歷史,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1976年,該村曾出土新石器時期的石斧、石刀,2003年後挖掘發現了西晉古墓遺址。這眾多的遺蹟都展現了夏溪村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
「夏溪村有村民1200多人,以胡姓為主,族人恪守『以農務本,不廢儒業』之祖訓,弘揚耕讀傳家傳統,代不乏賢。其中,在宋時有原衢之胡潭先考胡鏊是宋元祐戊辰進士,仕廣州太守,順天府京兆尹。族中還有未仕之邑、郡庠生、廩生、貢士、太學生多達70餘人。」胡小玲介紹。在新時期,夏溪村也是人才輩出,進入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人民大學、中央黨校深造的有志青年層出不窮。
2004年,胡小玲帶領夏溪村村兩委班子和全體村民,規劃建設了10.8萬平方米的新區,讓村民實現家家有店面,戶戶入駐新居。如今的夏溪村倚靠工業企業而富,吸引了8000多名外來人口在該村生活、經商創業,不僅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僅去年,該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就達到1000多萬元,成為開發區甚至全市有名的富庶村,基本過上了「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依」的富足生活。
富裕後的夏溪村十分重視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文化建設。2007年以來,該村多次進行村莊環境改造,建成了溪湖公園、長廊公園等休閒活動場所;建設了村文化禮堂、文化廣場、文化長廊和體育廣場,讓村民的閒暇時光有了更多的去處。
為了留住鄉愁記憶,延續歷史文脈,夏溪村村兩委以爭創「中國楹聯文化村」為契機,積極打造文化鄉村,培育文明鄉風,開展「迎新春、送對聯」、詩詞創作講座、楹聯文化講座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提升村民文化品位,讓村民信仰樹立起來、生活充實起來、精神快樂起來,激活鄉村振興的「文化魂」。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拿到『中國楹聯文化村』這一國字號榮譽,對夏溪村來說,是鄉村振興的新起點。」胡小玲表示,接下去該村將再接再厲,以黨建為引領,把新農村建設與文化建設相融合,結合2A級景區村莊的創建,傳承和發揚楹聯文化,打造充滿深厚文化底蘊與文化魅力的幸福夏溪。(編輯:徐敏)
15403726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