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報首席記者 何春林 實習生 王芊
昨天是立夏,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吃雞蛋、喝立夏粥……關於立夏,你知道哪些習俗?昨天又是怎麼度過的?
這天,大家打招呼都是「今天你吃蛋了嗎」
講述人:張瓊芳
我是江西鷹潭人,目前定居在株洲。昨天一早,媽媽就打電話叮囑我:「今天立夏,要記得吃雞蛋。」
其實,不用媽媽提醒,立夏吃蛋的習俗我一直保持至今,儘管我遠離家鄉多年。
我共做了三種,荷包蛋、蒸雞蛋和水煮蛋,樣數不及小時候。小時候家裡的大人會準備水煮蛋、水蒸蛋、荷包蛋、鹹鴨蛋和蛋包肉等,往往是一桌子雞蛋,各式各樣的都有。
每年立夏,爸爸媽媽會要求我們小孩子每種樣式都必須吃一個,說是「今天吃了雞蛋,接下來一年都有力氣幹活」,同時也寓意著即將到來的夏天圓圓滿滿。
作為小孩子的我們,是很喜歡立夏的。一方面是因為過節,家裡的大人都十分重視,小孩也都喜歡熱鬧。立夏這一天,我們老家家家戶戶還會宰殺自家餵養的鴨子,然後將新鮮的鴨肉端上菜桌。
除了吃,立夏當天,爸爸媽媽都會給我們買新的衣裳新的涼鞋,這可是我們迎接夏天的新裝備,怎麼能不期待呢?
現在,我仍然保持著立夏吃雞蛋的這個習慣,也會煮給我的孩子吃。相比孩童時期的感受,如今更多的是一種對故鄉的懷念。
立夏的雞蛋,就是故鄉的味道,裝著我無憂無慮的童年。
一碗立夏粥,滿是「媽媽的味道」
講述人:何慶華
我是一名「80後」,老家在耒陽,在株洲讀書、工作10多年了。立夏這一天,印象最深的就是吃立夏粥。
立夏粥是屬於立夏的專屬食品,每年這一天,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熬製立夏粥喝。我問過媽媽,這是為什麼?媽媽也答不上來,只是告訴我,她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年立夏也會熬製立夏粥給他們喝。
立夏粥做法比較簡單,有點大雜燴的味道,但相比平日裡單純的白米飯,要豐盛多了。每年立夏,家家戶戶要用米豆腐、糯米丸、油豆腐、等十餘種佐料同鍋煮食,同時吃雞蛋、鴨蛋。
印象深刻的是,竹筍和香椿必不可少。這個時節,竹筍和香椿採摘雖然到了尾聲,但還算是時令菜品。新鮮的竹筍使得立夏粥更為鮮美,香椿則使得立夏粥有股清香。
立夏正是插秧季節,受農耕文化影響深厚的農夫們,熬製立夏粥,也是在表達對豐收的美好祝願。每年立夏這天,媽媽都會做好立夏粥,放學回家,基本以粥為食。
遺憾的是,只有立夏這天才能吃到立夏粥,而且似乎是耒陽特有。和很多在外地的耒陽人聊到這個話題,大家都有一個感慨:立夏粥就是媽媽的味道,兒時的回憶。
立夏了,可以去江邊抓蝦摸魚了
講述人:葉曉紅
我來自浙江麗水市青田縣,是一名大四的學生。「九山半水半分田」就是形容的我們這兒。立夏是我們這兒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氣。
我印象中的立夏,和兩種食物有關:豌豆飯和豌豆餅。一顆顆綠色的小豌豆,預示著夏天的到來。
豌豆飯通常是由糯米、肉或火腿,青菜或竹筍、豌豆組成。同時還可以加赤豆、黑豆等,組成五彩飯,預示著人們一年到頭都可以身體強壯,無病無災。豌豆餅的做法就更簡單了,將豌豆和米粉糅在一起,放在鍋上煎熟就好。
記得小時候,我們一群小孩在這一天吃完豌豆飯和豌豆餅後,大人們就會允許我們去甌江旁玩耍。所以,立夏於我們而言是一個信號:獲得可以去江邊抓蝦摸魚的許可。
長大後,我遠離家鄉來到異地求學,立夏的味道淡了,家鄉這樣的習俗也簡化了,家人們也常常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聚不齊全。
【相關新聞】體驗生活,傳承文化 新馬小學「立夏樂翻天」
昨天,新馬小學的孩子們通過彩繪雞蛋、鬥蛋等傳統遊戲,了解立夏知識 受訪者供圖
株洲晚報記者 何春林 實習生 王芊
昨天,新馬小學師生們舉行了「立夏樂翻天」主題活動。
由於正值五一假期,學校通過視頻給學生傳授關於立夏的知識並且組織立夏相關活動。比如說與父母一起繪製彩蛋、玩鬥蛋,學習童謠手勢舞。與此同時,孩子們還將和父母討論,長輩們兒時的立夏趣事。等回到學校後,學生們要將父母的立夏趣事,和班上同學們一起分享。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民俗文化教育內容。從節氣由來到節氣特有的活動、飲食,都是值得研究的。」 該校校長何利介紹,學校堅持以「生活教育」辦學理念為指導,通過24節氣主題統整學校德育、智育、體育、勞育、美育等內容,讓孩子們通過豐富的生活體驗,了解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