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我看來不管是歷史上還是在小說和影視劇中,胤礽都是個既可憐又悲劇的存在,同時也是個很特殊的存在。為什麼說他既可憐又悲劇呢?
首先他出生沒多久,他的母親赫舍裡就離開了人世,沒娘的孩子最可憐。其次,他「上有老,下有小」日子過的很艱難。上面有個很厲害又長壽的老爹,牢牢的坐著那個位置不挪窩,下面又有一群虎視眈眈的兄弟盯著他和那個位置呢,胤礽那叫一個難啊。
胤礽在這個尷尬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將近四十年,從小孩子變成老頭子了,可是老爹依然堅挺無比,下面弟弟們見天的長大,老爹又放權,不像明朝一樣,只要立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是分封採邑。
就像玩我們玩一款遊戲一樣,康熙已經玩很久了,胤礽也想過把癮,於是胤礽對老爹康熙說:爹啊,你玩的差不多了吧,讓我玩會唄。康熙緊盯著屏幕,手不離鍵盤,邊玩邊罵道:滾犢子,老子還沒玩夠呢,一邊待著去。胤礽滿臉委屈的默默走開了。又過了很久,胤礽看老爹玩的挺嗨,又忍不住說道:爹啊,該我玩了吧,康熙斜眼瞅了一下,罵道:我玩正起勁呢,等我再玩會。胤礽不滿了,可也不敢明說什麼,心裡暗罵了幾句老東西之類的。
這遊戲不光胤礽想玩,下面兄弟們都想玩,比如老大胤禔,老大心說我比你小子大要玩也是我先玩,還有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久而久之胤礽就悲劇了,啥也沒玩著,他這個號也廢了。
為什麼說他又是很特殊的存在呢?這是因為他是清朝唯一一個被公開立為皇太子的人,又是歷史上唯一被廢兩次的太子。開始的時候他這個帳號算是頂級配置,可被給他註冊帳號的老爹和下面一幫想要升級帳號的弟弟們給逐漸給搞成垃圾帳號了。
歷史上的胤礽可不像胤礽影視劇中那般爛泥扶不上牆,歷史上的胤礽文武雙全,而且能力不俗,接下來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
二、、胤礽是康熙和他最愛的女人所生,出身高貴並且康熙親自負責扶養
胤礽的出身可以說很高貴,他的母親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是當年順治留給康熙的四大輔政大臣之首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本身就是滿洲貴族,而且胤礽的母親可以說是和康熙有青梅竹馬之好,赫舍裡是康熙最愛的女人。
胤礽的外公是索尼的長子一等公噶布喇,是議政大臣之一,胤礽的叔外公是康熙朝有名的權臣索額圖 他是早期幫助康熙誅除鰲拜的人。赫舍裡把後宮打理的井井有條,為康熙分擔了很多,但好景不上,赫舍裡因為生胤礽難產而死,康熙一度非常難過,再加上那時候三藩作亂,胤礽母親家族勢力非常強大,為固國本,所以康熙就把剛出生不久的胤礽立為太子。
由於胤礽是康熙最愛的女人所生,而這個女人又離他遠去了,康熙不放心別人扶養胤礽,所以康熙親自承擔起了扶養胤礽的責任,並且對這個兒子非常的疼愛。康熙對胤礽的教育非常重視,不但自己親自調教,而且聘請了名師輔導,康熙本人本來就英明睿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再加上名師輔導,胤礽就是一塊頑石也能教出東西,所以說胤礽並不像電視劇裡那樣爛泥扶不上牆。
胤礽本人自幼聰穎好學,三歲開始學習諸子百家,隨著逐漸的學習,他也是詩詞歌賦樣樣學的精通,八歲就能馬上騎射,而且非常嫻熟,隨著胤礽越長越大,學有所成,康熙也開始讓他參與政事處理並且還讓他監國。
在第一次被廢之前,胤礽處理政務以及監國時期都是非常得心應手,處理頗有章法,康熙看著滿心歡喜。他們父子感情最開始也是極為深厚的,在康熙親徵葛爾丹的時候,胤礽負責監國,年輕的胤礽處理事務上事無巨細,而且處理的非常穩健,並且每次處理完之後,都要寫信請示康熙,這一切康熙都看在眼裡,並且對胤礽非常讚賞。
三、胤礽被廢其實主要怪康熙和胤礽的兄弟們
康熙由於吸取了了前明滅亡的教訓,所以他對每個兒子教育都非常重視,培養他們每個人的辦事能力,康熙的兒子接受的都是最好的教育,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有個很有意思的說法,說康熙把他之後的皇帝一股腦兒全生出來了,這麼說也不為過,比我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十四胤褆都是當皇帝的料,而且誰當了也不會差。
康熙把兒子們培養的得非常全面,並且還讓他們參與政事處理,每個人都有辦差機會,這樣一來也助長了兒子們對太子之位的想法,著名的「九龍奪嫡」就是這樣來的,最早跳出來的就是老大胤禔,老大母親家族背景也很強大,胤禔的外叔公是康熙超的令一位權臣納蘭明珠。老大胤禔在明珠的支持下,一直密切的關注著太子胤礽的一舉一動,胤礽稍有差錯,他便給老爺子吹吹耳旁風。
胤禔經常派眼線天天盯著胤礽的過失,胤礽也是人啊,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不可能不犯錯誤。康熙給了所有兒子們很大權力,所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其他兒子們和胤礽之間的利益矛盾日益加深,康熙最失敗的地方就是沒有處理好太子與皇子之間關係,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康熙是吸取了了前明的教訓,明朝只給太子權利其他皇子沒有參與朝政的權利,所以李自成打進來,其他兒子們照樣歌舞昇平,家裡的金銀珠寶也不知道拿出來激勵將士。
康熙則不一樣,康熙是「內襄政本、外領師幹」,康熙的本意想把兒子們都培養好,然後團結在太子之下,發揮「家天下」本能,讓他這些兒子們兄弟齊心共同治國,將兒子們培養成幫自己治國的助手,但他忽略了他的這些兒子都是生在天家的,既然都是皇帝的兒子,憑什麼我不能當太子呢,我不一定比胤礽差啊。這一切這不以康熙的意志為轉移,這是自然規律,是人的欲望所決定。
胤礽第一次被廢的主要原因是老大胤禔在陪伴康熙打獵期間,日夜不停地在康熙面前詆毀胤礽,而胤礽自己之前也有過失,在狩獵的一個晚上,胤礽在康熙的帳篷外張望,恰巧被康熙看到,康熙認為胤礽有不軌的舉動,所以廢了他。
胤礽自己本身也有問題,當然他的問題還是要歸咎於他老爹康熙的身上,由於胤礽出生時他母親難產而亡,胤礽一直是由康熙親自撫養,康熙對他很是溺愛。康熙曾默許索額圖給予胤礽規格幾乎等同於皇帝的旌旗儀仗和冠服,每年元旦和冬至還有千秋三大節日文武大臣除了要向康熙三跪九叩,還要向胤礽行兩跪六叩之禮數。
這一切引來了老大胤禔的嫉妒,而老大胤禔的外叔公開始策劃對付太子,康熙察覺到明珠對太子有威脅時,果斷的剷除了明珠及其黨羽。這一切都使胤礽越發膨脹驕橫。康熙還非常的護犢子,在最初的時候不管胤礽犯什麼錯,康熙都會包容,胤礽犯再大的錯誤,康熙從來不會認為兒子有錯,錯的都是兒子身邊的人,所以當胤礽犯錯後,康熙的做法就是責備太子身邊的人,他認為是太子身邊的小人教唆了胤礽犯錯。
久而久之,到了一廢太子那時,康熙把胤礽從以前很賢名一步一步溺愛成了驕橫狂暴之人,以前那個溫文爾雅的胤礽變得乖戾暴躁,開始不得人心。隨著胤礽權力越來越大,他本人又逐漸越來越暴戾,身邊形成了比較強大的政治勢力,所以胤礽的人品越來越讓康熙不滿,而他的政治勢力也越來越讓康熙厭惡。
其實造成這些的就是康熙本人,因為他對兒子的過分溺愛造成了他乖戾的性格,同時也給予了他很大的權力。自古以來太子很少監國,多數都是跟著皇帝父親學習處理政務,而康熙出於對胤礽的溺愛,極大地讓胤礽參與進政治之中,外加康熙對胤礽的過分溺愛,所以導致康熙愛兒子,也更愛權力,太子在康熙自幼的教導下權力欲已經很強,所以太子過分攬權也威脅到了康熙的權力。權力和兒子中間康熙選擇了權利,而捨棄了胤礽。
寫在最後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胤礽的身體髮膚都是康熙給予的,康熙給了胤礽一切的一切溺愛、權力,也是康熙親手毀了這一切,康熙愛兒子也愛權力,因為他還沒玩夠嘛,還想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