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人人種茶的產茶寶地再次重鑄輝煌

2020-12-21 華聲在線

原標題:2018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強縣(市、區)」之新化:人人種茶的產茶寶地再次重鑄輝煌

湖南省新化縣是「渠江薄片」的發源地,擁有最早記載的湖南黑茶。而新化紅茶以其「條索緊實,蜜香悠長,甘鮮醇爽,橙紅明亮」等優良品質為國內外行家所稱讚,胺基酸含量高,水浸出物高,內含物特豐富,生態健康,是湖南紅茶的典型代表。

(新化縣大片整齊規範的茶園)

在《新化懷古》中有一句「茶長家家客,溪流處處通」,可見新化的老百姓大多都是以種茶為主的,據說漢口以前有15萬人都是經商茶的。

奉家鎮退休幹部奉利求可謂是新化茶產業興衰的見證者。「新化很多鄉鎮,特別是奉家鎮在80年代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茶,很多家庭世世代代都以茶為生。」奉利求告訴記者,1983年的時候,奉家鎮就有32家茶廠,僅奉家公社茶廠一年就產茶20噸。後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以及市場的衝擊,新化縣茶產業走向了衰落,慢慢淡出茶產業的「江湖」。

(記者採訪新化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周晉)

新化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周晉告訴記者,而近年來,隨著我省千億茶產業的布局,隨著新化縣被列入我省新一輪茶葉產業重點布局縣,新化茶產業實現了強勢回歸。新化縣委、縣政府更是卯足了勁,決定以躋身全省重點茶葉生產基地縣行列為契機,舉全縣之力,大力發展茶葉產業,重塑新化茶產業輝煌,打造成為全省產茶大縣和茶業強縣。

優越環境、悠久歷史鑄就新化好茶

新化位於湖南中部、盤依雪峰山東南麓、渠江源頭、資水中遊,境內氣候溫和溼潤,海拔300-1600米,溫差大,森林覆蓋面廣,土地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常年雲霧繚繞的自然生態環境是茶葉生產的黃金地域。

新化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資源豐富,是湖南的農業大縣、人口大縣,更是旅遊資源大縣。在渠江源茶文化主題公園中茶溪谷、姑娘河、茶文化、茶產業深度融合,為中國最美茶園,有大熊山、紫鵲界梯田、三聯峒、榮華溼地公園、天門雅天峽谷、土坪、正龍古村、桑梓石林等景點,美不勝收。

新化不單單擁有得天獨厚的產茶環境,更有深厚的茶文化歷史底蘊。新化產茶始於唐,興於清,盛於民國,據唐五代,毛文錫《茶譜》記載:「潭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烹之無渣也」,這說明唐朝時代新化就產茶葉了,自北宋至明清,新化每年向朝廷交納貢茶、官茶及稅賦,鹹豐四年,廣東商人來新化採制紅茶銷往歐美國家,在民間傳授紅茶製作技術,1915年新化寶泰隆紅茶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1930年新化商人曾碩甫組織茶商在楊木洲興建了八大茶行,國民政府在西城埠成立了茶公所,解放初期在楊木洲組織茶場,開始集中加工茶葉,1950年中國茶葉公司在新化建立中國紅茶廠,後改為湖南省新化茶廠,1979年在新化設立了湖南省爐觀茶葉研究所,主要從事紅碎茶生產研究,其紅茶生產工藝獲外貿部三等獎,80年代,新化茶葉生產規模龐大,面積達10萬餘畝,年產功夫紅茶,紅碎茶3000多噸,茶葉創匯佔全縣外貿出口總量的34.6%。

新化獨特的種茶、採茶、制茶、飲茶、茶道、茶俗、茶禮、茶藝等習俗,更是梅山文化和蚩尤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自古至今,新化就有家家做茶、飲茶、以茶待客、以茶送禮的傳統,並在各種祭祀活動中必用香茶奉敬神靈,而且境內還遺存有數處古茶亭、古茶樓、茶商號、風雨橋、石拱橋及茶歌、茶調、茶聯、資水灘歌、茶馬古道等遺址,千百年來多民族之間的融合和文化沉澱,形成了新化獨特的民俗文化,演繹出了絢麗多姿的風土人情。

政策扶持,茶產業蓬勃發展

近幾年來,新化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茶葉產業的發展,把茶葉產業列入了重點產業,成立了茶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訂了《新化縣茶葉產業發展十年規劃》,出臺了扶持茶葉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並與湖南省茶葉研究所籤訂了茶葉產業開發合作協議,全縣茶葉產業快速發展,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茶葉產業已成為了我縣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點產業。

(工人們正在製作「渠江薄片」)

新化縣按照大產業、大品牌、大市場的發展思路,全力推介新化紅茶公共品牌,通過一年多來的宣傳推介,新化紅茶公共品牌得到了各級領導和消費者的認同,成功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有12個紅茶產品,先後分別獲湖南農博會和湖南茶博會金獎,「渠江紅」獲中國亞太名茶金獎,渠江薄片獲米蘭世博會金駱駝獎。全縣註冊了33個茶葉產品商標,有5家企業申報和辦理了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茶認證,企業三品一標,質量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四是營銷市場不斷擴大:新化茶葉走進了周邊縣市的茶館、茶店、商場、超市,在長沙、北京、廣州、上海、武漢、西安等一線城市設立了專賣店和營銷中心、營銷網店近100家,並依託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線上線下銷售,產品市場佔有量不斷增多。五是技術人才隊伍日益壯大,目前全縣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營銷的人員日益增多,為提升從業人員生產、經營水平,我們始終把人才隊伍建設放在首位,開展了「萬名工匠培訓工程」與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婁底技師學院聯合舉辦了茶藝師、制茶師、評茶員、營銷員、栽培管理技術員等專業技術培訓班,共培訓了茶葉專業技術人員1580人,為我縣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技與人才保障。六是茶旅融合發展,以茶興旅,以旅促茶,全縣正在重點打造渠江源茶文化主題公園,渠江薄片產業園、吉慶茶旅遊樂園、天鵬生態茶旅休閒農莊、雅天茶谷觀光園、大熊山十裡茶廊,並在各大旅遊風景區周邊新建了生態景觀茶園,努力構建集茶葉生產、加工、休閒、品購、觀光、體驗、養生於一體的茶旅融合新型發展業態與產業集群,以茶文化凸顯新文化風範,以茶生活構建新生活方式,把新化打造成為中國最美茶旅之鄉。

據悉,新化縣現在茶葉加工企業16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種茶專業合作社28個,現已開發了新化紅茶、綠茶、黑茶、白茶等系列產品,有10家企業新建了標準化、清潔化加工生產線,茶葉產量和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2017年,年產茶葉4450噸,產值達7.2億元。每年新化新開茶園6000多畝,低產茶園陸續改造,全縣現在茶園6.7萬畝,其中歷史遺存的古茶樹,老茶園2.3萬畝,優良品種比率在67%以上,標準化生態茶園建設和新化紅茶示範基地建設不斷加快,天鵬生態園是全省的標準化茶園,渠江源茶園是中國最美茶園。

(渠江薄片產品)

「到2020年力爭全縣標準茶園面積達到10萬畝,年產值達20億元。」新化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周晉對新化茶產業未來的發展信心百倍,他表示,新化縣將堅定發展茶葉產業信心不動搖,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茶業強省,打造千億產業」的戰略目標,依託茶業供給側改革的良好態勢,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良好契機,以生態為基礎,以富民為目標,整合資源、調整結構、加快標準化茶園建設,培育龍頭企業,以新化紅茶為重點,打造區域茶葉品牌,開拓產品營銷市場,繁榮茶旅文化體系,讓茶葉產業真正成為我縣精準扶貧的脫貧致富產業,同時,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宗旨,全面發力,做好營銷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宣傳創新、藉助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理念、新思維、新技術,做大做強我縣茶葉產業,讓新化紅茶依託「湖紅」品牌的大翅膀飛遍全國,飛向世界!

[責編:張勁夫]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焦點

  • 2018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強縣(市、區)」之新化:人人種茶的產茶寶...
    奉家鎮退休幹部奉利求可謂是新化茶產業興衰的見證者。「新化很多鄉鎮,特別是奉家鎮在80年代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茶,很多家庭世世代代都以茶為生。」奉利求告訴記者,1983年的時候,奉家鎮就有32家茶廠,僅奉家公社茶廠一年就產茶20噸。後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以及市場的衝擊,新化縣茶產業走向了衰落,慢慢淡出茶產業的「江湖」。
  • 新化紅茶 茶韻天成 非紅不可
    新化紅茶 茶韻天成 非紅不可這是一場 紀念茶祖神農的尋根盛典這是一次 聚集天下茶人的風雲際會2018中華茶祖節今日拉開序幕十四大系列活動點爆全民飲茶新熱潮4月20日 長沙神農茶都2018中華茶祖節開幕式暨新化紅茶推介會
  • 這個雲南邊境的產茶寶地,成了自駕遊旅客喜愛的網紅景點
    普洱「綠三角」這個這個雲南邊境的產茶寶地,除了茶葉,其實有很多美景吸引了大批自駕遊愛好者來探索。普洱「綠三角」,一聽名字就知道是盛產普洱茶的地方了,既然產茶,那就有茶莊茶園可以參觀了,除了這個,其實普洱「綠三角」還有很多景點可以欣賞。
  • 茶之旅:新化踏雪訪寒茶
    許石林的《文字是藥做的》、朱曉劍的《杯酒慰風塵》、巴陵的《浮世物語》等與我的《把盞話茶》都同在清華大學出版社「下午茶」書系麾下,可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讓這次新化之旅更加充滿期待。
  • 源自世界雙遺產地 新化茶產業全面「加速度」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鄒錫蘭) 湖南省新化古稱梅山,是中華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裡,其轄區內的紫鵲界是同時擁有「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灌溉工程遺產」的雙遺產地。新化縣地處湘中腹地,雪峰山東南麓,境內多為山丘盆地,海拔高差大,森林覆蓋面廣,氣候溫和溼潤,常年雲霧繚繞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出了新化紅茶。
  • 湖南婁底舉行茶產業論壇 共話新化紅茶現實與未來
    摘要:11月26日,湖南婁底市茶產業發展論壇暨新化紅茶品牌發布會舉行,共話新化紅茶現實與未來。此舉對新化紅茶的歷史與現實進行了精心剖析,結合特點,給出針對性很強的科學建議。使新華紅茶向著華中南紅茶大市邁進。
  • 哪些茶是屬於紅茶?
    紅茶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茶葉的一種,包含的品種有很多,屬於全發酵茶,茶性溫和,適合大家品茗,另外還有挺不錯的養生保健的功效。那麼,哪些茶是屬於紅茶?1、中國我國紅茶品種具體有:祁紅—產自安徽省祁門、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雲南滇紅—產自雲南佛海、順寧等地;霍紅—產自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蘇紅—產自江蘇宜興;越紅產自浙江省紹興市一帶;湖紅—產自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川紅—產自四川馬邊、宜賓、高縣等地;英紅—產自廣東英德等地;昭平紅——產自廣西昭平縣;這當中尤以祁門紅茶最為有名
  • 茶 臺灣茶之臺灣產茶區
  • 中國有哪些省份產茶?各產什麼茶?
    福建省因氣候地理條件優越,所產茶葉涵蓋多個領域,如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政和紅茶等茶葉皆產自福建。福建以北的武夷山,亦是名茶大紅袍、金駿眉、正山小種等遠播之地。以南則是安溪鐵觀音之產地。閩東以福鼎白茶為代表。
  • 四大產茶區 可能你喝了一輩子茶不知道的產地?
    咱們國家是茶文化大國,不同茶區因土壤、氣候(光照、溫度、降水)、地形差異,產茶特色也不一樣。小編因為在宜興丁蜀鎮,平時喜歡喝喝紅茶、熟普之類的。因為與一個壺友聊到茶葉的問題,更是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做了一些攻略,分享給大家,目的只有一個:喝茶,更能懂茶。
  • 新化紅茶香正濃——新化紅茶館暨新化紅茶品牌營銷推廣中心掛牌
    11月12日,新化紅茶館暨新化紅茶品牌營銷推廣中心掛牌開業。據史料記載,新化產茶可追溯至秦漢時期,新化紅茶始制於鹹豐四年(1854年),已有165年歷史,曾與「祁紅」、「滇紅」三足鼎立,同為中國紅茶之正宗。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優質產品稱號。上世紀八十年代,新化紅茶暢銷英、美、俄及東歐多國,佔全縣外貿總額的34.6%。
  • 【物產·日本茶】靜岡縣:日本產茶大縣
    日本茶·靜岡縣茶園 在日本,人們一提到茶,恐怕首先想到的就是靜岡縣。 1244年,聖一國師從宋朝帶回了茶種,種植在靜岡市郊外的足久保,這是靜岡種茶歷史的開始。後來,在松尾芭蕉的詩作中留下了靜岡茶葉的嘆詠詩篇,都佐證了靜岡自古就是產茶要地。 明治維新時期,德川藩士等在牧之原的山坡上開墾土地拓展茶葉種植,靜岡一舉成為日本最多的茶產之地。從1883年還不足全日本14%的的產量,到如今佔全日本約4成左右的產量。
  • 小罐茶攜手四個產茶區發起公益扶貧茶項目
    在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協同下,北京小罐茶業有限公司與貴州湄潭縣、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湖北恩施市、福建政和縣四個重點產茶區通過線上簽約,合作開展公益扶貧,共同對當地好茶進行發掘和推廣,助力脫貧攻堅。我國是茶葉種植大國,擁有4579萬畝茶園和上千個產茶縣。
  • 歷代福建省產茶簡史
    北苑茶採制最盛時有官、私茶廠1336個,分布達6個縣。茶季有幾萬民眾參加採制。官焙(廠)有38個,由官府設四局參加管理,後改東西二局,套模有別,以相競爭。宋樂文《太平寰宇記》載:「江南東道,福州土產茶、南劍州土產茶。……建州土產茶,建安縣茶山在郡北(建陽、武夷一帶)民多植茶於此山。邵武一帶土產茶同建州。漳州土產茶、汀州土產茶。」
  • 70年輝煌茶事 雅茶茗聲遠揚
    70年來,從產業基礎薄弱到成為世界最大產茶國,茶在我國的豐富內涵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如果把茶產業這70年的發展歷程進行階段性劃分,那麼,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則是第一個階段。1952年,茶農從土地改革中獲得經營茶地自主權,在生產逐漸恢復的基礎上,一面墾荒播種,更新衰老茶樹,一面開展深耕、除草、施肥措施,加強管理。4年時間,復墾荒蕪茶地1230畝。到1957年,名山茶園面積發展到9102畝,茶葉總產量584.6噸,總產值達到了37.99萬元。
  • 新化股份(603867.SH):江蘇新化尚未取得復產批覆
    格隆匯1月22日丨新化股份(603867,股吧)(603867.SH)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蘇馨瑞香料有限公司(「江蘇馨瑞」)、全資子公司江蘇新化化工有限公司(「江蘇新化」)、全資孫公司濱海新化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濱海新化」)於2019年3月21日起受江蘇「321」爆炸事件影響處於停工自查狀態。
  • 新化股份(603867.SH):子公司江蘇新化獲批覆產
    新化股份(603867.SH):子公司江蘇新化獲批覆產
  • 茶文化(六)——茶的品類
    中國紅茶品種主要有:祁紅-產於安徽祁門、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紅-產於雲南臨滄、佛海、順寧等地;霍紅-產於安徽六安、霍山等地;宜紅-產於江蘇宜興;越紅-產於湖南安化(湖南省安化茶廠)、新化、桃源等地;川紅-產於四川宜賓、高縣等地;英紅-產於廣東英德等地。其中尤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
  • 普洱茶概念革新:古樹茶、大樹茶定位被再次釐清
    大樹茶、古樹茶概念的逐漸清晰化,也使得在2005年至2007年,許多打著大樹茶、古樹茶旗幟的廠家出現,並生產了許多產品。然後,似乎是整個雲南普洱茶業界,除了大益與下關外的所有人,不約而同的一起若有似無的「攻擊」大益與下關,說大益與下關多年以來都是使用臺地茶,使用拼配的手段來做茶,根本比不上我們所使用的古樹茶,純料的手段做的茶。
  • 共建「一帶一路」:亞歷山大期待重鑄輝煌
    共建「一帶一路」:亞歷山大期待重鑄輝煌 2015-07-09 | 來源: 人民日報   亞歷山大市是埃及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港口,被譽為「地中海的新娘」。自古以來,這裡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途經地,義大利人馬可·波羅稱其為與中國泉州刺桐港齊名的世界重要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