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8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強縣(市、區)」之新化:人人種茶的產茶寶地再次重鑄輝煌
湖南省新化縣是「渠江薄片」的發源地,擁有最早記載的湖南黑茶。而新化紅茶以其「條索緊實,蜜香悠長,甘鮮醇爽,橙紅明亮」等優良品質為國內外行家所稱讚,胺基酸含量高,水浸出物高,內含物特豐富,生態健康,是湖南紅茶的典型代表。
(新化縣大片整齊規範的茶園)
在《新化懷古》中有一句「茶長家家客,溪流處處通」,可見新化的老百姓大多都是以種茶為主的,據說漢口以前有15萬人都是經商茶的。
奉家鎮退休幹部奉利求可謂是新化茶產業興衰的見證者。「新化很多鄉鎮,特別是奉家鎮在80年代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茶,很多家庭世世代代都以茶為生。」奉利求告訴記者,1983年的時候,奉家鎮就有32家茶廠,僅奉家公社茶廠一年就產茶20噸。後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以及市場的衝擊,新化縣茶產業走向了衰落,慢慢淡出茶產業的「江湖」。
(記者採訪新化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周晉)
新化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周晉告訴記者,而近年來,隨著我省千億茶產業的布局,隨著新化縣被列入我省新一輪茶葉產業重點布局縣,新化茶產業實現了強勢回歸。新化縣委、縣政府更是卯足了勁,決定以躋身全省重點茶葉生產基地縣行列為契機,舉全縣之力,大力發展茶葉產業,重塑新化茶產業輝煌,打造成為全省產茶大縣和茶業強縣。
優越環境、悠久歷史鑄就新化好茶
新化位於湖南中部、盤依雪峰山東南麓、渠江源頭、資水中遊,境內氣候溫和溼潤,海拔300-1600米,溫差大,森林覆蓋面廣,土地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常年雲霧繚繞的自然生態環境是茶葉生產的黃金地域。
新化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資源豐富,是湖南的農業大縣、人口大縣,更是旅遊資源大縣。在渠江源茶文化主題公園中茶溪谷、姑娘河、茶文化、茶產業深度融合,為中國最美茶園,有大熊山、紫鵲界梯田、三聯峒、榮華溼地公園、天門雅天峽谷、土坪、正龍古村、桑梓石林等景點,美不勝收。
新化不單單擁有得天獨厚的產茶環境,更有深厚的茶文化歷史底蘊。新化產茶始於唐,興於清,盛於民國,據唐五代,毛文錫《茶譜》記載:「潭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烹之無渣也」,這說明唐朝時代新化就產茶葉了,自北宋至明清,新化每年向朝廷交納貢茶、官茶及稅賦,鹹豐四年,廣東商人來新化採制紅茶銷往歐美國家,在民間傳授紅茶製作技術,1915年新化寶泰隆紅茶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1930年新化商人曾碩甫組織茶商在楊木洲興建了八大茶行,國民政府在西城埠成立了茶公所,解放初期在楊木洲組織茶場,開始集中加工茶葉,1950年中國茶葉公司在新化建立中國紅茶廠,後改為湖南省新化茶廠,1979年在新化設立了湖南省爐觀茶葉研究所,主要從事紅碎茶生產研究,其紅茶生產工藝獲外貿部三等獎,80年代,新化茶葉生產規模龐大,面積達10萬餘畝,年產功夫紅茶,紅碎茶3000多噸,茶葉創匯佔全縣外貿出口總量的34.6%。
新化獨特的種茶、採茶、制茶、飲茶、茶道、茶俗、茶禮、茶藝等習俗,更是梅山文化和蚩尤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自古至今,新化就有家家做茶、飲茶、以茶待客、以茶送禮的傳統,並在各種祭祀活動中必用香茶奉敬神靈,而且境內還遺存有數處古茶亭、古茶樓、茶商號、風雨橋、石拱橋及茶歌、茶調、茶聯、資水灘歌、茶馬古道等遺址,千百年來多民族之間的融合和文化沉澱,形成了新化獨特的民俗文化,演繹出了絢麗多姿的風土人情。
政策扶持,茶產業蓬勃發展
近幾年來,新化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茶葉產業的發展,把茶葉產業列入了重點產業,成立了茶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訂了《新化縣茶葉產業發展十年規劃》,出臺了扶持茶葉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並與湖南省茶葉研究所籤訂了茶葉產業開發合作協議,全縣茶葉產業快速發展,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茶葉產業已成為了我縣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點產業。
(工人們正在製作「渠江薄片」)
新化縣按照大產業、大品牌、大市場的發展思路,全力推介新化紅茶公共品牌,通過一年多來的宣傳推介,新化紅茶公共品牌得到了各級領導和消費者的認同,成功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有12個紅茶產品,先後分別獲湖南農博會和湖南茶博會金獎,「渠江紅」獲中國亞太名茶金獎,渠江薄片獲米蘭世博會金駱駝獎。全縣註冊了33個茶葉產品商標,有5家企業申報和辦理了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茶認證,企業三品一標,質量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四是營銷市場不斷擴大:新化茶葉走進了周邊縣市的茶館、茶店、商場、超市,在長沙、北京、廣州、上海、武漢、西安等一線城市設立了專賣店和營銷中心、營銷網店近100家,並依託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線上線下銷售,產品市場佔有量不斷增多。五是技術人才隊伍日益壯大,目前全縣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營銷的人員日益增多,為提升從業人員生產、經營水平,我們始終把人才隊伍建設放在首位,開展了「萬名工匠培訓工程」與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婁底技師學院聯合舉辦了茶藝師、制茶師、評茶員、營銷員、栽培管理技術員等專業技術培訓班,共培訓了茶葉專業技術人員1580人,為我縣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技與人才保障。六是茶旅融合發展,以茶興旅,以旅促茶,全縣正在重點打造渠江源茶文化主題公園,渠江薄片產業園、吉慶茶旅遊樂園、天鵬生態茶旅休閒農莊、雅天茶谷觀光園、大熊山十裡茶廊,並在各大旅遊風景區周邊新建了生態景觀茶園,努力構建集茶葉生產、加工、休閒、品購、觀光、體驗、養生於一體的茶旅融合新型發展業態與產業集群,以茶文化凸顯新文化風範,以茶生活構建新生活方式,把新化打造成為中國最美茶旅之鄉。
據悉,新化縣現在茶葉加工企業16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種茶專業合作社28個,現已開發了新化紅茶、綠茶、黑茶、白茶等系列產品,有10家企業新建了標準化、清潔化加工生產線,茶葉產量和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2017年,年產茶葉4450噸,產值達7.2億元。每年新化新開茶園6000多畝,低產茶園陸續改造,全縣現在茶園6.7萬畝,其中歷史遺存的古茶樹,老茶園2.3萬畝,優良品種比率在67%以上,標準化生態茶園建設和新化紅茶示範基地建設不斷加快,天鵬生態園是全省的標準化茶園,渠江源茶園是中國最美茶園。
(渠江薄片產品)
「到2020年力爭全縣標準茶園面積達到10萬畝,年產值達20億元。」新化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周晉對新化茶產業未來的發展信心百倍,他表示,新化縣將堅定發展茶葉產業信心不動搖,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茶業強省,打造千億產業」的戰略目標,依託茶業供給側改革的良好態勢,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良好契機,以生態為基礎,以富民為目標,整合資源、調整結構、加快標準化茶園建設,培育龍頭企業,以新化紅茶為重點,打造區域茶葉品牌,開拓產品營銷市場,繁榮茶旅文化體系,讓茶葉產業真正成為我縣精準扶貧的脫貧致富產業,同時,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宗旨,全面發力,做好營銷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宣傳創新、藉助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理念、新思維、新技術,做大做強我縣茶葉產業,讓新化紅茶依託「湖紅」品牌的大翅膀飛遍全國,飛向世界!
[責編:張勁夫]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