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解讀

2020-12-12 哲學的搬運工

中國的哲學精神,大概已經有2000多年,但這個學科只有百年,應該從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說起。

他對中國幾千年來哲學了解是通透且深刻的,從他的部分文字中就能體會出來。

人對外部世界首先應當盡力而為,只有在竭盡所能之後,才沉靜接受人力所無法改變的部分;儒家者流蓋出於文士,墨家者流蓋出於武士, 道家者流蓋出於隱者,名家者流蓋出於辯者,陰陽家者流蓋出於方士,法家者流蓋出於法述之士;命是指人們所能控制的範圍以外的東西。但是,他若是竭盡全力,總還有一些東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範圍以內。因此,人只有已經做了他自己能夠做的一切以後,對於那些仍然要來到的東西才只好認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靜地、無可奈何地接受它。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明確的指出,「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哲學的崇高任務,是使人達到人的最高成就,成為聖人。哲學的最高價值,不在於使人增加積極的知識,而在於教人成為聖人的方法,在於「提高人的心靈的境界——達到超乎現世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以致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馮友蘭生活在中日甲午戰爭,晚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新舊時代交替的時代,那時候存在各種各樣社會衝突,中國人的命運在哪裡,加上日本侵略,也是馮友蘭顛沛流離的十年,他的經歷也造就了成熟的哲學理念。

古今之間,中國傳統文化沒有斷裂,綿延數千載而不斷,馮友蘭在他的哲學著作中,從孔子、孟子、董仲舒、再到魏晉的玄學,都在闡明哲學,沒有更強調歷史,言簡意賅,但是有思想,有內容,中國的哲學精神,他的功用不在於增加積極的知識,不像科學給你實際的經驗,他提高的是人精神的境界,超乎現實的精神,獲得高於價值的價值,是生命的學問。宗教和科學是矛盾的,哲學可以替代宗教,是人本身一個安身立命的東西,他的最高境界是聖人,達到人與宇宙的統一,佛教要出家,需要把社會的層面拋棄,中國哲學是達到一個平衡,我帶著一顆不染世俗的心,從事世俗的事業,實用的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儒道可以互補,達到最高平衡,哲學真的能解決我們很多疑惑。

他的哲學講的是我們不僅僅是社會的公民,也是宇宙的公民,它是以道家出世的思想來成就儒家的積極入世,從事社會的事業,哲學是你超越了這個時代,也超越了這個社會,你又很內在這個社會,化於社會,中國哲學培養的是人,不是哲學家,不是思維的訓練,其實是自我教育,對我們自己受用的,在世界中生活的更好。

儒家思想用柔和的社會制約,鑄就的是時代精神,知識和美德是不可分的一體,他的哲學要求他身體力行,他本人是實習哲學的工具,按照自己的哲學信念生活,他的事業就是繼續不斷把自己修養到無我的純淨境界,在認識上,永遠在探索,在意願上,永遠在行動或者試圖行動,不能分開的,他不只是提供人們理解的觀念模式,他是內心中的信條體系。懂哲學,也要用哲學,提升境界,培養人格,走向我們幸福的未來。

相關焦點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宣紙線裝版在京首發
    論壇由北京大學哲學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馮友蘭學術研究會、中國文化書院主辦,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和善品堂藏書承辦。與會學者圍繞馮友蘭先生的學術貢獻和宣紙線裝版《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兩書的出版,進行了發言和討論。
  • 馮友蘭與《中國哲學簡史》
    馮友蘭(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中國哲學簡史》以20萬字的文字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在有限的篇幅裡融入了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理解。因為它最初是講義,所以它的語言極其流暢;因為它是由英文翻譯過來的,所以它的文字極其符合當代人的閱讀。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種譯本,一直是許多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也是了解中國文化的入門書。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話說回來,主張寬厚待人的胡適為何唯獨對馮友蘭譏諷有加呢?其中一個觀點是胡適對馮友蘭的評價基於對馮友蘭的人格認識,另外一個觀點也頗有意思:胡適學成回國後最先揚名立萬憑的就是《中國哲學史大綱》,但其後他的學生輩馮友蘭卻寫出了更為出色系統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同一個學術領域內出現兩個領袖,一山難容二虎,胡適的反應也在情理之中吧?
  •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解讀
    中國的哲學精神,大概已經有2000多年,但這個學科只有百年,應該從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說起。他對中國幾千年來哲學了解是通透且深刻的,從他的部分文字中就能體會出來。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明確的指出,「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哲學的崇高任務,是使人達到人的最高成就,成為聖人。哲學的最高價值,不在於使人增加積極的知識,而在於教人成為聖人的方法,在於「提高人的心靈的境界——達到超乎現世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以致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對《道德經》的理解水平怎麼樣?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影響了很多人,其中最知名的恐怕要數前韓國總統樸槿惠了。對於一個愛讀書的人而言,能把一本書列為其讀書之最,肯定有它的道理。2005年以前,我讀過《中國哲學簡史》2遍,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反而是馮友蘭的人生四境界說,一直在我頭腦中揮之不去。現在看來,他的這四境界說,也沒什麼特別的高深,我個人估計民間早就有人總結過,只不過是因為這個表達方式因為馮友蘭而出名了。
  • 馮友蘭經典作品推薦,《中國哲學簡史(上下冊)》最受讀者歡迎
    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1990年11月26日20時45分,馮友蘭病逝於北京友誼醫院,享年95歲。今天,小編為喜愛馮友蘭的朋友精心挑選了TA的3部高分作品,來看看都是哪些呢?
  • 哲學小議(一)—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古之君子馮友蘭大師「三史釋今古,六經紀貞元」,其中《中國哲學簡史》堪稱中國哲學入門書,全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重塑精神家園所謂哲學就是對人生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著重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按馮友蘭大師所說,人分為四重境界,即自然境界
  • 哲學很難懂嗎?不,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一點也不難!
    到如今,它依舊被人們廣泛認同,可見哲學是廣泛存在的。中國現當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馮友蘭先生,曾說過:「哲學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它是生命的體驗。」我深以為然,哲學是由於人的經驗累積而產生的對生活、對生命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了解馮友蘭。
    二、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了解馮友蘭。讀完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想起幾年前,曾經路過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的馮友蘭紀念館,當時感覺縣城裡面的建築挺高大上的。馮友蘭長大後被母親送入上海西式學校學習。1915年9月,馮友蘭考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 ,開始接受較為系統的哲學訓練。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此時的北大校長,正是「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的蔡元培。
  • 哲學交流:從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說起
    茲以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發微,接引大方、拋磚引玉。馮友蘭(1895-1990年)寫過兩本中國哲學的通史,即《中國哲學史》(以下簡稱《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以下簡稱《簡史》)。
  • 用匠心打造上乘版本,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珍藏版)出版
    近二十張馮友蘭先生珍貴影像專屬授權全新修訂匠心編排精裝珍藏版附著名哲學家陳來撰《馮友蘭先生小傳》解讀大師思想歷程哲學泰鬥馮友蘭定鼎之作舉世公認的中國哲學入門經典,影響中國人一生的文化巨著暢銷70餘年銷量數百萬冊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宣紙線裝版在京首發
    論壇由北京大學哲學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馮友蘭學術研究會、中國文化書院主辦,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和善品堂藏書承辦。與會學者圍繞馮友蘭先生的學術貢獻和宣紙線裝版《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兩書的出版,進行了發言和討論。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佛學的建立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佛學的建立 發表時間:2011-03-16   來源:從它傳入以後,它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因素,在宗教、哲學、文學、藝術方面有其特殊影響。   佛教的傳入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佛教傳入的確切年代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歷史家們仍未解決,大概是發生在公元一世紀上半葉。傳統的說法是在東漢明帝(58—75年在位)時,但是現在有證據說明在明帝以前在中國已經聽說有佛教了。
  • 馮友蘭與《中國哲學簡史》
    馮友蘭(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中國哲學簡史》以20萬字的文字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在有限的篇幅裡融入了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理解。因為它最初是講義,所以它的語言極其流暢;因為它是由英文翻譯過來的,所以它的文字極其符合當代人的閱讀。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種譯本,一直是許多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也是了解中國文化的入門書。
  • 用匠心打造上乘版本,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珍藏版)出版
    》解讀大師思想歷程  哲學泰鬥馮友蘭定鼎之作  舉世公認的中國哲學入門經典,影響中國人一生的文化巨著《中國哲學簡史》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哲學超級入門書,也是影響中國人一生、值得每一個中國閱讀千遍的文化巨著。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話說回來,主張寬厚待人的胡適為何唯獨對馮友蘭譏諷有加呢?其中一個觀點是胡適對馮友蘭的評價基於對馮友蘭的人格認識,另外一個觀點也頗有意思:胡適學成回國後最先揚名立萬憑的就是《中國哲學史大綱》,但其後他的學生輩馮友蘭卻寫出了更為出色系統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同一個學術領域內出現兩個領袖,一山難容二虎,胡適的反應也在情理之中吧?
  • 好書推薦:《中國哲學簡史》
    這本《中國哲學簡史》都能解答你的疑惑。作者簡介: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895年生。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後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 宗璞談《中國哲學簡史》:太上老君煉出來的仙丹
    「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  日前,新當選的韓國總統樸槿惠的這番話,讓這本問世60多年的書,重新受到了關注。  與此同時,在《中國哲學簡史》的最後,馮友蘭的結尾語「人往往需要說很多話,然後才能歸入潛默」,也在微博上流傳。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不僅"照著講"還能"接著講"
    《中國哲學簡史》 馮友蘭 著 塗又光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在中國現代思想史和學術史上,還沒有哪部著作能像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這樣久傳不衰,在世界範圍內產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馮友蘭首先是哲學史家,是由研究哲學史而進入學界的。自發蒙入學,他就接受中國哲學的浸潤濡染;後負笈美國,又經過西方哲學的洗禮薰陶。從1921年發表《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學》到1947年撰寫《中國哲學簡史》,整整26年間,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這一領域含英咀華,辛勤耕耘,對中國哲學發展了如指掌。不唯如此,馮友蘭還是哲學家。他不僅能「照著講」,陳述以往的哲學,而且還能「接著講」,創作自己的哲學。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對《道德經》的理解水平怎麼樣?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影響了很多人,其中最知名的恐怕要數前韓國總統樸槿惠了。對於一個愛讀書的人而言,能把一本書列為其讀書之最,肯定有它的道理。2005年以前,我讀過《中國哲學簡史》2遍,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反而是馮友蘭的人生四境界說,一直在我頭腦中揮之不去。現在看來,他的這四境界說,也沒什麼特別的高深,我個人估計民間早就有人總結過,只不過是因為這個表達方式因為馮友蘭而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