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舌尖上的安全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
田野間的美食,肯定離不開兩種食物,一是黃鱔,二是田螺。在中國農村心裡,黃鱔最滋補,江南地區更是愛吃鱔絲。若是你處理過黃鱔,那麼你一定知道黃鱔只吃身體那一截部分,鱔魚頭是要斬斷丟掉的。而好食田螺的朋友也知道,撈回家的田螺一定要先用剪刀剪掉田螺尾部。為什麼老話告誡我們,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呢?
首先我們來說黃鱔,黃鱔的身體肉質肥美,做成料理深受中國人喜愛。揚州人愛吃的響油鱔絲最考驗功夫,屬於精緻菜,更多的人則是將黃鱔處理後和豆腐一同燉湯,燉出來的湯色雪白,喝一口香醇入喉。黃鱔的營養價值極高,民間也有常吃黃鱔能增強體質的說法。
但黃鱔的頭部不適宜用來做菜,因為骨頭多肉少,將黃鱔頭拿來入菜,很容易讓一道本來美味的菜添加一筆敗筆。也有人認為,如今人們多吃養殖黃鱔,養殖黃鱔若是養殖不得當,很多髒東西都藏在頭部,所以人們在處理黃鱔的時候,總是會把黃鱔的頭部去掉,只用身體部分入菜。
接著我們再來說田螺,很多人吃田螺不吃尾巴,是認為田螺的尾巴都是排洩物。實際上不是的,田螺尾部那些黑黑黃黃的部分,其實是田螺的腸道、消化腺和生殖腺。通俗一點說,尾部含有的是田螺的內臟,且不說吃起來味道發苦,吃多了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所以一般懂行的人在處理田螺的時候,都會拿剪刀或是鉗子把田螺尾巴剪掉。
除了要把田螺的尾巴剪掉以外,田螺還需要多次清洗和浸泡,因為田螺是生活在泥沙裡的生物,體內含有很多雜質,只有經過多遍清洗和浸泡,才能讓田螺吐出泥沙。清理好田螺後,可以用高壓鍋壓制,或是直接下入油鍋中爆炒,雖然田螺吃起來就只有一小塊螺肉,但是爽脆的螺肉和香辣的調味,以及吃的時候吮吸螺殼將螺肉吸出來的快感,讓不少吃貨愛上田螺。
無論是黃鱔還是田螺,又或者是其他食材,你總是能聽到一些前人流傳下來的說法,或是跟著長輩學習的時候眼見耳聞,發現長輩們一代一代下來都是遵循這些老話。這些老話只要細細探究下去,就能明白其中的深意,現在你們明白了「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的意思了吧,以後要注意了,記得把這句話也教導下去。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