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

2020-12-14 號外飛飛說歷史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

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

中國民間有很多關於飲食的俗語,大都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就比如說「豬不椒」、「魚不蒜」等等,或許結合當時的社會情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今隨著人們認知的提高以及烹飪技術的進步,類似的俗語就不一定適用於現在了。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這句俗語是「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

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是不能吃的。那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是有何講究嗎?小編馬上為您揭曉。首先來看前半句「黃鱔不吃頭」。民間對此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喜食腐肉,專挑一些死魚死狗死老鼠進食,更誇張的是,每逢月圓之夜它會出洞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當然了,這只是一種傳說,另外還有一些實際意義,就是黃鱔是一種野生魚類,肉質鮮嫩美味,深得民間百姓的喜愛,所以愛吃黃鱔的人有很多,但是吃黃鱔頭的人卻寥寥無幾。廚師都認為黃鱔的頭部肉很少,不像魚頭的肉多,黃鱔的頭大部分都是骨頭,且味道不好,所以少有人吃。再有就是黃鱔的頭可能累積有毒素,所以少有人吃。

再說這後半句「田螺不吃尾」。吃田螺,最重要的講究有兩點。一是田螺髒,所以得用清水樣三五天,待田螺排除髒東西;二是用剪刀剪掉田螺的尾巴,市場上有專門去尾的機器,快捷方便,就是這個事情比較費勁。田螺的尾部是田螺的排洩物與和內臟聚集地,真的很髒,還含有很多的寄生蟲和細菌,除了對人體不利。

尤其是外來物種福壽螺,吃的時候不僅僅是尾部萬萬不能吃,頭部也最好不要直接食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田螺的尾部不僅不衛生,還會有重金屬堆積,這個常識應該平時在夜市愛吃田螺的人都知道。像一些講究的飯館,通常都會用專門的鉗子把田螺尾去掉,還會用清水浸泡一天,煮的乾淨了才會讓人食用,這樣也比較負責任。

大家在吃田螺的時候也可以這樣做,或者說用鹽水浸泡也可以讓田螺吐沙和排洩物,還有殺菌的作用。這下喜歡吃田螺的小夥伴們就不用擔心會因為不乾淨的田螺而吃壞肚子了。以上就是關於「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的全部解釋和講究了。

相關焦點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黃鱔的頭為什麼不能吃?有道理嗎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黃鱔的頭為什麼不能吃?有道理嗎夏天到了,也是各地大排檔喝酒擼串的季節。夏天夜市下酒有一道必備的美食,那就是田螺。一口扎啤,在撮一口田螺,是小毅最喜歡的吃法。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這句話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黃鱔的頭不能吃,田螺的尾部位置不能吃?為什麼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巴不能吃呢?其實,這句話並不是手黃鱔的頭真的不能吃。黃鱔的頭部還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材,《藥典》裡面顯示黃鱔具有滋陰、散瘀、治消渴、症瘕的作用,其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黃鱔頭和田螺尾不可以吃?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老人們留下來的一句俗語老話,這也是千百年來飲食經驗的一個總結,而其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告訴人們,黃鱔的頭不要吃,田螺的尾也不要吃,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今天來給各位粗淺的分析一下:黃鱔不吃頭:民間關於黃鱔不吃頭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比較喜吃腐肉,更加誇張的是,此鱔每逢月圓之夜,會出洞昂首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 民間美食禁忌:「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說道」嗎?
    民間美食禁忌:「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說道」嗎?我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普通的食材經過大廚精心烹飪花樣非常的多,吃法也各有不同。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兩面性,沒事也不例外,既然有好吃的一面,必然就會有禁忌的一面,而且還非常的講究。比如大廚口中的俗語:吃黃鱔不吃黃鱔頭,吃田螺不吃田螺尾,這句話很顯然的就告訴了人們這些美食的禁忌,究竟這樣說有依有據嗎?在我們眼中其實黃鱔並不陌生,它是一道相當有名的菜餚,其中還含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 農村老人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呢?
    大家好,歡迎來到三農天地資訊,帶你了解更多農村的人和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人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呢?農村的野生黃鱔和田螺。是我們小時候經常吃的野味。記得那時農村野生黃鱔和田螺是非常多的。
  • 農村俗語:鱔不吃頭,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
    生活在我國江南水鄉的農民都知道,吃黃鱔的時候要去頭,吃田螺的時候要剪尾。這是幾千年以來,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日常生活當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形成的水鄉農民的飲食生活習慣,而傳承下來的一句農村俗語。現在農村很多青年人只知道吃黃鱔的時候不吃頭,吃田螺的時候要剪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都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在農村關於吃黃鱔頭和吃田螺尾,都存在很多的傳說。這些傳說雖然不可信,但說明了一點,黃鱔頭和田螺尾在過去古代都認為是不能吃的。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民間的飲食禁忌,真有科學道理嗎?
    黃鱔和田螺是公認的美食,也是最鮮美的下酒菜,有關於黃鱔和田螺的做法,在中國就能找到很多食譜。不過,喜歡吃黃鱔和田螺的人,一定有聽說過老祖宗留下的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句話。但是,為什麼要留下這樣的飲食禁忌,大家都知道嗎?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在民間的這些飲食禁忌,你聽過嗎?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在民間的這些飲食禁忌,你聽過嗎?!生活中這些科學事件和這些奇怪的現象,在我們。身邊也是非常的多啦,大多數的人會選擇一個敬而遠之,這樣的一個觀點,有這樣一個事情出現呢,我是半信半疑的,然後呢,對他保持一個敬畏的態度。
  • 為什麼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古人的話,原來這麼有道理
    若是你處理過黃鱔,那麼你一定知道黃鱔只吃身體那一截部分,鱔魚頭是要斬斷丟掉的。而好食田螺的朋友也知道,撈回家的田螺一定要先用剪刀剪掉田螺尾部。為什麼老話告誡我們,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呢?鱔絲接著我們再來說田螺,很多人吃田螺不吃尾巴,是認為田螺的尾巴都是排洩物。實際上不是的,田螺尾部那些黑黑黃黃的部分,其實是田螺的腸道、消化腺和生殖腺。
  • 為何說黃鱔不能吃頭?經常吃黃鱔,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黃鱔也叫鱔魚,長相和蛇相似,也有很多人把它當做蛇。不過,黃鱔的外表雖然可怕,肉質卻十分的鮮美沒有魚刺,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從小大人們就教導我們不要吃黃鱔頭,雖然這個已經成為習慣了,但是還是想知道很多動物的頭都能吃,怎麼黃鱔頭就不能吃了。
  • 吃黃鱔有什麼好處?黃鱔營養豐富,食用禁忌也不少,吃錯或很傷身
    雖然黃鱔的營養豐富,但是也是有不少的食用禁忌的,希望大家了解,別吃錯了。吃黃鱔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吃黃鱔的禁忌首先是在製作黃鱔的過程中,黃鱔的血液一定要放乾淨而充分的清洗。黃鱔的血液中有一定的毒性,如果說沒有清洗乾淨而吃了下去,對於消化道會產生不小的刺激作用,還會傷害消化道的黏膜和口腔的黏膜,另外還會影響到神經系統,傷害我們的大腦。所以在做黃鱔的時候,血一定放乾淨,徹底煮熟再吃。
  •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有什麼講究,為啥不能吃馬肉?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有什麼講究,為啥不能吃馬肉?在農村是有很多的俗語的,大多都是老一輩們的經驗之談,有關於天氣的、關於風水的、關與身體健康的、還有很多的土方法,所以流傳至今的也是很多的,作為老一輩的智慧結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今天小編要說的一個俗語聽起來是非常有意思的,驢肉香,馬肉臭,為什麼驢肉是香的馬肉是臭的呢?到底有什麼講究?
  • 夏天吃燒烤要當心,營養師:黃鱔、螺螄吃不對都容易食物中毒
    夏天一到,大街小巷上的燒烤攤就開始熱鬧起來了,螺螄、黃鱔都是夏季燒烤攤、飯館裡常見的美食。但這些美食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大家要格外小心。黃鱔喜歡在淤泥中鑽洞,以小魚、小蝦為食,如果生長在有汙染的環境裡,就會滋生寄生蟲和病菌。
  • 為什麼農村吃鱔魚前,要把鱔魚頭砍掉?
    為什麼農村吃鱔魚前,要把鱔魚頭砍掉?
  • 農村清理池塘,挖出一條3斤重的黃鱔,老人說不能吃有劇毒,放了
    這不,挖機師傅幾挖下去,沒想到挖到一條大大的黃鱔,像蛇一樣,太大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黃鱔,村裡有人一稱,足有三斤多重。 村裡幾個年輕人準備拿回去殺來吃了,恰巧旁邊一位70多歲的老人在那裡放牛,被他看到了,這位老人家連忙阻止,說這黃鱔千萬不能吃,有毒,把它放了吧。 黃鱔有毒,這可是頭一回聽說,村裡幾個年輕人說,活了幾十歲,吃了那麼多的黃鱔,沒聽說過黃鱔有毒的。
  • 農村人經常說:蛇吃黃鱔大家死,黃鱔真的有這麼厲害嘛?
    這句話還是比較有意思的,作為一個農村人,可以說是從小就聽過這句話,這黃鱔到底有什麼厲害的呢?都說蛇的天敵是老鷹,但是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即使是在農村,老鷹也並不常見,所以這蛇幾乎是沒有天敵的,完全就是一個小霸王。小到青蛙雞蛋,大到老鼠,只要是蛇能吞下的,幾乎沒有不吃的,這樣一個小霸王怎麼就不能吃黃鱔了呢?
  • 田螺在什麼季節吃最佳?田螺雖然美味,但要注意區分福壽螺
    田螺在什麼季節吃最佳?田螺雖然美味,但要注意區分福壽螺!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五一勞動節了,天氣也漸漸熱起來了。而在這個時候,農村水田裡有一種野味又可以吃了,那就是田螺。田螺在農村非常常見,魚塘裡、水庫裡、水田邊的小溝裡等有水的地方,一般都能看到田螺。村裡有個魚塘,面積不是太大,但是裡面的魚確實挺多的,還有很多的河蚌、田螺。在我們這裡,只要是誰想吃田螺了,就會去魚塘邊上摸。在魚塘邊的草叢裡面,石頭上,會藏著很多的田螺。一年四季都可以去撿的,完全是不用花錢的美食。那你可知道吃田螺的最佳季節是在什麼時候嗎?田螺和福壽螺又如何區分呢?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大家都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能有這個稱呼,其不僅僅是因為歷史悠久,還與古人留下的文化禮儀等等,都有有所關聯。比如我國劉徹已久的餐桌禮儀了,這個就有很大的講究,而古人就用一句話來表述了一些餐桌禮儀。
  • 黃鱔有寄生蟲 我們還吃嗎
    經歷 清明節,金女士和家人一起回宜賓縣老家,順便從老家買回七八斤蟮魚和田螺,賣魚的農民稱是正宗的野生蟮魚。上周末,金女士宴請親朋好友到她家品嘗野味。一大早她便忙開了,她一邊剖殺蟮魚一邊用清水衝洗,發現蟮魚內臟中,有什麼東西在蠕動,仔細一看,動的好像是一種小線蟲。金女士想到以前殺雞鴨的內臟中也有寄生蟲,心想反覆清洗、再經高溫烤應該沒事了。
  • 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老祖宗的話太有講究,值得深思
    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老祖宗的話太有講究,值得深思   文/宋宋   我國很多的傳統文化其實都與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關係的,因為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的誕生,俗語也正是因此而來
  • 這5種食物寄生蟲最多,青菜跟海鮮都不例外,多數人經常吃
    前言:這5種食物寄生蟲最多,青菜跟海鮮都不例外,多數人都經常吃!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如今,人們更注重於食物上的營養和口感。而在中國,有90%的人都是吃貨,總是喜歡研究出新的食物來吃,然後瞬間風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