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拿地就能開工——這是安慶經開區探索實行「標準地」改革取得的最新成果。
「標準地」是指符合園區產業準入標準,在完成區域評估的基礎上,明確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畝均稅收、能耗標準、環保標準、規劃條件等各項指標要求後進行出讓的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是經開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創優『四最』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安慶經開區行政審批局規劃建設高級主管鄭磊介紹,去年年底,省發改委提出推進開發區「標準地」改革實施意見,今年2月起安慶經開區便啟動改革,成為全省首個自主探索「標準地」改革的開發園區。
日前《安慶經開區新增工業項目「標準地」指導性控制指標》《安慶經開區企業投資工業項目「標準地」投資建設合同示範文本》《安慶經開區「標準地」企業投資項目信用管理辦法》《安慶經開區工業「標準地」獎懲辦法》《安慶經開區「標準地」企業投資項目主體信用承諾書》等一系列「標準地」制度配套文件相繼出臺,經開區成功開啟「標準地」新時代。
「標準地」實行的前提和基礎是區域評估。「目前我們區有三項區域評估實現了成果共享,分別是水土保持、節能評價、規劃環評。」安慶經開區行政審批局規劃建設主辦吳涵經常為企業辦理各類審批手續,他告訴記者,「我們事先統一對區內出讓土地組織區域評估,安慶實行『標準地』制度之後,入駐的企業不再需要對自己拿地地塊進行單獨評估,並簡化相應審批。」
「我們拿地就能開工。」這對企業是重大利好,宜辰光電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負責人宗大平對這項改革讚不絕口,他說,「我們只要籤個承諾書、做個備案登記即可,不僅免去編制文本的資金,也免去了組織專家評審的時間和費用,為企業大大減輕了壓力、降低了成本。」僅以費用舉例:過去,根據地塊大小和產業性質,水土保持報告書編制需要花費五到十幾萬元不等,能評一萬元左右,環評報告三到十幾萬元不等;如今,這些錢都不用花了。
對企業開工的前置審批事項減少了,但對開工後竣工達產卻有了更清晰明確的要求。
「『標準地』制度有明確的指導性控制指標要求,除了根據地塊、產業性質明確企業畝產投資強度、畝產稅收等經濟性指標,還有能耗標準、環保標準、規劃條件等。」吳涵介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竣工達產後對經濟指標的覆核,如果達不到合同約定的標準,不僅可取消企業享受獎補優惠和產業政策,嚴重的還會將該企業違反信用承諾行為記入信用檔案。這樣不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讓土地管理有據可依,也能進一步篩選提高入園項目質量,促進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2020年底之前,安慶經開區內新增工業用地不低於30%按照「標準地」制度供地,2021年安慶經開區將全面實行工業項目「標準地」制度供地,並探索向其它投資項目延伸推廣。
(全媒體記者 江露露 通訊員 胡忠)
【來源:安慶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