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上海飛行部五星機長龐建軍
他曾是一名轟炸機飛行員,夢想用自己的熱血與生命捍衛祖國的藍天。但當他真正駕機飛越十幾個國家,航行數萬公裡的時候,目的是救更多的人。
他叫龐建軍,一個曾有17年軍齡的老兵。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無數閃亮光環與標籤: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校、空軍一級飛行員、空軍機長教員,東航上海飛行部飛行技術部空客A330機型檢查主任、機長教員、五星機長,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希望拿起武器保家衛國
時光倒回到1981年,年僅18歲的龐建軍因身體素質過硬脫穎而出,受訓成為一名轟炸機飛行員。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空軍飛行員絕對是一個讓人豔羨的職業。對剛成為飛行員的他來說,最開心的事要算能吃上「空勤灶」了。當他穿著飛行夾克登上戰機時,那種自豪感更是油然而生。
在部隊錘鍊久了,最初的自豪感和優越感逐漸變成一種使命感。龐建軍說,那個年代國家那麼困難,還要拿出那麼多的經費培養飛行員,就是要大家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拿起武器保家衛國。雖然和平年代沒有給他鷹擊長空的機會,但他始終牢記著軍人的使命。
像小學生一樣從頭學起
1997年,龐建軍從空軍轉業來到了當時的東航上海飛行部,由一名轟炸機飛行員轉型成為一名民用運輸機飛行員。在一般人看來,開軍用飛機的飛行員轉行駕駛民航飛機應該非常容易。但事實上,如果一名空軍飛行員想把民航飛機開得穩、開得安全可靠,許多駕駛行為都要從頭學起,而這比人們想像的難。
為了提高駕駛技術水平,已經是空軍飛行教員的龐建軍硬是像小學生一樣從頭學起,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安全意識強、操作規範、技術過硬、能力全面的民航飛行員。
時光荏苒,他駕駛的機型從最早的MD-82、空客A300、空客A320發展到今天的空客A330-200、空客A330-300,而他的身份也從剛進入東航時的飛行學員變成了安全飛行小時過萬的五星機長、空客A330 B類教員、飛行部機型檢查主任。
讓受訓的飛行員成為飛行專家
曾經是軍人的他,即便脫下了軍裝,骨子裡也有著軍人的熱忱。龐建軍非常喜歡巴頓的這句話:「就是因為軍隊中缺少受過訓練的專家,才有了士兵們在犧牲時的鮮血和我們人民的眼淚。」而他也將這種理念帶到了飛行中。在部隊,他訓練的核心是希望更精準地擊中敵方目標;在東航,他訓練的核心則是希望更安全地把旅客送到目的地。他說,只有每一個受訓的飛行員成為飛行專家,旅客的安全才永遠有保障。
成為飛行教員後,他希望把自己帶飛的所有飛行員都變成真正的飛行專家。因此,在每一次帶飛學員時,他都會窮盡所知所能,手把手地教授飛行技能與知識。什麼時候該收杆,什麼時候要帶坡度、收油門,降落後什麼時機開反推、踩剎車……這些在飛行手冊上或語焉不詳,或交代不夠細緻的內容,龐建軍都會在訓練學員時傾囊相授,並在飛行過程中以身作則,向他們展示什麼是嚴謹、細緻,什麼是合規、守紀。
當問起龐建軍這些年培養了多少名合格的機長時,他摸了摸已滿頭白髮的腦袋,慈祥地說:「記不清了,這得查電腦數據才知道。」
老兵久違的自豪
2011年2月27日是一個讓龐建軍難忘的日子。當天,他受祖國和人民之託,航行數萬公裡,歷經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前往亂局叢生的利比亞接回了飽受戰火折磨的海外同胞。
2011年初,利比亞、埃及等北非多個國家陷入動蕩,中國政府緊急著手組織當地同胞撤回國內。當接到任務時,聽說目的地周邊不算安全,龐建軍沒有絲毫猶豫,只是平靜地說:「沒什麼可怕的,一定把他們接回家。」
為了一次接回更多的同胞,他與機組其他成員共同建議用載客更多的空客A330-300型飛機執行撤僑任務。為了儘快到達目的地,接走滯留在戰區的同胞,他們還建議放棄一般情況下的技術經停,直飛目的地。為此,他們進行了周密的航前準備,並根據當地的特殊情況,制訂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安全處置預案。
最終,經過2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龐建軍帶著300餘名同胞回國。當飛機安全降落在上海的那一刻,機艙內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身在駕駛艙中的龐建軍,感受到了作為共和國老兵久違的自豪和身為中國人的驕傲。(《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吳雙桐)